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谁是最可爱的人国学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学习目标】1.概括文章所选取的志愿军战士的主要事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2.联系背景,抓住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语句,深入体会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饱含的情感,培养热爱志愿军战士的情感,学习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为国献身的精神品质。【学习重点】1.概括文章所选取的志愿军战士的主要事迹。2.深入体会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学习难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坚韧()淳朴() 摁倒()迸裂()掰断()豁亮()犁耙()过瘾()谦逊()覆灭()什物() 塞苹果()什 塞 阻塞()什么() 塞外()答案:rèn chún èn bèng bāi huò bà yǐn xùn fù shí shén sāi sè sài2.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 ),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小说( )、( )等。答案:魏巍 《长空怒风》《东方》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同学们姑在操场上升旗,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阵花香。B.即使已经被警察包围,劫匪仍然奋不顾身地想逃出去。C.这座有着 600 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环境优美,民风淳朴。D.那些前赴后继的峥嵘岁月留下的无数英烈的身影虽已远去,但精神却永垂不朽。答案:B。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褒贬误用。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 )(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 )(3)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4)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 )答案:(1)抒情 (2)描写 (3)记叙 (4)议论5.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名词 ②助词 ③形容词 ④动词 ⑤代词 ⑥代词B.①名词 ②动词 ③副词 ④形容词⑤代词 ⑥名词C.①代词 ②助词 ③介词 ④动词 ⑤助词 ⑥名词D.①代词 ②动词 ③副词 ④形容词 ⑤助词 ⑥名词答案:D。①“谁”是代词;②“是”是判断动词③“最”是程度副词④“可爱”是形容词⑤“的”是助词;⑥“人”是名词。【合作探究】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6.请给第一段拟写一个小标题,要求概括出主要事件。答案:松骨峰战斗(或者书堂站战斗)7.文段中所记述的战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品质?答案: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坚忍顽强,对敌人充满刻骨的仇恨。8.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致描写了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的各种各样的姿势,生动真切地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和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顽强精神,强烈表达了作者对烈士们的崇敬之情。读来有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9.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在牺牲后的姿势和状态,生动真切地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坚忍顽强、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以及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赞美和热爱之情。【拓展延伸】10.本文运用一些列的动作描写,刻画了松骨峰战斗惨烈的场面,读来令人感动。下面我们模仿这种写法,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一个人或一个场面。字数在150字左右。答案:示例:妈妈气喘吁吁地喊着我的名字,手里抱着一件外套跑过来,可她自己仅穿了一件薄薄的毛衣,连副手套都没有戴。雪慢慢下大了,轻轻落在她的肩头,她全然不顾。只是忙着把外套披在我的身上,催着我赶紧穿好。她低头看到我的鞋带松了,忙弯下腰,快速地帮我把鞋带系好。然后站起身,替我把帽子戴好,我的脸触到了妈妈的手。那手,冰凉冰凉的。我完全可以想象妈妈为了不耽误我的时间,她自己出门时有多忙碌。当堂测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徐鲁①前不久,省作家协会安排去嘉鱼采风,我首先想到这次应该有机会看一看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前辈、民间文艺专家谢忠告先生了。不料,一到嘉鱼就得到谢老几年前就去世的消息,我难过了好些日子。②一个动人的画面,常常在我脑海浮现:狭窄的斗室里,一盖小小的台灯下,数叠高耸的稿件夹缝中,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铁划银钩、字斟句酌、一丝不苟……③这位深情而执着的老人,这位从朝鲜战场上走过来的志愿军老兵,这位从此以后孜孜不倦地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老文化战士”,就是常年居住在嘉鱼县的谢忠告。我们都称他为“老谢”。④老谢是湖北省民间文艺界出了名的“机智人物”,这得益于他三十多年的民间文化的濡染。20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各地市的群艺馆和各县文化馆,都接受了采集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任务。“三大集成”分别是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民间谚语集成。⑤我当时在阳新县文化馆工作,也全力参与了“三大集成”的采集和编辑工作。老谢当时是嘉鱼县文化馆副馆长,当“三大集成”的主编任务落到他肩上时,他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他像一个老兵接到上级命令一样,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下乡去了。