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山海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山海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山海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试题
(2024八上·乐清期中)国庆假期,小科一家人乘飞机去北京游玩,为了这次旅游,他们提前做好游玩攻略,查阅各种资料。旅途中,小科对很多现象感兴趣。请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是小科出发当日的天气预报,以下对天气预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一天的天空总云量在以下
B.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
C.这一天的风是从西南方向往东北方向吹
D.这一天的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2.小科可以用下列仪器测量这一天湿度的是(  )
A. B.
C. D.
3.去机场的路上,小科发现,轿车行驶时,将天窗后面微微向上打开,形成一个凸面,这样做可以使轿车内空气流通的原因是(  )
A.天窗外空气流速慢,汽车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天窗外空气流速快,汽车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C.天窗外空气流速慢,汽车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天窗外空气流速快,汽车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4.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的,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科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地面阴天,高空却阳光明媚,此时飞机还在对流层
B.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
C.“天阴沉沉的”是描述当地的天气特征
D.飞机起飞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
(2024八上·乐清期中)旅游归来,小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小伙伴们一起动手玩转科学。请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5.玩转科学的过程中,小科发现了很多实验操作中的问题,以下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倾倒液体药品
C.过滤泥浆水
D.蒸发食盐水
6.小科自制“棒棒糖”的流程如下(已知方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丙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溶液最甜 D.丁中方糖的溶解度最大
7.小伙伴们也不甘示弱,自制了一个“化学冰箱”,如图所示。当水袋破裂时,水袋中的水与固体碎块混合,箱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制造此“化学冰箱”的固体碎块可选用(  )
A.蔗糖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食盐
8.小科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两支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高度、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
C.与电源负极相连端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D.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9.接下来利用以上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小伙伴们一起画出了以下4幅有关水电解的图像,其中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氢气,②表示氧气)(  )
A. B.
C. D.
10.针筒是不是还可以做其他的模型呢?小伙伴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模型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模型会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D.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要下潜至更深处悬浮,活塞应先拉后推
11.(2024八上·乐清期中)据专家统计,到2025年,全世界35亿人将处于缺水状态。因此,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刻不容缓。根据“水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D   。
(2)为了使2024年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天气晴好,人们能干预的环节是   (填图中字母)
12.(2024八上·乐清期中)如图是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Ⅲ、Ⅳ、Ⅴ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该仪器在操作Ⅳ中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繁琐,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C.过滤时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 D.蒸发时不用玻璃棒搅拌散热
(3)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83% 88% 72%
老师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含有水分
13.(2024八上·乐清期中)咸鸭蛋是中国特色食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腌制过程如下:
第一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如表所示。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密度
2 1.01
6 1.03
10 1.07
15 1.10
(1)第二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的食盐溶液。现配制质量分数为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甲所示,图中鸭蛋A的体积为,则鸭蛋A所受的浮力为   ,浸泡过程中,其中一个鸭蛋进入配制好的盐水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则该鸭蛋在此过程中所受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为   
14.(2024八上·乐清期中)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科想要自己动手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弹簧测力计下方挂空小桶,小桶下方挂金属块(下表面恰好接触水面),溢杯中装满水,小烧杯盛接溢出的水,压力秤可以精确显示所受压力大小。实验中,小科缓慢升高升降台至金属块完全没入水中(下表面始终没有碰到溢水杯底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压力秤示数的变化量,从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2)保持升降台的位置不动,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空桶中,通过   现象,也能证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金属块浸入过程中,溢水杯对压力秤的压力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是   ;
(4)继续保持升降台高度不变,小科将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为装满食盐水,小科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
15.(2024八上·乐清期中)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科设计了用吸盘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可选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秒表和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塑料吸盘用力按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这是为了   。
②用小桶通过细绳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添加   (填“砝码”或“细沙”),直到吸盘恰好脱离玻璃板。
③用天平测出小桶和里面物体的总质量为。
④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为。
⑤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大气压强值。
(2)为了减小误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减小吸盘的直径
B.减小塑料桶的质量
C.减小吸盘的质量
D.在吸盘上沾点水后再压在玻璃板上
(3)若小科在实验中测出的大气压数值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16.(2024八上·乐清期中)【探究目标】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探究思考】
(1)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低,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   (填“多”或“少”)。
(2)图乙中实验证明,白天沙石温度比水高,夜晚沙石温度比水低。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沙石(代表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水(代表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一纬度,夏季   (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
(3)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北段低海拔处为热带雨林,海拔越高直到成为草地,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   。
【探究结论】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   (写出两点即可)。
17.(2024八上·乐清期中)如图所示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减小。现有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限压阀的质量为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
0.98 1.13 1.29 1.48 1.69 1.80 2.00
99 103 107 111 115 117 120
(1)用高压锅煮饭,可以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   (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使饭菜熟得更快。
(2)此高压锅内气体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
(3)锅内水的最高温度能达到   ℃。
(4)该高压锅在大气压强为的地区使用时,要保证水的沸点与上题一样,则应换一个质量为多少克的限压阀?
