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下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七下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概括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揣摩品析词句和合理想象,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感悟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争做言行一致的人。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初读课文,初识先生
任务三 精读课文,走近先生
任务四 总结拓展 传先生精神
任务五 学以致用,明确写作特色
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写作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前没有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就被特务暗杀了。
速读课文,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并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7):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言论和行动,表现了他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品质。
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的特点。
从学者的方面
(1-7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写闻一多先生十多年默默无闻,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
的事情。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从学者的方面
(1-7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这两句话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好处?
结构上:开门见山,领起第一部分;
内容上:运用对比的写法,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品格。
【小结】
1—7段,总—分—总的结构,夹叙夹议手法。
介绍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说”和“做”的原则。
细节描写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饭,几乎忘了吃”、“夜间睡得很少”
-------专心刻苦,废寝忘食治学的闻一多先生。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衙。”(比喻的修辞手法)
-------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治学的闻一多先生。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化用典故,句式工整)
-------具有钻研精神的闻一多先生。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比喻)
-------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的闻一多先生。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运用短句、引用别人的话)
-------治学用心极专深的闻一多先生。
细节作用:生动形象地体现出闻一多刻苦、一丝不苟、专注、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从革命者的方面
(8-20段)
他在说
他对昆明青年小声的说,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对全国人民大声呼喊,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拼尽全力他对国民党反动派大骂,你们站出来!你们站价。
他对革命同志坚定地说,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他说得真痛快,动人芯,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从革命者的方面
(8-20段)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发表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时“说”了就“做”的特点。
他在做
学者——1-7自然段
革命家——8-18自然段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①②段领起作为学者方面的特点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⑧⑨开启下文。作为革命家方面的特点(说了就做)
19-20自然段总结全文——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接着作者从学者和民主战士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首先,引用闻一多的原话,开篇点题“说和做”。
总领全文
“……——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两个句子过渡
最后作者抒情,赞叹闻一多的高尚品质: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是大无畏的民主战士。
总结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学者)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务实勤奋
谦虚淡泊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革命家)
正直无畏
敢说敢做
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生动细致的描绘,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之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细节描写的作用:
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透视出人物形象的心理。
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特征。
[讲]《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叙述闻一多先生言行的同时通过恰当的议论点明了主旨。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写作时,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的插入要自然。
记叙文中使用夹叙夹议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以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②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
议论用在文章开头或某个部分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或引起下文的作用;
用在文章结尾或某个部分的结尾,起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的作用。
文中在结尾段用议论“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赞扬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精神。
一位诗人
在乱离时代
用生命践行信仰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