⑥那些年里,有好几次,我去嘉鱼看他,有如“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一样,文化馆的人,谁也不知他在哪一带“打游击”,很难找到他。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了老谢,他给我讲了一些他的趣事,我记忆尤深。⑦东吴古镇陆溪口,有位民间老艺人叫杨鹏,老谢常常和他结伴采风。两人凑在一起,一对“半瞎子”,两个“老顽童”。夜里走路,一根绳子上拴着两人,活像“耍猴儿”。⑧有一天采风归来,天色已晚,老谢要赶回县城去。杨鹏劝阻说:“黑灯瞎火,明天再走吧!”⑨老谢却坚持说:“约好了今晚有作者来谈稿子的。”杨鹏只好执手相送。⑩两个老顽童在夜晚布满泥泞的田埂上边走边谈,兴之所至,禁不住手舞足蹈。但乐极生悲,老谢一步踩空,整个人摔进水沟里,眼镜没了,头部也摔伤了。杨鹏急着大声喊叫着,摸索了半天,先摸到一只棉鞋,然后才摸到满身泥浆、满脸是血的老谢。天寒地冻,夜色漆黑。杨鹏赶紧为老友包扎伤口,老谢套上透湿的棉鞋,磕磕碰碰连夜步行20多里,总算赶回了县城。也正是这一次,他收集到了《长毛港》等几个很有价值的民间故事。 同志们得知老谢受伤的消息,纷纷前来探望,老谢竟乐乐呵呵地说:“这有什么呢?打从抗美援朝起,我不就是这样泥里雪里、摸着滚着走过来的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按说,快要迈入古稀之年,又孤身一人,应该坐下来享享清福,可他偏不服老。有时开会见面,我问他:“尊体近来可好?”他眨巴着眼睛,似乎要咂摸出某种“潜台词”来,笑着说:“托福,托福,昨天没死,就意味着今天还好好活着。” 为了使三套民间文学集成早日出版,老谢可谓殚精竭虑。他说,有一天,他半夜里睡不着,爬起来给县委刘书记写了一封长信,诉说出版经费的艰难。刘书记看完老谢恳切的长信,当即批了字,让财政局予以支持。刘书记还拿着他批了字的长信,对老谢说:“老谢,你眼睛不好使,我念给你听听吧。”仅仅这一句话,就把老谢感动得眼眶里噙出了泪水。他拿着批示,恭恭敬敬地给刘书记鞠了一躬。 后来,当三大本厚厚实实、散发着墨香的新书送到全县各界的手上,老谢喜笑颜开。他说,捧着墨香扑鼻的新书,那些耿耿难眠的夜晚,那些鼻青脸肿的摔打,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是一位老战士的华发雅歌,是一位“最可爱的人”的黄昏之献。我想,一个人生命的魅力,也正如太阳的光辉,不仅在黎明时是绚丽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黄昏,同样也喷射出迷人的光华。(节选自《文艺报》,有删改)为了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电视台计划拍一部关于“老谢”的纪录片。11.编剧为了塑造“老谢”的形象,采选出下列拍摄镜头。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充三个镜头。镜头 镜头内容镜头一 年逾花甲,承担收集任务镜头二 ①镜头三 ②镜头四 ③镜头五 书籍出版,“老谢”喜笑颜开答案:①收集故事,到处“打游击” ②坚持赴约,受伤严重毫不在意 ③殚精竭虑,寻求经费支持12.主演为了演好角色,正在揣摩剧本。请抓住下句中的关键词,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老谢”形象。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答案:“满头华发”“全神贯注”等词是对老谢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形象刻画出老谢校阅稿件时的专注认真,一丝不苟,体现出了他对工作的敬业态度。“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 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老谢的镜片之厚,同时也刻画出了他忘我工作的状态,画面生动传神。13.在片尾,导演做了如下设计。①导演围绕 段划线句,设计了片尾镜头,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句子中把“生命魅力”比作“太阳光辉”,“黎明”指“青春年少时”,“正午”指“壮硕中年时”,“黄昏”指垂垂暮年时,而无论出于何种阶段,人们都能散发出自己的能量,如同老战士一般,即使年岁已高,却依然坚持编写民间故事,为当地文化传承做贡献。②在片尾画面中,导演准备用两句话来评价“老谢”光辉的一生,请补充完整。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胸怀赤诚保家卫国;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改革开放,文艺老兵编写雅歌传承文化。14.纪录片播出后,作为观众,请你结合影片内容,谈谈新时代青年如何成为“最可爱的人”。答案:新时代青年要想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就要胸怀大我、放下小我、拒绝自我,积极涵养自身的家国情怀,让人生纯粹起来,让生命高尚起来,让青春激扬起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总结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谁是最可爱的人国学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学习目标】1.概括文章所选取的志愿军战士的主要事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2.联系背景,抓住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语句,深入体会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饱含的情感,培养热爱志愿军战士的情感,学习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为国献身的精神品质。【学习重点】1.概括文章所选取的志愿军战士的主要事迹。2.深入体会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学习难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坚韧()淳朴() 摁倒()迸裂()掰断()豁亮()犁耙()过瘾()谦逊()覆灭()什物() 塞苹果()什 塞 阻塞()什么() 塞外()2.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 ),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小说( )、( )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同学们姑在操场上升旗,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阵花香。B.即使已经被警察包围,劫匪仍然奋不顾身地想逃出去。C.这座有着 600 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环境优美,民风淳朴。D.那些前赴后继的峥嵘岁月留下的无数英烈的身影虽已远去,但精神却永垂不朽。