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
2.C:苔藓植物个体矮小,体内无输导组织,对大气污染敏感,可作为大气监测植物。
3.D:蝙蝠有胎生、哺乳的生殖特点,属于哺乳类。
4.C:种植药材可直接用于人类生活等,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D: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的是界,最小的是种。
6.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7.C:电鳗放电需要消耗能量。
8.A:草履虫依靠纤毛运动。
9.D: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10.B:蜘蛛织网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11.D:动物迁徙可获得充足食物、适宜环境,有利于生殖。
12.C:蝗虫体色的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A:润泉湖公园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
14.D:新冠病毒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15.C:人类进化过程中显著变化是脑容量增加。
16.C:细菌与酵母菌最本质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7.B:水蜜桃是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水杉是裸子植物,种子裸露。
18.B: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B选项符合。
19.B: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
20.B:农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判断题
1.×:越低等的动物数量不一定少,有些低等动物适应环境能力也很强。
2.√:昆虫一般具有两对翅、三对足,是节肢动物。
3.×:蝌蚪用鳃呼吸,青蛙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平衡需人维持。
5.×:完整食物链应从生产者开始。
6.×:人的一个动作由多组肌肉协作完成。
7.√: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8.×:病毒也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9.×: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10.√:蜜蜂跳圆形舞是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三、填空题
1.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两栖
3.蛋白质;遗传物质
4.先天性;学习
5.骨;骨骼肌
6.原始海洋
7.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8.生存;淘汰;自然选择
9.生物圈
10.神经
11.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四、综合应用题
1.(1)[1]荚膜;[3]DNA集中区域;[4]细胞质
(2)[6]鞭毛
(3)异养;叶绿体
(4)分裂生殖
2.(1)屈肘;伸肘
(2)肱三头肌;舒张;收缩
3.(1)3
(2)生产;光合
(3)竞争
(4)减少
(5)水稻→蝗虫→青蛙→蛇
(6)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4.(1)鳃
(2)鳞片;[2]侧线
(3)游泳;[5]尾鳍
5.(1)睡眠时间不足对学习能力有影响吗
(2)对照
(3)控制单一变量
(4)长
(5)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2024年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生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在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类群是 ( )
A. 藻类植物 B. 种子植物 C. 苔藓植物 D. 蕨类植物
2.个体矮小,植物体内无输导组织,常作为大气监测性植物的 ( )
A. 海带 B. 紫菜 C. 苔藓 D. 蕨类
3.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属于哺乳类。主要理由是 ( )
A. 蝙蝠有四肢 B.蝙蝠的心脏有四腔
C. 蝙蝠有着恒定的体温 D.蝙蝠有胎生、哺乳的生殖特点
4. 种植药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 )
A. 潜在价值 B. 间接价值 C. 直接价值 D. 没有价值
5.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
A、 门、 界 B、界、科 C、 纲、 种 D、 界、 种
6.在青海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考虑属于( )
A. 迁地保护 B. 就地保护 C. 法制保护 D. 法制管理
7.下列关于运动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鸟类飞行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空气 B.萤火虫发光不需要能量
C.电鳗放电需要消耗能量 D.运动员奔跑不需要消耗能量
8.草履虫的运动依靠 ( )
A.纤毛 B.鞭毛 C.伪足 D.伸缩泡
9.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量最终来源于 ( )
A. 草 B. 食肉动物 C. 微生物 D. 阳光
10.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小猴在做算术表演 B.蜘蛛织网 C. 鹦鹉学唱歌 D.小狗骑单车
11.动物迁徙的意义是 ( )
A.获得充足的食物 B.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
C.有利于进行生殖 D. A、B、C三项都正确
12. 同一种蝗虫,生活在青草中的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中的体色呈枯黄色,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这是 (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用进废退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存竞争的结果
1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润泉湖公园 B.润泉湖公园内的所有植物
C.润泉湖公园内的所有动物 D. 润泉湖公园内的所有生物
14.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没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 B. 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C.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使人生病 D. 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5.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
A.后肢粗壮 B.奔跑飞快 C.脑容量增加 D.群居生活
16细菌和与酵母菌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细菌 ( )
A. 没有细胞壁 B. 单细胞生物 C.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营腐生生活
17.水蜜桃桃和水杉的主要区别是水蜜桃的 ( )
A.抗旱能力更强 B.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C.种子外面有种皮包被 D.种子的胚有两片子叶
18.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
A. 植物→鹿→ 羚羊→山鹰 B. 植物→鼠→蛇→鹰
C. 阳光→草→兔→狐 D. 鼠→蛇→鹰
19.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是通过 (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
20.下列属于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河流生态系统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 10分,在每题前的括号内用“√”、“×”号表示)
( )1.越低等的动物,数量越少,这是因为它们不适应环境。
( )2.昆虫是一般具有两对翅、三对足的节肢动物。
( )3.蝌蚪不仅用鳃呼吸,还用肺呼吸,所以被称作两栖动物。
( )4.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平衡需人来维持。
( )5.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6.人的一个动作只由一块肌肉就能独立完成。
( )7.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 )8.病毒对人类都是不利的,细菌对人类有的有利、有弊。
( )9.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是化石。
( )10.蜜蜂发现蜜源后就会跳圆形舞,这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种子植物是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 和 两个类群。
2. 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 外壳和内部 构成。
4.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 行为和 行为。
5.脊椎动物运动系统是由 、骨连结和 组成的。
6.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 。
7.物种多样性、 和 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8.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 ,不适者被 的过程,称为 。
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10.动物学习行为主要是由 系统调节,所以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1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它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 有关。
1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四、综合应用题(每空1分,共30分)
1. (7分) 如图是细菌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细菌图中所示结构中,填写下列序号的结构名称 [1] 。[3] 。[4] 。
(2) 所示结构中,可以起到运动作用的结构是 [ ] .
(3) 根据图中所示结构,可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 。因为细胞内没有 。 (填“叶绿体”或“线粒体”)
(4) 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2.(5分)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 动作,图B表示 动作。
(2) ②表示的肌肉名称是 ,在图A中处于 状态,而同时①处于 状态,
3.(8分)下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水稻属于 者,可通过 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3)在该食物网中,蝗虫和田鼠的关系是 。
(4)如果大量捕杀蛇类,会导致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水稻产量 。 (填“增加”或“减少”)
(5)请写出此食物网中蛇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
(6) 此生态系统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和 。
4. (5分) 下图为鲫鱼外形图,请据图回答:
(1)“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因为鱼用 呼吸。
(2)鲫鱼的体表有 覆盖。身体两侧大多有[ ] , 能感知水流方向。
(3) 鲫鱼的运动方式是 。鲫鱼游动的方向主要靠图中的[ ] 的摆动来控制。
5. (5分) 随着“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保证了广大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为了探究睡眠时间不足对学习·能力的影响,某中学生物教师团队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20只,随机均分为甲、 乙两组。
第二步: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甲组
小白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小时,持续24天。乙组小白鼠不限
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与甲组相同。
第三步:在实验的第6天、第12天、第18天、第24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白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右下图所示。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在该探究实验中,设置乙组的作用是 。
(3)实验中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且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 .
(4)分析右图可知,甲组小白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比乙组 (选填“长”或“短”)
(5)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写出一条即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