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成绩调测 八年级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成绩调测 八年级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成绩调测 八年级科学试卷
1.(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是酒店的房卡,当客人将房卡插入取电槽中,房间内才会有电。房卡相当于电路中的
A.用电器 B.导线 C.电源 D.开关
【答案】D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解答】 如图是酒店的房卡,当客人将房卡插入取电槽中,房间内才会有电。房卡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25八上·嵊州期末)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蔗糖分子用“o”表示)分布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断。
【解答】蔗糖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溶液的密度均匀,分子在溶液中均匀分布,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为常用的铝芯导线,铝芯由多条铝线组成,外包一层绝缘皮。下列方法能减小铝芯导线电阻的是
A.减小导线两端的电压 B.减小通过导线的电流
C.减小导线的长度 D.减少导线中铝线的数量
【答案】C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因素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导电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以及导线数量有关,只与导线的长度有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是S市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天的天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气候
B.这一天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凌晨一点
C.这一天的风主要从S市的西北方吹来
D.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直接放在室外太阳光下测量
【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解答】这一天时间里杭州地区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天气,故A错误;
读图可知,这一天时间里杭州地区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故B错误;
这一天的风大致从杭州的西北方吹来,故C正确;
测量气温的气温计应放在百叶箱里,故D错误。
故选C。
5.(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是加油站里常见的“静电释放器”。司机或工人提着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安装在地面上的金属球,以清除身上的静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球是导体,只能导电,不能带电
B.“除静电”时,人体通过金属球与大地连通
C.人体带的电荷是人体与衣服摩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D.若人体带有负电,则“除电”时,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球流向大地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 AB.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电子)的转移。
D.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解答】 A. 金属球是导体,既能导电,也能带电 ,故A错误;
B.“除电”时,人体通过金属球与大地连通,人体、金属球、大地均属于导体,故B正确;
C.人体带的电荷是人体和衣服之间电荷移动形成的,故C错误;
D.电流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如果人体带负电,静电释放器中的电流方向是从大地到 金属球再到人体,故D错误。
故选B。
6.(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为某海边山脉示意图,甲地位于山脉面向海洋一侧,乙地位于山脉背向海洋一侧且与甲地海拔相同,丙地位于山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降水多 B.乙地比甲地降水多
C.丙地比甲地气温高 D.丙地比乙地气压高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 图示为地形雨示意图,地形雨是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时被迫抬升而气温降低形成的降水。形成降水的山坡正好是迎风的一面。
【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甲在山地的迎风坡,乙在背风坡,甲比乙降水多,故A正确,B错误;
丙在山顶部位,海拔最高,气压最低,温度最低,故C、D错误。
故选A。
7.(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时,两只灯泡都不亮。在开关闭合且不拆开导线的情况下,将M接电源“+”极, N依次试触A、B接线柱,发现电压表示数前后两次相等,且都接近3V。若故障是由两灯引起的,则可能是
A.L1短路 B.L2短路 C.L1断路 D.L2断路
【答案】C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 闭合开关,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将M接电源“+”极,N试触A,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3V,说明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电路断路,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电路以外的电路是通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个灯泡串联。在开关闭合且不拆开导线的情况下,将M接电源“+”极, N依次试触A、B接线柱,发现电压表示数前后两次相等,且都接近3V,说明A与电源负极之间是通路,只有灯泡L1部分未检测,那么可能是L1断路所致,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2025八上·嵊州期末)小明采用“向漏斗口吹气,观察乒乓球运动状态”的方法来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下列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竖直向上吹气 B.竖直向下吹气
C.斜向下吹气 D.水平向左吹气
【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 首先分析不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再分析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如果乒乓球受到流体压力时运动状态变化了,就能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
【解答】 A.图中乒乓球不能被吹走,易被误认为是吹力不够大,故不能很好的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故A不合理;
B.不吹气时,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会滚下来,斜向下吹气时,乒乓球右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左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右上方的压力,乒乓球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斜向下吹气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可以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故B合理;
C.不吹气时,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会滚下落,竖直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力差,乒乓球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竖直向下吹气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可以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故C合理;
D.不吹气时,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会滚下来,斜向左下方吹气时,乒乓球右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左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右的压力差,乒乓球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水平向左吹气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可以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故D合理。
故选A。
9.(2025八上·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探究几种动物的绕道取食情况,实验数据如下表,对该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51 28 4
A.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B.动物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C.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解答】A.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的学习能力最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因此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不是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需大脑皮层的参与,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与氧气组成
C.试管1和2中的生成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 A.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大,得到的是氢气,故A错误;
C.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1:8,故C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11.(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加热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不再沸腾。此时,先把烧瓶密封倒置,再将冷水浇在烧瓶底部,烧瓶中的水会重新沸腾,这是因为
A.冷水放热,对烧瓶中的水又进行加热
B.烧瓶内气压升高,使得水的沸点降低
C.烧瓶内气压升高,使得水的沸点升高
D.烧瓶内气压降低,使得水的沸点降低
【答案】D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 先把烧瓶密封倒置,再将冷水浇在烧瓶底部, 则烧瓶里面气体的体积缩小气压减小,则水的沸点降低。由于水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因此水会重新沸腾,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2025八上·嵊州期末)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体温只依靠神经调节来完成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
C.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
D.剧烈运动后,散热量增加主要是由于体温与环境的温度差增大造成
【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根据对体温调节的知识的认识判断。
【解答】A.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故A错误;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皮肤血管和F汗腺散热,故B正确;
