【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诊断性测试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诊断性测试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诊断性测试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1.(2025七上·苍南期末)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B.
C. D.
2.(2025七上·苍南期末)小明给班级制作一个花盆架,经历的环节有:①设计方案②明确要求③检验作品④制作原型⑤改进完善。从工程实践的角度看,合理的顺序是
A.①②④③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④①③⑤ D.②①③④⑤
3.(2025七上·苍南期末)奥运会上为了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等。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建立假说 D.获取事实与证据
4.(2025七上·苍南期末)小明对校园动物进行调查后,将发现的部分动物进行分类,他把蚂蚁、蚯蚓、蜗牛归为一类,把乌龟、青蛙、小鸟归为另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A.是否用鳃呼吸 B.是否体温恒定
C.有无脊椎骨 D.是否胎生哺乳
5.(2025七上·苍南期末)如图是一款新型智能机器狗,它可以拍照、录像还可以快速奔跑、跳跃。下列关于它的特征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生长发育
C.能繁殖后代 D.能遗传变异
6.(2025七上·苍南期末)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鸟的结构与其飞行功能无关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胸肌发达
C.骨骼轻薄 D.有喙无齿
7.(2025七上·苍南期末)牛油果(如图)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其树木常年常绿、花有香甜味、果实呈梨形内含丰富油脂。牛油果树的植物种类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8.(2025七上·苍南期末)2024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B.太阳活动因距离遥远对地球无影响
C.太阳黑子数量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之一
D.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9.(2025七上·苍南期末)2024年12月26日,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8级地震。地震中心大概位于北纬23.9°、东经121.9°,图中的“●”最接近该中心点位置的是(  )
A. B.
C. D.
10.(2025七上·苍南期末)在科技馆地球展区,导游向参观者介绍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对应错误的是(  )
A.大西洋不断扩张——板块张裂
B.喜马拉雅山逐年增高——板块碰撞
C.站得高看得远——地球是球体
D.有些国家存在时差——地球的公转
11.(2025七上·苍南期末)如图为日全食的模拟实验,两球A、B在同一水平视线上,A球恰好完全遮住B球。若要模拟日环食,应将A 球向箭头(  )
A.①方向移动 B.②方向移动 C.③方向移动 D.④方向移动
12.(2025七上·苍南期末)如图表示1、2、3、4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 苔藓类植物
B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蝗虫
C 植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D 宇宙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地月系
A.A B.B C.C D.D
13.(2025七上·苍南期末)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系统)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下列不属于模型建构的是(  )
A. B. C. D.
14.(2025七上·苍南期末)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常见的“错误操作”会导致结果一定偏大的是(  )
A.用没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
B.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C.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D.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15.(2025七上·苍南期末)如图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笔直公路上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0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
B.行驶0.9km时,甲车用时大于乙车
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6.(2025七上·苍南期末)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回答下列有关测量的问题。
(1)图甲是体温计,它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此时该体温计指示的温度是   ℃。
(2)图乙是测量木塞体积的实验过程,由此可知木塞的体积是   cm3。
17.(2025七上·苍南期末) “稻虾共作”是一种适时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下的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例举一个影响水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18.(2025七上·苍南期末)2024年7月科学家在某条山溪中发现了我国特有的鱼类新物种——绿斑爬岩鳅(如图)。
(1)绿斑爬岩鳅在繁殖季节会将两性生殖细胞排放到水中。表一为其检索表,则2a的信息为   ; “绿斑爬岩鳅”对应表中的   (选填“甲、乙、丙、丁”)。
(2)由表二可知,与绿斑爬岩鳅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选填“苕溪鳅”“ 孔雀鱼”或“平鳍裸吻鱼”)。
19.(2025七上·苍南期末)光伏追踪支架是一种能自动调整电池板角度的支架,能使电池板与阳光始终垂直(如图甲)。
(1)从早到晚,电池板朝向的变化是   (填“东→西”或“西→东”)。
(2)如图乙,在北半球地球公转至   (填序号)位置时,这一天发电时长最长。
20.(2025七上·苍南期末)下图为植物液泡发现的部分科学史:
(1)如右图为某植物的细胞结构图,其中代表液泡的是   (填数字)。
(2)番茄的果肉酸甜多汁、营养丰富,小明猜测这些汁液主要来自果肉细胞中的液泡。以上材料中,属于支持小明猜想的是材料   。 (选填“A”、 “B”、 “C”或“D” )
(3)结合上述液泡科学史,以下观点正确的有____(多选)。
A.观察工具的使用及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
B.液泡的认识经历了从形态到功能的发展过程
C.科学发现需要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
D.液泡的功能研究已经非常完善,不需要继续探索
E.科学发现往往是几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21.(2025七上·苍南期末)如图为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回答:
(1)图甲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2)图乙同学的操作可能发生在下面哪个环节中____。
A.显微镜对光 B.移动显微镜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调节粗准焦螺旋
(3)如果盖玻片下有太多气泡,显微镜视野中对应的现象是   。
22.(2025七上·苍南期末)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某兴趣小组思考:为什么蚊子喜欢叮咬人类,蚊子会不会叮咬其它动物呢 于是进行如下相关探究。
表:人和动物的气味类型
气味类型 各气味成分含量的相对值
a b c d
人的气味 2.4 0.5 1.2 0.3
动物的气味 0.3 0.5 0.2 1.8
(1)如图所示实验小组在T型玻璃管Ⅰ区投放人体气味,Ⅱ区投放动物气味。则该兴趣小组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
(2)一段时间后,蚊子大部分趋向Ⅰ区,多次实验结果相同,请根据表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蚊子的是   两种成分。
(3)为了得到更具普遍性的结论,请对上述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23.(2025七上·苍南期末)小明在学习现代宇宙理论后,采用一个气球来模拟星系运动的特点:用打气筒充气将气球从图甲变为图乙。分别测出气球上点B、C、D到A的直线距离变化,部分结果如图丙。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该实验证明了宇宙在不断的膨胀
②气球上的点A、B、C、D用来模拟宇宙中的星系
③以气球上其中任何一个点为参照物,在充气时,其它的点都是运动的