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 )(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 )(3)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4)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 )5.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名词 ②助词 ③形容词 ④动词 ⑤代词 ⑥代词B.①名词 ②动词 ③副词 ④形容词⑤代词 ⑥名词C.①代词 ②助词 ③介词 ④动词 ⑤助词 ⑥名词D.①代词 ②动词 ③副词 ④形容词 ⑤助词 ⑥名词【合作探究】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6.请给第一段拟写一个小标题,要求概括出主要事件。7.文段中所记述的战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品质?8.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9.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拓展延伸】10.本文运用一些列的动作描写,刻画了松骨峰战斗惨烈的场面,读来令人感动。下面我们模仿这种写法,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一个人或一个场面。字数在150字左右。当堂测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徐鲁①前不久,省作家协会安排去嘉鱼采风,我首先想到这次应该有机会看一看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前辈、民间文艺专家谢忠告先生了。不料,一到嘉鱼就得到谢老几年前就去世的消息,我难过了好些日子。②一个动人的画面,常常在我脑海浮现:狭窄的斗室里,一盖小小的台灯下,数叠高耸的稿件夹缝中,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铁划银钩、字斟句酌、一丝不苟……③这位深情而执着的老人,这位从朝鲜战场上走过来的志愿军老兵,这位从此以后孜孜不倦地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老文化战士”,就是常年居住在嘉鱼县的谢忠告。我们都称他为“老谢”。④老谢是湖北省民间文艺界出了名的“机智人物”,这得益于他三十多年的民间文化的濡染。20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各地市的群艺馆和各县文化馆,都接受了采集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任务。“三大集成”分别是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民间谚语集成。⑤我当时在阳新县文化馆工作,也全力参与了“三大集成”的采集和编辑工作。老谢当时是嘉鱼县文化馆副馆长,当“三大集成”的主编任务落到他肩上时,他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他像一个老兵接到上级命令一样,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下乡去了。⑥那些年里,有好几次,我去嘉鱼看他,有如“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一样,文化馆的人,谁也不知他在哪一带“打游击”,很难找到他。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了老谢,他给我讲了一些他的趣事,我记忆尤深。⑦东吴古镇陆溪口,有位民间老艺人叫杨鹏,老谢常常和他结伴采风。两人凑在一起,一对“半瞎子”,两个“老顽童”。夜里走路,一根绳子上拴着两人,活像“耍猴儿”。⑧有一天采风归来,天色已晚,老谢要赶回县城去。杨鹏劝阻说:“黑灯瞎火,明天再走吧!”⑨老谢却坚持说:“约好了今晚有作者来谈稿子的。”杨鹏只好执手相送。⑩两个老顽童在夜晚布满泥泞的田埂上边走边谈,兴之所至,禁不住手舞足蹈。但乐极生悲,老谢一步踩空,整个人摔进水沟里,眼镜没了,头部也摔伤了。杨鹏急着大声喊叫着,摸索了半天,先摸到一只棉鞋,然后才摸到满身泥浆、满脸是血的老谢。天寒地冻,夜色漆黑。杨鹏赶紧为老友包扎伤口,老谢套上透湿的棉鞋,磕磕碰碰连夜步行20多里,总算赶回了县城。也正是这一次,他收集到了《长毛港》等几个很有价值的民间故事。 同志们得知老谢受伤的消息,纷纷前来探望,老谢竟乐乐呵呵地说:“这有什么呢?打从抗美援朝起,我不就是这样泥里雪里、摸着滚着走过来的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按说,快要迈入古稀之年,又孤身一人,应该坐下来享享清福,可他偏不服老。有时开会见面,我问他:“尊体近来可好?”他眨巴着眼睛,似乎要咂摸出某种“潜台词”来,笑着说:“托福,托福,昨天没死,就意味着今天还好好活着。” 为了使三套民间文学集成早日出版,老谢可谓殚精竭虑。他说,有一天,他半夜里睡不着,爬起来给县委刘书记写了一封长信,诉说出版经费的艰难。刘书记看完老谢恳切的长信,当即批了字,让财政局予以支持。刘书记还拿着他批了字的长信,对老谢说:“老谢,你眼睛不好使,我念给你听听吧。”仅仅这一句话,就把老谢感动得眼眶里噙出了泪水。他拿着批示,恭恭敬敬地给刘书记鞠了一躬。 后来,当三大本厚厚实实、散发着墨香的新书送到全县各界的手上,老谢喜笑颜开。他说,捧着墨香扑鼻的新书,那些耿耿难眠的夜晚,那些鼻青脸肿的摔打,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是一位老战士的华发雅歌,是一位“最可爱的人”的黄昏之献。我想,一个人生命的魅力,也正如太阳的光辉,不仅在黎明时是绚丽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黄昏,同样也喷射出迷人的光华。(节选自《文艺报》,有删改)为了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电视台计划拍一部关于“老谢”的纪录片。11.编剧为了塑造“老谢”的形象,采选出下列拍摄镜头。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充三个镜头。镜头 镜头内容镜头一 年逾花甲,承担收集任务镜头二 ①镜头三 ②镜头四 ③镜头五 书籍出版,“老谢”喜笑颜开12.主演为了演好角色,正在揣摩剧本。请抓住下句中的关键词,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老谢”形象。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13.在片尾,导演做了如下设计。①导演围绕 段划线句,设计了片尾镜头,请说说你的理解。②在片尾画面中,导演准备用两句话来评价“老谢”光辉的一生,请补充完整。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胸怀赤诚保家卫国;__________,__________。14.