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课件(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课件(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毛泽东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毛泽东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意境阔大,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形势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站在橘子洲头,面对如画的秋色回忆起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过去的战斗岁月,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作——《沁园春·长沙》。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1925年)
二、检查预习
1.请给红色字体标注正确读音
沁园春
橘子洲
携来
峥嵘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百舸争流
寥廓
qìn

xié
zhēnɡ rónɡ
qiú
è
ɡě
liáo kuò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进情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朗读指导
思考:
词的上片呈现了哪些画面?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画面一·
“独立”——人物
独立寒秋图
“寒秋”——时间
“橘子洲头”——地点
“湘江北去”——环境
开篇交代了哪些信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寒秋,
独立橘子洲头,
湘江北去。
独立寒秋图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原文主要用到什么句式?
倒装
倒装的目的在于强调,那么作者要强调的是哪些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湘江秋景图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画面二·
湘江秋景图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第二幅画面由哪个字统领?
试分析湘江秋景中的意象,体会其中的情感。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山红
层林尽
漫江碧



百舸 流
鹰 长空
鱼 浅底



三个“轻轻的”有何用意?
万类霜天竞自由
依依不舍之情
淡淡的哀愁
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 秋的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旺盛景象,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瞰
词人描绘这幅湘江秋景图采用了哪些手法?
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湘江秋景图
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这大好秋色的?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设问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和作为革命家的凌云壮志。
湘江秋景图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词。
2.诵读毛泽东其他诗词。
一位诗人,
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画面三·
作者由眼前的大好秋景,想起了哪段时光?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
峥嵘岁月图
峥嵘
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词中是如何表现“同学少年” 的?
峥嵘岁月图
峥嵘
岁月
峥嵘岁月图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年龄气质:
表明他们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词中是如何表现“同学少年” 的?
峥嵘
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精神状态:
表明他们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以天下为己任。
词中是如何表现“同学少年” 的?
峥嵘岁月图
峥嵘
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战斗行动:
表明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并积极参加变革社会的实践。
词中是如何表现“同学少年” 的?
峥嵘岁月图
峥嵘
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豪迈气概:
表明他们蔑视权贵,敢于斗争,抱负宏伟,追求高远。
词中是如何表现“同学少年” 的?
峥嵘岁月图
峥嵘
岁月
词中是如何表现“同学少年” 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短短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
峥嵘岁月图
峥嵘
岁月
中流击水图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画面四·
此句展现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击水图
此句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以问句结尾,看似提出疑问,实际上是对上阙“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的革命青年词人,以此激励所有革命者应保持革命的蓬勃朝气,做革命的中流砥柱。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击水图
结尾有何深刻含义?
拓展延伸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通过动词来表现
本词是怎样表现词人的自我形象的?
一个“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卓然而立、堪当中流砥柱的形象。
“看”字表现了词人高瞻远瞩、洞察一切的深邃的政治眼光。
一“怅”一“问”,表现词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
拓展延伸
通过回忆来展示
本词是怎样表现词人的自我形象的?
“忆”字高度凝练的概括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虽无一处写词人自己,但词人的身影却随处可见。
拓展延伸
通过写景、叙事来展现
本词是怎样表现词人的自我形象的?
本词中的写景、叙事,充分的展现了一代革命家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延伸
意象的感染力
拓展延伸
艺术手法
空间上: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里的游鱼
积极向上、昂扬奋进
意象的感染力
拓展延伸
艺术手法
状态上:
以壮景抒豪情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
意象的感染力
拓展延伸
艺术手法
色彩上: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山红水绿、相得益彰
对比的巧运用
拓展延伸
艺术手法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
“鹰击长空”与“鱼翔潜底”是动作的对比。
“同学少年” 与“万户侯” 是身份的对比。
对比的巧运用
拓展延伸
艺术手法
上片的“问”与下片的“答”是结构的对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被压迫的现实”是暗含的对比。
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语言的表现力
拓展延伸
艺术手法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一位诗人,
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下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