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练习题一、单选题1.兼并埃及后不久,罗马派税务官员到犹太省(Juduea)进行人口普查,再次确保税收的精准。假设在埃及实施的模式被运用到该地区,即记录所有人的出生和死亡、记录所有男性成人的姓名,那么耶稣基督诞生到这个世界也应当有一位官员记录。材料主要反映A.罗马对不同信仰的包容性 B.罗马税收制度的公平性C.罗马贵族对财富的掠夺性 D.罗马居民管理的统一性2.智者学派敢于否定绝对权威、批判传统,使雅典人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观念和习俗,是仅基于惯常的行为方式,还是其他。如,思考区分希腊人与野蛮人、主人与奴隶是有充足根据,还是仅基于偏见。这反映智者学派( )A.带有理性主义的色彩 B.深受斯多亚学派的影响C.重视法制伦理的建构 D.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3.公元前4世纪,“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的远征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这里的“他”应是A.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 B.马其顿亚历山大C.古埃及的法老胡夫 D.波斯国王大流士4.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不久扩展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后,同样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帝国通过扩张,把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湖。古代世界帝国的扩张A.有利于各地区文明的相互连接 B.导致大国间争霸战争连绵不断C.扩大了欧洲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D.改变了各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态5.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有“向民众申诉”制度,或称上诉权法,如果对执法官的判决不服,公民可以向民众大会上诉,最后由民众大会做出有关裁决。该制度“被罗马人视为对市民自由权的最高宪法保障”。据此可知A.民众大会成为最高司法机关 B.该制度体现分权制衡原则C.司法民主制保障了公民权益 D.执法官司法裁判权被剥夺6.公元前444年第84届古希腊奥运会上,艺术比赛项目正式确立为参加参赛项目,希罗多德、苏格拉底、德摩西尼和卢奇安等人先后获得该项比赛的冠军。这反映了古希腊( )A.文体赛事蓬勃发展 B.重视公民素质培养C.海洋文明特征鲜明 D.民主政治高度发达7.关于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A.起源于西亚,继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B.起源于希腊,继而扩散到埃及和西亚等地C.起源于埃及,继而扩散到西亚和希腊等地D.起源于南亚,继而扩散到埃及和西亚等地8.古代西亚“两河”流程短、水量不稳,易于成灾,且在下游形成大片沼泽。在公元前5000年代,苏美尔人就开始排除沼泽的水,奠定了灌溉农业的基础。到了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两河流域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灌溉网。这表明(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B.苏美尔人重视精耕细作技术C.自然条件制约劳作方式 D.文明最早起源于农业发达地区9.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的帝国是( )A.孔雀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罗马帝国10.波斯帝国将行省划分为若干子行省,子行省总督一般由王室任命。总督配一名副手监督政府事务,并定期向波斯君主汇报。由此可见,波斯子行省的设置意在( )A.巩固封建体制 B.实行分权制衡 C.加强中央集权 D.提高行政效率11.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据此可知( )①国王的权力来源于神 ②波斯帝国的制度特色③国王依靠法典治理国家 ④波斯是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帝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从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帝国征服和组建了12个省”,帝国统治者“在入侵印度打败波鲁斯王国之后,继续让波拉斯为总督统治原来的国土”;“征服埃及后,任命多劳斯皮斯和坡堤西斯两个埃及人为省长”。开创这一帝国基业的古代族群是( )A.波斯人 B.马其顿人 C.腓尼基人 D.罗马人13.波斯帝国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大意是:在这些我(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的国土上,容易相处的人,我善待之;虚安的人,我惩治之。这些国土尊重我的法律,我所说的,他们遵办。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该铭文是二手史料 B.帝国实行君主专制C.对外战争削弱国力 D.国王注重法律教化14.亚历山大在远征建立帝国后,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这一举措旨在A.促进东西方间的文化交流 B.推动对古希腊文化的认同C.防止帝国迅速土崩瓦解 D.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15.最早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并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君主专制制度的是A.亚历山大帝国 B.波斯帝国 C.罗马帝国 D.亚述帝国16.下图所示为2019年在新疆哈密市五堡乡博斯坦村考古发掘的一处唐朝时期的墓地群(拉甫却克墓地群)中出土的货币。这些货币反映了开元通宝 萨珊波斯银币的正面与背面A.东西方经济贸易的发展 B.铸钱技术的发展C.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 D.丝绸之路的兴起17.古代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主人公奥德修斯描述库克罗佩斯人时称他们“既不动手犁耕,也不种植任何东西,但凭植物自生自长,无须撒种,不用耕耘”,因此属于野蛮人。这反映出古代希腊(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英雄主要从事农耕C.农业占据重要地位 D.文明程度最为领先18.《十二铜表法》第9条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该条款体现了A.