(2)若气球均匀膨胀,请在图丙中画出充气后的AD 距离   。
(3)该实验可以用来模拟“距离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大。”请结合图丙相关数据的变化进行说明   。
(4)该实验需要测量“气球上点A和点B的直线距离”。请选用合适器材设计一个测量方案。(供选器材:圆规、细线、刻度尺等。)
24.(2025七上·苍南期末)河南登封告城镇的观星台(如图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由梯台体建筑和底部石圭组成。不同季节正午梯台体“横梁”的影子正好落在圭面上(如图乙)。观星台顶放置有天文观测仪器——仰仪(如图丙)。它的主体是一个铜质半球面,球面上方放置一中央带孔的璇玑板。将璇玑板正对太阳,就会在半球面上呈现出一个太阳的像。
(1)为使正午影子正好落在圭面上,石圭应从台身底部向   (填“南”或“北”)方向延伸。
(2)经过观测可以得到一年中   (填节气名称)正午“横梁”影子距台身底部最近。
(3)仰仪成像即小孔成像,其原理是   。
(4)借助仰仪对日食进行观察时,若在半球铜面上观察到像如图丁,则日食实际形状为   。
25.(2025七上·苍南期末)小明采用木板、泡沫球甲和乙、内置光源的球丙、木制齿轮等材料制作了三球仪模型(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齿轮C和球丙固定不动,转动手柄时,在齿轮A和齿轮B的作用下,使球乙绕球丙运转,同时球乙也会自转,球甲会绕球乙运转。
(1)除天体运动周期的比例外,该模型还需考虑的因素   (例举一点)。
(2)图中甲、乙、丙三个球,用来模拟地球的是   。
(3)该模型可以模拟说明的天文现象有   。
A.地球公转 B.月球公转C.地球自转D.月球自转E.月食
(4)为了实现球乙绕球丙转1周的同时,球甲绕球乙转12周,则设计的齿轮A、B、C的齿数比例可以为   。
26.(2025七上·苍南期末)边开车边使用手机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图甲在正常驾驶情况下,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研究表明,驾驶员在驾驶时使用手机会因为分散注意力而显著延长反应时间,从而增加事故风险。
下表是一个司机在正常驾驶状态下(不使用手机),驾驶一辆保养的很好的某款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表:不同车速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实验序号 车行驶速度/ (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1 50 9 13
2 72 13 27
3 80 15 34
4 100 19 54
(1)根据实验序号2的数据计算: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几秒 (写出计算过程)
(2)发生在限速8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该款肇事车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45m,据表中数据即可判定肇事车主超速行驶,其理由是:   。
(3)如图乙为正常驾驶汽车的司机从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刹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速度(v)一时间(t)图像。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同等情况下边开车边使用手机时相应的图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倾倒液体: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A错;
B、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B错;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错;
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
【解析】【分析】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其核心在于运用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产品或解决方案,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它涉及多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强调系统性、逻辑性和实践性,注重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解决方案的实施与优化的全过程。
【解答】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小明给班级制作一个花盆架,合理的环节顺序应该是:
②明确要求:这是工程实践的第一步,需要先与班级同学或老师沟通,明确花盆架的尺寸、样式、承载能力、使用环境等具体要求和期望,以便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①设计方案:在明确要求后,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进行花盆架的设计,包括绘制草图、确定材料、计算结构强度等,形成一个详细的制作方案。
④制作原型:按照设计方案,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开始制作花盆架的原型。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花盆架的质量和性能。
③检验作品:制作完成后,对花盆架进行全面的检验,检查其是否符合最初的设计要求,如尺寸是否准确、结构是否稳固、外观是否美观等,同时测试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如承载能力等。
⑤改进完善:根据检验结果,对花盆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完善,使花盆架更加完美,满足班级的使用需求。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D、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等方式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依据很多,注意要灵活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如可以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这也是在动物分类中常用的分类依据。
【解答】蚂蚁、蚯蚓、蜗牛:均为无脊椎动物。蚂蚁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外部有外骨骼,没有脊椎骨;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没有脊椎骨这一结构;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具有柔软的身体,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同样没有脊椎骨。
乌龟、青蛙、小鸟:都属于脊椎动物。乌龟是爬行类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青蛙是两栖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经历蝌蚪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等阶段,体内有脊椎骨;小鸟属于鸟类,具有适应飞行的身体结构,体内也有脊椎骨。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新型智能机器狗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如不能生长发育、不能繁殖后代、不能遗传变异等。但是可以按照人的事先设计完成拍照、录像还可以快速奔跑、跳跃,还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解答】A 、鸟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结构可以减少鸟在飞行过程中空气的阻力,有利于鸟在空中飞行,与飞行功能密切相关。
B 、胸肌发达,能为鸟的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鸟在飞行时,主要依靠胸肌的收缩和舒张来扇动翅膀,胸肌越发达,产生的动力就越大,越有利于飞行。
C 、骨骼轻薄,可减轻鸟的体重,使得鸟在飞行时更加轻盈,便于在空中飞行,是与飞行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D 、鸟有喙无齿,这一结构主要与鸟的取食和消化等功能有关,比如鸟类用喙来抓取、撕裂食物等,而与鸟的飞行功能没有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苔植物和蕨类植物。
【解答】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可见,牛油果树具有花和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在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这些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
【解答】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银河系的中心,故A错误;
B、太阳距离地球适中,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故B错误;
C、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黑色斑点,其数量多少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故C正确;
