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祖父的园子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祖父的园子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寻找文学作品中的童年故事——祖父的园子
内容分析: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文章运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灵动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会冒烟会发光的榆树、会回答似的土墙、像在天上逛似的鸟儿......再现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玩耍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园子的向往。本文善于寄情于景,寄情于物。课文中描写的景物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与祖父在园子中做的事是那么的自由、快乐,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萧红用大量的短语表达情感,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对园子和祖父的怀念。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朗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②语言运用: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会写“蝴、蚂”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蝴蝶、蜻蜓”等词语。 ③思维能力: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④审美创造:感受文章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作者其他作品的愿望。
重、难点: 1.通过自主学习,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法。
活动流程:根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本单元学习大任务就可以确定为,“童年时光机”并根据大任务设计了两个分任务,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中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建构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情境导入:作者萧红的祖父有这样一个园子——那里有蓝悠悠的天空,有五彩的昆虫,有恣意生长的蔬菜。在这样的一座园子里,慈爱的祖父给了她心灵的自由,放尽了她的天性。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来到第二站,一起在作者富有诗意的描写中去寻找答案吧! 第二站:子任务之一:寻找童年故事 (活动二:寻找文学作品中的童年故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欣赏,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质疑。 3.介绍《呼兰河传》,以及作者萧红。 观看呼兰河的风光和菜园的图片齐读课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作者萧红和其代表作《呼兰河传》的资料。
活动意图: 要针对课题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事?
环节二: 跟着萧红逛祖父的园子。
1.出示本课学习任务: (1)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 (2)“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提出小组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2)小组合作,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本课难读和易错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及时正音。 课件出示: 第一组:蚂蚱 蜻蜓 蝴蝶 蚌壳 第二组:樱桃 榆树 谷穗 倭瓜 第三组:拔草 铲地 割草 第四组: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 引导发现: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2)强调本课重点字的字形,重点指导“樱、瓢、逛、锄、拔”等几个易错字。 (3)指名朗读课文中描写有特色的段落,提出听读要求: ①认真倾听,发现错读、添字、漏字、破句等问题及时纠正。 ②注意长句的正确断句。 4.指导学生分段。 5.引导学生谈谈读课文后的体会。 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正确读出本课生字词。 ①初步了解生字词的意思。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②小组内合作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音、字形,相互检查、纠错。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①组长组织组员阅读自学要求,确定学习任务。 ②小组合作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练习初读。 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练写生字。小组内展评,交流难写字的书写要点。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组内交流朗读情况。 小组合作,理清课文脉络第一部分(第1~3自然 段),写“我”家有个美丽的大花园,花园里有昆虫和树,处处都充满了生 机。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写“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的各种活动,表现了“我”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玩累了,就随意地睡了。 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活动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让学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在初读的时候,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多读,为理解诗句打好基础。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
环节三:领略童年园子里的无忧无虑
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难以忘怀?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2.针对交流,抓住重点句子进行阅读指导。 句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就像一个小毛球 似的不动了……新鲜漂亮。 句2: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指导学生感受园子的美丽、充满生机 4.指导朗读。 自由读第一部分,找出关键词,并思考:从哪些地方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交流明确:祖父的园子很美丽,充满生机,(昆虫的种类多、颜色好看)所以作者难忘祖父的园子。 (1)句1中“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等叠词写出了作者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很喜欢。 (2)句2写出了园子里的树生机勃勃。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 (2)抓住太阳特别大,天空特别高,太阳的光特别亮,大树土墙都有声音,体会园子的生机勃勃。 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活动意图: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叠词、修辞方法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从文字中体会情感。
环节四:自主体会景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2.课件出示句子小组讨论。 3.教师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时可以从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留下了鲜明的记忆,一草一木皆有情,作者重点描写了园子里的昆虫、草木,表达了对园子深深的喜爱之情。 1.勾画诗句,做批注思考表达的情感。 2.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互相交流。
活动意图:在交流环节,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作业分层拓展: 基础作业:课下搜集和积累“圆滚滚”“明晃晃”这类词语。 拓展作业:同学们,接下来请想象文章中描绘的情景,改写为七言小诗:《祖父的园子》中第五段和《四时田园杂兴》的后两句都描写了天真烂漫的孩童学着大人耕作的劳动场景。《祖父的园子》最后一段和《村晚》都描写了孩童自由自在的生活,请你仿照七言绝句的格式,自选一段文章进行概括,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