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专题3 地球的运动一、填空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沿着 (①—②或②—①)的方向自转。(2)丙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乙位于 (高/中/低)纬度。(3)丙地与乙地相比 地的时间早。(4)此时乙地处于 (昼半球/夜半球)。2.亚洲所跨的温度带是热带、温带和 .3.长春市净月区某中学进行了“立竿测影”的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报告,请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表格中的问题。探究名称 立竿测影与昼夜长短测量目的 测量正午影子长短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 9月8日至9月20日,每隔3天测一次,影长测量时间为正午,昼夜长短=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地点 学校篮球场所需物品 1米长竹竿、直尺、报告单等活动记录及照片结论 (1)由探究记录可知,9月8日至20日,正午竹竿的影子朝向 (方向),固定不变;影子长度变 ;白昼时间变 。成因分析 (2)进行“立竿测影”活动时,地球运行至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 与 之间,此过程太阳的直射点向 (特殊纬线)移动。知识链接 (3)当地球公转至②点时,如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特点是 。4.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4月26日0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打开舱门,迎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人们将图甲所示的这一天的节气称为 ,日期为 左右,此时地球公转至图乙中 (填字母)处。这段时间,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为 ,之后昼长将变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引起了 地理现象。6.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经度为 ,D点的纬度为 ,假设有两人分别沿A、D所在经线不改变方向一直向南走,最终他们将在 会合。(2)经纬网二所示的区域,是由经纬网一中的阴影区域 (甲/乙/丙/丁)经纬线拉伸成直线并放大得来的。从地球上的五带来看,①点位于 。(3)甲、乙、丙、丁四块阴影区域,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的是 。(4)甲、乙、丙、丁四块阴影区域,面积较大的是 。二、单选题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办,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A.1天 B.1月 C.1年 D.10年8.该运动会举办期间,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上的(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9.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绘制正确的是( )A. B.C. D.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据此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神舟十六号”飞船出舱活动时,地球运转位置处于公转示意图中的( )之间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11.“神舟十六号”飞船出舱活动当天,广东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极昼12.宇航员出舱活动当天,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同学们应该处于( )季节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3.“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歌谣中“地球自个儿也在转”的方向和“地球围着太阳跑”产生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自西向东、昼夜长短的变化B.自西向东、昼夜更替C.自东向西、时差D.自东向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理学习离不开实践。某地理兴趣小组尝试利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完成下面小题。14.同学们经过反复调整制作好的地球仪,正确的是( )A. B. C. D.15.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A.地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B.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拨动地球仪C.面对赤道,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D.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拨动地球仪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 C.五带形成 D.昼夜现象巴黎奥运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办。开幕式上,运动员们乘坐游船在塞纳河上,沿途欣赏艺术表演和法国的文化遗产画作。8月3日,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中,十堰姑娘郑钦文以2:0的比分战胜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为中国队斩获本届奥运会的第16枚金牌。这不仅是郑钦文个人的巅峰时刻,更是中国网球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这是中国网球历史上的首枚奥运会单打金牌,也是亚洲选手在奥运网球单打项目上的首次夺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巴黎所在的国家( )A.地处高纬度地区 B.地势北高南低C.塞纳河自东南流向西北 D.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18.据图文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球运行到D处时,湖北省十堰市在未来一月内昼渐短,夜渐长B.这次巴黎奥运会举办期间,北极点一直处于极夜C.这次巴黎奥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的直射点运行在0°--23.5°N之间D.当地球公转到图中C处时,十堰市学校旗杆正午影长最短下图是某地理学习小组制作的地球仪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你认为最接近真实地球仪的作品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正确的做法是( )A.演示地球自转时,保持地轴始终垂直底座B.演示地球公转时,保持地轴始终垂直底座C.将地球仪平放于桌面,自右向左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D.手持地球仪沿水平椭圆轨道,自左向右移动演示地球公转21.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是绕太阳的转动B.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C.地球公转产生日月星辰东升西落D.