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平等的决心B.重视审判程序规范以保证公平公正C.制定法律的权力由罗马元老院掌握D.所有人的权利都能得到法律的保障19.罗马征服高卢地区后,在高卢地区开始兴建起剧场和竞技场,以吸引人们前去观赏。而竞技场则比剧院更大,同罗马本土人一样,高卢人对角斗和赛车的迷恋同样十分狂热。这表明古代罗马( )A.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B.贵族阶层安于享乐C.推动了被征服地区的罗马化 D.拥有较高建筑水平20.有学者指出,“正是希罗多德,第一次广泛地讲述了真正的东方故事,并且在把东方的故事和传奇传播到西方、传播给我们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元前6世纪中期,更多的希腊旅行家对古代东方诸文明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据此可知,当时的希腊文明( )A.注重周边交往 B.源于东方文化C.在交流中发展 D.具有多元特征二、主观题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1年的古代中国文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文明,是世界发源较早的“五大文明”。——摘编自【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材料二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材料三希罗多德被西方人士尊为“史学之父”,在希波战争以后居留于雅典,他的传世之一作名为《历史》,是以希波战争为主轴的通史般的巨著。该书约有一半篇幅用来介绍埃及、巴比伦和波斯各东方古国的历史,其眼界之开阔、材料之丰富和文笔之生动都是古代史学中前所未见的。修昔底德的著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略得体,论述精辟严密,是西方史学的楷模。——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进行分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文化成就形成的原因。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公元前146年布匿战争结束至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的这段时期是个充满危机——阶级斗争、奴隶起义和不断增多的军人对政治的干预——的时期。此时登上历史舞台的是那些在长期边境战争中赢得民众喝彩和支持的将领们。部分将领力求恢复元老院在历史上充当的政治裁决者的角色,但拥有最高权力的元老院并未能稳定局势。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爆发,并一时威胁到国家的生存。罗马之所以能幸存,是因为建立了能吸收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的个人独裁统治。尤里乌斯·凯撒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并付诸行动。凯撒作为高卢的征服者而声威显赫,他还建立了一支强大、忠实的军队。在一系列辉煌战役中,凯撒击败了元老院的军队,成了罗马无可争辩的主人。公元前44年,他被旧寡头政治的代表人物谋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一般认为,从公元前27年至公元235年,地中海地区出现了所谓的“罗马繁荣”。从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开始,授予行省居民公民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项政策。罗马人迁移到位于行省的殖民地后保留原有的公民权。有些行省城市的居民被罗马皇帝直接授予公民权,有些行省居民个人因为加入罗马军队而获得公民权。212年,皇帝卡拉卡拉宣布帝国所有的自由居民都享有罗马公民权。有的古代学者认为卡拉卡拉的动机是增加税收,其实他完全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达到这一财政上的目的。公民权的扩大是行省居民的罗马化,同时也是罗马和意大利贵族同行省上流社会融合的一种必然。——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前2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世纪后期罗马政治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帝国得以繁荣的原因。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卫城的最初修建是为了祭祀雅典娜,但是他的重建更多是出于人的考虑和需求。伯里克利认为“重建卫城,让我们激发每一滴艺术的灵感来打造这座壮丽卓越的工程,来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彰显雅典帝国的无上威望!为每一个人都能寻得就业的机会……我们必须全情投入,使雅典名垂青史!”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材料三 第 3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 5 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 8 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伯里克利主张重建卫城的理由。(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机构在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职能。(3)《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并指出它的局限性。三、论述题24.观察、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与雅典学院的创办几乎同时,在遥远的东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学术机构,叫稷下学宫。稷下是齐国都城一座城门的名字,究竟是南门还是西南门,有待继续考证。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虽然相隔万里,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以地名命名,创办时间接近,运行方式也相差无几。”——余秋雨综合图文材料信息提炼主题,结合两幅作品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说明图片中学习机制的特点和功能。(要求: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表述完整)答案及解析:1.C【解析】材料反映出,罗马派税务官员对人口的记录相关精细,以确保能够征收更多的税收,这体现了罗马贵族对埃及财富的掠夺性,C正确;材料看不出包容性,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征税的手段,并没有体现公平的一面,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居民的管理,排除D项。