18.(2024八上·乐清期中)某学习小组自制“浮力秤”,用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它是由浮体和外筒构成的,浮体包括小筒和秤盘。已知小筒的质量为,筒内装入的细砂,底面积为,可浸入水中的最大深度为秤盘的质量为,外筒是足够高的透明大筒,容器壁厚度可忽略不计。
(1)该“浮力秤”的工作原理:   (填“>”“<”或“=”),其中小筒内装入细沙的作用是   。
(2)小筒上的零刻度线距小筒底部的距离是多少?   
(3)下表是“浮力秤”模型评价量表,请选择任意一个指标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浮力秤”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刻度均匀 刻度不均匀 没有刻度
指标二 最大量程超过500克 最大量程在300-500克 最大量程小于300克
(4)如果要提高浮力秤的精度,从而减小测量误差,下列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B.适当减小细沙的质量
C.换用横截面更小的小筒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3.B
4.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风;降水;空气的湿度
【解析】【分析】(1)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不是向哪个方向吹。
(2)测量湿度的仪器称为湿度计,B是风向标,用于测定风向;C是风速仪,用于测量风速;D是雨量筒,用于测定下雨量。
(3)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对流层有丰富的水汽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所以天气现象几乎都发生在对流层。
1.A、天气预报图可知当地天气是多云天气,多云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之间,故A错误;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范围是21~24℃,最好是23℃,而非是当天最低气温,故B错误;
C、当日是东北风,所以当天的风是由东北吹向西南,故C错误;
D、午后2时左右地面辐射最强,一般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A图是干湿球湿度计,用以测量空气湿度,其他实验装置均不能测量空气湿度。
故答案为:A。
3.天窗前面闭合后面打开,在车顶形成一个凸面,加快了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小于车内的气压,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车内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故答案为:B。
4.A、平流层没有天气现象,表现为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高空阳光明媚说明飞机已经到了平流层,故A错误;
B、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错误;
C、“天阴沉沉的”是描述当地的天气特征,故C正确;
D、飞机起飞利用的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不属于大气压的利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5.D
6.C
7.B
8.D
9.B
10.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倾倒液体时,为防止标签被腐蚀,标签要向手心。
(2)最甜的溶液应是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
(3)固体与水混合后,食物的温度降低,可知该物质与水混合是吸热过程,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满足要求。
(4)电解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水被电解导致溶液的质量变小,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5)水电解时,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是正极产生氧气体积的两倍。
(6)向内推活塞,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水排出,试管重力减小,浮力大于重力,模型上浮。
5.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A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蒸发皿能直接进行加热,无需垫上石棉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A、方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乙、丁分别是37℃、5℃时方糖的饱和溶液,乙、丁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A错误;
B、乙溶液加热后得到60℃时方糖的溶液,丙不一定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甲、乙、丙、丁中溶剂的质量相等,丙中溶质的质量最多,则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即丙溶液最甜,故C正确;
D、方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丙中温度最高,丙中方糖的溶解度最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A、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A错误;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故C错误;
D、食盐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不符合题意;
B、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一段时间后,水减少,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随着反应进行,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2:1,B中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
故答案为:B。
10.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试管内的水将变少,总重力变小,模型将上浮,故B错误;
C、从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试管内的水将变多,总重力变大,模型会下沉;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
D、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要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此时应向外抽气,使试管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让水进入试管中,使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实现下沉,然后停止抽气,再适当充气,通过向外排水使重力等于浮力而悬浮,由此可知,活塞应先拉后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1)地表径流
(2)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D是地表径流,是人类较容易干预的环节。
(2)C是降水环节,天气晴好即不能降水,干预的是降水环节。【解答】(1)读图可知,D由地表指向海洋,为地表径流。
(2)根据题干可知,为了开幕式期间天气晴好,采取人工干预,实现不同当地降水少,天气晴朗的目的,所以该计划是对水循环的降水C环节进行干预。
(1)读图可知,D由地表指向海洋,为地表径流。
(2)根据题干可知,为了开幕式期间天气晴好,采取人工干预,实现不同当地降水少,天气晴朗的目的,所以该计划是对水循环的降水C环节进行干预。
12.【答案】(1)玻璃棒;引流
(2)A
(3)A;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和搅拌,在过滤是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溶解和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2)粗盐提纯是要先将粗盐溶解,将粗盐研碎可以加快溶解速度,进而加快实验进度,缩短实验时间。
(3)产率偏低可能是因为粗盐没有完全溶解、蒸发时有固体飞溅等;产率偏高可能是因为杂质没有完全除去或者精盐没有蒸干,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等。【解答】(1)操作Ⅲ、Ⅳ、Ⅴ分别是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
(2)A、研碎粗盐,可加快粗盐的溶解,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故A正确;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加长了蒸发的时间,故B错误;
C、过滤时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处,不能靠在一层一侧,与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无关,故C;