C.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故C错误;
D. 剧烈运动后,散热量增加主要是由于体温与环境的温度差增大造成 ,故D错误。
故选B。
13.(2025八上·嵊州期末)某科技小组为快递公司设计了一套计数装置,电路如图所示。R1为光敏电阻(当有光照射时电阻变小),激光被遮挡一次,计数器会自动计数一次(计数器可视为电压表),R2为定值电阻。现闭合开关,计数装置正常工作。当激光被物体遮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1两端的电压变大 B.R2两端的电压变大
C.通过R2的电流变大 D.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变小
【答案】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表所测的物理量,然后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两电阻串联,计数器(电压表)测R1的电压。当激光被遮挡瞬间电阻R1变大,则此时总电阻变大。根据可知,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小,故C错误;
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R1两端的电压变大,故A正确;
根据U=IR可知,电流变小时,R2两端的电压变小,故B错误;
根据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可知,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1,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4.(2025八上·嵊州期末)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科学家以狗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对该实验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①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现象
②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不出现糖尿现象
③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现象
A.由①③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现象的出现
B.由①②实验可知:胰腺萎缩的部分可防止糖尿现象出现
C.由②③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能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答案】B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 A.①和③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是否注射了胰岛素提取液,注射胰岛素的动物不出现糖尿,不注射胰岛素的狗出现糖尿,说明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故A正确不合题意;
B.①、②也能形成对照,变量是有无胰岛素。①组切除了胰腺,胰岛随着被切除,不能分泌分泌胰岛素,出现了糖尿;②组结扎了胰管,胰腺萎缩,不能产生胰液,但胰岛细胞活着,能够分泌胰岛素,故而能够分泌胰岛素,没有出现糖尿。说明胰岛素可以防止糖尿的产生,故B错误符合题意;
C.②和③能形成对照,变量是否有胰岛,但都有胰岛素,说明了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②和③实验中动物的体内都有胰岛素,动物都不出现糖尿,而①切除了胰腺即没有胰岛素,出现了糖尿,说明了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素有关,故D正确不题意。
故选B。
15.(2025八上·嵊州期末)当海水的温度及所含盐分变化时,可能会导致海水密度发生突变,在垂直海面方向上形成一个类似“悬崖”的突变水层。在如图所示的情形中,若有潜艇潜航至此水域时,就会急速下沉,发生“掉深”事故,危及潜艇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潜艇在高密度水层中悬浮时,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
B.潜艇从高密度水层潜航进入低密度水层时,所受浮力不变
C.潜艇遇“掉深”进行自救时,需快速排出潜艇水箱中的水
D.潜艇从刚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过程,所受浮力不变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当潜艇在高密度水层潜行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当潜艇遇到海水断崖时,潜艇所处的海水密度突然变小;根据F浮=ρ液gV排判断出浮力的变化,当重力大于浮力时,会急剧向下掉;
(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上浮的方法。
【解答】 A.潜艇在高密度水层悬浮时,潜艇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故A错误;
B.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知,潜艇从高密度水层潜航进入低密度水层时,V排不变,ρ液变小,因此所受的浮力变小,故B错误;
C.潜艇遭遇“掉深”时潜艇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因此进行自救时,需快速排出水箱中的水,减小潜艇的重力,从而使重力小于潜艇受到的浮力才能重新上浮,故C正确;
D.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知,潜艇从刚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过程中,ρ液不变,V排变小,其所受浮力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16.(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是研究植物应激性的实验装置和原理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两粒萌发的蚕豆种子按图甲所示摆放,则根和茎能大致保持原来生长方向的种子是   (选填“M”或“N”)。
(2)图乙说明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其原因是   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
【答案】(1)M
(2)背光侧(左侧)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1)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向性运动。二者都是局部运动,不同的是向性运动具有方向性,而感性运动无方向性。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
(2)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
【解答】 (1)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M的根部向下,茎向上,因此根和茎能大致保持原来生长方向的种子是M;
(2)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或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
17.(2025八上·嵊州期末)为了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探究。
(1)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   。
(2)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   。 (选填“大”或“小”)
【答案】(1)汽油
(2)大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溶解的碘越多,则溶液颜色越深,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由图中实验可知,碘能溶于水形成淡黄色溶液,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紫红色溶液是碘溶于汽油形成的,则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汽油。
(2)根据图片可知,碘在汽油中的颜色比在水中更深,说明汽油中溶解的多,那么可得出的结论是: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
18.(2025八上·嵊州期末)气象站用气压计采集某区城同一时刻近地面不同地点的大气压,并将气压相等的各点连起来,绘成“等气压线”,如图所示。
(1)气象站采集大气压数据时,应在近地面不同地点且高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处采集大气压数据,理由是   。
(2)根据A 处风的方向,可判断A 处气压   B处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B区域天气特征为多   天气。(选填“阴雨”或“晴燥”)
【答案】(1)相同;大气压会随海拔高度改变而改变
(2)大于;阴雨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1)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湿度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形成风,根据图中风的方向判断A处和B处的气压关系,然后从表格得出天气特征。
【解答】 (1)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湿度有关,要测量近地面不同地点的大气压绘成“等气压线”,应使近地面不同地点同一高度采集,原因是: 大气压会随海拔高度改变而改变 ;
(2)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形成风,由图可知,风从A处向B处流动,则A处气压高于B处气压。根据图片可知,等气压线闭合,四周气压高于中心气压,该区域一般天气特征为阴雨。
19.(2025八上·嵊州期末)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 (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图所示的闭合电路,当AB两端存在温度差时,电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种电路叫热电偶。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且接点A和B间的温度差越大,电流越大。
(1)如果只将图中铁丝换成铜丝,电路中将   (选填“有”或“没有”)电流。
(2)如果只将 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稳定后,通过电路 铜丝中的电流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请写出热电偶电路的一种应用:   。
【答案】(1)没有
(2)变小
(3)制成温度计 (温差发电等)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 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 ”分析解答;
(2)根据“ A和B间的温度差越大,电流越大 ”分析;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热电偶电路的特点确定它的用途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发生热电偶时,导线的材料要不同,则:如果只将图中铁丝换成铜丝,电路中将没有电流。
(2) 如果只将 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稳定后,那么温度差减小,则通过电路铜丝中的电流将变小;
(3)根据热电偶电路可以产生电流,那么可以制作温差发电。根据电流大小可以判断温度高低变化,那么可以制作温度计。
20.(2025八上·嵊州期末)两位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来测试反应的快慢:实验一:先做好如图所示的准备(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的那个位置的刻度,再重复做2次,记录数据。
实验二:让被测试者按 3、6、9、……,这样的顺序数数的同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
(1)该实验涉及的神经调节方式属于   反射。(选填“条件”或“非条件”)
(2)实验记录的刻度数据   (选填“越大”或“越小”),说明被测试者反应越快。
(3)根据数据分析,发现被测者在实验二中反应普遍比实验一慢,其原因是   。
【答案】(1)条件
(2)越小
(3)被测试者需要同时数数和夹住直尺两个任务,注意力被分散,反应时间变长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就存在的本能反应。条件反射是需要人后天的生活中不断获得的一种经验性行为;
