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沐川县2024-2025学年上期七年级质量监测生 物注意事项:1.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页。2. 全卷三个大题,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4分)一、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 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物学研究中,观察时要有目的、有计划B.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C.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我们用肉眼也能观察到D.对相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同学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机器人能用乐器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但它不是生物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 C.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它不是生物 D.含羞草受到触碰,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 实验室中常见的显微镜有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如图为双目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可控制载物台的升降B.③与④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C.②的结构名称是细准焦螺旋D.实验完毕后要将镜筒降到最低4. 菠菜浸泡在清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菠菜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什么结构?A.细胞质 B.细胞核C.细胞膜 D.细胞壁5.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观察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可以看到每个细胞都含有叶绿体B. 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可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晰,便于观察C. 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分D. 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6.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基本一致B.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用清水而不能用生理盐水C.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通常也没有液泡D.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7. 关于细胞的生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B.叶绿体的功能是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C.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D.餐桌上见到的炒红苋菜的汤汁是红色的,是因为炒菜时高温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8.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的细胞数量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B.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染色体的变化C.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D.细胞分裂过程中,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相同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心脏属于结缔组织B.动物和人体的发育一般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C.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它们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D.上皮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这有利于实现保护功能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藕断丝连”的“丝”是植物体的机械组织B.绿色开花植物体通常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C.橘子中的“籽”不是组织,是器官——种子D.香蒲的茎叶具有韧性,与这一特性有关的主要是机械组织11. 建模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在开展“制作细胞结构模型”跨学科实践时,有同学利用彩泥和纸板制作了草履虫的结构模型(如图),关于该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A.草履虫的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①表膜B.结构②演示的是草履虫的细胞核C.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D.草履虫的③伸缩泡具有排泄功能1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中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由水中藻类植物产生B.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其“根”非常简单,但它是真根C.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同苔藓植物一样,也是不结种子的植物D.桫椤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干燥的环境中不宜繁殖13. 如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菜豆种子营养储存在结构④中,玉米种子营养储存在结构b中B.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bC.菜豆种子的结构⑥和玉米种子的结构g都是新植物的幼体D.菜豆种子的结构④有1片,玉米种子的结构c只有2片14. 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脊椎动物主要有刺胞动物、扁性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B.蛔虫是线虫动物,体表最外面是角质层,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C.软体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D.成语“金蝉脱壳”中的“蝉蜕”和“壳”都是指昆虫的外骨骼15. 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A B C D16. 下列不属于蜥蜴的特征的是A.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B.产的卵具有坚韧的卵壳C.成体和幼体都生活在陆地上 D.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17. 观察右图,比较兔和狼的牙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兔的牙齿,②为狼的牙齿B.①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C.②的犬齿更利于撕咬猎物D.①的牙齿适于肉食,②的牙齿适于草食18.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真空包装中几乎没有空气,细菌和真菌无法生活,能起到防止食品腐败的作用B.有的真菌会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从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人患病C.利用醋酸菌可以使牛奶变为酸奶,将蔬菜制成泡菜D.流感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能独立生活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6分)二、填空题。(共32分,每空2分)19. 观察生物不能随便看看,要有观察的方法:(1)确定观察的目的;(2)明确观察对象;(3)做好 ▲ ;(4)交流观察结果。观察动物时,要注意它们的形态特点、 ▲和生活环境。20. 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在目镜和物镜都不调换的情况下,可采用下述方法判断污点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则污点在 ▲ 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跟着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动,则污点很可能在 ▲ 上。21. 生物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 ;皮肤被划破时,如果伤口不深,几天后伤口便可以自动愈合,这是因为皮肤中有些细胞有 ▲ 能力,能产生新细胞使伤口愈合。22. 胃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构成的。胃壁 ▲ 组织的作用使胃能够舒张和收缩,让胃具有储存和排空食物的功能; ▲ 中胃腺细胞分泌物形成胃液,让胃具有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23. 种植棉花时,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掐去棉花的顶端,其实质是掐去顶端 ▲ 组织,植株就不再长高, ▲ 就会更多地集中到生殖器官,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24. 蚯蚓可以 ▲ 土壤,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成分,可提高土壤肥力。大雨后,雨水充满土壤缝隙,挤掉了其中的 ▲ ,蚯蚓因呼吸不畅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25. 鱼的身体大多呈 ▲ 型,这种体形有利于减小鱼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水中的鱼是用 ▲ 呼吸的,而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海豚和鲸是用肺呼吸的。26.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等级越低,包含的生物种类越 ▲ (填“多”或“少”),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高,亲缘关系越 ▲ (填“近”或“远”)。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每空2分)27. 为了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奥秘,某同学收集了下面①~④图片和资料,请分析回答:① 家鸽的形态结构图片② 雀形类的鸟所吃的食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1.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0.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③ 雀形类的鸟一天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自身体重的两倍。体重为1500g的雀鹰能在一昼夜吃掉800~1000g肉。④ 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1)由图①可知鸟的骨骼较轻,可以减少体重。气囊与肺相通,可以增强呼吸效率。鸟的胸肌 ▲ ,可以为飞行提供动力。(2)分析资料②和③可知,鸟类消化系统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是:食量大、消化能力 ▲ 、排食物残渣快。(3)由④可以推测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有:血流速度 ▲ ,利于物质的运输。28.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检测环境:手、教室的空气。实验设计:第一步:取三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第二步:取一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3号培养皿不做处理。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3号培养皿与1号培养皿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是否 ▲ 细菌。(2)不属于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 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吗B. 手上和教室的空气中,哪个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多C. 教室的空气中有细菌和真菌吗D. 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真菌的存在(3)对1号培养皿的操作是错误的,因为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 ▲中的细菌和真菌也会进入,因此该操作必须在无菌环境中进行。(4)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 ▲ 和丰富的有机物。沐川县2024-2025学年上期七年级期末检测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4分,每小题3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C A B B D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C B D C A D D C二、填空题。共32分,每空2分。19. 观察记录 运动方式20. 目镜 物镜21. 染色体 分裂22. 肌肉 上皮组织23. 分生 营养物质24. 疏松 氧气25. 流线 鳃26. 少 近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每空2分。27. (1)发达 (2)强 (3)快28. (1)接种 (2)D (3)空气 (4)温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