D、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加快水分的蒸发,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少,造成产率偏低,故A正确;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飞溅,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少,造成产率偏低,故B错误;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多,造成产率偏高,故C正确;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含有水分,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多,造成产率偏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1)操作Ⅲ、Ⅳ、Ⅴ分别是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
(2)A. 研碎粗盐,可加快粗盐的溶解,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此选项符合题意;
B. 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加长了蒸发的时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过滤时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处,不能靠在一层一侧,与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无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加快水分的蒸发,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少,造成产率偏低,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飞溅,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少,造成产率偏低,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多,造成产率偏高,此选项符合题意;
D. 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含有水分,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多,造成产率偏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3.【答案】(1)配制质量分数为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5000mL×1.1g/cm3×15%=825g
(2)0.88N;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鸡蛋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鸡蛋的体积。
【解答】(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5%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1g/cm3,则鸭蛋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1×103kg/m3×10N/kg×(80×10-6 m3)=0.88N。
鸭蛋在下沉到刚好浸没在盐水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变大;鸭蛋继续下沉,再上浮到上表面刚接触水面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不变(等于鸭蛋的体积);当鸭蛋上浮至漂浮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减小,因为盐水的密度不变,则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鸭蛋在整个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再不变,再减小,最后漂浮时又保持不变(等于鸭蛋的重力)。
故答案为:A。
(1)见答案;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5%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1g/cm3,则鸭蛋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1×103kg/m3×10N/kg×(80×10-6 m3)=0.88N;
鸭蛋在下沉到刚好浸没在盐水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变大;鸭蛋继续下沉,再上浮到上表面刚接触水面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不变(等于鸭蛋的体积);当鸭蛋上浮至漂浮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减小,因为盐水的密度不变,则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鸭蛋在整个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再不变,再减小,最后漂浮时又保持不变(等于鸭蛋的重力),故A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等于;测力计恢复原来的读数;A;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验证的是浮力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2)测力计示数等于空桶和金属块的总重力,说明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也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由可知,物体浸没前,金属块向下运动,浮力变大,则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变大,因此压力变大;当金属块浸没后,浮力不变,所以压力不变。
(4)食盐水和水的密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液体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详解】(1)升降台升高后,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时受到的浮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等于浮力的大小,而将烧杯、水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受到弹力的拉力逐渐减小,对压力秤的压力逐渐增大,且变化量相等,从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2)保持升降台的位置不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值等于浮力大小,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空桶中,增加了排开液体的重力,通过弹簧测力计恢复原来的读数的现象,也能证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如图乙所示,金属块浸入过程中,液体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先增大,浮力增大,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因而溢水杯对压力秤的压力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不变。
故答案为:A。
(4)继续保持升降台高度不变,小科将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为装满食盐水,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了液体的密度,小科想要研究的问题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15.【答案】(1)挤出吸盘里面的空气;细沙
(2)C;D
(3)吸盘漏气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可以减小误差,所以要将塑料吸盘用力按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细沙的质量可以微调,可以减小误差,所以应选用细沙进行探究。
(2)吸盘的质量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应尽量减小吸盘的质量;吸盘上沾水,能排尽吸盘内的空气,减小误差。
(3)测得的大气压强偏小,可能是吸盘内的空气未排尽或吸盘漏气。【解答】(1)将塑料吸盘用力按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这是为了挤出吸盘里面的空气。
用小桶通过细绳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添加细沙,添加细沙质量增加缓慢,直到吸盘恰好脱离玻璃板。
(2)AC、减小吸盘的质量,可以减小误差,因为吸盘的自重会影响到大气压力的测量,但减小吸盘的直径,不能减小误差,故A错误,C正确;
B、减小塑料桶的质量,不能减小误差,故B错误;
D、在吸盘上沾点水后再压在玻璃板上排尽吸盘内有空气,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3)若小科在实验中测出的大气压数值偏小,可能是因为吸盘漏气,导致测量的大气压力偏小,从而计算出来的大气压数值偏小。
(1)[1]①将塑料吸盘用力按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这是为了挤出吸盘里面的空气。
[2]②用小桶通过细绳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添加细沙,添加细沙质量增加缓慢,直到吸盘恰好脱离玻璃板。
(2)AC.减小吸盘的质量,可以减小误差,因为吸盘的自重会影响到大气压力的测量,但减小吸盘的直径,不能减小误差,故A错误,C正确;
B.减小塑料桶的质量,不能减小误差,故B错误;
D.在吸盘上沾点水后再压在玻璃板上排尽吸盘内有空气,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CD。
