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专题16 中国的气候一、单选题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题1.图中③线表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下列与之吻合的是( )A.天山﹣阴山B.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关于图中四条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没有湿润地区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2024年元旦前后,哈尔滨冰雪旅游人气“爆棚”,来自南方的游客畅游在冰雪世界中。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3.冬季南方的朋友未曾目睹过“冰雪世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 )A.东西跨度大 B.南北跨度大 C.海陆兼备 D.位于北温带4.为增加旅游项目,哈尔滨文旅局请来了生活在大山深林中的驯鹿民族( )A.汉族 B.维吾尔族 C.壮族 D.鄂伦春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参是既喜光又忌直射光的耐阴植物,既喜水又怕涝的耐湿植物,野生人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东部的山林地带。读我国部分中药材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5.中药材种类多,反映了我国( )A.季风气候显着 B.气候复杂多样C.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6.野生人参分布区气候类型为( )A.A B.B C.C D.D读“中国沿106°E经线地形剖面图(部分)”,据图,完成下面小题。7.冬季,甲地形区比四川盆地气温低的原因( )①纬度高②纬度低③冬季风的影响④夏季风的影响A.①② B.④② C.③④ D.①③8.下列水果主要产自甲地的是( )A.香蕉、椰子 B.柑橘、芒果 C.菠萝、荔枝 D.苹果、鸭梨小华利用寒假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四条线路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9.四条游览线路中能观察并全面反映我国降水变化的路线是( )A.①路线 B.②路线 C.③路线 D.④路线10.一周游完四条游览线路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①路线 B.②路线 C.③路线 D.④路线11.在③路线中,同一时刻,A点已经迎来了日出,B点还是繁星点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纬度跨度大 B.经度跨度大 C.海陆差异大 D.地势起伏大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我国地理分界线中,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吻合的有( )A.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B.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13.下列诗句中,描写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有(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14.下列农产品的主要产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有( )A.苹果 B.香蕉 C.柑橘 D.椰子下图示意我国地势、1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据图判断,下列对我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B.我国平原多分布在二级阶梯内C.年降水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D.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普遍小于0℃16.据图示信息推断,我国( )A.南方地区河流有结冰期B.河流多自西向东流C.北方地区河流水量大于南方地区D.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最丰富17.我国山脉纵横交织是许多地形区的分界线,读“我国沿某纬线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域是黄土高原 B.②区域最适宜发展畜牧业C.③区域耕地以旱地为主 D.④区域属于半干旱区家住上海的小华同学设计了四条路线,跟父母一同外出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上海(图2)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旱C.冬季温和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19.冬季气温变化最小的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经过降水变化最大的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0年6月25日,中央电视台播报了全国的天气预报。下图为“我国2020年6月25日8时-26日8是的全国降水量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图示城市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北京 B.西宁 C.南宁 D.镇江22.该时段,镇江地区( )A.街头雨披增多 B.适合清洗车辆C.降水明显增多 D.市民身着冬衣我国气象界的“七下八上”一般是指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段时间为我国华北、东北地区一年中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期。下图为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影响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的季风主要是(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北季风24.“七下八上”期间,雨带一般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该铁路干线可能是( )A.陇海一兰新线 B.京包一包兰线C.京哈一京广线 D.京沪一沪杭线26.该铁路干线沿线( )A.①地位于干旱区 B.②地农业用地多为水田C.③地位于暖温带 D.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7.下列四位学生的说法中最可信的是( )A.玲玲说:“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的南部分布在热带地区。”B.贝贝说:“长江中下游平原既位于湿润区,又属于中温带地区。”C.亮亮说:“哈尔滨位于非季风区。”D.壮壮说:“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我国东部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水不稳定,是气象灾害频发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出现频次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8.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大于10次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部沿海地区 D.东、中部地区29.导致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破坏严重 B.气象预报不精准C.季风降水不稳定 D.人类不合理活动30.缓解干旱灾害的合理措施有( )①搬离干旱地区 ②跨区域调水③修建水库、季节调水 ④完善水利基础设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逐月累计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下列说法符合该地实际的是( )A.降水最多的月份是12月份 B.属于亚热带地区C.9月份降水与气温的数值一样大 D.该地夏季气温最高,降水最多3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河西走廊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一树繁华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下图是中国天气网推出的某年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3.据图推测,常绿林木主要位于( )A.湿润区 B.暖温带C.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D.非季风气候区34.据图可知,西安地区树叶变绿的时间要比长春早,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夏季风 D.纬度位置35.据报道,该年我国北方的绿叶提前3~7天“报到”,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②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③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④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二、综合题36.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小题。(1)图例中的①和②的分界线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穿过的位置相一致。图例①相应分布地区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图例②相应分布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2)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气候区 (填季风或非季风)。(3)我国耕地后备资源 (充足/不足),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 。37.读图“我国干湿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植被类型的变化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 。(2)干湿区⑤是 区;温度带⑥是 带。(3)⑤和⑥所处的不同干湿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 河一线吻合。(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沿海向 内陆递减。38.读我国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四地的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冬季气温的特点是南高北低,温差 (选填“大”或“小”)(2)从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南方降水量比北方 (选填“多”或“少”),雨季比北方 (选填“长”或“短”)。(3)北京和哈尔滨是 气候,上海和广州是 气候,这 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是 一线。三、图文分析题39.图1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个城市1月、7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为 。(2)对比图2气温变化曲线,7月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1月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主要原因是 位置。(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是 。主要体现了 因素对气候的影响。