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3章 物质的特性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七下科学 ZJ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生活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能说出区分这两种变化的依据。2.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这两种性质的依据。3.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1.物理变化概念 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物理变化的特征),我们称为物理变化(“我” “我”,物质不变)常见的 物理变 化 将铁丝弯折成各种形状,蔗糖溶于水形成糖水,气球爆炸,灯泡中的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以及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等2.化学变化概念 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指与原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我们称为化学变化(“我” “他”,物质改变)特征及伴 随现象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产生,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这些现象可以帮助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等;在变化的过程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常见的化 学变化 木柴燃烧、钢铁生锈、酒精燃烧、饭菜变馊、火药爆炸、酿酒、酿醋等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没有产 生新的物质 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常伴随 的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 小、位置等发生变化 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本质区 别 宏观: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联系 化学变化中通常都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 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化学变化)过程伴 随着石蜡熔化(物理变化) 特别提醒物质变化中的“不一定”(1)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滴入墨汁后水的颜色改变,水沸腾产生气泡等都是物理变化,有些化学变化可能没有明显现象。(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属于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天然气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典例1 (宁波期末)常见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A.钢铁生锈 B.滴水成冰 C.牛奶变酸 D.镁带燃烧解析: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 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 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 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性质内 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 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 电性、导热性、挥发性、溶解 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区别 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典例2 (杭州期末)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加热条件下因能被氧化而发黑。下列属于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DA.紫红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解析:2.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关系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区别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可以直接 用感官感知或借助简单仪器测出,或从 变化中体现出来,描述物质的性质常用 “能”“会”“易”“具有”“可以”等表示 变化是一个“变”的过程,往往用动词表示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举例 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 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 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挥发——物理变化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性质的具 体体现 典例3 下列选项的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 )B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食物腐败;汽油易燃烧C.植物油可以燃烧;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最后消失不见D.食盐易溶于水;水结成冰解析:A项叙述中,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性质;B项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C项叙述中,前者是化学性质,后者是物理变化;D项叙述中,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物理变化。故选B。教材第129页酒精和水物理性质的不同点有:气味不同,密度不同,沸点不同等;化学性质的不同点有: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等。导致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不同。3.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温度对物理性质的影响现象 原因冰块水 水蒸气 熔化和沸腾需要从外界吸收热水蒸气水 冰 液化和凝固需要让物质放出热结论:温度改变时,物质会发生物理变化,如物质的状态、密度 等发生变化 2.教材第129页探索活动实验 过程 1.取 硫酸铜晶体放入蒸发皿中。2.用酒精灯边加热边移动,控制温度,观察硫酸铜晶体颜色变化。等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3.将固体移入烧杯中,用滴管逐滴加入少量水,观察固体颜色变化。4.继续往烧杯中加 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实验 现象 加热硫酸铜晶体,蒸发皿内蓝色硫酸铜晶体变为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往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中加水,温度升高实验 结论 加热会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的转化教材第131页探索活动实验 过程 1.分别取少量的铁丝、铜片和镁条,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2.用砂纸轻轻打磨铁丝、铜片和镁条,观察并记录它们的颜色和状态。3.试一试,用手能否折断少量铁丝、铜片或镁条,观察并记录现象。4.将 长的铁丝、铜片和镁条分别放入3支试管中,再向实验 过程 3支试管中各倒入少量白醋,观察并记录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 过程 5.问题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温度(吸热或放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典例4 如图为“消特灵”的部分说明书,请回答下列问题。“消特灵”主要成分:二氯异氰尿酸钠,为白色粉末,具有次氯酸的刺激性气味。【药理作用】含氯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在水中分解为次氯酸和氰尿酸,次氯酸释放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对细菌原浆蛋白产生氯化和氧化反应而起杀菌作用。【用途】主要用于禽舍、畜栏、器具及种蛋等的消毒。【注意事项】所需消毒溶液现配现用,对金属有轻微腐蚀;密闭,在凉暗处保存。(1)“消特灵”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色粉末,具有次氯酸的刺激性气味能杀菌消毒、有腐蚀性(2)“消特灵”杀菌消毒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写出你的依据。[答案] 化学变化。依据:“二氯异氰尿酸钠在水中分解为次氯酸和氰尿酸,次氯酸释放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对细菌原浆蛋白产生氯化和氧化反应而起杀菌作用。”说明在杀菌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因此可以判定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