纪录片播出后,作为观众,请你结合影片内容,谈谈新时代青年如何成为“最可爱的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所选取的志愿军战士的主要事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联系背景,抓住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语句,深入体会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饱含的情感,培养热爱志愿军战士的情感,学习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为国献身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细读英雄事迹,理解“可爱”的丰富意蕴,诵读可敬之情,增强家国情怀。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志愿军战士朴素思想中蕴含的崇高精神。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 1.概括文章所选取的志愿军战士的主要事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例、巧妙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 3.学习志愿军的优秀品质,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国庆70周年阅兵视频片段)。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国庆70周年大阅兵的场景,受阅战士们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昂扬的精神状态,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新时代军人的可敬、可爱。那么,70年前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是怎样可爱呢 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品格。1.作者简介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作家、诗人。代表作有长诗《黎明的风景》,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其中长篇小说《东方》于1982年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并于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抗美援朝期间,魏巍曾两次到朝鲜前线,深入连队生活,深切感受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2.背景解读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并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妄图侵犯我国领土。因此,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指挥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五次大的战役,中朝人民军队把侵略者赶回汉江南岸,终于迫使美国在1953年7月同中朝方面签订停战协定。作者魏巍在朝鲜前线采访期间,每日接触到许多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可歌可泣的事迹,受到极大的震撼,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到中华儿女是怎样的英勇、怎样的顽强,于是他根据采访内容,整理写作了这篇通讯。3.文体知识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更详尽、具体、形象。通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生动性:通讯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2)完整性:通讯要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件的过程。(3)评论性: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直接做出评论。4.积累字词(1)注音摁倒(èn) 坚韧(rèn) 掰开(bāi)淳朴(chún) 谦逊(xùn) 过瘾(yǐn)覆灭(fù) 豁亮(huò) 犁耙(bà)(2)解释词语①坚韧:坚固有韧性。常用来形容人的意志、性格等。这里是坚强不屈的意思。②淳朴:诚实朴素。③豁亮:形容空间开阔明亮,也形容嗓音等响亮。④什物:指家庭日常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⑤谦逊:谦虚恭谨。⑥覆灭:全部被消灭;毁灭(多指国家、军队)等。5.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1)作者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 (用原文回答)[交流点拨]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赞美之情。(3)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 [交流点拨]①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③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4)划分全文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3),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第二部分(4-14),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第三部分(15),联系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1.深层探究(1)作者笔下的志愿军战士是什么样的 作者又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的 [交流点拨]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作者是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角度来写的。(2)作者选取了哪三个事例 这三个事例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①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志愿军与敌军在松骨峰的壮烈战斗,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我”与几个战士在防空洞中的谈话。②分别表现的思想感情:“松骨峰战斗”突出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马玉祥救儿童”侧重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与战士谈话”主要展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2.