D、太阳大气是太阳外边的大气层,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图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地震中心大概位于北纬23.9°、东经121.9°,即地震中心的经纬度为(23.9°N,121.9°E)。读图可知,A图中“ ● ”的经纬度约为(23.9°N,121.9°E),B图中“ ● ”的经纬度约为(23.9°S,121.9°E),C图中“ ● ”的经纬度约为(23.9°S,121.9°W),D图中“ ● ”的经纬度约为(23.9°N,121.9°W),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
【解答】A、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四个板块之间的张裂边界,不断的扩张,故A对,不符合题意。
B、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逐年增高,B对,不符合题意。
C、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是球面,故C对,不符合题意。
D、有些国家存在时差,原因是地球的自转,东部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早看到日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也叫天狗吞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
【解答】日环食是一种天文现象,指的是日面的中央部分被月面所遮掩而周围仍呈现一个明亮光环的现象,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因此将小球A向箭头④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能模拟日环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1包含2,2包含3,3包含4,1最大,4最小,解答即可。
【解答】 A、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它们与孢子植物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苔藓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
B、无脊椎动物是指体内没有脊椎骨的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群;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蝗虫属于昆虫。所以无脊椎动物包含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包含昆虫,昆虫包含蝗虫,该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
C、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是并列关系,并非包含关系,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
D、宇宙包含河外星系和银河系等,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河外星系和太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
【解答】A、画校园平面图是对校园这一对象的平面模型构建;
B、做小型地球仪是对地球的模型构建;
C、搭红细胞结构是对红细胞这一认识对象的模型构建;
D、看蜡烛熄灭过程属于实验,不属于模型建构。
故答案为:D。
14.【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如果它上面指示的温度大于你所要测量体温的人的体温的话,它的数值不变;如果它上面指示的温度小于你所要测量体温的人的体温的话,它的数值则变成该被测量人的体温。
量筒读数时,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而俯视则会导致读数偏大。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确保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 这样做可以确保温度计的读数准确反映液体的实际温度。
【解答】A、用没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可能偏大也可能正好,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测量结果将偏大,故B符合题意;
C、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测量结果将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测量结果将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分析前2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
(2)分析小车到达0.9km处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3)根据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车的运动状态。
【解答】A、由图知,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知,甲车到达0.9km处所用的时间为30s,乙车到达0.9k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30s,所以乙车到达0.9k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错误;
CD、由图知,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不变,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不同,乙车做变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1)热胀冷缩;37.9
(2)6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读数时要认清它的分度值。
排水法: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
【解答】(1)图甲是体温计,它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此时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指示的温度是 37.9℃。
(2)图乙是测量木塞体积的实验过程,由此可知木塞的体积V=60mL-54mL=6mL=6cm3。
17.【答案】(1)阳光或水或空气等
(2)杂草→小龙虾(杂草→害虫→小龙虾;或水稻→害虫→小龙虾)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2、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解答】(1)生物的环境包括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无机盐等属于非生物因素,故该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该生态系统中含有的食物链是:杂草→小龙虾;杂草→害虫→小龙虾;水稻→害虫→小龙虾。
18.【答案】(1)体温恒定;丙
(2)孔雀鱼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相似程度最高。
【解答】(1)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故2a的信息为体温恒定。“绿斑爬岩鳅属于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体外受精,故应处表中丙的位置。
(2)由表二可知,绿斑爬岩鳅与孔雀鱼同纲不同目;与苕溪鱲、平鳍裸吻鱼同目不同科,因此,与绿斑爬岩鳅共同特征最少的是孔雀鱼。
19.【答案】(1)东→ 西
(2)①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
(2)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读图可知,(1)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从早到晚,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能使电池板与阳光始终垂直,因此电池板朝向的变化是东→西。
(2)如图乙,在北半球地球公转至①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因此也是北半球发电时长最长。
20.【答案】(1)⑤
(2)D
(3)A;B;C;E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线粒体。
【解答】(1)分析植物的细胞结构图可知,其中⑤代表液泡。
(2)番茄的果肉酸甜多汁、营养丰富,小明猜测这些汁液主要来自果肉细胞中的液泡。分析材料可知,属于支持小明猜想的是材料D,即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液泡不仅仅是装水的袋子,它还能储存营养,调节细胞里的水分。
(3)A、分析植物液泡发现的部分科学史可知,观察工具(如显微镜)的使用及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A正确;
B、分析时间轴可知,液泡的认识经历了从形态到功能的发展过程,B正确;
C、探究过程往往会用到多种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C正确;
D、液泡可能存在部分未知的功能研究,需要继续探索,进一步完善,D错误;
E、液泡的科学史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如德芙里、冯 莫尔等,D正确。
