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八章第三节《西亚》第2课时教案教材分析 西亚是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且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主要因为以下四点:一是重要的战略位置;二是典型的干旱环境;三是石油经济,四是及多元的宗教化。教材也相应地四部分内容来展开.第二课时以西亚——世界石油宝库和阿拉伯国家为主题展开讲述。教学目标 1.运用教材地图,掌握西亚地区的位置、范围,并分析本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区域认知) 2.运用教材地图、统计数据,说出西亚石油的地位、分布、主要产油国和输出情况,并分析石油对本区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综合思维) 3.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西亚石油的运输路线。 教学难点:西亚石油的运输路线。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归纳法、对比分析、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 展示趣闻资料“躲在特斯拉、戴姆勒、保时捷背后的中东石油大亨“基金股东”。 提问:为什么这样说? 互动交流:丰富的石油资源 采用趣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活动一:探访世界石油宝库 1. 分析西亚石油的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出示资料:归纳西亚石油储量和产量的特点 补充三个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材料一:目前,波斯湾地区探明的油田近500个,其中包括20多个特大型的油田。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和科威特的布尔甘油田,石油储量都超过了100亿吨,分别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油田。 材料二:西亚绝大多数油井能够自喷,而美国油井自喷率仅为6%。西亚原油生产成本只相当于美国的1/7。 材料三:2009年,沙特阿拉伯生产原油4. 1亿吨,伊朗生产原油1.9亿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科威特的原油产量皆超过1亿吨。 3. 西亚开采的石油90%供出口,出口量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3/5,主要输往西欧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模拟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 (1)找出从波斯湾到日本的海上石油运输航线,说说这条航线经过哪些大洋和著名的海峡。 (2)找出从波斯湾到欧洲和美国的两条海上石油运输航线,这两条航线经过了哪些大洋和著名海峡。两条航线中,哪一条航程较短?哪一条运量较大? 5.为了全球的能源协调——介绍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OPEC或“欧佩克”)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部分石油生产国为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掠夺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现有14个成员国。它强调维护各自和共同的石油利益,确保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稳定石油生产国的合理收入,有效地、正常地 向消费国供应石油。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储量估计占世界总储量的67%,原油产量占世界的45%,原油出口量占世界的74%。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多次采取一致行动,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1.读图分析——合作探究: ①观察西亚石油的分布特点。 ②归纳西亚石油储量和产量的特点。 ③说出西亚石油外运的方式,及外运的路线。 2.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大的地区,西亚石油产量占了世界的1/4,出口量占世界的3/5。 读材料归纳:西亚石油储量大、相对集中、易开采、产量大。 3.读图分析—讨论交流: (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 (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或美国 (3)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或美国 对比分析:两条路线中,路线2航程较短,路线3运量较大。 5.读一读,了解石油输出国组织 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针对性强,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多角度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认识西亚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之大的特点 步步引导学生理解西亚地区因石油而战的原因 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模拟西亚石油外运的路线,并能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两条线路对西方经济的影响活动二:走进阿拉伯国家 1. 探讨西亚的宗教信仰 2.鼓励学生归纳西亚战争发生的原因: 1.分析交流: 发源地:西亚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圣城: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宗教信仰:阿拉伯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 2.归纳总结——展示交流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宗教的探究,理解西亚宗教矛盾也成为了该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堂总结湘教版地理七下第八章第三节《西亚》第1课时教案教材分析 西亚是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且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主要因为以下四点:一是重要的战略位置;二是典型的干旱环境;三是石油经济,四是及多元的宗教化。教材也相应地设置了四部分内容。第一课时以西亚的地理位置以及西亚典型的干旱环境展开讲述。 本节第一课时的两个重点分别是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农业发展的因地制宜。西亚的位置连接三大洲、五海之地,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直是某些大国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争夺的目标,因此成为政治上的焦点。 此外在十分干旱的环境如何发展农牧业生产,水资源匮乏是西亚面临的地一个严峻问题,但是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以色列发展的灌溉农业在全球独具特色,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节水农业更是闻名世界,为各干旱区农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在干旱区的农牧业发展部分紧紧抓住了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不仅注意这些联系,更要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目标 1.运用教材和资料,描述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区域认知) 2.运用地图和资料,简要归纳西亚的气候特征,说明气候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 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拓展应用、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 古代著名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就是从中国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过中亚、西亚,到达欧洲。中国同西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西亚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所以说西亚自古就是陆上的交通要道。活动一:定位五海三洲之地 1. 描述西亚的地理位置 提问问题:(1)西亚在亚洲的什么位置? (2)西亚的纬度位置是怎样的? 2.从海陆的角度描述西亚的位置 出示西亚地图: (1)找出西亚所联结的大洲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2)描述西亚的海陆位置。 3. 探讨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读图分析: (1)西亚位于亚洲的西南部。 (2)西亚主要位于 15°-45°N, 之间北回归线穿过本区的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2.标画与归纳: 西亚地处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的交接地带,介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 3.对比分析:找出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和土耳其海峡,说一说两个海峡沟通了哪些海洋?活动二:探讨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1.分析西亚的气候特点 提问:请说出西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 归纳: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 2.归纳西亚的地形特征 出示西亚地形图: 说一说西亚主要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 3.分析西亚的河流特点 (1)你能找出西亚主要有哪些河流吗? (2)为什么阿拉伯半岛上河流非常稀少? 补充::北回归线穿过阿拉伯半岛的中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4.转折:在西亚干旱环境下如何发展农牧业? 出示热带沙漠资料: 5. 探究西亚的农业发展 畜牧业是西亚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等畜产品都很著名。用羊毛织成的地毯,是阿富汗、伊朗等国重要的出口商品。 6. 读图说一说,西亚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1.读图分析: 西亚地区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小部分属于地中海气候。 2.分析归纳: 借助地图册在西亚地图上标出西亚主要的地形。 归纳: 西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3.读图分析:西亚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许多国家没有河流,被称为“无流国”。 4.思考交流:由于西亚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5.图文结合: 进一步理解西亚畜牧业发展的产物。 6.分析交流: 由于西亚降水稀少,农作物需引水灌溉,因而农业多分布于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 利用图片逐步分析西亚的自然环境特点,由分到总,降低难度 理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气候会影响河流的数量和流量 建立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思维意识 干旱作为西亚的主要自然特征,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改变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课时 教案.docx 第2课时 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