2.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根据“使雅典人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观念和习俗,是仅基于惯常的行为方式,还是其他。如,思考区分希腊人与野蛮人、主人与奴隶是有充足根据,还是仅基于偏见。”可得出智者学派主张人的独立思考,突显人的价值与作用,带有理性主义的色彩,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斯多亚学派的思想内容,不能说明受到斯多亚学派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法,强调的是人的思考,排除C项;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3.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帝国是指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3.5万大军,进攻波斯帝国,灭亡波斯帝国后,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转而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他以五六万精锐之师取胜,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锁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B项正确;ACD与题 意“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4.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早期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相互隔绝,古代世界帝国的扩张,使不同地区的文明归属于统一的帝国统治下,有利于不同地区文明的连接交流,故A项正确;B项争霸战争、连绵不断均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中波斯帝国不符;D项中性质转型与史实不符。5.C【解析】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如果对执法官的判决不服,公民可以向民众大会上诉,最后由民众大会做出有关裁决。据此可知,古罗马的司法制度保障了公民权益,故C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民众大会是最高司法机关,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分权制衡的信息,故B错误;该制度没有剥夺执法官的司法裁判权,故D错误。6.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古希腊奥运会将艺术比赛项目正式确立为参加参赛项目,说明古希腊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艺术比赛项目确立为参加参赛项目后的影响,不能得出文体赛事蓬勃发展,排除A项;材料与海洋文明特征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古希腊重视公民素质培养,不能说明民主政治高度发达,排除D项。故选B项。7.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因此A选项正确;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不是希腊、埃及和南亚,其他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8.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可知,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苏美尔人开始修建较大规模的灌溉网和排水网,促进了农业发展,体现了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A项正确;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苏美尔人开始修建较大规模的灌溉网和排水网,未体现苏美尔人重视精耕细作技术,排除B项;材料表明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强调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未涉及文明起源,排除D项。故选A项。9.D【解析】根据“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可知这个帝国是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D正确;孔雀帝国位于印度,排除A;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并未将地中海纳入境内中心,排除B、C。10.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题时空是:世界古代史波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子行省总督一般由王室任命”“监督政府事务,并定期向波斯君主汇报”可得出,子行省的设置加强了王室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波斯帝国是奴隶制帝国,排除A项;此举目的是加强中央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A【解析】材料“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 我严惩不贷……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 这个王国”体现了波斯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的权力来源于神阿胡拉马兹达,①正确,说明国王是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这是波斯帝国的制度特色,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典,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波斯是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帝国,④错误,①②正确,A项正确;排除 B、C、D三项。故选A项。 12.