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共50分。
2.所有题目的答案都必须填涂和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每题1分,共30分)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带动了周边冰雪小镇的蓬勃发展,为北京市民提供了体验冰雪运动的场所。读某冰雪小镇位置指示牌和该冰雪小镇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小镇位于北京的( )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2. 该小镇大致呈东南—西北延伸,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分布 B. 气候类型 C. 地形地势 D. 纬度位置
3. 从停车场到太子城遗址站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4cm,实地直线距离约为1600m,则冰雪小镇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图的比例尺约为( )
A. 1∶400000 B. 1∶40000 C. 1∶4000 D. 1∶400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绘有等高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海拔高度着上不同的颜色。读某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4. 甲区域海拔范围是( )
A. 低于0米 B. 0~200米 C. 200~500米 D. 500~1000米
5. 甲区域地形类型最可能为( )
A. 盆地 B. 山地 C. 平原 D. 高原
6. 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 )
A. 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B. 判断地震发生频次
C 推测农作物主要生长习性 D. 说明经济发展过程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读泰山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登山过程中的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7. 景观照片拍摄的路段位于( )
A 十八盘—南天门 B. 南天门—瞻鲁台 C. 瞻鲁台—玉皇顶 D. 玉皇顶—桃花源
8. 能够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点是( )
A. 南天门 B. 瞻鲁台 C. 玉皇顶 D. 十八盘
9. 游客乘坐索道下山时的运行方向是( )
A. 自西南向东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东南向西北 D. 自东北向西南
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姑苏繁华图》,描绘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指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市井风貌。读《姑苏繁华图》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主要描绘的是( )
A. 农村景观 B. 牧村景观 C. 渔村景观 D. 城镇景观
11. 据图文材料推测当时该地( )
A. 耕地广布,农业发达 B. 草类茂盛,牛羊成群
C. 水网稠密,经济繁荣 D. 濒临海洋,鱼类众多
12. 据图中信息推测苏州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 土壤肥沃 B. 资源丰富 C. 地形平坦 D. 水运发达
中国文化通过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目前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建有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学堂。读世界主要语言及部分孔子学院(堂)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 )
A. 汉语 B. 英语 C. 俄语 D. 法语
14. 孔子学院(堂)的分布特点是( )
A. 南半球多于北半球 B. 欧洲多于北美洲 C. 多分布在寒带地区 D. 多在汉语分布区
15. 孔子学院(堂)的建立可以( )
①适应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学习的需要
②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
③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间教育文化交流合作
④促进世界人口在全球范围内的迁移和流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收看天气预报,预知天气变化,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读某日中国局部地区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从图中可直接获取四城市的( )
①风向风力②洗车指数③冷暖状况④空气质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该日图中四城市的天气状况是( )
A. 哈尔滨多云,西北风1级 B. 北京沙尘暴,西北风6级
C. 武汉多云转晴,阵风3级 D. 广州雷阵雨,东南风2级
18. 该日四城市人们的活动与当地天气状况相适应的是( )
A. 哈尔滨居民室外晾晒 B. 北京工人高空作业
C. 武汉学生室外研学 D. 广州市民郊外爬山
2023年6月21日,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2023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读2023年全球最宜居城市及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符合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是( )
A. 从两极向赤道逐渐降低 B. 从高原向平原逐渐降低
C. 从陆地向海洋逐渐降低 D. 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20. 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分布 B. 地形地势 C. 纬度位置 D. 人类活动
21. 全球最宜居城市全部位于( )
A. 0℃~10℃等温线之间 B. 10℃~20℃等温线之间
C. 0℃~20℃等温线之间 D. ﹣10℃~10℃等温线之间
板状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所特有的板状不定根,可看成是一种气生根。土壤中的水分在很长的雨季总是处于饱和或近于饱和的状况,树木的根系因“呼吸”所需,很难深入到空气缺乏的深土层中,便向地面空间发展,形成板状的根,以支撑高大的树干。读板状根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推测板状根在高大乔木生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吸收更多的土壤水分 B. 支撑高大的树木躯干
C. 增加树木的受光面积 D. 储存水分以减少蒸发
23. 推测板状根植物广泛发育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 B. 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