(2)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需要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如果被测试者反应快,那么在直尺下落的距离较短的时候就能夹住直尺,记录的刻度数据就会越小。
(3)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被分散到多个任务上时,每个任务的处理能力就会减弱,导致反应速度变慢。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往往会感到有些手忙脚乱,处理不过来。
【解答】(1) 该实验涉及的神经调节方式 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2)实验一记录的刻度数据越小,说明被测试者反应越快。
(3)实验二中的被测试者需要在处理两个任务,而实验一中的被测试者只需处理一个任务。因此,实验二中的被测试者的反应时间普遍较长,反应速度较慢。
21.(2025八上·嵊州期末)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实验中,小明连接了图甲的电路,A、B、C、D为接线柱编号, 1、2、3、4为导线编号。
(1)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L1、L2应选择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
(2)闭合开关,电压表指针如图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正确连接电路并测得L1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只将第4根导线从E 接线柱改接到 B 接线柱,用来测 L2两端的电压。同组其他同学认为这种改接方法不可行,理由是   。
【答案】(1)不同
(2)电压表选用的量程过大
(3)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解析】【分析】 1)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足够多;
(2)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选用的量程过大了;
(3)根据电压表使用时“正进负出”的要求分析解答。
【解答】 (1)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L1、L2应选择规格不相同的灯泡;
(2)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电压表选用的量程过大了,测量误差较大;
(3)根据甲图可知, 只将第4根导线从E 接线柱改接到 B 接线柱, 此时电压表的“+”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连,则同组其他同学认为这种改接方法不可行,理由是: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22.(2025八上·嵊州期末)将一液体密度计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随着密度计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密度计受到水的浮力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最终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将该密度计放入装有另一液体(密度为ρ乙)的容器乙中,静止后,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ρ水   ρ乙;若该密度计在两容器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记为Ⅲ水、Ⅲz,则m水   m乙(以上两空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答案】增大;大于;等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密度计受到浮力的变化;
(2)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液体密度大小;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比较排开液体的质量大小。
【解答】(1) 将一液体密度计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随着密度计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密度计受到水的浮力增大;
(2)密度计漂浮在液面上,则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ρ乙。
(3)密度计漂浮在液面上,则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即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可知,排开液体的质量m水=m乙。
23.(2025八上·嵊州期末)为减少碳排放,我国大力推行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中电动机的转速由电流大小控制,工作原理如图。利用旋钮变阻器实现对转速的控制,图中O、E、F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
(1)变阻器上旋钮滑片的材料应选用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车速仪可由电路中的电流表改装。驾驶员踩下“油门”,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此时车速仪示数变大,那么接入 MN 的两个接线柱是   。 (选填字母O、E、F)
【答案】(1)导体
(2)OE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2)根据车速仪的变化确定电流变化,弄清阻值变化,进而确定接线柱的接线情况。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变阻器上的旋钮滑片是电流的必经之路,即容易导电,那么为导体;
(2)根据图片可知,车速仪为电流表。当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此时车速仪示数变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而电阻变小,那么应该将EO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24.(2025八上·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如图所示是甲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请指出上述操作中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   。
(2)第④步骤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选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B.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克15%氯化钠溶液,结果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制得的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 ④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1)操作⑤没用玻璃棒引流
(2)A
(3)③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1)过量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2)蒸发时,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要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1)由图可知,上面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⑥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倾倒液体时,液体可能溅出;
(2)④为蒸发,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要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选A。
(3)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①不合题意;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②不合题意;
③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即倒入的水的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④不合题意。
故选③。
25.(2025八上·嵊州期末)研究人员针对睡前使用手机是否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开展了研究。首先选取了 200 名睡前习惯使用手机的健康大学生,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然后让甲组 100 人睡前 1 小时可自由使用手机,乙组100人睡前1小时不使用手机。30天后的结果如下。
(1)研究人员选取 200 名睡前习惯使用手机的健康大学生,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0人。这样做的目的是   。
(2)由实验结果可知,睡前1小时使用手机会导致   。
(3)研究发现,褪黑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如图表示暗信号条件下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反射过程。
①上述反射活动中的效应器是   。
②据图分析,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造成影响的原因是   。
【答案】(1)形成对照实验和避免偶然性
(2)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差
(3)松果体;暗信号减弱(光信号增加)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1)每个实验组都用了10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2)分析柱形图可知,甲组比乙组入睡时间长。甲组比乙组睡眠指数高,而由题图可知,睡眠指数越低,睡眠效果越好,故说明甲组比乙组睡眠质量差。说明睡前使用手机会延长入睡用时,且睡眠质量较差。
(3) ①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②根据图片分析暗信号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
【解答(1)研究人员选取 200 名睡前习惯使用手机的健康大学生,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0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和避免偶然性;
(2)由实验结果可知,睡前1小时使用手机会导致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差;
(3)① 上述反射活动中的效应器是松果体;
② 据图分析,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造成影响的原因是: 暗信号减弱(光信号增加)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
26.(2025八上·嵊州期末)资料一: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理论,意思是只要液体上方出现真空,与真空接触的液体就会流上去填补,直到液面上方不存在真空为止。
资料二:托里拆利在一根1 米长的玻璃管内灌满水银(图甲),手指堵住管口倒插在水银槽中(图乙),松手后发现水银柱下降到 760mm 高处不再下降(图丙)。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高度保持不变(图丁)。
(1)下列现象能用“自然界厌恶真空”这一理论来解释的是____。
A.吸盘能挂重物 B.用吸管吸饮料
C.瓶吞鸡蛋 D.抽水机抽水
(2)图甲中“将玻璃管灌满水银”这一操作的目的是防止管内混入   。
(3)托里拆利的实验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4)若在图丙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B;D
(2)空气
(3)不支持
(4)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至与水银槽内液面相平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 (1)根据“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结合大气压的应用,对各选项进行分析,然后作出判断;
(2)如果玻璃管没有灌满水银,那么玻璃管内会进入空气,从而使大气压强的测量值偏小;
(3)注意分析玻璃管上方为真空时水银是否补充;