探寻写作思路(1)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但经过反复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文中的三个事例 文中选取的三个典型事例顺序又能否改变 请说明理由。事例 侧重点 精神松骨峰战斗 对敌人的狠 革命英雄主义马玉祥火 中救小孩 对朝鲜人民的爱 国际主义防空洞谈话 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础 爱国主义[交流点拨]①因为作者选取的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情感,即对敌人的狠,对朝鲜人民的爱,以及他们的苦乐观,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三个典型事例中,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都是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志愿军英雄本质的事例。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本文要表现的主题,所以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来写。②不能改变。这三个事例先塑造群体形象,再塑造个体形象,最后提示三个事例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原因,三者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首先,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而“松骨峰战斗”是这项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其次,“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写的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最后,前两个事例主要体现了英雄的行为美,“防空洞谈话”则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放在最后来写。(2)请同学们讨论三个事例是如何交替运用直接描述和间接叙述(引用被采访人的描述)这两种方法的。交替运用两种不同写法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①直接描述与间接叙述的交替运用:事例一(松骨峰战斗):战斗过程,直接描述,显示志愿军战士壮烈勇猛;战后阵地场景,概括引述,表现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烈士姓名,直接引述,表达对烈士崇敬悼念之情;营长感受,直接引述,展现战士的伟大可爱。事例二(火中救小孩):介绍马玉祥,直接描述,展现战士的淳朴可爱;回答提问,直接引述,表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火场情景,直接描写,展现危险环境;救人情景和马玉祥当时的心情,全是直接引述,既展示他奋不顾身的行为,又体现其纯洁高尚的心灵。事例三(防空洞谈话):战士的三次回答,每次都是在直接引述原话中插入对其神态、动作的描写,使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交相辉映,感人至深。②好处:直接描述,故事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引述被采访人的话语,真实可信,其中多数为直录谈话,集中展示人物内心,深切真挚。二者结合,行文生动,中心突出,非常切合通讯体裁。本文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真实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高度赞扬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号召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为有他们我们山河无恙,因为有他们我们家国安宁,因为有他们我们岁月静好,我们要将“最可爱”的他们铭记于心,因为铭记就是最好的致敬。第2课时课时目标 1.抓住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语句,深入体会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 2.细读英雄事迹,理解“可爱”的丰富意蕴,表达可敬之情,增强家国情怀。 3.感悟志愿军朴素思想中蕴含的崇高精神。1.深层探究(1)根据防空洞谈话中的三问三答,说说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体现在哪里。一问一答二问二答三问三答[交流点拨]一问 你不觉得苦吗 高尚的苦乐观一答 苦,但为人民的安宁幸福受苦值得。二问 你想不想祖国啊 高度的责任感二答 想,但要完成祖国人民的托付。三问 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崇高的荣誉感三答 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2)多次写到战士的“笑”和“吃雪”这些细节,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雪”象征环境的恶劣,“笑”和“吃雪”的细节表现了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文章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收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想一想,文章除了记叙事例,开头三段和结尾段的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①开头三段作者通过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起明确中心思想的作用。②结尾段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4)作者除了在开头、结尾用议论、抒情,在记叙每一个事例后,也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这又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点拨]从结构上说,标志着每个事例述说的结束,还起到了连接上下文与过渡的作用;从内容上说,起到了感染读者,使读者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的作用。2.品析语言(1)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①下面两句句式有何不同 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A.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交流点拨]A是设问句,B是反问句,这两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设问以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反问用问句来加强语气。