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从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帝国征服和组建了12个省”、“在入侵印度打败波鲁斯王国之后,继续让波拉斯为总督统治原来的国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亚历山大帝国的描述,亚历山大帝国是马其顿人建立的,所以这一族群应该是马其顿人,B项正确;波斯人建立的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帝国帝国灭亡,排除A项;腓尼基人没有征服波斯帝国,和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项;罗马人建立的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前才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13.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波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信息“我善待之”、“我惩治之”、“尊重我的法律”、“我所说的,他们遵办”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国王的权力,由此可知帝国实现君主专制,B项正确。该铭文为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颁布,是一手史料,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对外战争削弱国力,排除C项;材料可见国王注重法律的作用,但没有涉及教化,排除D项。故选B项。14.D【解析】材料反映了亚历山大建立帝国后,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的民族融合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很多地区,使马其顿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其推行民族融合政策,可以缓解被征服地区的民族矛盾,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巩固统治,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为巩固统治而推行民族融合政策,这项措施与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推动对古希腊文化的认同没有因果联系,故排除AB;实行民族融合、通婚等政策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便于统治被征服地区,而不是防止帝国迅速土崩瓦解,且实际上这一措施并未起到防止帝国迅速土崩瓦解的作用,故排除C。15.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并且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君主专制制度,所以B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崛起于公元前4世纪晚期,与材料不符,所以A错误;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与材料不符,所以C错误;从公元前10世纪末叶起,亚述经过两个多世纪连续不断的征战,最终建立起一个横跨西亚北非的帝国,与材料不符,所以D错误。16.A【解析】在新疆一处唐朝时期的墓地群中出土了唐代的开元通宝货币和波斯银币,反映了唐朝东西方经济贸易的发展情况,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铸钱技术的发展,排除B;墓地群出土了波斯银币,与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无关,排除C;西汉丝绸之路已经开通,排除D。17.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材料中奥德修斯认为库克罗佩斯人不撒种、不耕耘,因此属于野蛮人,说明奥德修斯认为农业是文明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人重视农业,排除A项;虽然古希腊史诗主要涉及英雄事件,但是古希腊英雄主要从事农耕,不符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其他地区文明,材料没有将古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比较,无法得出古希腊文明程度最高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18.A【解析】材料中“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民主化管理的表现,体现崇尚法治的精神,答案为A。材料中没有体现审判程序,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法律使谁制定的,C错误。人人平等针对当时的公民,奴隶社会的奴隶的权利没有被保护,D错误。19.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罗马在“高卢地区”建立“罗马式”的剧场和竞技场,而此地区的高卢人“同罗马本土人一样......”,这表明古代罗马推动了被征服地区的罗马化,C项正确;高卢地区位于今天的欧洲,所以材料不能体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观众属于什么阶层,得不出贵族阶层安于享乐,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剧场和竞技场的建筑细节,不能说明古代罗马是否拥有较高建筑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20.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世界)。根据“第一次广泛地讲述了真正的东方故事,并且在把东方的故事和传奇传播到西方、传播给我们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知,东方故事对希腊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说明当时希腊文明在交流中发展,C项正确;东方文明和古希腊不接壤,因此不能体现注重周边交往,排除A项;古希腊文明并不是源于东方文化,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促进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因素,并不能体现其多元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21.(1)分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2)特点:依赖国家的财力和政策支持;文明交流方式多样。(3)原因:城邦林立、政治多元;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繁荣;文化环境宽松;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程度较深;史学家们的努力。【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1年的古代中国文明”,得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据材料“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文明”,得出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从国家和政策层面分析,得出依赖国家的财力和政策支持;据材料“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得出文明交流方式多样。