四季冷暖差异是地球公转的结果2024年3月21日,某学校组织了前往上海的研学活动,17时12分火车从西安火车站出发,第二天14时12分达到上海,下图为同学们在网络上查到的西安车站互联网取票处分布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在图中若要判断从进站口到候车厅的方向,依据是( )A.指向标 B.经纬网 C.太阳方位 D.房屋朝向23.有一位同学丢失了身份证,需要前往售票处办理车票,他要前往整个车站的( )A.正东 B.正西 C.西南 D.东北24.同学们到达时,上海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A.极昼现象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昼夜平分25.结合下图“演示地球的自转图”,我们在演示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了昼夜现象B.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光伏车棚是一种将车棚建筑与光伏发电技术相结合,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为车提供电、停车功能的新型车棚。图为光伏车棚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十堰市(32°N,110°E)光伏车棚的太阳能电池板应朝向( )A.南面 B.北面 C.东面 D.西面27.如果不考虑天气的影响,一年中十堰市光伏车棚产生电能最多的节气是(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下图为我国柑橘传播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我国柑橘的传播( )A.向东到欧洲 B.向西到非洲C.经太平洋到大洋洲 D.经印度洋到南美洲29.柑橘种植区( )A.南半球多于北半球 B.西半球多于东半球C.主要分布在北温带 D.集中在高纬度地区30.柑橘的传播可以( )A.增加原产地的年降水量 B.改变传入地的热量条件C.促进世界农业技术进步 D.消除地域发展水平差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易经·系辞》人类从古至今探索日月星辰、山川陵谷的脚步从未停止。2023年5月23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可欣赏到金星合月,即金星紧紧依偎在月亮身旁的景象。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完成下面小题。31.下列天气状况中,能顺利观测到金星合月天象的是( )A. B.C. D.32.观测金星合月的当天,地球公转运行在(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33.金星合月这天( )A.北京(40°N,116°E)昼短夜长B.悉尼(34°S,151°E)昼短夜长C.我国大部分地区秋收正忙D.我国昆仑站(80°S,77°E)科考正忙阅读某中学平面分布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34.小刚同学从主教学楼前往学生公寓休息,前进的主要方向是(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35.A为学校艺术中心,玲玲发现春分日琴房①上午洒满阳光,琴房②正午阳光普照,琴房③下午阳光比其他两处更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36.主教学楼下建有地下停车场,车辆从④处简易门出入,据图测算从简易门到地下停车场入口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那么实际距离约为( )A.200米 B.300米 C.450米 D.500米某同学用乒乓球、铁丝等物品制作简易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下图为其自制的地球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7.制作地球仪时( )A.绘制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与赤道平行的圆圈B.绘制的纬线相互平行,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C.用铁丝穿过乒乓球代表地轴,地轴实际存在D.绘制的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标注为90。S38.演示地球自转的正确做法是( )A.移动地球仪,沿椭圆轨道做水平运动B.将地轴与桌面垂直,自左向右匀速拨动球体C.面对地球仪,自右向左匀速拨动球体D.从“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转动球体39.用灯泡代表太阳演示地球公转时,地球仪( )①自东向西绕灯泡运动②自西向东绕灯泡运动③公转的同时还要保持自转④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改变指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踩影子游戏(比赛谁先踩到对方的影子)你玩过吗?某天,几个同学在学校操场玩踩影子游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0.仅从影子长短考虑,一天中下列时间中最不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是( )A.上午8:00 B.上午10:00 C.中午12:00 D.午后14:0041.一天之中,吉安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A.由短逐渐变长 B.由长逐渐变短C.先由长变短后变长 D.先由短变长后变短42.一天中身影长短变化现象与( )A.四季变化有关 B.地球自转有关C.昼夜长短有关 D.操场大小有关三、简答题43.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时刻能感受到地球运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自转方向是 ,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2)地球的自转中心是 ,周期为 ,(3)图中阴影部分被称为 ,(夜半球/昼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 线(圈)。(4)图中A、B、C三点,处于白天的是 ,处于黎明前后的是 。44.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地域辽阔,文化多样。读下图,回答问题。(1)亚洲与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 大陆。(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北临 洋,南临丙 洋,东临 洋,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甲 河;亚洲东北隔乙 海峡与北美洲相望。(3)亚洲主要位于 带(五带),亚洲的A地区被 (重要纬线)穿过,终年高温,B地区气候终年严寒,两地气候的差异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4)亚洲东部的居民主要是 人种。(5)亚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下列名胜古迹位于亚洲的是 。(6)当白令海峡沐浴在朝阳下,苏伊士运河还是满天繁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东西跨 (纬度或经度)大,和地球的自转有关。四、综合题45.读图,昼夜半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虚线是回归线和极圈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P点的纬度是 ,位于高中低纬度中的 纬度,此图表示的是 (南、北)半球。(2)A点的经度是 ,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3)图中A、B、C、P四地,位于最北的是 地。46.