设问是作者自问自答,答案在下文;反问无需回答,答案即为问话的反面。本文用设问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引导读者思考;用反问帮助读者加强认识,促进感情升华。反问和设问的交替使用极好地感染了读者,使读者与作者认识统一,感情共鸣。②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本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年战士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的一株红高粱,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马玉祥的淳朴可爱,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①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交流点拨]“抱”“掐”“摁”等一系列动词,具体地展现了烈士们遗体的姿态,描绘出战士与敌人拼死相搏的场景,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以及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也从侧面表现出战争的惨烈。②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交流点拨]“第一流……第一流……”“……之花……之花”的反复,像连续敲击的重音符,高度赞扬了志愿军战士为民吃苦、为国献身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发着读者为志愿军战士而自豪的情怀,揭示出“最可爱”的意义所在。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可以说是感人至深的文章,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要好好学习,来回报那些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安定生活的英烈们。即使是现在,我们也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本文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刻画了松骨峰战斗惨烈的场面,读起来令人感动。请同学们在课下模仿这种写法,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一个人或一个场面。(字数在150字左右)[交流点拨]妈妈气喘吁吁地喊着我的名字,手里抱着一件外套跑过来,可她自己仅穿了一件薄薄的毛衣,连副手套都没有戴。雪慢慢下大了,轻轻落在她的肩头,她全然不顾。只是忙着把外套披在我的身上,催我赶紧穿好。她低头看到我的鞋带松了,忙弯下腰,快速地帮我把鞋带系好。然后站起身,又替我把帽子戴好。我的脸触到了妈妈的手,那手,冰凉冰凉的。我完全可以想象妈妈为了不耽误我上学的时间,出门时有多着急。(示例)《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通讯,这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类文体,这虽不是教学重点,但我还是为本课设计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本课教学我先给孩子们介绍了抗美援朝这一段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接着开始跟随魏巍的文笔去感受志愿军同志们对敌人的狠、对朝鲜人民的爱以及对国家的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去文章第二部分找三件事,分析其体现的精神,并思考三件事顺序是否可以调换。孩子们经过讨论后很快给出了答案。课堂用时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旨在了解背景,识记重点字词,了解通讯这一文体,并把文章分层,找到三件事情;第二课时重在分析志愿军同志们的精神和赏析重点语句。本节课我上完后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也有不足,就是没有在课上完成练笔的环节。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7.谁是最可爱的人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思维能力:概括文章所选取的志愿军战士的主要事迹。思维能力: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例、巧妙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文化自信:学习志愿军的优秀品质,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国庆70周年阅兵视频片段)。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国庆70周年大阅兵的场景,受阅战士们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昂扬的精神状态,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新时代军人的可敬、可爱。那么,70年前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是怎样可爱呢 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品格。作者简介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作家、诗人。代表作有长诗《黎明的风景》,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其中长篇小说《东方》于1982年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并于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抗美援朝期间,魏巍曾两次到朝鲜前线,深入连队生活,深切感受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背景解读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并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妄图侵犯我国领土。因此,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指挥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五次大的战役,中朝人民军队把侵略者赶回汉江南岸,终于迫使美国在1953年7月同中朝方面签订停战协定。作者魏巍在朝鲜前线采访期间,每日接触到许多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可歌可泣的事迹,受到极大的震撼,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到中华儿女是怎样的英勇、怎样的顽强,于是他根据采访内容,整理写作了这篇通讯。