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男生女生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男生女生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一、教材分析
《男生女生》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聚焦于青春期学生面临的性别差异、异性交往等核心议题。通过深入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男女之间的差异,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这对于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青春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课例。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他们的性别意识逐渐觉醒。然而,由于受到社会固有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性别差异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容易受到刻板印象的干扰。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常常表现得较为敏感和困惑,部分学生还可能因为身体的变化而产生心理波动。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异性关系,帮助他们消除认知误区,是当前教学的重点任务。
三、教学目标(依据义务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一)政治认同
通过感受社会发展进程中男女平等所取得的进步,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理念在性别关系方面的具体体现,从而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尊重异性的意识,使其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自觉践行友善、平等的交往准则,展现出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法治观念
让学生知晓宪法中关于男女平等的法律规定,树立性别平等的法治意识,明确自身在异性交往中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健全人格
帮助学生接纳自身的性别特征,培养自信、自尊的品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增强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青春期的挑战。
(五)责任意识
鼓励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主动发挥自身的性别优势,积极承担合作责任,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进而强化集体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男生女生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文化层面存在的差异,深刻理解性别优势互补的重要价值,学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帮助学生明确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熟练掌握恰当的交往尺度与方法,确保异性交往健康、有序地进行。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分辨青春期出现的朦胧情感与真正的爱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会以理性的态度处理异性情感问题,避免因情感问题影响学习和生活。
五、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授法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小组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和案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校园运动会上男女生共同参与比赛的视频,视频中呈现男女生在运动项目中的不同表现,如男生在篮球比赛中的力量对抗,女生在体操表演中的柔韧性展示。
引导语:“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里,我们看到男女生在运动场上有着不一样的表现。那在生活中,男生女生还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视频,创设生动的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对男女生差异的思考,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
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男女生在童年时期玩不同玩具(男孩玩玩具车、女孩玩布娃娃)的场景,另一组是成年男女在职业场合(男性消防员、女性护士)的工作画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这些图片中能看出男女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天生的还是受其他因素影响?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男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与生俱来,进入青春期后更为显著;同时,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等因素使男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特点,如男生可能更具冒险精神,女生往往更细心。但这些差异并无优劣之分。
板书: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
生理差异:与生俱来,青春期更明显
心理差异:性格、兴趣、思维
社会文化差异:家庭、社会影响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同时,通过板书梳理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创设情境:学校组织科技社团活动,在选拔成员时,有人认为男生逻辑思维强更适合,女生在这方面会稍逊一筹。让学生分组辩论,正方观点为 “性别刻板印象有助于活动分工”,反方观点是 “性别刻板印象限制个人发展”。
辩论结束,教师结合案例(如女科学家屠呦呦在科研领域的卓越成就打破女性不擅长科研的刻板印象)总结:性别刻板印象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认知框架,但会束缚个人发展,阻碍对个体潜能的挖掘。我们应摒弃刻板印象,尊重个体差异。
板书:性别刻板印象
表现:如男生适合理科,女生适合文科等
影响:限制发展、阻碍潜能挖掘
应对:摒弃刻板,尊重个体差异
设计意图:创设辩论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入思考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通过教师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增强学生对性别刻板印象危害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板书内容突出重点,方便学生回顾。
异性交往的意义
展示校园生活场景图片,如男女生共同参与课堂讨论、合作完成小组作业、一起参加文艺表演等。提出问题:在这些场景中,男女生交往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异性交往能增进彼此了解,消除神秘感;扩大交往范围,提升交往能力;通过友好合作完善自身,在集体中共同成长。
板书:异性交往
意义:增进了解、扩大范围、完善自身
设计意图:利用校园生活场景图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与异性交往。板书呈现简洁明了,强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记忆。
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
讲述案例:两位同学因为经常单独在操场角落聊天,被同学传出 “绯闻”,导致两人关系变得尴尬。组织学生讨论:在异性交往中,怎样做才能避免类似误会?如何把握交往尺度?
学生讨论后分享,教师总结:异性交往要注意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做到言谈得当、举止得体,既要热情大方,又要掌握分寸,让友谊健康发展。
板书:异性交往
尺度:方式、场合、时间、频率恰当,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真实案例,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索异性交往的正确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总结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尺度。板书对关键要点进行提炼,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朦胧情感
分享故事:一位七年级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自己最近总是忍不住关注一位异性同学,这种感觉让他有些迷茫。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情感正常吗?它是真正的爱情吗?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讲解:青春期萌发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是正常现象,但这并非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需要责任、能力和担当。面对朦胧情感,我们应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把精力放在学习和成长上。
板书:青春期的朦胧情感
认识:正常现象,非真正爱情
处理:慎重理智,专注学习成长
设计意图:分享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让学生感同身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青春期朦胧情感问题。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朦胧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会理性处理情感问题。板书清晰呈现核心要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三)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男生女生存在性别差异,要正确认识并尊重这些差异;异性交往意义重大,但要把握好尺度;正确看待青春期朦胧情感,树立正确爱情观。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与异性交往,共同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化重点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课堂练习
设计几道选择题,如 “下列属于性别刻板印象的是( )”“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给出一道情境分析题:“小明和小红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关系很好。但最近有同学说他们在谈恋爱,小明和小红很苦恼。请你给他们一些建议。” 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境分析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对异性交往的新认识,字数 300 字左右。
观察身边男女生交往的现象,记录下一个你认为比较恰当的交往案例和一个不太恰当的案例,并分析原因,下节课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布置短文作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异性交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身边案例并分析的作业,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为下节课的讨论提供素材。
七、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具体要点
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 生理差异:与生俱来,青春期更明显 心理差异:性格、兴趣、思维 社会文化差异:家庭、社会影响
性别刻板印象 表现:如男生适合理科,女生适合文科等 影响:限制发展、阻碍潜能挖掘 应对:摒弃刻板,尊重个体差异
异性交往 意义:增进了解、扩大范围、完善自身 尺度:方式、场合、时间、频率恰当,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青春期的朦胧情感 认识:正常现象,非真正爱情 处理:慎重理智,专注学习成长
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视频、图片、案例等素材,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较好地理解了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异性交往的意义及尺度等内容。小组讨论和辩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较为害羞,参与度不够高,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讲解青春期朦胧情感时,虽然学生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话题的敏感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完全理解,讲解的深度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此外,课堂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训练。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表达的机会。对于敏感话题,提前了解学生的困惑点,采用更恰当、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的比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