(4)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时,各个容器内液面总保持相平。
【解答】(1) A.吸盘能挂重物,吸盘内空气较少,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内外气压差将吸盘压在物体上,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吸管吸饮料,是吸气时吸管内变成真空,下面的饮料来补充,可以“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来解释,故B符合题意;
C.瓶吞鸡蛋是瓶内气体冷缩时体积变小,压强变小,鸡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抽水机抽水,通过活塞上移使活塞下方的桶内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可以“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来解释,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2)图甲中“将玻璃管灌满水银”这一操作的目的是防止管内混入空气;
(3)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可知,玻璃管上方为真空,但是并没有下面的水银上去补充,因此不支持亚里士多德理论;
(4)若在图丙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此时玻璃管和水银槽构成一个连通器,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至与水银槽内液面相平。
27.(2025八上·嵊州期末)实验小组将两个均标有“2.5V0.3A”字样的小灯泡L1和L2串联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灯泡L2的玻璃外壳碰碎。他们发现 L2几乎不发光,与其串联的灯泡 L1更亮了。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对“玻璃破碎后,灯丝电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进行探究。
(1)L2玻璃外壳破碎后,同学们对L1、L2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们的电流进行测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分析可发现,L1的电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外壳破碎后L2的电阻。
实验次序 1 2 3 4
电流表示数/A 0.16 0.20 0.24 0.26
电压表 V1示数/V 0.78 1.20 1.80 2.10
电压表 V2示数/V 0.20 0.30 0.50 0.80
(2)实验中,对着 L2吹气,发现L2两端电压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吹气加快其散热速度,使灯丝电阻变小。由此推断,灯丝的电阻大小与   有关。
(3)根据上述实验,灯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答案】(1)大于
(2)温度(填吹气,只给1分)
(3)减少灯丝散热,防止温度降低;增加灯丝长度,增加电阻产生热量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别计算出灯泡外壳破碎前后电阻大小,然后比较即可;
(2)根据描述分析影响电阻的因素即可;
(3)根据螺旋状的优点解答。
【解答】 (1)玻璃外壳破碎前,灯丝的电阻为;
玻璃外壳破碎后,灯丝的电阻为;
比较可知:玻璃破碎后,L2电阻变小,即L1的电阻大于玻璃外壳破碎后L2的电阻。
(3)由此推断,灯丝的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电阻越小;
(4)将灯丝设计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减少灯丝散热,防止温度降低;增加灯丝长度,增加电阻产生热量 。
28.(2025八上·嵊州期末)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克,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克。甲杯中盛有80℃时含50克水的硝酸钾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1)甲杯中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丁杯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   克。
(3)乙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不饱和
(2)12.8
(3)求出溶质40克,溶液40克,质量分数为5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根据乙的状态分析甲是否饱和;
(2)根据图片确定丁溶液中水的质量,然后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其中的溶质质量即可;
(3)根据图片信息计算乙杯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然后计算它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乙中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它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因为甲蒸发10g得到乙,所以甲中的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
(2)丁由丙溶液过滤得到,则丁肯定是20℃时的饱和溶液,
此时溶剂的质量为:50g-10g=40g;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g,
则4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3)根据题意可知,乙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7.2g+12.8g=40g;
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29.(2025八上·嵊州期末)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设计一个简易身高测量仪,且要满足如表所示的两个指标。
指标一 所测身高越大,显示仪示数越大
指标二 显示仪显示的身高刻度是均匀的
(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同学们认为他的设计没有满足指标   。(选填“一”或“二”)
(2)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用电压恒为9V的电源、一根长为80cm的均匀电阻丝R2(阻值为40欧)、定值电阻R1,量程为0-3V的电压表等,设计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正确电路,且当滑片P位于R2的最上端A 点时,电压表示数为3伏。根据图乙电路,当滑片P位于 R2的最下端B 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伏。
(3)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多少欧
(4)利用该仪器,对身高为 160cm的M同学进行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5V;对N同学进行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则N同学的身高为多少厘米
【答案】(1)二
(2)0
(3)求出电流为0.075安, R1=80欧
(4)M同学测量时,变阻器PB段电阻为20欧,电阻丝长40厘米;N同学测量时,变阻器PB段电阻为16欧,电阻丝长32厘米;所以, N同学身高为152cm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甲图中电压表的示数是否随身高的增大而增大,以及上面的刻度是否均匀即可;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滑片P在最下端时的示数即可;
(3)首先根据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流,再根据U1=U总-U2=计算R1的电压,最后根据计算R1的阻值。
(4)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160cm同学测量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并计算出此时接入的长度,进而计算出B到平台的距离。同理,计算出N同学测量时变阻器接入的长度,再与平台距离相加得到身高即可。
【解答】(1)甲图中,定值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R2的电压。当人身高增大时,变阻器的滑片向上移动,则R2的阻值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增大,即指标一符合要求。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与变阻器阻值的变化量不成正比,即显示仪上的刻度值不均匀,
那么不能满足指标二。
(2)在乙图中,定值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量滑片P到B端的电压。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因此相当于断路,则R2始终全部接入电路,那么总电阻不变,总电流不变。
当滑片P位于 R2的最下端B点时,电压表并联部分电阻为零,根据U=IR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
(3)通过电路的电流;
R1的电压为:U1=U总-U2=9V-3V=6V;
则R1的阻值为:。
(4) 对身高为 160cm的M同学进行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5V ,
则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
则变阻器的PB=;
则B到地面的距离为:160cm-40cm=120cm;
对N同学进行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
此时变阻器接入的电阻:;
则PB'=;
则该同学的身高为:120cm+32cm=152cm。
30.(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为太阳能热水器自动供水装置的模拟器,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环形柱体A为重6N、底面积50cm2、高20cm的圆柱体,且能沿固定杆在竖直方向自由移动,当注水至一定深度时,柱体A开始上浮,直至压力传感器B受到1.5N压力时,进水口自动关闭,注水结束。不计柱体A与杆的摩擦。
(1)柱体A刚要开始上浮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牛。
(2)柱体A漂浮时,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为   厘米。
(3)注水结束时,柱体A的上表面离容器底部45cm,此时容器内水的体积为多少厘米3
【答案】(1)6
(2)12
(3)柱体受到的浮力为7.5牛, V排=750厘米3,柱体A浸入水中部分15厘米;容器内的水深40厘米,V水=40×200-750=7250c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F浮=G计算即可;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刚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计算A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
(3)首先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柱体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此时排开水的体积,并计算出此时柱体A浸入水中的深度。进而计算出水面到容器底部的高度,根据V水=V总-V排计算加水的体积即可。
【解答】(1) 柱体A刚要开始上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6N;
(2)柱体A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则此时A下表面离开水面的距离:;
(3)当进水口关闭时,柱体A受到向下的压力1.5N,
则柱体A受到的浮力F浮力=G+F=6N+1.5N=7.5N;
则此时A排开液体的体积:;
柱体A浸入水的深度:;
则容器内水面高度h=45cm-20cm+15cm=40cm;
则容器内水的体积V水=V总-V排=200cm2×40cm-750cm3=7250cm3。
1 / 1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成绩调测 八年级科学试卷
1.(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是酒店的房卡,当客人将房卡插入取电槽中,房间内才会有电。房卡相当于电路中的
A.用电器 B.导线 C.电源 D.开关
2.(2025八上·嵊州期末)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蔗糖分子用“o”表示)分布情况的是