(3)若小科在实验中测出的大气压数值偏小,可能是因为吸盘漏气,导致测量的大气压力偏小,从而计算出来的大气压数值偏小。
16.【答案】多;陆地;降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人类活动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单位面积获得热量等于总热量除以受热面积,光热集中,受热面积小,所以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
(2)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所以夏天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沙石温度升高的多,因此陆地气温高。
(3)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4)海拔、海陆位置、地形、季风、人类活动等都会影响气候。【解答】(1)A地纬度较低,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且光照在到达A地时路程较短,受大气削弱时间短,所以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
(2)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较陆地热容量更大,夏季时海陆同时增温,但由于陆地热容量小,所以陆地增温更快,表现为夏季陆地气温高。
(3)对流层高度内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下降。
(4)材料一中体现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而材料二中体现了人类过量燃烧矿物质导致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7.【答案】(1)升高
(2)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力F=G=mg=0.1kg×10N/kg=1N
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S=10mm2=1×10-5m2
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强
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p内=p0+p1=1×105Pa+1×105Pa=2×105Pa。
(3)120
(4)此时限压阀对出气口的压强p限=p最大-p0=2×105Pa-0.8×105Pa=1.2×105Pa
此时作用在出气口的压力F限=p限S=1.2×105Pa×1×10-5 m2=1.2N
此时限压阀的重力G'=F限=1.2N
配制的限压阀的质量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液体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2)锅内最大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加限压阀产生的压强。
(3)根据(2)中计算的最大压强,查表可知最高温度。
(4)利用锅内最大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加限压阀产生的压强,计算出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再根据压力等于受力面积乘以压强计算出限压阀产生的压力,压力等于限压阀的重力,再根据重力公式计算质量,注意单位换算。
【解答】(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2)(3)高压锅内气体达到的最大压强为2×105Pa时,对照表格数据可知,锅内水的最高温度能达到120℃。
(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2)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力
F=G=mg=0.1kg×10N/kg=1N
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
S=10mm2=1×10-5m2
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强
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
p内=p0+p1=1×105Pa+1×105Pa=2×105Pa
(3)高压锅内气体达到的最大压强为2×105Pa时,对照表格数据可知,锅内水的最高温度能达到120℃。
(4)此时限压阀对出气口的压强
p限=p最大-p0=2×105Pa-0.8×105Pa=1.2×105Pa
此时作用在出气口的压力
F限=p限S=1.2×105Pa×1×10-5 m2=1.2N
此时限压阀的重力
G'=F限=1.2N
配制的限压阀的质量
18.【答案】(1)=;能让浮体竖直漂浮在水中
(2)见解析
(3)见解析
(4)A;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浮力秤的原理即为此。
(2)零刻度线的位置为空浮力秤漂浮时与液面相交的位置,此时浮力等于秤的重力,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体积除以横截面积等于高度。
(3)测量时,浮力秤仍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物体和浮力秤的总重力,最大测量值等于最大浮力减去秤自身的重力,最大浮力用最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计算。
(4)提高精度,指的是称量一定质量的物体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较远。
【解答】(1)“浮力秤”一直漂浮在液体中,其浮力等于重力;其中小筒内装入细沙的作用是能让浮体竖直漂浮在水中。
(2)浮力秤的总重力
G秤=m总g=(50g+10g+100g)×10N/kg=0.16kg×10N/kg=1.6N
浮力秤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
F浮=G秤=1.6N
浮力秤没有称物体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零刻度线距小筒底部的距离为
(3)选指标一:
当放上质量为m的物体时,有

可得
故物体的质量与浸入的深度成正比,所以浮力秤的刻度是均匀,指标一为优秀。
选指标二:
浮力秤放物体后排开水的最大体积
此时浮力秤受到浮力为
称量的物体最大重力
G物=F浮-G秤总=4N-1.6N=2.4N
称量的物体最大质量
指标二为待改进。
(4)A、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ρ液越小,V排越大,吸管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烧杯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也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A正确;
B、适当减小细沙的质量,则浮力称受到的浮力会变小,对应浮力秤的精度没有影响,故B错误;
C、浮力秤竖直漂浮于水中,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V排一定,根据V=Sh可知横截面积越小,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用横截面更小的小筒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1)[1][2]“浮力秤”一直漂浮在液体中,其浮力等于重力;其中小筒内装入细沙的作用是能让浮体竖直漂浮在水中。
(2)浮力秤的总重力
G秤=m总g=(50g+10g+100g)×10N/kg=0.16kg×10N/kg=1.6N
浮力秤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
F浮=G秤=1.6N
浮力秤没有称物体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3)选指标一:
当放上质量为m的物体时,有

可得
故物体的质量与浸入的深度成正比,所以浮力秤的刻度是均匀,指标一为优秀。
选指标二:
浮力秤放物体后排开水的最大体积
此时浮力秤受到浮力为
称量的物体最大重力
G物=F浮-G秤总=4N-1.6N=2.4N
称量的物体最大质量
指标二为待改进。
(4)A.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ρ液越小,V排越大,吸管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烧杯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也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A正确;
B.适当减小细沙的质量,则浮力称受到的浮力会变小,对应浮力秤的精度没有影响,故B错误;
C.浮力秤竖直漂浮于水中,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V排一定,根据V=Sh可知横截面积越小,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用横截面更小的小筒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C正确。
故选AC。
1 / 1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山海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试题
(2024八上·乐清期中)国庆假期,小科一家人乘飞机去北京游玩,为了这次旅游,他们提前做好游玩攻略,查阅各种资料。旅途中,小科对很多现象感兴趣。请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是小科出发当日的天气预报,以下对天气预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一天的天空总云量在以下
B.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
C.这一天的风是从西南方向往东北方向吹
D.这一天的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2.小科可以用下列仪器测量这一天湿度的是(  )