故答案为:ABCE。
21.【答案】(1)cadb
(2)D
(3)有黑色圆圈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包括:擦、滴、刮、涂、盖、染。结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进行解答
【解答】(1)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可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涂、盖、染。
c:“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a:“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d:“涂”,把带有口腔上皮细胞的牙签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b:“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出现气泡。
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cadb。
(2)图乙同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一操作发生在调节粗准焦螺旋环节,故答案为:D。
(3)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黑色圆圈,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所以如果盖玻片下有太多气泡,显微镜视野中对应的现象是有黑色圆圈。
22.【答案】(1)气味的类型
(2)a、c
(3)换用不同种类的蚊子重复实验(或换用不同的动物重复实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实验小组在 T 型玻璃管 Ⅰ 区投放人体气味,Ⅱ 区投放动物气味,通过设置不同区域的不同气味,来观察蚊子的趋向,所以该兴趣小组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气味的类型。
(2)一段时间后,蚊子大部分趋向 Ⅰ 区(人体气味区),多次实验结果相同。对比人和动物气味中各成分含量的相对值,发现人的气味中 a 成分含量(2.4)明显高于动物气味中 a 成分含量(0.3),c 成分含量(1.2)也高于动物气味中 c 成分含量(0.2),而 b 成分含量(0.5)和 d 成分含量(0.3)在人和动物气味中差异相对不明显,所以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蚊子的是a、c两种成分。
(3)为了得到更具普遍性的结论,需要增加实验的样本多样性。因为原实验只用了一种蚊子和一种动物,可能存在局限性。所以可以换用不同种类的蚊子重复实验(或换用不同的动物重复实验),这样能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23.【答案】(1)②③
(2)
(3)①充气前 AB、AC 距离比较 ②充气后 AB、AC 距离增加量的比较
(4)将圆规的两脚分开一定角度分别放在气球AB两点上,保持圆规两脚分开的角度不变,用刻度尺量出两脚的直线长度即为气球上AB两点的直线距离。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星系是由许多天体如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星系运动是指星系内部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运动。星系运动的特点主要有星系内部的天体彼此之间都有引力作用、星系内的天体都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星系退行等。
【解答】(1)对实验相关说法的判断
①:该实验只是用气球模拟星系运动特点,不能直接证明宇宙在不断膨胀,宇宙膨胀是通过天文观测等多种手段综合验证的,所以①错误。
②:气球上的点 A、B、C、D 用来模拟宇宙中的星系,通过气球膨胀时这些点之间距离的变化来模拟星系的运动,所以②正确。
③:以气球上其中任何一个点为参照物,在充气时,气球膨胀,其它的点相对于该点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其它的点都是运动的,所以③正确。
综上,说法正确的是②③。
(2)观察图丙中 AB、AC 距离在充气前后的变化规律,AB 距离从 2cm 变为 5cm,增加了 3cm;AC 距离从 4cm 变为 9cm,增加了 5cm。由于气球均匀膨胀,AD 距离充气前为 2cm,按照前面的变化规律,可推测 AD 距离增加量与 AB 距离增加量相同为 3cm,所以充气后的 AD 距离为 5cm。(在图丙中画出对应高度的直条表示 5cm 即可)
如图:
(3)充气前,AC 距离(4cm)大于 AB 距离(2cm)。
充气后,AB 距离增加了5 - 2 = 3cm,AC 距离增加了9 - 4 = 5cm。即距离 A 点更远的 C 点(对应距离越远的星系),在相同的 “膨胀” 过程中,远离 A 点(对应星系远离的速度)的距离增加量更大,所以该实验可以模拟 “距离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大”。
(4)将圆规的两脚分开一定角度分别放在气球 AB 两点上,保持圆规两脚分开的角度不变,用刻度尺量出两脚的直线长度即为气球上 AB 两点的直线距离。因为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可以准确复制气球上 AB 两点的距离,再用刻度尺测量圆规两脚间距离就能得到 AB 的直线距离。
24.【答案】(1)北
(2)夏至
(3)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为使正午影子正好落在圭面上,石圭应从台身底部向北延伸;
(2)北半球的夏至日影子最短;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1)为使正午影子正好落在圭面上,在北半球,石圭应从台身底部向北方向延伸。
(2)经过观测可以得到一年中夏至正午“横梁”影子距台身底部最近,因为在北半球,夏至日节气影子最短。
(3)仰仪成像即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借助仰仪对日食进行观察时,若在半球铜面上观察到像如图丁,则日食实际形状是倒立的实像,上下左右相反,故选:C。
25.【答案】(1)天体间距离的比例(或模型的大小;或重量等)
(2)球乙
(3)ABCE
(4)齿轮A齿数和齿轮C齿数比符合 1:12,齿轮 B 的齿数不作要求。示例: 1: n: 12(或2: n: 24) (其中n 为任一正整数)等都合理。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除天体运动周期的比例外,该模型还需考虑的因素主要从模型大小、重量、距离等方面分析。
(2)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3)该模型可以模拟说明的天文现象主要从地球运动、太阳运动、月球运动等方面分析。
(4)为了实现球乙绕球丙转1周的同时,球甲绕球乙转12周,则设计的齿轮A、B、C的齿数比例主要从时间、速度、齿数等方面分析。
【解答】 (1)在制作三球仪模型时,除天体运动周期的比例外,天体间距离的比例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天体间实际距离对其相互间的引力等作用有重要影响,在模型中合理体现距离比例能更准确地模拟天体的运动关系;模型的大小也需考虑,若模型过大不便于操作和展示,过小则可能难以清晰呈现各天体的运动和相互关系;重量方面,合适的重量能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操作的便利性等。
(2)因为在宇宙中,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结合模型工作原理“球乙绕球丙运转,球甲会绕球乙运转”,所以用来模拟地球的是球乙,球甲模拟月球,球丙模拟太阳。
(3)球乙绕球丙运转,可模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A正确。
球甲绕球乙运转,可模拟月球绕地球的公转,B正确。
球乙会自转,可模拟地球自转,C正确。
该模型中球甲绕球乙公转的同时并没有体现球甲(模拟月球)自身的自转,D错误。
当球丙(模拟太阳)、球乙(模拟地球)、球甲(模拟月球)处于同一直线时,若球乙在中间遮挡住球丙的光线照射到球甲,可模拟月食现象,E正确。
故选:ABCE。
(4)要实现球乙绕球丙转1周的同时,球甲绕球乙转12周,根据齿轮传动原理,在相同时间内,齿轮转过的齿数相同。球乙绕球丙转1周,球甲绕球乙12周,说明齿轮A转动的圈数与齿轮C转动的圈数比为 12:1。设齿轮A齿数为a,齿轮C齿数为c,转动时间为t,齿轮A转动速度为VA,齿轮C转动速度为VC,则VA×t÷a=VC×t÷c,且VA÷VC=12,所以a:c=1:12,齿轮B起到传动作用,其齿数不影响球乙和球甲的转动圈数比例关系,所以齿轮 B 的齿数不作要求,因此,齿轮 A 齿数和齿轮 C 齿数比符合 1:12,如 1:n:12(或 2:n:24,其中为任一正整数)等都合理。
26.【答案】(1)V=72km/h=20m/s
t=S/V=13m÷20m/s=0.65s
(2)由表格可知车行速度越快,制动距离越长。现事故中制动距离为45m,大于限速80km/h的制动距离,可推得汽车超速行驶。
(3)速度的转折点;变化趋势与原来平行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反应时间;
(2)由表格得出变化规律;制动距离比较;推断结果。
(3)同等情况下边开车边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变长,但速度变化量不变,变化趋势与原来平行。
【解答】 (1)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反应时间
V=72km/h=20m/s
t=S/V=13m÷20m/s=0.65s;
(2)由表格可知车行速度越快,制动距离越长。现事故中制动距离为45m,大于限速80km/h的制动距离,可推得汽车超速行驶。
(3)同等情况下边开车边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变长,但速度变化量不变,变化趋势与原来平行。如图右侧图线。

