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播州区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学科
(考试时间:分钟 试卷满分: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第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2016 年 9 月,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在群山深处的贵州平塘大窝凼落成启用,是目前世界最
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下图),其超强的灵敏度显著提高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甚
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完成下面小题。
1. 如果发现类似地球上的地外文明,该天体的自身条件可能有( )
A. 来自恒星的稳定光照 B. 真空的地理环境
C. 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D. 安全的宇宙环境
2. FAST 的选址考虑到当地的( )
A. 年降水量少 B. 科技水平高 C. 人口密度大 D. 大窝凼地形
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一种距今约 4700 万年的兔耳果化石(下图),同时期棕榈、红树
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表为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第 1页/共 7页
代 纪 距今时间(亿年)
第四纪 0.026
新生
新近纪 0.23 代
宙 古近纪 0.66
白垩纪 1.45
中生
侏罗纪 2.01 代
三叠纪 2.52
3. 兔耳果化石形成时期( )
A. 被子植物繁盛 B. 三叶虫出现 C. 铁等矿产形成 D. 形成联合古陆
4. 兔耳果生长年代 古地理环境( )
A 干热 B. 冷干 C. 湿热 D. 冷湿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 年 12 月 06 日 02 时 44 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沿岸近海发生 7.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000 米,是当地近 20 年里最强地震。完成下面小题。
5. 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地( )
A. 是岩浆的发源地 B. 富含铁镍元素 C. 由固态岩石组成 D. 属于外部圈层
6. 地震发生时,受地震波直接影响 加利福尼亚州海上作业的船舶会( )
A. 上下颠簸 B. 先左右摇晃,再上下颠簸
C 左右摇晃 D. 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
第 2页/共 7页
北京时间 2024 年 10 月 30 日 4 时神舟十九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九号按照预设将与
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空间站轨道高度为 400~450 千米。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下面小题。
7. 神舟十九号与空间站对接时所在的大气层是(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臭氧层
8. 神舟十九号在发射过程中经过的大气状况是( )
A. 气温先降低后升高 B. 密度由大到小
C. 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D. 水汽含量增大
立冬之后,遵义市气温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表为遵义市 12
月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2 月 15 日 12 月 16 日 12 月 17 日 12 月 18 日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晴 晴
阴 阴
5~9℃ 3~9℃
0~11℃ 0~13℃
第 3页/共 7页
9.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与前两日相比,后两日昼夜温差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②减弱③增强 B. ①增强③增强 C. ②增强④减弱 D. ①减弱④增强
11. 农民为了有效防止冻害,下列措施和原理正确的是( )
A. 覆盖地膜,提高土壤温度 B. 排干土壤水分,降低土壤含水量
C. 点草烟熏,反射大气逆辐射 D. 建设塑料大棚,增强太阳辐射
2024 年 10 月,西班牙东南部因强降雨遭遇了该国现代史上最严重的洪灾,洪水所到之处桥梁垮塌、车
辆倾覆、农田村庄被淹。然而此次洪水之前西班牙连续两年遭遇严重干旱,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这也加
剧了本次洪水。完成下面小题。
12. 此次洪水所属 水循环节是( )
A. 水分蒸发 B. 水汽输送 C. 地表径流 D. 地下径流
13. 植被覆盖率降低会加剧洪水的原因是( )
A. 下渗减少 B. 地表径流减少 C. 降水增加 D. 地下径流增加
柔鱼是暖水性鱼类,受海水温度的影响在产卵场和索饵场之间季节性游动。图示意某海域柔鱼产卵场
和索饵场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4. 推测 11 月图中海域柔鱼的游动方向是( )
A. 一直向北 B. 一直向南 C. 先向北再向南 D. 先向南再向北
15. 图中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
第 4页/共 7页
A. 流经海域的盐度降低 B. 降低沿岸气温
C. 沿岸河流结冰期延长 D. 增加沿岸湿度
遵义市播州区播雅湿地公园的湖泊中生长着大量的水杉,每年深秋的水杉树叶变红,宛如大自然打翻
的颜料盘,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打卡,冬季水杉叶片会逐渐脱离树枝掉落。下图为播雅湿地公园水杉林和水
杉叶。完成下面小题。