A. B.
C. D.
3.去机场的路上,小科发现,轿车行驶时,将天窗后面微微向上打开,形成一个凸面,这样做可以使轿车内空气流通的原因是(  )
A.天窗外空气流速慢,汽车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天窗外空气流速快,汽车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C.天窗外空气流速慢,汽车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天窗外空气流速快,汽车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4.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的,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科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地面阴天,高空却阳光明媚,此时飞机还在对流层
B.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
C.“天阴沉沉的”是描述当地的天气特征
D.飞机起飞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
【答案】1.D
2.A
3.B
4.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风;降水;空气的湿度
【解析】【分析】(1)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不是向哪个方向吹。
(2)测量湿度的仪器称为湿度计,B是风向标,用于测定风向;C是风速仪,用于测量风速;D是雨量筒,用于测定下雨量。
(3)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对流层有丰富的水汽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所以天气现象几乎都发生在对流层。
1.A、天气预报图可知当地天气是多云天气,多云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之间,故A错误;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范围是21~24℃,最好是23℃,而非是当天最低气温,故B错误;
C、当日是东北风,所以当天的风是由东北吹向西南,故C错误;
D、午后2时左右地面辐射最强,一般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A图是干湿球湿度计,用以测量空气湿度,其他实验装置均不能测量空气湿度。
故答案为:A。
3.天窗前面闭合后面打开,在车顶形成一个凸面,加快了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小于车内的气压,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车内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故答案为:B。
4.A、平流层没有天气现象,表现为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高空阳光明媚说明飞机已经到了平流层,故A错误;
B、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错误;
C、“天阴沉沉的”是描述当地的天气特征,故C正确;
D、飞机起飞利用的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不属于大气压的利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八上·乐清期中)旅游归来,小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小伙伴们一起动手玩转科学。请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5.玩转科学的过程中,小科发现了很多实验操作中的问题,以下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倾倒液体药品
C.过滤泥浆水
D.蒸发食盐水
6.小科自制“棒棒糖”的流程如下(已知方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丙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溶液最甜 D.丁中方糖的溶解度最大
7.小伙伴们也不甘示弱,自制了一个“化学冰箱”,如图所示。当水袋破裂时,水袋中的水与固体碎块混合,箱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制造此“化学冰箱”的固体碎块可选用(  )
A.蔗糖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食盐
8.小科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两支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高度、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
C.与电源负极相连端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D.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9.接下来利用以上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小伙伴们一起画出了以下4幅有关水电解的图像,其中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氢气,②表示氧气)(  )
A. B.
C. D.
10.针筒是不是还可以做其他的模型呢?小伙伴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模型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模型会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D.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要下潜至更深处悬浮,活塞应先拉后推
【答案】5.D
6.C
7.B
8.D
9.B
10.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倾倒液体时,为防止标签被腐蚀,标签要向手心。
(2)最甜的溶液应是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
(3)固体与水混合后,食物的温度降低,可知该物质与水混合是吸热过程,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满足要求。
(4)电解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水被电解导致溶液的质量变小,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5)水电解时,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是正极产生氧气体积的两倍。
(6)向内推活塞,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水排出,试管重力减小,浮力大于重力,模型上浮。
5.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A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蒸发皿能直接进行加热,无需垫上石棉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A、方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乙、丁分别是37℃、5℃时方糖的饱和溶液,乙、丁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A错误;
B、乙溶液加热后得到60℃时方糖的溶液,丙不一定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甲、乙、丙、丁中溶剂的质量相等,丙中溶质的质量最多,则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即丙溶液最甜,故C正确;
D、方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丙中温度最高,丙中方糖的溶解度最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A、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A错误;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故C错误;
D、食盐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不符合题意;
B、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一段时间后,水减少,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随着反应进行,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2:1,B中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
故答案为:B。
10.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试管内的水将变少,总重力变小,模型将上浮,故B错误;
C、从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试管内的水将变多,总重力变大,模型会下沉;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
D、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要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此时应向外抽气,使试管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让水进入试管中,使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实现下沉,然后停止抽气,再适当充气,通过向外排水使重力等于浮力而悬浮,由此可知,活塞应先拉后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4八上·乐清期中)据专家统计,到2025年,全世界35亿人将处于缺水状态。因此,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刻不容缓。根据“水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D   。