1 / 1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诊断性测试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1.(2025七上·苍南期末)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倾倒液体: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A错;
B、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B错;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错;
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5七上·苍南期末)小明给班级制作一个花盆架,经历的环节有:①设计方案②明确要求③检验作品④制作原型⑤改进完善。从工程实践的角度看,合理的顺序是
A.①②④③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④①③⑤ D.②①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
【解析】【分析】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其核心在于运用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产品或解决方案,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它涉及多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强调系统性、逻辑性和实践性,注重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解决方案的实施与优化的全过程。
【解答】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小明给班级制作一个花盆架,合理的环节顺序应该是:
②明确要求:这是工程实践的第一步,需要先与班级同学或老师沟通,明确花盆架的尺寸、样式、承载能力、使用环境等具体要求和期望,以便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①设计方案:在明确要求后,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进行花盆架的设计,包括绘制草图、确定材料、计算结构强度等,形成一个详细的制作方案。
④制作原型:按照设计方案,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开始制作花盆架的原型。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花盆架的质量和性能。
③检验作品:制作完成后,对花盆架进行全面的检验,检查其是否符合最初的设计要求,如尺寸是否准确、结构是否稳固、外观是否美观等,同时测试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如承载能力等。
⑤改进完善:根据检验结果,对花盆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完善,使花盆架更加完美,满足班级的使用需求。
故答案为:B。
3.(2025七上·苍南期末)奥运会上为了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等。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建立假说 D.获取事实与证据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D、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等方式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D。
4.(2025七上·苍南期末)小明对校园动物进行调查后,将发现的部分动物进行分类,他把蚂蚁、蚯蚓、蜗牛归为一类,把乌龟、青蛙、小鸟归为另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A.是否用鳃呼吸 B.是否体温恒定
C.有无脊椎骨 D.是否胎生哺乳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依据很多,注意要灵活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如可以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这也是在动物分类中常用的分类依据。
【解答】蚂蚁、蚯蚓、蜗牛:均为无脊椎动物。蚂蚁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外部有外骨骼,没有脊椎骨;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没有脊椎骨这一结构;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具有柔软的身体,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同样没有脊椎骨。
乌龟、青蛙、小鸟:都属于脊椎动物。乌龟是爬行类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青蛙是两栖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经历蝌蚪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等阶段,体内有脊椎骨;小鸟属于鸟类,具有适应飞行的身体结构,体内也有脊椎骨。
故答案为:C。
5.(2025七上·苍南期末)如图是一款新型智能机器狗,它可以拍照、录像还可以快速奔跑、跳跃。下列关于它的特征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生长发育
C.能繁殖后代 D.能遗传变异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新型智能机器狗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如不能生长发育、不能繁殖后代、不能遗传变异等。但是可以按照人的事先设计完成拍照、录像还可以快速奔跑、跳跃,还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5七上·苍南期末)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鸟的结构与其飞行功能无关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胸肌发达
C.骨骼轻薄 D.有喙无齿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解答】A 、鸟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结构可以减少鸟在飞行过程中空气的阻力,有利于鸟在空中飞行,与飞行功能密切相关。
B 、胸肌发达,能为鸟的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鸟在飞行时,主要依靠胸肌的收缩和舒张来扇动翅膀,胸肌越发达,产生的动力就越大,越有利于飞行。
C 、骨骼轻薄,可减轻鸟的体重,使得鸟在飞行时更加轻盈,便于在空中飞行,是与飞行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D 、鸟有喙无齿,这一结构主要与鸟的取食和消化等功能有关,比如鸟类用喙来抓取、撕裂食物等,而与鸟的飞行功能没有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D。
7.(2025七上·苍南期末)牛油果(如图)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其树木常年常绿、花有香甜味、果实呈梨形内含丰富油脂。牛油果树的植物种类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苔植物和蕨类植物。
【解答】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可见,牛油果树具有花和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5七上·苍南期末)2024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B.太阳活动因距离遥远对地球无影响
C.太阳黑子数量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之一
D.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在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这些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
【解答】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银河系的中心,故A错误;
B、太阳距离地球适中,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故B错误;
C、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黑色斑点,其数量多少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故C正确;
D、太阳大气是太阳外边的大气层,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5七上·苍南期末)2024年12月26日,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8级地震。地震中心大概位于北纬23.9°、东经121.9°,图中的“●”最接近该中心点位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图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地震中心大概位于北纬23.9°、东经121.9°,即地震中心的经纬度为(23.9°N,121.9°E)。读图可知,A图中“ ● ”的经纬度约为(23.9°N,121.9°E),B图中“ ● ”的经纬度约为(23.9°S,121.9°E),C图中“ ● ”的经纬度约为(23.9°S,121.9°W),D图中“ ● ”的经纬度约为(23.9°N,121.9°W),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5七上·苍南期末)在科技馆地球展区,导游向参观者介绍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对应错误的是(  )