C.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 D.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24. 下列气候资料图最能反映板状根植物发育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新西兰的南岛上生长着一种造型奇特的树,形状酷似旗帜,称为旗形树。读新西兰示意图、首都惠灵顿气候资料及旗形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下列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经纬度最接近的是( )
A. 41°17'S,174°47'E B. 41°17'N,174°47'E C. 41°17'S,174°47'W D. 41°17'N,174°47'W
26. 根据首都惠灵顿的气候资料可判断其气候类型为(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7. 新西兰南岛常年盛行一种风向,且风力强劲,树木的枝叶须顺风生长才不易被折断。据此推测旗形树的树冠大多朝向( )
A. 东南方 B. 东北方 C. 西南方 D. 西北方
截止到2024年5月,全球已有151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这些承诺覆盖了全球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DP和人口,体现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广泛共识和共同努力。读世界部分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示意图以及碳中和的含义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示国家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是( )
A. 印度 B. 中国 C. 日本 D. 美国
29. 中国、印度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合作称为( )
A. 南南合作 B. 南南对话 C. 南北对话 D. 南北合作
30. 为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②禁止使用煤炭③绿色出行④开发清洁能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Ⅱ卷
二、综合题(50分)
31.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节、气候、物候的规律和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是有情有景有境的真实生活。青岛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以《二十四节气与我们》为主题,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据记载,三千年前,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当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下图中左图为河南登封观星台大型圭表,右图为圭表测量正午日影变化状况示意图。
(1)古人观察正午时“表”的影子的长短,确定了二分二至日。一年中,正午“表”影最长至a线位置时,是____节气,正午“表”影最短至b线位置时,是____节气,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造成“表”影在一年中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____运动。
二十四节气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了秦汉年间,已经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2)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度,将整个轨道划分为24份,每一个节气相当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每运动____度所达到的位置。一年之中,每两个节气之间相隔约____天,二十四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3)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点,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据图按时间顺序写出中国传统夏季包含的所有节气。
中国诗词歌谣对时节和气候的描述,堪称二十四节气的“文学目录说明书”。 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左河水《春分》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谢逸《点绛唇》
(4)“白天黑夜两均分”是因为春分时太阳直射____(重要纬线),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风清露冷”寓意秋分过后即将迎来____(节气),渐渐风寒水凉。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为深入了解这一非遗文化,青岛的同学们绘制了二十四节气手工画,其中与本地冬至最可能相匹配的是____图,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____。
(6)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传承“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中学生你可以怎么做?
32.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是无数登山运动员向往的高山之巅。山峰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山峰主要是由地球板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包括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俯冲等过程。下图中左图为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分布示意图,右图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
(1)七大洲最高峰中,属于世界最高峰是____,其海拔为____米;北美洲的最高峰是____。
(2)读图说明七大洲最高峰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为了使不易想象、无法观察的现象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同学们分小组做了“板块运动的形式及产生的后果”演示实验。
【实验一:下图,在桌面上用手挤压书本】
(3)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用手挤压发现书本有____现象。该现象反映了板块的____(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该运动在陆地上常常形成____。
【实验二:下图,模拟板块运动】
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
(4)用蜡烛加热铝盒,发现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____(两侧、中间)运动。
(5)海绵移动现象反映了板块____(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该运动常常形成____。
【实验总结】
(6)由于板块碰撞挤压运动,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高度可能会____;由于板块张裂拉伸运动,大西洋的面积将会变____。