(2)为了使2024年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天气晴好,人们能干预的环节是   (填图中字母)
【答案】(1)地表径流
(2)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D是地表径流,是人类较容易干预的环节。
(2)C是降水环节,天气晴好即不能降水,干预的是降水环节。【解答】(1)读图可知,D由地表指向海洋,为地表径流。
(2)根据题干可知,为了开幕式期间天气晴好,采取人工干预,实现不同当地降水少,天气晴朗的目的,所以该计划是对水循环的降水C环节进行干预。
(1)读图可知,D由地表指向海洋,为地表径流。
(2)根据题干可知,为了开幕式期间天气晴好,采取人工干预,实现不同当地降水少,天气晴朗的目的,所以该计划是对水循环的降水C环节进行干预。
12.(2024八上·乐清期中)如图是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Ⅲ、Ⅳ、Ⅴ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该仪器在操作Ⅳ中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繁琐,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C.过滤时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 D.蒸发时不用玻璃棒搅拌散热
(3)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83% 88% 72%
老师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含有水分
【答案】(1)玻璃棒;引流
(2)A
(3)A;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和搅拌,在过滤是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溶解和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2)粗盐提纯是要先将粗盐溶解,将粗盐研碎可以加快溶解速度,进而加快实验进度,缩短实验时间。
(3)产率偏低可能是因为粗盐没有完全溶解、蒸发时有固体飞溅等;产率偏高可能是因为杂质没有完全除去或者精盐没有蒸干,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等。【解答】(1)操作Ⅲ、Ⅳ、Ⅴ分别是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
(2)A、研碎粗盐,可加快粗盐的溶解,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故A正确;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加长了蒸发的时间,故B错误;
C、过滤时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处,不能靠在一层一侧,与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无关,故C;
D、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加快水分的蒸发,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少,造成产率偏低,故A正确;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飞溅,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少,造成产率偏低,故B错误;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多,造成产率偏高,故C正确;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含有水分,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多,造成产率偏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1)操作Ⅲ、Ⅳ、Ⅴ分别是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
(2)A. 研碎粗盐,可加快粗盐的溶解,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此选项符合题意;
B. 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加长了蒸发的时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过滤时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处,不能靠在一层一侧,与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无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加快水分的蒸发,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少,造成产率偏低,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飞溅,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少,造成产率偏低,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多,造成产率偏高,此选项符合题意;
D. 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含有水分,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多,造成产率偏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3.(2024八上·乐清期中)咸鸭蛋是中国特色食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腌制过程如下:
第一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如表所示。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密度
2 1.01
6 1.03
10 1.07
15 1.10
(1)第二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的食盐溶液。现配制质量分数为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甲所示,图中鸭蛋A的体积为,则鸭蛋A所受的浮力为   ,浸泡过程中,其中一个鸭蛋进入配制好的盐水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则该鸭蛋在此过程中所受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为   
【答案】(1)配制质量分数为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5000mL×1.1g/cm3×15%=825g
(2)0.88N;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鸡蛋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鸡蛋的体积。
【解答】(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5%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1g/cm3,则鸭蛋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1×103kg/m3×10N/kg×(80×10-6 m3)=0.88N。
鸭蛋在下沉到刚好浸没在盐水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变大;鸭蛋继续下沉,再上浮到上表面刚接触水面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不变(等于鸭蛋的体积);当鸭蛋上浮至漂浮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减小,因为盐水的密度不变,则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鸭蛋在整个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再不变,再减小,最后漂浮时又保持不变(等于鸭蛋的重力)。
故答案为:A。
(1)见答案;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5%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1g/cm3,则鸭蛋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1×103kg/m3×10N/kg×(80×10-6 m3)=0.88N;
鸭蛋在下沉到刚好浸没在盐水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变大;鸭蛋继续下沉,再上浮到上表面刚接触水面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不变(等于鸭蛋的体积);当鸭蛋上浮至漂浮的过程中,排开盐水的体积减小,因为盐水的密度不变,则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鸭蛋在整个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再不变,再减小,最后漂浮时又保持不变(等于鸭蛋的重力),故A符合题意。故选A。
14.(2024八上·乐清期中)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科想要自己动手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弹簧测力计下方挂空小桶,小桶下方挂金属块(下表面恰好接触水面),溢杯中装满水,小烧杯盛接溢出的水,压力秤可以精确显示所受压力大小。实验中,小科缓慢升高升降台至金属块完全没入水中(下表面始终没有碰到溢水杯底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压力秤示数的变化量,从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2)保持升降台的位置不动,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空桶中,通过   现象,也能证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金属块浸入过程中,溢水杯对压力秤的压力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是   ;