A.大西洋不断扩张——板块张裂
B.喜马拉雅山逐年增高——板块碰撞
C.站得高看得远——地球是球体
D.有些国家存在时差——地球的公转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
【解答】A、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四个板块之间的张裂边界,不断的扩张,故A对,不符合题意。
B、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逐年增高,B对,不符合题意。
C、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是球面,故C对,不符合题意。
D、有些国家存在时差,原因是地球的自转,东部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早看到日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2025七上·苍南期末)如图为日全食的模拟实验,两球A、B在同一水平视线上,A球恰好完全遮住B球。若要模拟日环食,应将A 球向箭头(  )
A.①方向移动 B.②方向移动 C.③方向移动 D.④方向移动
【答案】D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也叫天狗吞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
【解答】日环食是一种天文现象,指的是日面的中央部分被月面所遮掩而周围仍呈现一个明亮光环的现象,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因此将小球A向箭头④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能模拟日环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5七上·苍南期末)如图表示1、2、3、4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 苔藓类植物
B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蝗虫
C 植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D 宇宙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地月系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1包含2,2包含3,3包含4,1最大,4最小,解答即可。
【解答】 A、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它们与孢子植物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苔藓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
B、无脊椎动物是指体内没有脊椎骨的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群;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蝗虫属于昆虫。所以无脊椎动物包含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包含昆虫,昆虫包含蝗虫,该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
C、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是并列关系,并非包含关系,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
D、宇宙包含河外星系和银河系等,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河外星系和太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
故答案为:B。
13.(2025七上·苍南期末)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系统)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下列不属于模型建构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
【解答】A、画校园平面图是对校园这一对象的平面模型构建;
B、做小型地球仪是对地球的模型构建;
C、搭红细胞结构是对红细胞这一认识对象的模型构建;
D、看蜡烛熄灭过程属于实验,不属于模型建构。
故答案为:D。
14.(2025七上·苍南期末)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常见的“错误操作”会导致结果一定偏大的是(  )
A.用没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
B.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C.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D.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如果它上面指示的温度大于你所要测量体温的人的体温的话,它的数值不变;如果它上面指示的温度小于你所要测量体温的人的体温的话,它的数值则变成该被测量人的体温。
量筒读数时,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而俯视则会导致读数偏大。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确保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 这样做可以确保温度计的读数准确反映液体的实际温度。
【解答】A、用没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可能偏大也可能正好,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测量结果将偏大,故B符合题意;
C、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测量结果将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测量结果将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2025七上·苍南期末)如图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笔直公路上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0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
B.行驶0.9km时,甲车用时大于乙车
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分析前2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
(2)分析小车到达0.9km处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3)根据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车的运动状态。
【解答】A、由图知,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知,甲车到达0.9km处所用的时间为30s,乙车到达0.9k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30s,所以乙车到达0.9k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错误;
CD、由图知,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不变,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不同,乙车做变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6.(2025七上·苍南期末)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回答下列有关测量的问题。
(1)图甲是体温计,它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此时该体温计指示的温度是   ℃。
(2)图乙是测量木塞体积的实验过程,由此可知木塞的体积是   cm3。
【答案】(1)热胀冷缩;37.9
(2)6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读数时要认清它的分度值。
排水法: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
【解答】(1)图甲是体温计,它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此时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指示的温度是 37.9℃。
(2)图乙是测量木塞体积的实验过程,由此可知木塞的体积V=60mL-54mL=6mL=6cm3。
17.(2025七上·苍南期末) “稻虾共作”是一种适时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下的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例举一个影响水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阳光或水或空气等
