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 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会认 “构、芍” 等 11 个生字,会写 “构、饰” 等 15 个字,理解 “装饰、和谐” 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美好,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美好,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聊一聊。咱们都知道,生活的场景丰富多彩,有繁华热闹的城市,也有宁静质朴的乡村。那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乡下呢?快举手告诉老师。(目光扫视全班,鼓励学生积极举手)
学生 1:我去过,我奶奶家就在乡下。
老师:哇,那一定很有趣!快和大家分享分享,你在乡下都看到过什么呀?
学生 1: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农田,里面种了好多庄稼。
老师:原来乡下有这么广阔的农田呀,想象一下,风吹过农田,庄稼随风摆动,那画面肯定特别美!还有哪位同学也想分享一下自己在乡下的见闻?
学生 2:我看到了好多小动物,小鸡、小鸭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老师:哈哈,小鸡、小鸭活泼可爱的样子,为乡下增添了不少生机呢!看来大家对乡下都有着独特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陈醉云笔下的《乡下人家》,去看看他眼中的乡村又是什么样的独特景致。(转身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然后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亲切的对话,引导学生回忆乡下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情感基础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生字词,就多读几遍,把它们牢牢记住。读完之后,大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开始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在教室里轻轻走动,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初步接触文本,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老师:好了,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先来和大家说一说,课文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呢?(期待地看着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 3:写了瓜架、鲜花、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还有秋夜虫鸣。
老师:你找得又快又准,太棒了!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课文里的生字词。老师把它们都请出来了,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出示生字词 PPT,带领学生逐字、逐词齐读,对于学生读错或读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比如 “鸡冠花” 的 “冠”,在这里读一声,可不要读成四声啦。大家再一起读两遍这个词。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准确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老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课文。先来看瓜架这部分。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这一段,把瓜架的样子读给大家听?(目光充满鼓励地看向学生)
学生 4:(朗读相关段落)
老师:读得真流利,声音也很响亮。那其他同学想一想,乡下人家的瓜架有什么特点呢?(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然后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 5:瓜架上的瓜种类很多,有南瓜、丝瓜。
老师:对呀,各种各样的瓜挂在瓜架上,多热闹呀!还有补充的吗?
学生 6:瓜架很有特色,是用竹、木搭成的。
老师:说得太对了!用竹、木搭成的瓜架,充满了自然质朴的气息。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瓜架呢?大家开动小脑筋想一想。
学生 7:是为了表现乡下人家的生活很质朴。
老师:你真会思考!作者通过描写瓜架上的瓜和搭瓜架的材料,展现了乡下人家质朴的生活特点。那现在,让我们带着对这种质朴生活的感受,再来齐读这一段。(学生齐读)
老师:下面,我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鲜花、雨后春笋这两部分。大家想一想,乡下人家的鲜花和春笋又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等会儿来和全班同学分享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开始讨论吧!(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在各小组间巡视,适时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代表 1:乡下人家的鲜花种类多,有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
老师:没错,这些鲜花五颜六色、姿态各异,把乡下人家装点得格外美丽。那春笋呢?
小组代表 2:春笋生长得很快,作者用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写出了春笋的生机勃勃。
老师:分析得太精彩了!一个 “探” 字,就把春笋拟人化了,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春笋迫不及待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可爱模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春笋的生机。(学生齐读句子)作者通过描写鲜花的种类和春笋的生长,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下人家春天的生机勃勃。那我们把这两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乡下春天的美好。(学生齐读)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老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作者通过描写瓜架、鲜花、春笋等具体事物,展现了乡下人家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独特的美好。其实,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家乡有什么独特的事物呢?可以是一处风景、一种美食,也可以是一种风俗。然后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试着表达出你对家乡的情感。开始吧,老师会在教室里巡视,有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随时举手。(学生写作,老师巡视,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如启发思路、纠正语法错误等 )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乡下人家》,认识了乡下那充满生活气息的瓜架、娇艳的鲜花、充满生机的春笋,还有鸡鸭觅食、院落晚餐、秋夜虫鸣这些美好的生活场景。我们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生活的质朴与美好,也体会到了作者对乡下生活深深的热爱之情。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读一读课文,用心感受乡下生活的独特魅力。说不定,你还能从课文中发现更多的美呢!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习惯。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大部分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但在小组讨论环节,仍有个别学生较为被动,参与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写作练习部分,部分学生在运用写作方法时还不够熟练,不能很好地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表达情感,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训练,增加写作练习的机会,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