A. B. C. D.
3.(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为常用的铝芯导线,铝芯由多条铝线组成,外包一层绝缘皮。下列方法能减小铝芯导线电阻的是
A.减小导线两端的电压 B.减小通过导线的电流
C.减小导线的长度 D.减少导线中铝线的数量
4.(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是S市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天的天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气候
B.这一天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凌晨一点
C.这一天的风主要从S市的西北方吹来
D.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直接放在室外太阳光下测量
5.(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是加油站里常见的“静电释放器”。司机或工人提着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安装在地面上的金属球,以清除身上的静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球是导体,只能导电,不能带电
B.“除静电”时,人体通过金属球与大地连通
C.人体带的电荷是人体与衣服摩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D.若人体带有负电,则“除电”时,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球流向大地
6.(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为某海边山脉示意图,甲地位于山脉面向海洋一侧,乙地位于山脉背向海洋一侧且与甲地海拔相同,丙地位于山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降水多 B.乙地比甲地降水多
C.丙地比甲地气温高 D.丙地比乙地气压高
7.(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时,两只灯泡都不亮。在开关闭合且不拆开导线的情况下,将M接电源“+”极, N依次试触A、B接线柱,发现电压表示数前后两次相等,且都接近3V。若故障是由两灯引起的,则可能是
A.L1短路 B.L2短路 C.L1断路 D.L2断路
8.(2025八上·嵊州期末)小明采用“向漏斗口吹气,观察乒乓球运动状态”的方法来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下列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竖直向上吹气 B.竖直向下吹气
C.斜向下吹气 D.水平向左吹气
9.(2025八上·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探究几种动物的绕道取食情况,实验数据如下表,对该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51 28 4
A.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B.动物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C.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10.(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与氧气组成
C.试管1和2中的生成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
11.(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加热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不再沸腾。此时,先把烧瓶密封倒置,再将冷水浇在烧瓶底部,烧瓶中的水会重新沸腾,这是因为
A.冷水放热,对烧瓶中的水又进行加热
B.烧瓶内气压升高,使得水的沸点降低
C.烧瓶内气压升高,使得水的沸点升高
D.烧瓶内气压降低,使得水的沸点降低
12.(2025八上·嵊州期末)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体温只依靠神经调节来完成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
C.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
D.剧烈运动后,散热量增加主要是由于体温与环境的温度差增大造成
13.(2025八上·嵊州期末)某科技小组为快递公司设计了一套计数装置,电路如图所示。R1为光敏电阻(当有光照射时电阻变小),激光被遮挡一次,计数器会自动计数一次(计数器可视为电压表),R2为定值电阻。现闭合开关,计数装置正常工作。当激光被物体遮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1两端的电压变大 B.R2两端的电压变大
C.通过R2的电流变大 D.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变小
14.(2025八上·嵊州期末)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科学家以狗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对该实验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①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现象
②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不出现糖尿现象
③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现象
A.由①③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现象的出现
B.由①②实验可知:胰腺萎缩的部分可防止糖尿现象出现
C.由②③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能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15.(2025八上·嵊州期末)当海水的温度及所含盐分变化时,可能会导致海水密度发生突变,在垂直海面方向上形成一个类似“悬崖”的突变水层。在如图所示的情形中,若有潜艇潜航至此水域时,就会急速下沉,发生“掉深”事故,危及潜艇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潜艇在高密度水层中悬浮时,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
B.潜艇从高密度水层潜航进入低密度水层时,所受浮力不变
C.潜艇遇“掉深”进行自救时,需快速排出潜艇水箱中的水
D.潜艇从刚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过程,所受浮力不变
16.(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是研究植物应激性的实验装置和原理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两粒萌发的蚕豆种子按图甲所示摆放,则根和茎能大致保持原来生长方向的种子是   (选填“M”或“N”)。
(2)图乙说明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其原因是   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
17.(2025八上·嵊州期末)为了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探究。
(1)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   。
(2)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   。 (选填“大”或“小”)
18.(2025八上·嵊州期末)气象站用气压计采集某区城同一时刻近地面不同地点的大气压,并将气压相等的各点连起来,绘成“等气压线”,如图所示。
(1)气象站采集大气压数据时,应在近地面不同地点且高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处采集大气压数据,理由是   。
(2)根据A 处风的方向,可判断A 处气压   B处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B区域天气特征为多   天气。(选填“阴雨”或“晴燥”)
19.(2025八上·嵊州期末)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 (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图所示的闭合电路,当AB两端存在温度差时,电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种电路叫热电偶。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且接点A和B间的温度差越大,电流越大。
(1)如果只将图中铁丝换成铜丝,电路中将   (选填“有”或“没有”)电流。
(2)如果只将 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稳定后,通过电路 铜丝中的电流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请写出热电偶电路的一种应用:   。
20.(2025八上·嵊州期末)两位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来测试反应的快慢:实验一:先做好如图所示的准备(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的那个位置的刻度,再重复做2次,记录数据。
实验二:让被测试者按 3、6、9、……,这样的顺序数数的同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
(1)该实验涉及的神经调节方式属于   反射。(选填“条件”或“非条件”)
(2)实验记录的刻度数据   (选填“越大”或“越小”),说明被测试者反应越快。
(3)根据数据分析,发现被测者在实验二中反应普遍比实验一慢,其原因是   。
21.(2025八上·嵊州期末)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实验中,小明连接了图甲的电路,A、B、C、D为接线柱编号, 1、2、3、4为导线编号。
(1)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L1、L2应选择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
(2)闭合开关,电压表指针如图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正确连接电路并测得L1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只将第4根导线从E 接线柱改接到 B 接线柱,用来测 L2两端的电压。同组其他同学认为这种改接方法不可行,理由是   。
22.(2025八上·嵊州期末)将一液体密度计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随着密度计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密度计受到水的浮力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最终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将该密度计放入装有另一液体(密度为ρ乙)的容器乙中,静止后,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ρ水   ρ乙;若该密度计在两容器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记为Ⅲ水、Ⅲz,则m水   m乙(以上两空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3.(2025八上·嵊州期末)为减少碳排放,我国大力推行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中电动机的转速由电流大小控制,工作原理如图。利用旋钮变阻器实现对转速的控制,图中O、E、F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
(1)变阻器上旋钮滑片的材料应选用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车速仪可由电路中的电流表改装。驾驶员踩下“油门”,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此时车速仪示数变大,那么接入 MN 的两个接线柱是   。 (选填字母O、E、F)
24.(2025八上·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如图所示是甲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请指出上述操作中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   。