(2)杂草→小龙虾(杂草→害虫→小龙虾;或水稻→害虫→小龙虾)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2、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解答】(1)生物的环境包括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无机盐等属于非生物因素,故该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该生态系统中含有的食物链是:杂草→小龙虾;杂草→害虫→小龙虾;水稻→害虫→小龙虾。
18.(2025七上·苍南期末)2024年7月科学家在某条山溪中发现了我国特有的鱼类新物种——绿斑爬岩鳅(如图)。
(1)绿斑爬岩鳅在繁殖季节会将两性生殖细胞排放到水中。表一为其检索表,则2a的信息为   ; “绿斑爬岩鳅”对应表中的   (选填“甲、乙、丙、丁”)。
(2)由表二可知,与绿斑爬岩鳅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选填“苕溪鳅”“ 孔雀鱼”或“平鳍裸吻鱼”)。
【答案】(1)体温恒定;丙
(2)孔雀鱼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相似程度最高。
【解答】(1)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故2a的信息为体温恒定。“绿斑爬岩鳅属于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体外受精,故应处表中丙的位置。
(2)由表二可知,绿斑爬岩鳅与孔雀鱼同纲不同目;与苕溪鱲、平鳍裸吻鱼同目不同科,因此,与绿斑爬岩鳅共同特征最少的是孔雀鱼。
19.(2025七上·苍南期末)光伏追踪支架是一种能自动调整电池板角度的支架,能使电池板与阳光始终垂直(如图甲)。
(1)从早到晚,电池板朝向的变化是   (填“东→西”或“西→东”)。
(2)如图乙,在北半球地球公转至   (填序号)位置时,这一天发电时长最长。
【答案】(1)东→ 西
(2)①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
(2)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读图可知,(1)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从早到晚,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能使电池板与阳光始终垂直,因此电池板朝向的变化是东→西。
(2)如图乙,在北半球地球公转至①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因此也是北半球发电时长最长。
20.(2025七上·苍南期末)下图为植物液泡发现的部分科学史:
(1)如右图为某植物的细胞结构图,其中代表液泡的是   (填数字)。
(2)番茄的果肉酸甜多汁、营养丰富,小明猜测这些汁液主要来自果肉细胞中的液泡。以上材料中,属于支持小明猜想的是材料   。 (选填“A”、 “B”、 “C”或“D” )
(3)结合上述液泡科学史,以下观点正确的有____(多选)。
A.观察工具的使用及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
B.液泡的认识经历了从形态到功能的发展过程
C.科学发现需要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
D.液泡的功能研究已经非常完善,不需要继续探索
E.科学发现往往是几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答案】(1)⑤
(2)D
(3)A;B;C;E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线粒体。
【解答】(1)分析植物的细胞结构图可知,其中⑤代表液泡。
(2)番茄的果肉酸甜多汁、营养丰富,小明猜测这些汁液主要来自果肉细胞中的液泡。分析材料可知,属于支持小明猜想的是材料D,即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液泡不仅仅是装水的袋子,它还能储存营养,调节细胞里的水分。
(3)A、分析植物液泡发现的部分科学史可知,观察工具(如显微镜)的使用及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A正确;
B、分析时间轴可知,液泡的认识经历了从形态到功能的发展过程,B正确;
C、探究过程往往会用到多种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C正确;
D、液泡可能存在部分未知的功能研究,需要继续探索,进一步完善,D错误;
E、液泡的科学史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如德芙里、冯 莫尔等,D正确。
故答案为:ABCE。
21.(2025七上·苍南期末)如图为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回答:
(1)图甲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2)图乙同学的操作可能发生在下面哪个环节中____。
A.显微镜对光 B.移动显微镜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调节粗准焦螺旋
(3)如果盖玻片下有太多气泡,显微镜视野中对应的现象是   。
【答案】(1)cadb
(2)D
(3)有黑色圆圈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包括:擦、滴、刮、涂、盖、染。结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进行解答
【解答】(1)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可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涂、盖、染。
c:“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a:“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d:“涂”,把带有口腔上皮细胞的牙签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b:“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出现气泡。
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cadb。
(2)图乙同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一操作发生在调节粗准焦螺旋环节,故答案为:D。
(3)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黑色圆圈,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所以如果盖玻片下有太多气泡,显微镜视野中对应的现象是有黑色圆圈。
22.(2025七上·苍南期末)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某兴趣小组思考:为什么蚊子喜欢叮咬人类,蚊子会不会叮咬其它动物呢 于是进行如下相关探究。
表:人和动物的气味类型
气味类型 各气味成分含量的相对值
a b c d
人的气味 2.4 0.5 1.2 0.3
动物的气味 0.3 0.5 0.2 1.8
(1)如图所示实验小组在T型玻璃管Ⅰ区投放人体气味,Ⅱ区投放动物气味。则该兴趣小组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
(2)一段时间后,蚊子大部分趋向Ⅰ区,多次实验结果相同,请根据表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蚊子的是   两种成分。
(3)为了得到更具普遍性的结论,请对上述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答案】(1)气味的类型
(2)a、c
(3)换用不同种类的蚊子重复实验(或换用不同的动物重复实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实验小组在 T 型玻璃管 Ⅰ 区投放人体气味,Ⅱ 区投放动物气味,通过设置不同区域的不同气味,来观察蚊子的趋向,所以该兴趣小组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气味的类型。
(2)一段时间后,蚊子大部分趋向 Ⅰ 区(人体气味区),多次实验结果相同。对比人和动物气味中各成分含量的相对值,发现人的气味中 a 成分含量(2.4)明显高于动物气味中 a 成分含量(0.3),c 成分含量(1.2)也高于动物气味中 c 成分含量(0.2),而 b 成分含量(0.5)和 d 成分含量(0.3)在人和动物气味中差异相对不明显,所以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蚊子的是a、c两种成分。
(3)为了得到更具普遍性的结论,需要增加实验的样本多样性。因为原实验只用了一种蚊子和一种动物,可能存在局限性。所以可以换用不同种类的蚊子重复实验(或换用不同的动物重复实验),这样能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23.(2025七上·苍南期末)小明在学习现代宇宙理论后,采用一个气球来模拟星系运动的特点:用打气筒充气将气球从图甲变为图乙。分别测出气球上点B、C、D到A的直线距离变化,部分结果如图丙。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该实验证明了宇宙在不断的膨胀
②气球上的点A、B、C、D用来模拟宇宙中的星系
③以气球上其中任何一个点为参照物,在充气时,其它的点都是运动的
(2)若气球均匀膨胀,请在图丙中画出充气后的AD 距离   。
(3)该实验可以用来模拟“距离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大。”请结合图丙相关数据的变化进行说明   。
(4)该实验需要测量“气球上点A和点B的直线距离”。请选用合适器材设计一个测量方案。(供选器材:圆规、细线、刻度尺等。)
【答案】(1)②③
(2)
(3)①充气前 AB、AC 距离比较 ②充气后 AB、AC 距离增加量的比较