文体知识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更详尽、具体、形象。通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生动性:通讯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2)完整性:通讯要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件的过程。(3)评论性: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直接做出评论。音形识记摁倒 坚韧 掰开淳朴 谦逊 过瘾覆灭 豁亮 犁耙(èn)(rèn)(bāi)(xùn)(yǐn)(fù)(huò)(bà)(chún)摁倒 坚韧 掰开淳朴 谦逊 过瘾覆灭 豁亮 犁耙词语积累①坚韧:坚固有韧性。常用来形容人的意志、性格等。这里是坚强不屈的意思。②淳朴:诚实朴素。③豁亮:形容空间开阔明亮,也形容嗓音等响亮。④什物:指家庭日常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⑤谦逊:谦虚恭谨。⑥覆灭:全部被消灭;毁灭(多指国家、军队)等。整体感知(1)作者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 (用原文回答)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赞美之情。(3)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 ①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③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整体感知(4)划分全文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第一部分(1-3),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第二部分(4-14),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第三部分(15),联系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深层探究(1)作者笔下的志愿军战士是什么样的 作者又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的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作者是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角度来写的。(2)作者选取了哪三个事例 这三个事例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志愿军与敌军在松骨峰的壮烈战斗,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我”与几个战士在防空洞中的谈话。②分别表现的思想感情:“松骨峰战斗”突出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马玉祥救儿童”侧重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与战士谈话”主要展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探寻写作思路(1)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但经过反复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文中的三个事例 文中选取的三个典型事例顺序又能否改变 请说明理由。事例 侧重点 精神松骨峰战斗 对敌人的狠 革命英雄主义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对朝鲜人民的爱 国际主义防空洞谈话 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础 爱国主义①因为作者选取的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情感,即对敌人的狠,对朝鲜人民的爱,以及他们的苦乐观,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三个典型事例中,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都是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志愿军英雄本质的事例。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本文要表现的主题,所以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来写。②不能改变。这三个事例先塑造群体形象,再塑造个体形象,最后提示三个事例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原因,三者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首先,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而“松骨峰战斗”是这项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其次,“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写的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最后,前两个事例主要体现了英雄的行为美,“防空洞谈话”则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放在最后来写。探寻写作思路(2)请同学们讨论三个事例是如何交替运用直接描述和间接叙述(引用被采访人的描述)这两种方法的。交替运用两种不同写法有什么好处 ①直接描述与间接叙述的交替运用:事例一(松骨峰战斗):战斗过程,直接描述,显示志愿军战士壮烈勇猛;战后阵地场景,概括引述,表现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烈士姓名,直接引述,表达对烈士崇敬悼念之情;营长感受,直接引述,展现战士的伟大可爱。事例二(火中救小孩):介绍马玉祥,直接描述,展现战士的淳朴可爱;回答提问,直接引述,表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火场情景,直接描写,展现危险环境;救人情景和马玉祥当时的心情,全是直接引述,既展示他奋不顾身的行为,又体现其纯洁高尚的心灵。事例三(防空洞谈话):战士的三次回答,每次都是在直接引述原话中插入对其神态、动作的描写,使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交相辉映,感人至深。②好处:直接描述,故事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引述被采访人的话语,真实可信,其中多数为直录谈话,集中展示人物内心,深切真挚。二者结合,行文生动,中心突出,非常切合通讯体裁。