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习目标】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与标志。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学习重点】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多元特点及形成的客观条件。【学习难点】理解私有制、阶级、国家等概念和了解不同文明的特点。【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人类文明的产生材料一:当今学术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氏族制度已然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目前在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等一系列著作中,大抵以城市、文字、金属器和礼仪性建筑等要素的出现,作为文明的具体标志。尽管在世界各地之间,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上的种种原因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并不整齐划一,但是文明的诞生,就是国家和阶级社会的出现,象征着社会进化史上的一个突破性的质变,这在学术界几乎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安志敏:《试论文明的起源》,载《考古》,1987 年第5期思考:文明的涵义是什么? 文明产生的具体标志是什么 文明指的是氏族制度解体,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文明产生的具体标志是:国家、阶级社会、城市、文字、金属器和礼仪性建筑等要素的出现。标志:的出现: 的发展和 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之外,有了 ,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社会逐渐分为 和 两大阶级。的形成:在 和 的双重作用下,政府、军队、监狱等强制机关逐渐出现, 开始形成。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材料二:农业的诞生为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诞生后,人类在稳定的农业与畜牧业生产中获得了稳定的、较充裕的生活资料来源,人类开始定居下来,逐渐形成村落和城镇;人口数量也由此而急剧增长,分布的区域空前扩展,社会分工与产品交换也相继出现。人类剩余产品的积累和集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使得一批人能够脱离物质生产领域而从事脑力劳动,进行精神文明的创造。随着农业生产剩余产品的不断积累,社会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从而导致阶级压迫的出现,不同的社会等级与阶级也就产生了,进而导致了具有管理社会生产生活与调节社会成员之间冲突职能的国家政治制度的问世。——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著:《世界文明史》思考:农业为什么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农业是文明产生的物质基础,剩余产品的出现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了阶级的分化与国家的产生。据教材第一子目,图示梳理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过程。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教材第3页《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找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爱琴海、地中海、巴尔干半岛,并指出这些地区是哪些古代文明发源地。参考思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古代西亚文明;尼罗河——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古中国文明;爱琴海、地中海、巴尔干半岛——古希腊文明。(一)读教材《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结合教材叙述,概括早期人类文明产生时呈现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原因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总体特点总体趋势地理位置:基本上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原因:北纬三十度附近,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地理环境:多临近大河流域(或沿海地区);原因: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阳光充沛,适合农业发展;总体特点:独立发展,多元并存;原因:地理环境的差异,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总体趋势:文明区范围不断扩大;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文明交流的增多(二)阅读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提炼各早期文明的主要成果。文明 自然条件与历史条件 政治特征 文化成就古代西亚文明 ①气候干旱,但两河为农业提供水源。 ②洪水不定期泛滥,既使土地肥沃,也常造成灾害。 ③地理开放,易受入侵。 ④主要文明成果产生于青铜时代。 ⑤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影响因素:①②③④ ⑥颁布《汉谟拉比法典》(世界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利益,保留同态复仇内容。 影响因素:②⑤ ⑦政治动荡不安。 影响因素:③ ⑧创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xiē)形文字。影响因素:① ⑨创作了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诞生了洪水与方舟的传说。影响因素:② ⑩发明60进位制。影响因素:①古埃及文明 ①气候干旱,尼罗河为农业提供水源。 ②尼罗河定期泛滥可以预知,使土地肥沃。 ③地理环境相对封闭。 ④尼罗河连接上下埃及。 ⑤主要文明成果产生于青铜时代。 ⑥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最高统治者法老被视为神,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影响因素:①④⑤ ⑦政治稳定,长期统一影响因素:③④ ⑧发明莎草纸,使用象形文字。影响因素:① ⑨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三季。影响因素:② ⑩修筑金字塔。影响因素:④⑥古印度文明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 ②印度河和恒河为农业提供水源,恒河流域植被茂盛,在铁器时代得以开发。 ③雅利安人入侵,征服印度本土居民。 ④主要文明成果产生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⑤婆罗门教为代表的宗教势力强大,形成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影响因素:①②③ ⑥公元前6—前4世纪,佛教兴起,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影响因素:⑤ 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影响因素:①③⑤ ⑧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影响因素:①②古希腊文明 ①多优良港湾,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 ②主要文明成果产生于铁器时代。 ③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影响因素:①② ④文学: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喜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影响因素:①③ ⑤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代表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影响因素:①③ ⑥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影响因素:①③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 ①范围狭隘:雅典的民主是仅仅局限于本邦籍贯的成年男性(成年男性公民)的有限民主,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奴隶没有公民权。 ②性质原始: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参政随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往往演变为“多数暴政”,容易造成政局的混乱。 ④阶级属性: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材料1: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地感到,仿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2: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北接亚美尼亚高原,西连叙利亚草原,东面紧邻伊朗高原,三面均无险可守。周围众多的游牧部落,逐鹿于这块肥沃的新月,一个城市兴起又衰落了,一个部落赶走了另一个部落,一种语言代替了另一种语言,两河流域的历史充满了刀光剑影。 频繁的民族迁徙与冲突,使得两河流域国家的政治变迁始终体现为民族交替与王朝更迭。材料:3:埃及尼罗河上游有瀑布险滩与努比亚相接,山峦之外是一望无垠的撒哈拉沙漠,北临地中海,只有东北部有地峡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相连。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古埃及很少受到游牧民族大规模的侵袭,在长达三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一直走独立发展的道路,古埃及文化传统世代传承少有变异。 ——林秀玉《古代文明与地理环境之关系》材料4:古代印度居民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可怖的威力,比较其他地区的人更为深刻。印度地方在雨季当中常有热带风暴发生,当此之时,狂风暴雨数日不停……大自然的毁灭力量给予古代印度居民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人还无力战胜自然、控制自然之时,这种恐惧情绪自然地表现为宗教性的崇拜,将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奇化起来,想象它为各种的神,于是出现各种神话与传说。 ——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材料5:城邦出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的生活的动物。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阅读教材及上述材料,以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和希腊的主要成果或发展历程为例,说明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早期文明发展的?两河流域无规律泛滥,形成了流传久远的洪水毁灭人类的传说;两河流域土地肥沃,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生地;两河流域开放的地理环境,使其经常遭到周边部落入侵,一方面造成文明的兴衰更替,另一方面不断给两河流域带来新的活力,早期国家也因征战逐步被统一起来。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土壤,确保了埃及粮食的丰收;古埃及历法根据尼罗河涨落将一年划分为三季;书写使用的莎草纸来自尼罗河的植物;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便利,有利于埃及的统一和专制主义集权国家的形成。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恒河流域的开发,文明中心逐渐印度河流域转移到恒河流域。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的环境与铁器时代生产力的结合,造成了古代希腊独特的城邦制度。古希腊的地形以山地和海洋为主,耕地面积较小,且多山环海的地形不利于农业生产。古希腊的海岸线曲折,拥有众多优良港湾,使得古希腊成为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重要贸易中心。海洋贸易的频繁也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广泛传播,依赖海上贸易逐渐形成探索意识、冒险精神。古希腊地形破碎,城邦往往规模较小,政治上表现为“小国寡民”的模式,公民可以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形成了雅典独特的民主政治。阶段特征小结,认识历史趋势: 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 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基本上独立发展,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 早期文明犹如几座孤岛,但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一些地区性大帝国正在酝酿中。【本课小结】【自我检测】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3.《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4.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材料表明A.古埃及人崇拜神灵 B.法老崇尚理性C.法老具有至上权威 D.法老以法治国5.“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社会普遍信奉佛教 D.已形成中央集权制度6.下图是古代雅典居民政治身份结构图。下列选项中与雅典这种居民结构直接相关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B.外邦人占一定比例有利于民主的发展C.奴隶众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D.自由民从事工商业造成小国寡民状态7.在人类文明早期,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不同8.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主要参考书目应该是A.《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B.《失落的文明:巴比伦》C.《梨俱吠陀》 D.《雅典政治制度》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全球通史》(1)根据史料一,说明希腊的地理特征及对政治体制、经济类型造成的影响。史料二 公元前8世纪初,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大,渴望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盗、商人或殖民者。……这种贸易使希腊本国的经济急速发展,农业生产迅速商品化。——《全球通史》(2)根据史料二,分析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对希腊经济产生的影响。史料三 特有的地理条件催生了古希腊“特有的政治文明”,使古希腊在上古时期的天空中划下了一道“亮丽的光彩”,进而撒下了现代文明的种子。——《古希腊社会契约文化探源》(3)史料三中“特有的政治文明”指什么?“亮丽的光彩”指什么?【自我检测】 参考答案1——8:DBACB ABD9、(1)根据史料一,说明希腊的地理特征及对政治体制、经济类型造成的影响。【提示】特征:山地、岛屿众多,且不少地区彼此隔绝。影响:政治上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疆域广阔的中央集权国家;经济上农耕经济不发达。史料二 公元前8世纪初,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大,渴望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盗、商人或殖民者。……这种贸易使希腊本国的经济急速发展,农业生产迅速商品化。——《全球通史》(2)根据史料二,分析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对希腊经济产生的影响。【提示】有利于希腊农业商品化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史料三 特有的地理条件催生了古希腊“特有的政治文明”,使古希腊在上古时期的天空中划下了一道“亮丽的光彩”,进而撒下了现代文明的种子。——《古希腊社会契约文化探源》(3)史料三中“特有的政治文明”指什么?“亮丽的光彩”指什么?【提示】“特有的政治文明”:城邦制政体。“亮丽的光彩”:民主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