4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2年春节,黑龙江的小李和广东的小陈分别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景图片。小李拍摄的图片到处白茫茫一片,雪景异常美丽;小陈拍摄的图片一片绿意盎然,充满生机活力。(1)由材料可以得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 (填“大”或“小”),判断小李的家乡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是甲、乙两图中的 图,造成小李和小陈家乡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丙图中A线大致与我国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一致,此线是湿润区和 (干湿地区)的分界线。(3)我国东部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丙图中①表示 (风向)季风,来自 洋。(4)我们的家乡茂名位于季风区,试分析季风气候对茂名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答案解析部分1.D2.C3.B4.D5.B6.C7.D8.D9.B10.A11.B12.B13.C14.A15.C16.B17.C18.A19.D20.B21.C22.B23.B24.D25.C26.D27.D28.D29.C30.D(1)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由于中国华北地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成的损失更大。(2)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3)本题考查缓解干旱灾害的合理措施,理解解答即可。28.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大于10次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9.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因此容易引发旱涝灾害。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0.要想缓解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②跨区域调水、③修建水库、季节调水、④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等。但不能①搬离干旱地区。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1.D32.C33.A34.D35.A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一、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二、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三、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33.由图可知,常绿林木主要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是湿润区,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故答案为:A。34.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西安纬度较低,气温回升快,长春纬度高,气温回升慢。西安的纬度比长春低,所以春天树叶变绿的时间更早。故答案为:D。35.气温回升快会导致绿叶提前生长,因此该年我国北方的绿叶提前3~7天“报到”,主要原因是气温较常年同期高;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反之会推迟。故答案为:A。36.(1)800;甘蔗;小麦(2)季风区(3)不足;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图例中①属于南方地区,②属于北方地区,两地区的分界线为8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①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甘蔗;②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2)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3)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故答案为:(1)800;甘蔗;小麦(2)季风区(3)不足;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后备耕地不足。我国的农业分布特点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东部主要发展种植业,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油料作物是花生,糖料作物是甜菜;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西部主要发展畜牧业,四大牧区分别是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37.(1)荒漠(2)湿润;暖温(3)秦岭;淮(4)东南;西北(1)由图可知,①→②→③→④由于离海越来越远,植被类型的变化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2)干湿区⑤是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区,温度带⑥是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3)⑤湿润区和⑥暖温带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4)可以看出,我国的降水量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是受夏季风由向南北推进的影响。(1)我国陆地植被南北向呈现出纬度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即自南向北更替顺序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东西向呈现出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即自东向西更替顺序为森林、草原、荒漠。(2)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湿润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等地;半湿润区主要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干旱区在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3)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4)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受海陆因素影响,季风气候显著。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8.(1)大(2)多;长(3)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秦岭—淮河(1)读图分析可知:一月份代表冬季,七月份代表夏季,观察可知,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2)观察柱状图可知,我国降水最多的是广州,最少的是哈尔滨,所以我国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多,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且南方地区的雨季长,开始早,结束晚,北方地区的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3)根据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可知,四地都是季风气候,哈尔滨和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上海和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两种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1)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盆地。(2)我国南方地区从3、4月份开始就进入雨季,此后雨带逐渐向北推移,6月份移到长江流域,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到7、8月份雨带推移到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地,从9月份开始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雨带快速南撤,10月份从大陆撤出。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3)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西南青藏地区为高山高原气候,高寒为主要特征。39.(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纬度(3)夏季风;海陆40.(1)大;温带季风气候;甲;纬度因素(2)800;半湿润区(3)东南;太平(4)①有利影响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夏季风带来丰富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水分条件。②不利影响是旱涝灾害多发,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害。(1)由材料可以得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小李家在黑龙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对应的是甲图。造成小李和小陈家乡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一个是位于我国最靠北的省份,一个是位于北回归线穿过的南方省份,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大。(2)丙图中A线大致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相一致,此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3)我国东部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丙图中①表示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温和湿润,为我国带来丰沛降水。(4)我们的家乡茂名位于季风区,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夏季风带来丰富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水分条件。不利影响是旱涝灾害多发,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害。故答案为:(1)大;温带季风气候;甲;纬度因素;(2)800;半湿润区;(3)东南;太平;(4)①有利影响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夏季风带来丰富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水分条件。②不利影响是旱涝灾害多发,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害。(1)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受海陆因素影响,季风气候显著。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3)我国领土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所以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给东部季风区带来旱涝灾害。夏季风较强的年份,雨带快速北上,常造成北涝南旱;夏季风较弱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北方降水少,造成北旱南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