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理解文章的文言字词及称谓语的含义。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4.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从中获得启迪。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从中获得启迪。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吕蒙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认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没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二、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三、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四、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听范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播放音频)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语气。(1)读准字音。卿(qīng) 当涂(tú) 辞(cí)岂(qǐ) 邪(yé) 阿蒙(méng)即更(gèng) 遂(suì)(2)朗读下列句子,体会画线词所表达的语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止语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语气)3.归纳文言字词。(1)古代的称呼①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朋友间也以“卿”为爱称。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③大兄:对同辈朋友的敬称。(2)重点字词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②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③见往事耳(指历史)④及鲁肃过寻阳(经过)⑤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明白事理、事势)(3)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同“耶”)(4)一词多义卿今当涂掌事(掌管,担当)当但当涉猎(应该)(5)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西汉中期之后专掌经学讲授。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②即更刮目相待(古义:另外,再。今义:程度副词,更加)4.再次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明确: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鲁肃对此叹服不已,并且与吕蒙结为朋友的故事。(2)请同学们踊跃发言,理清课文思路。明确:角度①:本文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并“结友而别”。角度②:用“学”字进行一线穿珠式的概括,即“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角度③:文章是用对话组材,借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的,抓住“劝”“议”即可。(二)问题探究1.找出孙权“劝学”的具体语句,并分析他是如何劝说成功的?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地批评。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读书有益处。2.从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层层劝解。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行交谈。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严格要求,为提高大将吕蒙的素质而对其谆谆教导。他具有王者的风范。3.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的关系。二人的对话描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明确: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明确: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耳熟能详的成语。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明确: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三)写作特点1.言简义丰的语言描写。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结果,非常精彩。看似简略的闲笔,实则匠心独运。根据事实描写,不造作。2.剪裁精当。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来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3.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学习的效果。五、课堂小结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凝练,意蕴丰富。以对话刻画人物,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文章材料取舍、详略安排得当,同时很好地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孙权的善“劝”,告诉了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劝人上进成才,读书明理。六、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写出吕蒙读书对你的启示。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