课堂小结本文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真实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高度赞扬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号召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为有他们我们山河无恙,因为有他们我们家国安宁,因为有他们我们岁月静好,我们要将“最可爱”的他们铭记于心,因为铭记就是最好的致敬。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语句,深入体会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2.细读英雄事迹,理解“可爱”的丰富意蕴,表达可敬之情,增强家国情怀。3.感悟志愿军朴素思想中蕴含的崇高精神。深层探究(1)根据防空洞谈话中的三问三答,说说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体现在哪里。一问 一答 二问 二答 三问三答 深层探究一问 你不觉得苦吗? 高尚的苦乐观 一答 苦,但为人民的安宁幸福受苦值得。 二问 你想不想祖国啊? 高度的责任感 二答 想,但要完成祖国人民的托付。 三问 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崇高的荣誉感三答 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 深层探究(2)多次写到战士的“笑”和“吃雪”这些细节,有何作用 “雪”象征环境的恶劣,“笑”和“吃雪”的细节表现了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文章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收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想一想,文章除了记叙事例,开头三段和结尾段的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①开头三段作者通过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起明确中心思想的作用。②结尾段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4)作者除了在开头、结尾用议论、抒情,在记叙每一个事例后,也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这又有什么作用呢 从结构上说,标志着每个事例述说的结束,还起到了连接上下文与过渡的作用;从内容上说,起到了感染读者,使读者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的作用。品析语言1.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1)下面两句句式有何不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A.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A是设问句,B是反问句,这两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设问以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反问用问句来加强语气。设问是作者自问自答,答案在下文;反问无需回答,答案即为问话的反面。本文用设问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引导读者思考;用反问帮助读者加强认识,促进感情升华。反问和设问的交替使用极好地感染了读者,使读者与作者认识统一,感情共鸣。品析语言②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本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年战士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的一株红高粱,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马玉祥的淳朴可爱,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品析语言(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①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抱”“掐”“摁”等一系列动词,具体地展现了烈士们遗体的姿态,描绘出战士与敌人拼死相搏的场景,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以及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也从侧面表现出战争的惨烈。②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第一流……第一流……”“……之花……之花”的反复,像连续敲击的重音符,高度赞扬了志愿军战士为民吃苦、为国献身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发着读者为志愿军战士而自豪的情怀,揭示出“最可爱”的意义所在。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可以说是感人至深的文章,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要好好学习,来回报那些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安定生活的英烈们。即使是现在,我们也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拓展延伸本文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刻画了松骨峰战斗惨烈的场面,读起来令人感动。请同学们在课下模仿这种写法,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一个人或一个场面。(字数在150字左右)示例:妈妈气喘吁吁地喊着我的名字,手里抱着一件外套跑过来,可她自己仅穿了一件薄薄的毛衣,连副手套都没有戴。雪慢慢下大了,轻轻落在她的肩头,她全然不顾。只是忙着把外套披在我的身上,催我赶紧穿好。她低头看到我的鞋带松了,忙弯下腰,快速地帮我把鞋带系好。然后站起身,又替我把帽子戴好。我的脸触到了妈妈的手,那手,冰凉冰凉的。我完全可以想象妈妈为了不耽误我上学的时间,出门时有多着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导学案(学生版).docx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导学案(教师版).docx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docx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部编版语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