16. 水杉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针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17. 湿地公园水杉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风消浪、增加光照 B.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 保持水土、减轻滑坡 D.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18. 水杉对当地土壤的影响主要是( )
A. 加速矿物质淋失 B. 提供矿物养分 C. 提供土壤有机质 D. 决定土壤质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泥石流多发区等高线地形,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泥石流多发区域位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对泥石流的移动范围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第 5页/共 7页
C.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D.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技术
二、非选择题(共三个大题,共 分)
2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纬度介于 26°36′N 至 27°26′N 之间,平均海拔约 2200 米,
年均日照时数 1812 小时,素有“阳光城”的美誉。近年来,威宁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打造 40 万亩蔬菜
基地。为了促进威宁县蔬菜产业发展,农业技术专家建议菜农向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来促进蔬菜
生长。图示意当地蔬菜大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威宁县素有“阳光城”的地理原因。
(2)大棚工作门被打开的瞬间,工作门下半部分会有气流从门外进入大棚内,上半部分的气流却从大棚内
流出,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
(3)分析向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气体能促进蔬菜生长的原因。
2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19 年 8 月 10 日,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出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70
天后抵达南美洲。南美洲的亚马孙大潮、钱塘江大潮和恒河大潮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潮涌,亚马孙大潮是
其中最壮观、最具有野性美,也是最神秘大潮。下图示意麦哲伦环球航行部分航线及局部大洋部分洋流分
布。
第 6页/共 7页
(1)简述人类利用潮汐的主要方式。
(2)分别说出甲、乙两处洋流的性质,并指出乙洋流对麦哲伦船队此次航行可能产生的影响。
(3)简述航段②的表层海水盐度从北向南降低的原因。
2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赣江位于江西省境内,为江西第一大河,赣江流域冬春季节,东北风强劲,降水较少且降水季节变化
大,在南昌市南侧 28 千米处的赣江西岸有宽阔的沙丘。图 1 示意沙丘区域位置,图 2 为沙丘景观图。
(1)说出赣江西岸的沙丘沙粒来源,并分析原因。
(2)指出沙丘缓坡的朝向,并说出理由。
(3)描述赣江西岸沙丘的形成过程。
第 7页/共 7页
播州区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答案
高一地理学科
1. C 2. D
3. A 4. C
5. C 6. A
7. C 8. B
9. C 10. D 11. A
12. C 13. A
14. B 15. D
16. C 17. D 18. C
19. A 20. A
21. (1)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受海洋影响较小,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海拔较高,
空气稀薄,大气的透明度高;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2)大棚内气温较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大棚上部气压高于大棚外侧的同水平高度,打开工作门时,
气从工作门的上半部分流出大棚,棚内地面气压降低;室外气温低,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
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棚外地面大气从工作门下半部分流向棚内。
(3)增温作用:二氧化碳气体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保温作用:二氧化碳气体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蔬菜
的生长;
22. (1)利用潮汐发电;发展旅游观光;发展潮间带养殖业;大型船只利用潮汐进出港口。
(2)甲为暖流,乙为寒流。乙洋流和麦哲伦船队航向方向一致,顺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约时间;八月份
正值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乙洋流为寒流,使得航行途中环境温度较凉爽。
(3)航段②起点靠近副热带海域,炎热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航段②终点为赤道附近海域,
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低纬度陆地径流较多,海域有较多陆地径流注入稀释海水。
23. (1)沙源:赣江河谷/河床河/漫滩/沙洲等。
理由:赣江水位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量大,河流含沙量大,来自上游山区的泥沙量大,河床和河漫滩泥
沙沉积量大,枯水期沙洲(河床)的泥沙裸露,为沙丘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
(2)东北方/沙丘东北坡/东侧为缓坡;赣江流域冬春季节,东北风强劲,即沙丘东北坡为迎风坡,坡度较
缓,西侧为背风坡,坡度较陡。
(3)冬春季,河流水位下降,河滩露出水面,沙源丰富;且此时多大风,东北风携带的沙粒受河岸山地阻
挡,风速减慢,沙粒在坡地上堆积形成沙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