(4)将圆规的两脚分开一定角度分别放在气球AB两点上,保持圆规两脚分开的角度不变,用刻度尺量出两脚的直线长度即为气球上AB两点的直线距离。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星系是由许多天体如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星系运动是指星系内部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运动。星系运动的特点主要有星系内部的天体彼此之间都有引力作用、星系内的天体都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星系退行等。
【解答】(1)对实验相关说法的判断
①:该实验只是用气球模拟星系运动特点,不能直接证明宇宙在不断膨胀,宇宙膨胀是通过天文观测等多种手段综合验证的,所以①错误。
②:气球上的点 A、B、C、D 用来模拟宇宙中的星系,通过气球膨胀时这些点之间距离的变化来模拟星系的运动,所以②正确。
③:以气球上其中任何一个点为参照物,在充气时,气球膨胀,其它的点相对于该点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其它的点都是运动的,所以③正确。
综上,说法正确的是②③。
(2)观察图丙中 AB、AC 距离在充气前后的变化规律,AB 距离从 2cm 变为 5cm,增加了 3cm;AC 距离从 4cm 变为 9cm,增加了 5cm。由于气球均匀膨胀,AD 距离充气前为 2cm,按照前面的变化规律,可推测 AD 距离增加量与 AB 距离增加量相同为 3cm,所以充气后的 AD 距离为 5cm。(在图丙中画出对应高度的直条表示 5cm 即可)
如图:
(3)充气前,AC 距离(4cm)大于 AB 距离(2cm)。
充气后,AB 距离增加了5 - 2 = 3cm,AC 距离增加了9 - 4 = 5cm。即距离 A 点更远的 C 点(对应距离越远的星系),在相同的 “膨胀” 过程中,远离 A 点(对应星系远离的速度)的距离增加量更大,所以该实验可以模拟 “距离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大”。
(4)将圆规的两脚分开一定角度分别放在气球 AB 两点上,保持圆规两脚分开的角度不变,用刻度尺量出两脚的直线长度即为气球上 AB 两点的直线距离。因为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可以准确复制气球上 AB 两点的距离,再用刻度尺测量圆规两脚间距离就能得到 AB 的直线距离。
24.(2025七上·苍南期末)河南登封告城镇的观星台(如图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由梯台体建筑和底部石圭组成。不同季节正午梯台体“横梁”的影子正好落在圭面上(如图乙)。观星台顶放置有天文观测仪器——仰仪(如图丙)。它的主体是一个铜质半球面,球面上方放置一中央带孔的璇玑板。将璇玑板正对太阳,就会在半球面上呈现出一个太阳的像。
(1)为使正午影子正好落在圭面上,石圭应从台身底部向   (填“南”或“北”)方向延伸。
(2)经过观测可以得到一年中   (填节气名称)正午“横梁”影子距台身底部最近。
(3)仰仪成像即小孔成像,其原理是   。
(4)借助仰仪对日食进行观察时,若在半球铜面上观察到像如图丁,则日食实际形状为   。
【答案】(1)北
(2)夏至
(3)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为使正午影子正好落在圭面上,石圭应从台身底部向北延伸;
(2)北半球的夏至日影子最短;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1)为使正午影子正好落在圭面上,在北半球,石圭应从台身底部向北方向延伸。
(2)经过观测可以得到一年中夏至正午“横梁”影子距台身底部最近,因为在北半球,夏至日节气影子最短。
(3)仰仪成像即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借助仰仪对日食进行观察时,若在半球铜面上观察到像如图丁,则日食实际形状是倒立的实像,上下左右相反,故选:C。
25.(2025七上·苍南期末)小明采用木板、泡沫球甲和乙、内置光源的球丙、木制齿轮等材料制作了三球仪模型(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齿轮C和球丙固定不动,转动手柄时,在齿轮A和齿轮B的作用下,使球乙绕球丙运转,同时球乙也会自转,球甲会绕球乙运转。
(1)除天体运动周期的比例外,该模型还需考虑的因素   (例举一点)。
(2)图中甲、乙、丙三个球,用来模拟地球的是   。
(3)该模型可以模拟说明的天文现象有   。
A.地球公转 B.月球公转C.地球自转D.月球自转E.月食
(4)为了实现球乙绕球丙转1周的同时,球甲绕球乙转12周,则设计的齿轮A、B、C的齿数比例可以为   。
【答案】(1)天体间距离的比例(或模型的大小;或重量等)
(2)球乙
(3)ABCE
(4)齿轮A齿数和齿轮C齿数比符合 1:12,齿轮 B 的齿数不作要求。示例: 1: n: 12(或2: n: 24) (其中n 为任一正整数)等都合理。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除天体运动周期的比例外,该模型还需考虑的因素主要从模型大小、重量、距离等方面分析。
(2)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3)该模型可以模拟说明的天文现象主要从地球运动、太阳运动、月球运动等方面分析。
(4)为了实现球乙绕球丙转1周的同时,球甲绕球乙转12周,则设计的齿轮A、B、C的齿数比例主要从时间、速度、齿数等方面分析。
【解答】 (1)在制作三球仪模型时,除天体运动周期的比例外,天体间距离的比例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天体间实际距离对其相互间的引力等作用有重要影响,在模型中合理体现距离比例能更准确地模拟天体的运动关系;模型的大小也需考虑,若模型过大不便于操作和展示,过小则可能难以清晰呈现各天体的运动和相互关系;重量方面,合适的重量能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操作的便利性等。
(2)因为在宇宙中,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结合模型工作原理“球乙绕球丙运转,球甲会绕球乙运转”,所以用来模拟地球的是球乙,球甲模拟月球,球丙模拟太阳。
(3)球乙绕球丙运转,可模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A正确。
球甲绕球乙运转,可模拟月球绕地球的公转,B正确。
球乙会自转,可模拟地球自转,C正确。
该模型中球甲绕球乙公转的同时并没有体现球甲(模拟月球)自身的自转,D错误。
当球丙(模拟太阳)、球乙(模拟地球)、球甲(模拟月球)处于同一直线时,若球乙在中间遮挡住球丙的光线照射到球甲,可模拟月食现象,E正确。
故选:ABCE。
(4)要实现球乙绕球丙转1周的同时,球甲绕球乙转12周,根据齿轮传动原理,在相同时间内,齿轮转过的齿数相同。球乙绕球丙转1周,球甲绕球乙12周,说明齿轮A转动的圈数与齿轮C转动的圈数比为 12:1。设齿轮A齿数为a,齿轮C齿数为c,转动时间为t,齿轮A转动速度为VA,齿轮C转动速度为VC,则VA×t÷a=VC×t÷c,且VA÷VC=12,所以a:c=1:12,齿轮B起到传动作用,其齿数不影响球乙和球甲的转动圈数比例关系,所以齿轮 B 的齿数不作要求,因此,齿轮 A 齿数和齿轮 C 齿数比符合 1:12,如 1:n:12(或 2:n:24,其中为任一正整数)等都合理。
26.(2025七上·苍南期末)边开车边使用手机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图甲在正常驾驶情况下,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研究表明,驾驶员在驾驶时使用手机会因为分散注意力而显著延长反应时间,从而增加事故风险。
下表是一个司机在正常驾驶状态下(不使用手机),驾驶一辆保养的很好的某款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表:不同车速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实验序号 车行驶速度/ (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1 50 9 13
2 72 13 27
3 80 15 34
4 100 19 54
(1)根据实验序号2的数据计算: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几秒 (写出计算过程)
(2)发生在限速8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该款肇事车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45m,据表中数据即可判定肇事车主超速行驶,其理由是:   。
(3)如图乙为正常驾驶汽车的司机从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刹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速度(v)一时间(t)图像。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同等情况下边开车边使用手机时相应的图像。
【答案】(1)V=72km/h=20m/s
t=S/V=13m÷20m/s=0.65s
(2)由表格可知车行速度越快,制动距离越长。现事故中制动距离为45m,大于限速80km/h的制动距离,可推得汽车超速行驶。
(3)速度的转折点;变化趋势与原来平行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反应时间;
(2)由表格得出变化规律;制动距离比较;推断结果。
(3)同等情况下边开车边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变长,但速度变化量不变,变化趋势与原来平行。
【解答】 (1)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反应时间
V=72km/h=20m/s
t=S/V=13m÷20m/s=0.65s;
(2)由表格可知车行速度越快,制动距离越长。现事故中制动距离为45m,大于限速80km/h的制动距离,可推得汽车超速行驶。
(3)同等情况下边开车边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变长,但速度变化量不变,变化趋势与原来平行。如图右侧图线。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