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 (含解析)

资源简介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一、基础巩固
1.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开展以“致敬时代楷模”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班长小文写了段开场白,但有的字词不能确定,请你帮她完善。
一个伟大的时代,呼唤的是有责任、有担当、具有使命感的偶像。为了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他qiè而不舍地钻探古代典籍,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尽心血;为了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é起的情况下,他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他,就是臧克家崇拜的闻一多先生,是我们要学习的楷模,是我们真正要追的星。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è  而不舍 lì  尽心血 警报dié  起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衰微  (A.shuāi B.āi)
②目不窥园  (A.kuī B.guī)
③气冲斗牛  (A.dòu B.dǒu)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
B.“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生物链和产业链开放,技术和资源共享,激发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激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
C.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的现实,不再是国家简单地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是用质量的提升来弥补数量的短缺。
D.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
①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②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
③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
④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其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⑤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A.③④①②⑤ B.③①④②⑤
C.④①⑤②③ D.⑤①③④②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文学文化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形象。
B.“仰之弥高”与“钻之弥坚”都出自《论语·子罕》,是子路赞颂老师孔子的话。
C.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为“望闻问切”,其中“望”指望诊,即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动作等。
D.“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
二、能力提升
为了对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同学们做了“杰出人物一―闻一多”专题,收录了汪曾祺写的《闻一多先生上课》一文,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高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选自《人间草木》)
6.【情节梳理】阅读此文要理清文章结构,同学们发现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7.【赏析式批注】我们总说“于细节处见精神”,细节可以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结合选文中的细节之处,概括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8.【质疑式批注】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的收获与启示。
9.【联想式批注】联想式批注法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课文与本文的具体内容完成联想式批注。
《邓稼先》—邓稼先 《孙权劝学》—孙权 《回忆鲁迅先生》—鲁迅
三、综合实践
10.学习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后,学校开展以“说和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参照下面的示例,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活动一:  
活动二:  
(2)请选取一个你熟悉的名人,仿照下面的句式赞美他。
示例: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闻一多)
(3)有人认为闻一多的“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的做法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学会“推销”自己,争取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参考答案】
1.【答案】(1)锲;沥;迭
(2)A;A;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钻之弥坚”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这里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例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句末的句号应该在引号外。引号: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句中所引永梅诗是宾语的部分,不独立,因此应在引号外。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C.“大骂特务”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冒号: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其后面的内容是需要特别提示的。句中“大骂特务”提示下文,所以用冒号。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D.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问号: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句中是选择疑问句,所以只在最后一问加问号。例如:是你去,还是我去?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表意不明、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解答此类题目,可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按病句类型一一判断,找出病因。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2)理主干。(3)析关系。
A.表述正确;B.句式杂糅,“催生了…”和“…的出现”两种句式杂糅,改为“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C.成分残缺,“国家”一词应调到“不再是”之前;D.搭配不当,“加大…规范和管理”不搭配,在句末加上“的力度”。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④承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然后,①具体说明,接下来⑤点明其本质“良知与渴望”,②中的“但是”引出“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最后,③点明主题的内容“真善美”。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文学与文化常识。ACD.正确;B.“仰之弥高”与“钻之弥坚”都出自《论语·子罕》,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
【答案】6.事例一:抗战期间蓄须明志。事例二: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
7.第②段“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可概括出:治学专心;第⑤段“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可概括为:“写字爱用秃笔,一笔不苟,一丝不苟”;第⑥段“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可概括为:“讲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可概括出“他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第⑦段“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可概括为:“讲课方式独特,讲唐诗独一无二”。
8.因为汪曾祺把李贺的诗与画联系起来,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 体现了写报告者从先生课上学有所获,而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就赏识这样的学生。联系实际合理即可。
9.示例1:在闻一多身上,我看到了邓稼先的“影子”。邓稼先为了祖国,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在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邓稼先从不退缩,身先士卒,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执着、勇敢、无私。在本文中,闻一多先生留胡子,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为了给衰微的中华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闻一多和邓稼先一样,都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示例2:在闻一多身上,我看到了孙权的“影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开始学习。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因为学生的报告说法新奇,不人云亦云,闻一多很赏识。闻一多和孙权一样,都是懂得欣赏人才的;
示例3:在闻一多的身上,我看到了鲁迅的“影子”。鲁迅对于“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是“深恶痛绝的”,但还是展读着每封信,说明他既能严格地要求着别人,更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让人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闻一多也是如此,能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想法新奇的报告,他的课堂非常叫座。闻一多和鲁迅一样,都是博学多才、赏识人才的学者。
【解析】6.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仔细阅读第①②段,根据所写内容,按照什么人做什么事来概括即可。第①段闻一多先生“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可概括为:抗战期间蓄须明志;第②段“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可概括为: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
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第②段“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可概括出:治学专心。
第⑤段“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可概括为“写字爱用秃笔,一笔不苟,一丝不苟”。
第⑥段“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可概括为“讲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可概括出“他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
第⑦段“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概括为“讲课方式独特,讲唐诗独一无二”。
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根据末段中的“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可得: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就赏识这样的学生。
9.本题分析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联想式批注法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课文与本文的具体内容完成联想式批注即可。
10.【答案】(1)活动一: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活动二: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2)(示例)他,是音乐的先锋。他,是灵魂的先驱。(贝多芬)
(3)(示例)“做了也不一定说”体现的是闻一多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这种精神和美德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现在的年轻人“推销”自己,也应在“做”的基础上再“说”;否则就是吹嘘,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的。
【解析】(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形式。遇到这种题型,可以从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知识讲座、猜灯谜、读书报告会、征文比赛、名著推荐会等中选择合适的写上去即可。注意,为某个主题设计环节时,环节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关,环节名称要简洁明了,易于识记。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式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结构相似、修辞相同、内容衔接的句子。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比较突出对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考查。其基本原则为:话题一致、结构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解答本题,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名人,按照“他,是……的……。他,是……的……”的句式仿写,内容为赞美形式。
(3)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发表见解。要把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还要有理有据,表达看法时要有条理。解答本题,应围绕“为社会做贡献”这一中心,从辩证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