(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从政治角度分析,得出城邦林立、政治多元;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得出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繁荣;从文化层面分析,得出文化环境宽松;从文化交流角度分析,得出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程度较深;据材料“史学之父”,得出史学家们的努力。22.(1)趋势:阶级矛盾逐渐激化;元老院贵族势力下降;社会阶层流动加速;军事独裁统治得到推崇,共和制名存实亡。(答出三点即可)(2)原因:帝国版图的扩张;统治基础的扩大;奴隶制的兴盛;统治者的适时改革;民族交融的发展;罗马法律制度的成熟。(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阶级斗争、奴隶起义和不断增多的军人对政治的干预”得出阶级矛盾逐渐激化;根据材料“拥有最高权力的元老院并未能稳定局势”得出元老院贵族势力下降;根据材料“罗马之所以能幸存,是因为建立了能吸收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的个人独裁统治”得出社会阶层流动加速;根据材料“尤里乌斯·凯撒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并付诸行动”得出军事独裁统治得到推崇,共和制名存实亡。(2)根据材料“从公元前27年至公元235年,地中海地区出现了所谓的‘罗马繁荣’”得出帝国版图的扩张;根据材料“授予行省居民公民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项政策”得出统治基础的扩大;结合所学罗马的社会性质得出奴隶制的兴盛;根据材料“212年,皇帝卡拉卡拉宣布帝国所有的自由居民都享有罗马公民权”得出统治者的适时改革;根据材料“也是罗马和意大利贵族同行省上流社会融合的一种必然”得出民族交融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罗马法律制度的成熟。23.(1)理由:纪念希波战争的胜利;为自由手工工匠提供就业机会;彰显雅典城邦的繁荣和威望;体现公民素养、集体荣誉感。(2)职能: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参与政治;陪审法庭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或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国家最高司法机关)。(3)进步意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或罗马成文法发展史上的起点);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它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局限性:《十二铜表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一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解析】(1)理由: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让我们激发每一滴艺术的灵感来打造这座壮丽卓越的工程,来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可得纪念希波战争的胜利;根据“彰显雅典帝国的无上威望”可得彰显雅典城邦的繁荣和威望;根据“为每一个人都能寻得就业的机会……我们必须全情投入,使雅典名垂青史”可得体现公民素养、集体荣誉感。(2)职能:本题是概括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所学知识,公民大会是雅典社会事实上最高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但也参与政治;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的案件。(3)进步意义:本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条分缕析,这使得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贵族的专横,保护平民的利益;《十二铜表法》也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上的起点。局限性:本问是评价类材料分析题。从材料三“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中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一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24.参考答案提示:主题:学术发展,古代东西方思想异彩纷呈(意思符合者可得分)社会历史背景:旧的社会权力结构逐渐松动,新的政治力量正在上升(雅典民主政治;中国诸侯七雄等);思想界挣脱蒙昧束缚、权力的压抑;用理性自由地重新思考自然、社会、自身。(意思符合者可得分)特点:交流思想文化的场所。学派林立;开放,言论自由;多元思想交流辩论;思想独立;人格平等;尊重学术等(任答两者,或意思符合者可得分)功能:既是智库,又是学堂,还是一个交流思想文化的场所;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推动了智慧型学者的涌现;在思想的对抗或平衡,为变革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柱;多元思维方式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推动了东西方思想文明的交流(任答两者,或言之有理可得分)【解析】主题:言之有理即可,但必须围绕东西方思想展开。社会历史背景:可以从政治、思想等方面论述,其中在政治方面,旧的社会权力结构逐渐松动,新的政治力量正在上升(雅典民主政治;中国诸侯七雄等);思想上面,思想界挣脱蒙昧束缚、权力的压抑;用理性自由地重新思考自然、社会、自身。特点:从图片信息来看,两者都是交流思想文化的场所,根据所学知识,二者学派林立;在思想交流方面,开放,言论自由;多元思想交流辩论;思想独立;人格平等;尊重学术等。功能:此问为开放性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既是智库,又是学堂,还是一个交流思想文化的场所;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推动了智慧型学者的涌现;在思想的对抗或平衡,为变革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柱;多元思维方式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推动了东西方思想文明的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