(2)第④步骤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选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B.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克15%氯化钠溶液,结果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制得的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 ④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5.(2025八上·嵊州期末)研究人员针对睡前使用手机是否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开展了研究。首先选取了 200 名睡前习惯使用手机的健康大学生,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然后让甲组 100 人睡前 1 小时可自由使用手机,乙组100人睡前1小时不使用手机。30天后的结果如下。
(1)研究人员选取 200 名睡前习惯使用手机的健康大学生,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0人。这样做的目的是   。
(2)由实验结果可知,睡前1小时使用手机会导致   。
(3)研究发现,褪黑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如图表示暗信号条件下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反射过程。
①上述反射活动中的效应器是   。
②据图分析,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造成影响的原因是   。
26.(2025八上·嵊州期末)资料一: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理论,意思是只要液体上方出现真空,与真空接触的液体就会流上去填补,直到液面上方不存在真空为止。
资料二:托里拆利在一根1 米长的玻璃管内灌满水银(图甲),手指堵住管口倒插在水银槽中(图乙),松手后发现水银柱下降到 760mm 高处不再下降(图丙)。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高度保持不变(图丁)。
(1)下列现象能用“自然界厌恶真空”这一理论来解释的是____。
A.吸盘能挂重物 B.用吸管吸饮料
C.瓶吞鸡蛋 D.抽水机抽水
(2)图甲中“将玻璃管灌满水银”这一操作的目的是防止管内混入   。
(3)托里拆利的实验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4)若在图丙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7.(2025八上·嵊州期末)实验小组将两个均标有“2.5V0.3A”字样的小灯泡L1和L2串联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灯泡L2的玻璃外壳碰碎。他们发现 L2几乎不发光,与其串联的灯泡 L1更亮了。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对“玻璃破碎后,灯丝电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进行探究。
(1)L2玻璃外壳破碎后,同学们对L1、L2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们的电流进行测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分析可发现,L1的电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外壳破碎后L2的电阻。
实验次序 1 2 3 4
电流表示数/A 0.16 0.20 0.24 0.26
电压表 V1示数/V 0.78 1.20 1.80 2.10
电压表 V2示数/V 0.20 0.30 0.50 0.80
(2)实验中,对着 L2吹气,发现L2两端电压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吹气加快其散热速度,使灯丝电阻变小。由此推断,灯丝的电阻大小与   有关。
(3)根据上述实验,灯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28.(2025八上·嵊州期末)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克,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克。甲杯中盛有80℃时含50克水的硝酸钾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1)甲杯中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丁杯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   克。
(3)乙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9.(2025八上·嵊州期末)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设计一个简易身高测量仪,且要满足如表所示的两个指标。
指标一 所测身高越大,显示仪示数越大
指标二 显示仪显示的身高刻度是均匀的
(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同学们认为他的设计没有满足指标   。(选填“一”或“二”)
(2)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用电压恒为9V的电源、一根长为80cm的均匀电阻丝R2(阻值为40欧)、定值电阻R1,量程为0-3V的电压表等,设计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正确电路,且当滑片P位于R2的最上端A 点时,电压表示数为3伏。根据图乙电路,当滑片P位于 R2的最下端B 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伏。
(3)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多少欧
(4)利用该仪器,对身高为 160cm的M同学进行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5V;对N同学进行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则N同学的身高为多少厘米
30.(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为太阳能热水器自动供水装置的模拟器,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环形柱体A为重6N、底面积50cm2、高20cm的圆柱体,且能沿固定杆在竖直方向自由移动,当注水至一定深度时,柱体A开始上浮,直至压力传感器B受到1.5N压力时,进水口自动关闭,注水结束。不计柱体A与杆的摩擦。
(1)柱体A刚要开始上浮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牛。
(2)柱体A漂浮时,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为   厘米。
(3)注水结束时,柱体A的上表面离容器底部45cm,此时容器内水的体积为多少厘米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解答】 如图是酒店的房卡,当客人将房卡插入取电槽中,房间内才会有电。房卡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断。
【解答】蔗糖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溶液的密度均匀,分子在溶液中均匀分布,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因素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导电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以及导线数量有关,只与导线的长度有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解答】这一天时间里杭州地区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天气,故A错误;
读图可知,这一天时间里杭州地区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故B错误;
这一天的风大致从杭州的西北方吹来,故C正确;
测量气温的气温计应放在百叶箱里,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 AB.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电子)的转移。
D.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解答】 A. 金属球是导体,既能导电,也能带电 ,故A错误;
B.“除电”时,人体通过金属球与大地连通,人体、金属球、大地均属于导体,故B正确;
C.人体带的电荷是人体和衣服之间电荷移动形成的,故C错误;
D.电流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如果人体带负电,静电释放器中的电流方向是从大地到 金属球再到人体,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 图示为地形雨示意图,地形雨是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时被迫抬升而气温降低形成的降水。形成降水的山坡正好是迎风的一面。
【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甲在山地的迎风坡,乙在背风坡,甲比乙降水多,故A正确,B错误;
丙在山顶部位,海拔最高,气压最低,温度最低,故C、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 闭合开关,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将M接电源“+”极,N试触A,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3V,说明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电路断路,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电路以外的电路是通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个灯泡串联。在开关闭合且不拆开导线的情况下,将M接电源“+”极, N依次试触A、B接线柱,发现电压表示数前后两次相等,且都接近3V,说明A与电源负极之间是通路,只有灯泡L1部分未检测,那么可能是L1断路所致,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 首先分析不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再分析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如果乒乓球受到流体压力时运动状态变化了,就能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
【解答】 A.图中乒乓球不能被吹走,易被误认为是吹力不够大,故不能很好的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故A不合理;
B.不吹气时,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会滚下来,斜向下吹气时,乒乓球右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左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右上方的压力,乒乓球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斜向下吹气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可以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故B合理;
C.不吹气时,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会滚下落,竖直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力差,乒乓球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竖直向下吹气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可以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故C合理;