贝贝利用2024年国庆假期重温《美丽中国》节目,一边欣赏祖国的壮美景色,一边验证从地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观看节目前,他先整理了我国疆域、人口和民族的内容。读中国疆域示意图(图1)和我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地理位置优越,从温度带看,大部分位于 ,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我国海陆兼备,邻国A为 ,海域B为 。(2)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读图可知,地处我国西部的青海、西藏等地区人口稀少,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3)2022年和202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两年为负值,反映了我国人口总量不断 ;简述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图3示意 族在草原进行摔跤比赛。五、图文分析题47.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十月一期间中国海警舰艇首次进入北冰洋海域,有效拓展了海警远洋航行范围,全面检验了海警舰艇陌生海域遂行任务能力,意味着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北极地区成为重要的海运航道,随着全球变暖,极冰融化,科技进步(破冰船),北冰洋航道距离短,耗时少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1)沿北极东北航道前往欧洲,穿越③ 海峡,在北冰洋航行期间,正值北半球的夏季,船员们发现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自然现象被称为 现象。(2)仿照实例描述航行路线:(写出经过的主要大洋与运河)传统路线2上海→纽约:上海→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传统路线1上海出→欧洲:上海→ (3)北极西北航道前往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明显地分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 山系,中部是 ,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概括北美洲地势特征 。(4)北极西北航道前往北美洲比传统航线2的优势是 。48.北京时间2023年8月10日12时03分,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7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其中包括一颗智能遥感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它是中国首颗以人工智能载荷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人工智能卫星。读太阳光照图(左下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右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当天,甲、乙、丙三地中日出最早的是 地,三地日出的时间不同,是由地球 (填“自转”或“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一。(2)左图中甲点的地理坐标是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公转方向的是 (填“A”或“B”)。(3)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当天,地球运行至右上图中公转轨道的 和 (填数码)之间,这一天左图中甲地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4)当地球运行至右图中的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填重要纬线名称)上,此时我国的节气为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有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答案解析部分1.(1)①—②(2)东;低(3)乙(4)昼半球(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纬线平行,沿着①—②的方向自转。(2)据图可知,丙处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的经线上,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的纬线上,所以丙地的经纬度位置是(105°E,20°N),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自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的范围,自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的范围;0°度纬线到南北纬30°纬线之间是低纬度,南北纬30°到南北纬60°之间为中纬度,南北纬60°到南北极点之间是高纬度;可知丙地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位于低纬度。(3)受地球自西向东运动的影响,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区时间更早,据图可知,乙地位于丙地的东边,因此乙地时间比丙地早。(4)据图可知,面向太阳的一面是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面是夜半球,此时乙地处于昼半球。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2.寒带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分布.本题考查亚洲的气候,牢记即可.3.北;长;短;②;③;赤道;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4.夏至;6月21日;B;昼长夜短;短5.自西向东;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6.(1)40°E;40°S;南极/南极点(2)丙;南温带(3)甲(4)丙丁7.C8.B9.B10.B11.A12.D13.A14.D15.A16.B(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借助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能直观地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2)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3)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1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轴北端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为北极(N),南端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为南极(S);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读图分析可知,只有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地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A符合题意;B.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拨动地球仪,B不符合题意;C. 面对赤道,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C不符合题意;D.