(4)继续保持升降台高度不变,小科将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为装满食盐水,小科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
【答案】等于;测力计恢复原来的读数;A;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验证的是浮力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2)测力计示数等于空桶和金属块的总重力,说明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也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由可知,物体浸没前,金属块向下运动,浮力变大,则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变大,因此压力变大;当金属块浸没后,浮力不变,所以压力不变。
(4)食盐水和水的密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液体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详解】(1)升降台升高后,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时受到的浮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等于浮力的大小,而将烧杯、水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受到弹力的拉力逐渐减小,对压力秤的压力逐渐增大,且变化量相等,从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2)保持升降台的位置不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值等于浮力大小,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空桶中,增加了排开液体的重力,通过弹簧测力计恢复原来的读数的现象,也能证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如图乙所示,金属块浸入过程中,液体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先增大,浮力增大,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因而溢水杯对压力秤的压力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不变。
故答案为:A。
(4)继续保持升降台高度不变,小科将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为装满食盐水,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了液体的密度,小科想要研究的问题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15.(2024八上·乐清期中)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科设计了用吸盘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可选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秒表和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塑料吸盘用力按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这是为了   。
②用小桶通过细绳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添加   (填“砝码”或“细沙”),直到吸盘恰好脱离玻璃板。
③用天平测出小桶和里面物体的总质量为。
④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为。
⑤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大气压强值。
(2)为了减小误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减小吸盘的直径
B.减小塑料桶的质量
C.减小吸盘的质量
D.在吸盘上沾点水后再压在玻璃板上
(3)若小科在实验中测出的大气压数值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挤出吸盘里面的空气;细沙
(2)C;D
(3)吸盘漏气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可以减小误差,所以要将塑料吸盘用力按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细沙的质量可以微调,可以减小误差,所以应选用细沙进行探究。
(2)吸盘的质量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应尽量减小吸盘的质量;吸盘上沾水,能排尽吸盘内的空气,减小误差。
(3)测得的大气压强偏小,可能是吸盘内的空气未排尽或吸盘漏气。【解答】(1)将塑料吸盘用力按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这是为了挤出吸盘里面的空气。
用小桶通过细绳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添加细沙,添加细沙质量增加缓慢,直到吸盘恰好脱离玻璃板。
(2)AC、减小吸盘的质量,可以减小误差,因为吸盘的自重会影响到大气压力的测量,但减小吸盘的直径,不能减小误差,故A错误,C正确;
B、减小塑料桶的质量,不能减小误差,故B错误;
D、在吸盘上沾点水后再压在玻璃板上排尽吸盘内有空气,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3)若小科在实验中测出的大气压数值偏小,可能是因为吸盘漏气,导致测量的大气压力偏小,从而计算出来的大气压数值偏小。
(1)[1]①将塑料吸盘用力按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这是为了挤出吸盘里面的空气。
[2]②用小桶通过细绳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添加细沙,添加细沙质量增加缓慢,直到吸盘恰好脱离玻璃板。
(2)AC.减小吸盘的质量,可以减小误差,因为吸盘的自重会影响到大气压力的测量,但减小吸盘的直径,不能减小误差,故A错误,C正确;
B.减小塑料桶的质量,不能减小误差,故B错误;
D.在吸盘上沾点水后再压在玻璃板上排尽吸盘内有空气,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CD。
(3)若小科在实验中测出的大气压数值偏小,可能是因为吸盘漏气,导致测量的大气压力偏小,从而计算出来的大气压数值偏小。
16.(2024八上·乐清期中)【探究目标】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探究思考】
(1)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低,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   (填“多”或“少”)。
(2)图乙中实验证明,白天沙石温度比水高,夜晚沙石温度比水低。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沙石(代表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水(代表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一纬度,夏季   (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
(3)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北段低海拔处为热带雨林,海拔越高直到成为草地,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   。
【探究结论】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   (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多;陆地;降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人类活动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单位面积获得热量等于总热量除以受热面积,光热集中,受热面积小,所以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
(2)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所以夏天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沙石温度升高的多,因此陆地气温高。
(3)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4)海拔、海陆位置、地形、季风、人类活动等都会影响气候。【解答】(1)A地纬度较低,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且光照在到达A地时路程较短,受大气削弱时间短,所以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
(2)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较陆地热容量更大,夏季时海陆同时增温,但由于陆地热容量小,所以陆地增温更快,表现为夏季陆地气温高。
(3)对流层高度内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下降。
(4)材料一中体现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而材料二中体现了人类过量燃烧矿物质导致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7.(2024八上·乐清期中)如图所示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减小。现有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限压阀的质量为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
0.98 1.13 1.29 1.48 1.69 1.80 2.00
99 103 107 111 115 117 120
(1)用高压锅煮饭,可以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   (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使饭菜熟得更快。
(2)此高压锅内气体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
(3)锅内水的最高温度能达到   ℃。
(4)该高压锅在大气压强为的地区使用时,要保证水的沸点与上题一样,则应换一个质量为多少克的限压阀?