33. 2024年7月11日是第35个世界人口日。世界人口日是由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于1989年建议设立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注。结合图文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口数量的增长经过了漫长的积累过程。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1)图示时间段内,世界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是____。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
(2)1930年至今,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增长最快和最慢的时间段分别为____和____。
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2023年人口统计数据。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下表为我国近三年来人口资料统计表。
年份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1 7.52 7.18 0.34
2022 6.77 7.37 ﹣0.6
2023 6.39 7.87
(3)计算可知,202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____,表示我国人口总数的变化状况是____。2021—2023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____。
人们常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分布的稠密与稀疏程度,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一般来说,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为人口稠密区;10-100人/平方千米为人口中等区;1-10人/平方千米为人口稀疏区。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
(4)上图中①地为人口____区,人口密度约为____。
(5)读图可知,世界人口的总体分布特征是____,请从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的角度描述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特点____。
34. 北京雨燕,是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北京雨燕每年7月中旬离开北京,至次年4月下旬回到北京,往返近3万公里,飞行范围覆盖37个国家。结合图文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北京雨燕的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体重一般只有31克—41克,外观呈流线型。飞行高度约1200米,飞行速度极快,而且是著名的食虫益鸟。右图为北京雨燕。
(1)说出北京雨燕能够进行长距离迁徙的原因。(两条即可)
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下图为借助光敏定位仪绘制的北京雨燕季节迁徙路线图及北京和哈博罗内的气候资料。
(2)光敏定位仪在光照条件良好的天气下获得的数据相对准确,甲、乙、丙三地中定位精准度最低的地点是____,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____。
(3)光敏定位器记录的数据显示,北京雨燕在迁徙途中有较为明显的路线选择,其迁徙跨越了____洲和____洲,这两个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____,A处为两大洲的分界线为____。
(4)北京雨燕绕过山脉等高海拔地区,在低矮地区停歇并补充能量。结合材料分析北京雨燕飞行路线避开乞力马扎罗山的原因____。
(5)北京雨燕11月初到达越冬地哈博罗内,该时间段内哈博罗内的典型气候特征是____,昆虫较为丰富,能满足北京雨燕食物需求。
北京雨燕常以古城楼等老建筑为巢址,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古建筑、传统民居被拆除;水面、植被面积减少,雨燕栖息地减少;杀虫剂、环境污染导致食物来源减少等,都令北京雨燕的生存环境发生剧变,至2003年北京的雨燕数量仅为3000只左右。随着北京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力度的加大,目前据推测北京地区雨燕种群规模已达1万只以上。
推测北京为保护雨燕,建设“候鸟友好型城市”采取的措施。(两条即可)
七年级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每题1分,共30分)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C 3. B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C 6. A
【7~9题答案】
【答案】7. A 8. C 9. C
【10~12题答案】
【答案】10. D 11. C 12. D
【13~15题答案】
【答案】13. B 14. B 15. A
【16~18题答案】
【答案】16. C 17. B 18. C
【19~21题答案】
【答案】19. D 20. C 21. C
【22~24题答案】
【答案】22. B 23. D 24. A
【25~27题答案】
【答案】25. A 26. D 27. A
【28~30题答案】
【答案】28 D 29. C 30. C
第Ⅱ卷
二、综合题(50分)
【31题答案】
【答案】(1) ①. 冬至 ②. 夏至 ③. 公转
(2) ①. 15 ②. 15
(3)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4) ①. 赤道 ②. 平分 ③. 寒露
(5) ①. 丁 ②. 青岛位于北方地区,冬至时节天寒地冻,到处冰天雪地
(6)积极学习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分享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和故事;组织二十四节气知识竞赛或者讨论小组,激发同学们对二十四节气的兴趣,鼓励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等
【32题答案】
【答案】(1) ①. 珠穆朗玛峰 ②. 8848.86 ③. 迪纳利山
(2)世界主要最高峰多分布在板块边界的碰撞挤压地带。
(3) ①. 隆起或凸起 ②. 碰撞挤压 ③. 山脉
(4)两侧 (5) ①. 张裂拉伸 ②. 海洋(或裂谷)
(6) ①. 增加(或升高) ②. 变大
【33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断增加 ②. 慢 ③. 快
(2) ①. 2011~2022年 ②. 1930~1960年
(3) ①. ﹣1.48‰ ②. 人口数量减少 ③. 2021年
(4) ①. 稀疏 ②. 1~10人/平方千米
(5) ①. 分布不均匀 ②.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34题答案】
【答案】(1)北京雨燕的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体重较轻;外观呈流线型。
(2) ①. 丙 ②. 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光照条件差。
(3) ①. 亚 ②. 非 ③. 印度洋 ④. 苏伊士运河
(4)北京雨燕飞行高度约1200米,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飞越难度大。
(5)气温高降水多(或湿热)
(6)保护古建筑;恢复水面、植被面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保护环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