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拨动地球仪,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和昼夜交替现象。四季变化、五带形成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形成的,与地球自转无关。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7.C18.C19.A20.D地球仪相关概念 (1)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两点,南极和北极 (2)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对着北极星的叫北极,另一端为南极。19.地球仪,即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四个选项当中,最接近真实地球仪的是①,A正确。故答案为:A20.AB、演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时候,地轴都是倾斜的,AB错误;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从左到右拨动地球仪,C错误;D、手持地球仪沿水平椭圆轨道,自左向右移动演示地球公转,D正确。故答案为:D21.C22.A23.D24.B25.C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了昼夜现象,ABD正确,C错误;故答案为: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26.A27.C28.B29.C30.C31.A32.D33.B34.C35.A36.C地图上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要根据指向标的方法确定;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34.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小刚同学从主教学楼前往学生公寓休息,前进的主要方向是向西。故答案为:C。35.A为学校艺术中心,玲玲发现春分日琴房①上午洒满阳光,琴房②正午阳光普照,琴房③下午阳光比其他两处更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A正确。跟地球的公转、形状和大小无关,B、C、D错误。故答案为:A。36.由图可知,该图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50米,简易门到地下停车场入口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那么实际距离约为3*150米=450米。故答案为:C。37.B38.D39.C(1)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作出的模型,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其中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而是由人们假想的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轨道呈66.5°的倾斜角。(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37.A.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与赤道垂直的半圆,A错误;B.纬线互相平行,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B正确;C.地轴并非真实存在,而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线,C错误;D.北极点是90°N,D错误;故答案为:B。38.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极点俯视,可以通过“北逆南顺”的口诀来进行记忆;故答案为:D。39.①.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①错误;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②正确;③.地球的公转的同时也在不断自转,③正确;④.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方向是不变的,④错误;符合题意的是②③,故答案为:C。40.C41.C42.B43.(1)自西向东;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2)地轴;一天(24小时)(3)夜半球;晨昏(4)C;B44.亚欧;北冰;印度;太平;苏伊士运河;白令;北温;赤道;A;黄色;B;经度45.(1)66.5°N;高;北(2)135°E;东半球(3)P(1)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该图为北半球,P点位于北极圈上,纬度为66.5°N,位于高纬度地区(60°-90°之间为高纬度地区)。(2)A点和45°W之间构成了相对经线,A点的经度是135°E,位于东半球。(3) 图中A、B、C、P四地,位于最北的是P地,BC两点位于赤道上,A点的纬度是23.°N。经线是连接南北两个极点的半圆线,相对的经线就是能连成一个大圆的那条经线,就像切西瓜,一刀两半的切口的瓜皮。 比如0度经线相对的就是180度经线,西经20度对应东经160度。西经20°、东经160°(20°W,160°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之间为东半球。 东经160°以东,西经20°以西之间为西半球。46.(1)北温带;蒙古;黄海(2)海拔高,气候寒冷(或高寒缺氧等)(3)减少;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4)蒙古47.(1)白令;极昼(2)(太平洋)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大西洋(3)科迪勒拉;中央大平原;东西高中部低(4)距离近耗时少48.(1)乙;自转(2)40°N,140°E;A(3)③;④;昼长夜短(4)南回归线;冬至;极昼(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当天,甲、乙、丙三地中日出最早的是位置最靠东的乙地。三地日出的时间不同,是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一。(2)左图中甲点纬度向北增大,为40°N;经度向东增大,为140°E,则甲点的的地理坐标是(40°N,140°E)。地球自西向东公转,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公转方向的是A。(3)地球公转到①位置时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②位置为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③位置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④位置为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当天为北京时间2023年8月10日12时03分,地球运行至右上图中公转轨道的③和④之间。这一天为北半球夏半年,左图中甲地昼长夜短。(4)当地球运行至右图中的①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有极昼现象,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故答案为:(1)乙;自转;(2)40°N,140°E;A;(3)③;④;昼长夜短;(4)南回归线;冬至;极昼。(1)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度数是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1小时。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划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