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专题45 印度一、单选题下图为南亚局部地区略图(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地区( )A.位于东半球 B.南临太平洋 C.地处高纬度 D.与蒙古相邻2.给印度带来充沛雨水的季风是( )A.东北季风 B.西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3.据图推测,对印度农业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A.寒潮 B.旱涝 C.地震 D.泥石流4.与加尔各答相比,孟买发展棉纺织工业的优势是( )A.海洋运输发达 B.靠近黄麻产地C.靠近棉花产地 D.劳动力资源丰富5.下列国家和首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尼日利亚—阿布贾 B.澳大利亚—悉尼C.印度—孟买 D.美国—纽约印度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很大。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农业生产经常歉收,过去粮食需大量进口。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积极推行“绿色革命”,通过培育良种、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机械化等措施,提高了粮食产量。读左图印度人口增长图和右图热带季风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6.印度人口特点是( )A.人口总量大,人口增长较快 B.人口总量少,人口增长较快C.人口总量大,人口增长较慢 D.人口总量少,人口增长较慢7.印度推行“绿色革命”的过程中,为克服季风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培育抗旱品种②兴修水利③引进国外劳动力④推广农业机械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印度是农耕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读印度简图,完成下面小题。8.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印度最大的地形区——印度河平原B.②是加尔各答,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C.当盛行图中箭头所示风向时,印度正值旱季D.③是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的“硅谷”9.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据图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搭配正确的是( )A.棉花分布在东北部地区,降水丰富B.小麦分布在恒河三角洲,灌溉水源便利C.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平原,水源充足D.黄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地形平坦10.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B.印度是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C.印度的首都是班加罗尔D.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印度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积极推行“绿色革命”。提高粮食产量。读印度人口增长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1.近年来,印度人口特点是( )A.人口总量多,增长速度快 B.人口总量少,增长速度快C.人口总量多,增长速度慢 D.人口总量少,增长速度慢12.印度推行“绿色革命”过程中,为克服季风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培育抗旱涝良种②兴修水利③引进国外劳动力④推广农业机械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3.印度面积最大的地形区是( )A.印度河平原 B.恒河平原C.喜马拉雅山脉 D.德干高原14.李明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他在南亚的旅游经历,最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A.游览泰姬陵 B.在旧金山的唐人街逛街C.在热带草原的茅草屋前拍照 D.参观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读亚洲三大半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研究三大半岛粮食作物分布及形成的自然条件,需提供( )①人口、城市分布图②气候类型分布图③农业分布图④气象灾害分布图⑤矿产资源分布图⑥地形与水系图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16.关于三大半岛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充足B.甲半岛以黑种人为主,多信仰犹太教C.乙半岛夏季盛行东北季风D.丙半岛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17.图中传统民居反映出①、②两地自然环境最显著的差异是( )A.气温 B.地形 C.土壤 D.降水读“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印度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是( )①英语率普及高②矿产资源丰富③信息技术发展较早④人力资源丰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由原有的大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主导因素是( )A.环境质量 B.交通条件 C.科技水平 D.经济基础印度每年承接的软件外包产业业务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读“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20.对南亚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的季风是(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21.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 )A.新德里 B.加尔各答 C.班加罗尔 D.孟买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2023年全球人口报告,印度已经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读“印度年降水和棉花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2.印度( )A.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B.东北季风带来了丰沛降水C.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 D.是佛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23.棉花喜光照充足,需水怕涝。推测印度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的原因是( )A.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B.降水较少,光照充足C.耕地辽阔,土壤肥沃 D.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24.关于东南亚与印度的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较好B.夏季都盛行东南季风,降水丰沛C.都是天然橡胶、蕉麻、稻米的重要生产与出口区D.大部分地区为高原地形,地形平坦25.印度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 )A.气候炎热干旱,多沙漠B.全年高温多雨C.人口增长慢,劳动力不足D.西南季风不稳定,易发生水旱自然灾害日本和印度都是亚洲的重要国家。下图为印度和日本简图及孟买与东京气温和降水分配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两国的共同点是( )A.位于亚洲东部 B.位于北半球C.山地众多 D.均为发达国家27.据图可知,造成孟买和东京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口差异28.两国气候均适宜发展种植业,但日本种植业比重较小,原因是( )A.劳动力素质高 B.纬度较高C.平原狭小 D.技术落后29.下列关于印度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位于热带B.南临印度洋,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C.北部与尼泊尔接壤D.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30.中国和印度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发展中国家 B.都以热带气候为主C.都是人口大国 D.都是临海国家印度是南亚大国,人口仅次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日本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经济高度发达,对外依赖性强,人口老龄化严重。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1.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自然条件是( )A.水热条件好 B.自然灾害 C.平原广布 D.劳动力丰富32.对比两国工业( )A.印度软件外包市场面向发达国家B.印度工业区大多分布在北部C.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D.日本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内33.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从印度东部沿海满载货物驶向日本的货轮上,最有可能装载的是( )A.木材 B.铁矿石 C.石油 D.大豆南亚地区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印度作为本区重要国家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读“印度轮廓简图”及“南亚盛行风向图”,完成下面小题。