D.不吹气时,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会滚下来,斜向左下方吹气时,乒乓球右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左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右的压力差,乒乓球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水平向左吹气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可以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故D合理。
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解答】A.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的学习能力最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因此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不是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需大脑皮层的参与,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 A.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大,得到的是氢气,故A错误;
C.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1:8,故C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 先把烧瓶密封倒置,再将冷水浇在烧瓶底部, 则烧瓶里面气体的体积缩小气压减小,则水的沸点降低。由于水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因此水会重新沸腾,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根据对体温调节的知识的认识判断。
【解答】A.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故A错误;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皮肤血管和F汗腺散热,故B正确;
C.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故C错误;
D. 剧烈运动后,散热量增加主要是由于体温与环境的温度差增大造成 ,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表所测的物理量,然后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两电阻串联,计数器(电压表)测R1的电压。当激光被遮挡瞬间电阻R1变大,则此时总电阻变大。根据可知,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小,故C错误;
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R1两端的电压变大,故A正确;
根据U=IR可知,电流变小时,R2两端的电压变小,故B错误;
根据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可知,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1,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B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 A.①和③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是否注射了胰岛素提取液,注射胰岛素的动物不出现糖尿,不注射胰岛素的狗出现糖尿,说明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故A正确不合题意;
B.①、②也能形成对照,变量是有无胰岛素。①组切除了胰腺,胰岛随着被切除,不能分泌分泌胰岛素,出现了糖尿;②组结扎了胰管,胰腺萎缩,不能产生胰液,但胰岛细胞活着,能够分泌胰岛素,故而能够分泌胰岛素,没有出现糖尿。说明胰岛素可以防止糖尿的产生,故B错误符合题意;
C.②和③能形成对照,变量是否有胰岛,但都有胰岛素,说明了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②和③实验中动物的体内都有胰岛素,动物都不出现糖尿,而①切除了胰腺即没有胰岛素,出现了糖尿,说明了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素有关,故D正确不题意。
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当潜艇在高密度水层潜行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当潜艇遇到海水断崖时,潜艇所处的海水密度突然变小;根据F浮=ρ液gV排判断出浮力的变化,当重力大于浮力时,会急剧向下掉;
(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上浮的方法。
【解答】 A.潜艇在高密度水层悬浮时,潜艇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故A错误;
B.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知,潜艇从高密度水层潜航进入低密度水层时,V排不变,ρ液变小,因此所受的浮力变小,故B错误;
C.潜艇遭遇“掉深”时潜艇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因此进行自救时,需快速排出水箱中的水,减小潜艇的重力,从而使重力小于潜艇受到的浮力才能重新上浮,故C正确;
D.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知,潜艇从刚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过程中,ρ液不变,V排变小,其所受浮力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M
(2)背光侧(左侧)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1)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向性运动。二者都是局部运动,不同的是向性运动具有方向性,而感性运动无方向性。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
(2)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
【解答】 (1)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M的根部向下,茎向上,因此根和茎能大致保持原来生长方向的种子是M;
(2)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或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
17.【答案】(1)汽油
(2)大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溶解的碘越多,则溶液颜色越深,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由图中实验可知,碘能溶于水形成淡黄色溶液,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紫红色溶液是碘溶于汽油形成的,则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汽油。
(2)根据图片可知,碘在汽油中的颜色比在水中更深,说明汽油中溶解的多,那么可得出的结论是: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
18.【答案】(1)相同;大气压会随海拔高度改变而改变
(2)大于;阴雨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1)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湿度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形成风,根据图中风的方向判断A处和B处的气压关系,然后从表格得出天气特征。
【解答】 (1)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湿度有关,要测量近地面不同地点的大气压绘成“等气压线”,应使近地面不同地点同一高度采集,原因是: 大气压会随海拔高度改变而改变 ;
(2)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形成风,由图可知,风从A处向B处流动,则A处气压高于B处气压。根据图片可知,等气压线闭合,四周气压高于中心气压,该区域一般天气特征为阴雨。
19.【答案】(1)没有
(2)变小
(3)制成温度计 (温差发电等)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 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 ”分析解答;
(2)根据“ A和B间的温度差越大,电流越大 ”分析;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热电偶电路的特点确定它的用途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发生热电偶时,导线的材料要不同,则:如果只将图中铁丝换成铜丝,电路中将没有电流。
(2) 如果只将 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稳定后,那么温度差减小,则通过电路铜丝中的电流将变小;
(3)根据热电偶电路可以产生电流,那么可以制作温差发电。根据电流大小可以判断温度高低变化,那么可以制作温度计。
20.【答案】(1)条件
(2)越小
(3)被测试者需要同时数数和夹住直尺两个任务,注意力被分散,反应时间变长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就存在的本能反应。条件反射是需要人后天的生活中不断获得的一种经验性行为;
(2)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需要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如果被测试者反应快,那么在直尺下落的距离较短的时候就能夹住直尺,记录的刻度数据就会越小。
(3)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被分散到多个任务上时,每个任务的处理能力就会减弱,导致反应速度变慢。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往往会感到有些手忙脚乱,处理不过来。
【解答】(1) 该实验涉及的神经调节方式 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2)实验一记录的刻度数据越小,说明被测试者反应越快。
(3)实验二中的被测试者需要在处理两个任务,而实验一中的被测试者只需处理一个任务。因此,实验二中的被测试者的反应时间普遍较长,反应速度较慢。
21.【答案】(1)不同
(2)电压表选用的量程过大
(3)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解析】【分析】 1)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足够多;
(2)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选用的量程过大了;
(3)根据电压表使用时“正进负出”的要求分析解答。
【解答】 (1)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L1、L2应选择规格不相同的灯泡;
(2)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电压表选用的量程过大了,测量误差较大;
(3)根据甲图可知, 只将第4根导线从E 接线柱改接到 B 接线柱, 此时电压表的“+”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连,则同组其他同学认为这种改接方法不可行,理由是: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22.【答案】增大;大于;等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密度计受到浮力的变化;
(2)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液体密度大小;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比较排开液体的质量大小。
【解答】(1) 将一液体密度计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随着密度计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密度计受到水的浮力增大;
(2)密度计漂浮在液面上,则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ρ乙。
(3)密度计漂浮在液面上,则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即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可知,排开液体的质量m水=m乙。