【答案】(1)升高
(2)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力F=G=mg=0.1kg×10N/kg=1N
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S=10mm2=1×10-5m2
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强
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p内=p0+p1=1×105Pa+1×105Pa=2×105Pa。
(3)120
(4)此时限压阀对出气口的压强p限=p最大-p0=2×105Pa-0.8×105Pa=1.2×105Pa
此时作用在出气口的压力F限=p限S=1.2×105Pa×1×10-5 m2=1.2N
此时限压阀的重力G'=F限=1.2N
配制的限压阀的质量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液体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2)锅内最大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加限压阀产生的压强。
(3)根据(2)中计算的最大压强,查表可知最高温度。
(4)利用锅内最大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加限压阀产生的压强,计算出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再根据压力等于受力面积乘以压强计算出限压阀产生的压力,压力等于限压阀的重力,再根据重力公式计算质量,注意单位换算。
【解答】(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2)(3)高压锅内气体达到的最大压强为2×105Pa时,对照表格数据可知,锅内水的最高温度能达到120℃。
(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2)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力
F=G=mg=0.1kg×10N/kg=1N
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
S=10mm2=1×10-5m2
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强
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
p内=p0+p1=1×105Pa+1×105Pa=2×105Pa
(3)高压锅内气体达到的最大压强为2×105Pa时,对照表格数据可知,锅内水的最高温度能达到120℃。
(4)此时限压阀对出气口的压强
p限=p最大-p0=2×105Pa-0.8×105Pa=1.2×105Pa
此时作用在出气口的压力
F限=p限S=1.2×105Pa×1×10-5 m2=1.2N
此时限压阀的重力
G'=F限=1.2N
配制的限压阀的质量
18.(2024八上·乐清期中)某学习小组自制“浮力秤”,用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它是由浮体和外筒构成的,浮体包括小筒和秤盘。已知小筒的质量为,筒内装入的细砂,底面积为,可浸入水中的最大深度为秤盘的质量为,外筒是足够高的透明大筒,容器壁厚度可忽略不计。
(1)该“浮力秤”的工作原理:   (填“>”“<”或“=”),其中小筒内装入细沙的作用是   。
(2)小筒上的零刻度线距小筒底部的距离是多少?   
(3)下表是“浮力秤”模型评价量表,请选择任意一个指标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浮力秤”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刻度均匀 刻度不均匀 没有刻度
指标二 最大量程超过500克 最大量程在300-500克 最大量程小于300克
(4)如果要提高浮力秤的精度,从而减小测量误差,下列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B.适当减小细沙的质量
C.换用横截面更小的小筒
【答案】(1)=;能让浮体竖直漂浮在水中
(2)见解析
(3)见解析
(4)A;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浮力秤的原理即为此。
(2)零刻度线的位置为空浮力秤漂浮时与液面相交的位置,此时浮力等于秤的重力,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体积除以横截面积等于高度。
(3)测量时,浮力秤仍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物体和浮力秤的总重力,最大测量值等于最大浮力减去秤自身的重力,最大浮力用最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计算。
(4)提高精度,指的是称量一定质量的物体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较远。
【解答】(1)“浮力秤”一直漂浮在液体中,其浮力等于重力;其中小筒内装入细沙的作用是能让浮体竖直漂浮在水中。
(2)浮力秤的总重力
G秤=m总g=(50g+10g+100g)×10N/kg=0.16kg×10N/kg=1.6N
浮力秤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
F浮=G秤=1.6N
浮力秤没有称物体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零刻度线距小筒底部的距离为
(3)选指标一:
当放上质量为m的物体时,有

可得
故物体的质量与浸入的深度成正比,所以浮力秤的刻度是均匀,指标一为优秀。
选指标二:
浮力秤放物体后排开水的最大体积
此时浮力秤受到浮力为
称量的物体最大重力
G物=F浮-G秤总=4N-1.6N=2.4N
称量的物体最大质量
指标二为待改进。
(4)A、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ρ液越小,V排越大,吸管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烧杯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也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A正确;
B、适当减小细沙的质量,则浮力称受到的浮力会变小,对应浮力秤的精度没有影响,故B错误;
C、浮力秤竖直漂浮于水中,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V排一定,根据V=Sh可知横截面积越小,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用横截面更小的小筒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1)[1][2]“浮力秤”一直漂浮在液体中,其浮力等于重力;其中小筒内装入细沙的作用是能让浮体竖直漂浮在水中。
(2)浮力秤的总重力
G秤=m总g=(50g+10g+100g)×10N/kg=0.16kg×10N/kg=1.6N
浮力秤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
F浮=G秤=1.6N
浮力秤没有称物体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3)选指标一:
当放上质量为m的物体时,有

可得
故物体的质量与浸入的深度成正比,所以浮力秤的刻度是均匀,指标一为优秀。
选指标二:
浮力秤放物体后排开水的最大体积
此时浮力秤受到浮力为
称量的物体最大重力
G物=F浮-G秤总=4N-1.6N=2.4N
称量的物体最大质量
指标二为待改进。
(4)A.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ρ液越小,V排越大,吸管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烧杯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也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A正确;
B.适当减小细沙的质量,则浮力称受到的浮力会变小,对应浮力秤的精度没有影响,故B错误;
C.浮力秤竖直漂浮于水中,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V排一定,根据V=Sh可知横截面积越小,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用横截面更小的小筒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C正确。
故选AC。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