3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印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我国隔喜马拉雅山脉相邻 B.地势南北高,中部低C.恒河自东向西注入阿拉伯海 D.居民多信奉印度教35.图中城市适宜发展的产业,对应正确的是( )A.新德里——麻纺织产业 B.孟买——棉纺织工业C.加尔各答——软件产业 D.班加罗尔——钢铁产业36.频繁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与水旱灾害有密切关系的是(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风 D.东北季风二、综合题37.读印度图,回答问题。(1)大洋:A 。(2)河流:B 。(3)山脉:C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4)首都:D 。(5)西南季风常给印度带来 灾害。38.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下列三幅图探究影响印度农业生产的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探究一:印度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读甲、丙两图可知,小麦主要分布在 (双选)。A.德干高原西北部 B.德干高原南部C.恒河中上游地区 D.半岛东西两侧(2)读乙、丙两图可知,水稻大致分布在年降水量 毫米以上的地区。(3)在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24°N以南地区,同学们发现印度直到30°N仍有大面积甘蔗分布。读甲、丙两图可以看出,这主要与北部 山脉阻挡寒冷气流使之气温偏高有关。(4)探究二:印度粮食生产的现状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印度粮食产量很不稳定,他们认为这与当地的季风有密切关系。请说出他们持这种观点的理由。(5)20220年,印度人口达到13.8亿,居世界第 位,其中有7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耕地面积也比我国多,即使风调雨顺的年份,粮食产量仍不及我国的一半。针对印度粮食生产的现状,请你提出一点合理化建议: 。3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印度与中国山水相连,都背靠 山脉,印度中部是 (填地形区名称)。(2)读图,经济作物的分布也体现着因地制宜原则: 喜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和中部,适合在湿热环境下生长的黄麻则主要分布在 的下游及三角洲地区;从靠近原料产地角度出发,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 (填“孟买”或“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是 (填“加尔各答”或“新德里”)。三、图文分析题40.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家,人口约14.17亿(2022年),202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读印度工业区分布略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恒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该河流由西北向 注入 洋。(2)图中①②工业区,适宜发展钢铁工业是 工业区,理由是 。(3)印度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的西部,如果西南季风来得迟、退的早、势力弱,会发生 灾导致棉花减产。(4)印度人口增长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答案解析部分1.A2.B3.B4.C5.AA、尼日利亚是一个非洲国家,首都是阿布贾,A正确;B、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B错误;C、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C错误;D、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D错误;故答案为:A。世界上的国家千差万别,有的自然资源匮乏,有的地大物博;有的降水充沛,有的干旱少雨;有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有的国家战乱频繁,发展迟缓。不同的国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经济活动的地域特色也大不相同。6.A7.A8.D9.C10.B11.A12.D13.D14.A15.B16.A17.D18.C19.A20.A21.C22.C23.B24.A25.D26.B27.A28.C29.B30.B31.A32.A33.B34.C35.B36.A37.(1)印度洋(2)恒河(3)喜马拉雅山脉(4)新德里(5)水旱(1)读图可知A为印度洋;(2)读图可知B为恒河;(3)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其中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4)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5)西南季风对印度影响很大,会带来丰富的降水,同时也容易出现旱涝灾害;故答案为:(1)印度洋;(2)恒河;(3)喜马拉雅山脉;(4)新德里;(5)水旱。印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位于亚洲的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印度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其中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被尊为圣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国家,且人口增长仍然十分迅速。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但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也会带来许多旱涝灾害,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印度的东北部及半岛的沿海地区降水丰沛,地形平坦且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的生长,而恒河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降水较少,灌溉方便,适合生长小麦,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分布在恒河三角洲,茶则分布在东北部的低山坡地区。38.(1)A;C(2)1000(3)喜马拉雅(4)印度大部分是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很不稳定,导致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5)二(2);控制人口数量;修筑水利工程;培育新品种;推广机械化生产;改进灌溉技术等(1)从图中可以看到,印度的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地区。(2)水稻喜欢高温多雨的环境,印度的水稻分布在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的土地上。(3)印度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4)印度的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不稳定,如果太强容易导致洪灾,如果西南季风太弱容易导致旱灾。(5)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仅此于中国,针对印度粮食生产的问题可以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等等。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季盛行西南风,旱季盛行东北风。39.(1)喜马拉雅;恒河平原(2)棉花;恒河;孟买;加尔各答(1)印度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南端为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2)棉花喜欢光照,主要分布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和中部,适合在湿热环境下生长的黄麻则主要分布在恒河的下游及三角洲地区;从靠近原料产地角度出发,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孟买,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是加尔各答。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要出口的经济作物有棉花和黄麻,麻纺织中心是加尔各答,棉纺织中心是孟买。40.(1)东南;印度(2)②;煤铁资源丰富(3)德干高原;旱(4)劳动力丰富;劳动力成本低;消费市场广阔(1)由图可知,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注入印度洋。(2)图中①②工业区中,②工业区适宜发展钢铁工业,理由是煤、铁矿产资源丰富,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原料。(3)由图可知,印度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部,这里光热充足,适合棉花生长。印度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如果西南季风来得迟、退的早、势力弱,则降水偏少,会发生旱灾导致棉花减产。(4)印度人口增长快带来的有利影响:人口众多,消费群体广大、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兵源充足、人口老龄化程度低等。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地形从北向南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印度独立后,在原来利用煤、铁资源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电子、汽车制造、原子能、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逐渐崛起。近年来,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2/3的业务,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