23.【答案】(1)导体
(2)OE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2)根据车速仪的变化确定电流变化,弄清阻值变化,进而确定接线柱的接线情况。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变阻器上的旋钮滑片是电流的必经之路,即容易导电,那么为导体;
(2)根据图片可知,车速仪为电流表。当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此时车速仪示数变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而电阻变小,那么应该将EO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24.【答案】(1)操作⑤没用玻璃棒引流
(2)A
(3)③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1)过量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2)蒸发时,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要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1)由图可知,上面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⑥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倾倒液体时,液体可能溅出;
(2)④为蒸发,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要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选A。
(3)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①不合题意;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②不合题意;
③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即倒入的水的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④不合题意。
故选③。
25.【答案】(1)形成对照实验和避免偶然性
(2)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差
(3)松果体;暗信号减弱(光信号增加)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1)每个实验组都用了10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2)分析柱形图可知,甲组比乙组入睡时间长。甲组比乙组睡眠指数高,而由题图可知,睡眠指数越低,睡眠效果越好,故说明甲组比乙组睡眠质量差。说明睡前使用手机会延长入睡用时,且睡眠质量较差。
(3) ①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②根据图片分析暗信号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
【解答(1)研究人员选取 200 名睡前习惯使用手机的健康大学生,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0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和避免偶然性;
(2)由实验结果可知,睡前1小时使用手机会导致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差;
(3)① 上述反射活动中的效应器是松果体;
② 据图分析,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造成影响的原因是: 暗信号减弱(光信号增加)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
26.【答案】(1)B;D
(2)空气
(3)不支持
(4)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至与水银槽内液面相平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 (1)根据“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结合大气压的应用,对各选项进行分析,然后作出判断;
(2)如果玻璃管没有灌满水银,那么玻璃管内会进入空气,从而使大气压强的测量值偏小;
(3)注意分析玻璃管上方为真空时水银是否补充;
(4)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时,各个容器内液面总保持相平。
【解答】(1) A.吸盘能挂重物,吸盘内空气较少,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内外气压差将吸盘压在物体上,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吸管吸饮料,是吸气时吸管内变成真空,下面的饮料来补充,可以“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来解释,故B符合题意;
C.瓶吞鸡蛋是瓶内气体冷缩时体积变小,压强变小,鸡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抽水机抽水,通过活塞上移使活塞下方的桶内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可以“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来解释,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2)图甲中“将玻璃管灌满水银”这一操作的目的是防止管内混入空气;
(3)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可知,玻璃管上方为真空,但是并没有下面的水银上去补充,因此不支持亚里士多德理论;
(4)若在图丙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此时玻璃管和水银槽构成一个连通器,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至与水银槽内液面相平。
27.【答案】(1)大于
(2)温度(填吹气,只给1分)
(3)减少灯丝散热,防止温度降低;增加灯丝长度,增加电阻产生热量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别计算出灯泡外壳破碎前后电阻大小,然后比较即可;
(2)根据描述分析影响电阻的因素即可;
(3)根据螺旋状的优点解答。
【解答】 (1)玻璃外壳破碎前,灯丝的电阻为;
玻璃外壳破碎后,灯丝的电阻为;
比较可知:玻璃破碎后,L2电阻变小,即L1的电阻大于玻璃外壳破碎后L2的电阻。
(3)由此推断,灯丝的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电阻越小;
(4)将灯丝设计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减少灯丝散热,防止温度降低;增加灯丝长度,增加电阻产生热量 。
28.【答案】(1)不饱和
(2)12.8
(3)求出溶质40克,溶液40克,质量分数为5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根据乙的状态分析甲是否饱和;
(2)根据图片确定丁溶液中水的质量,然后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其中的溶质质量即可;
(3)根据图片信息计算乙杯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然后计算它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乙中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它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因为甲蒸发10g得到乙,所以甲中的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
(2)丁由丙溶液过滤得到,则丁肯定是20℃时的饱和溶液,
此时溶剂的质量为:50g-10g=40g;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g,
则4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3)根据题意可知,乙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7.2g+12.8g=40g;
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29.【答案】(1)二
(2)0
(3)求出电流为0.075安, R1=80欧
(4)M同学测量时,变阻器PB段电阻为20欧,电阻丝长40厘米;N同学测量时,变阻器PB段电阻为16欧,电阻丝长32厘米;所以, N同学身高为152cm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甲图中电压表的示数是否随身高的增大而增大,以及上面的刻度是否均匀即可;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滑片P在最下端时的示数即可;
(3)首先根据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流,再根据U1=U总-U2=计算R1的电压,最后根据计算R1的阻值。
(4)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160cm同学测量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并计算出此时接入的长度,进而计算出B到平台的距离。同理,计算出N同学测量时变阻器接入的长度,再与平台距离相加得到身高即可。
【解答】(1)甲图中,定值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R2的电压。当人身高增大时,变阻器的滑片向上移动,则R2的阻值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增大,即指标一符合要求。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与变阻器阻值的变化量不成正比,即显示仪上的刻度值不均匀,
那么不能满足指标二。
(2)在乙图中,定值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量滑片P到B端的电压。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因此相当于断路,则R2始终全部接入电路,那么总电阻不变,总电流不变。
当滑片P位于 R2的最下端B点时,电压表并联部分电阻为零,根据U=IR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
(3)通过电路的电流;
R1的电压为:U1=U总-U2=9V-3V=6V;
则R1的阻值为:。
(4) 对身高为 160cm的M同学进行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5V ,
则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
则变阻器的PB=;
则B到地面的距离为:160cm-40cm=120cm;
对N同学进行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
此时变阻器接入的电阻:;
则PB'=;
则该同学的身高为:120cm+32cm=152cm。
30.【答案】(1)6
(2)12
(3)柱体受到的浮力为7.5牛, V排=750厘米3,柱体A浸入水中部分15厘米;容器内的水深40厘米,V水=40×200-750=7250c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F浮=G计算即可;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刚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计算A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
(3)首先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柱体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此时排开水的体积,并计算出此时柱体A浸入水中的深度。进而计算出水面到容器底部的高度,根据V水=V总-V排计算加水的体积即可。
【解答】(1) 柱体A刚要开始上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6N;
(2)柱体A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则此时A下表面离开水面的距离:;
(3)当进水口关闭时,柱体A受到向下的压力1.5N,
则柱体A受到的浮力F浮力=G+F=6N+1.5N=7.5N;
则此时A排开液体的体积:;
柱体A浸入水的深度:;
则容器内水面高度h=45cm-20cm+15cm=40cm;
则容器内水的体积V水=V总-V排=200cm2×40cm-750cm3=7250cm3。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