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化学世界在电影院里,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奇幻画面在大银幕上展开,观众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魔力与冒险的神话世界。而在这光怪陆离的故事背后,隐藏着许多与化学世界奇妙的联系,当我们用化学的视角去解读这部电影,会发现其中别有一番科学韵味。魔力与能量转化电影中,哪吒的魔力是其强大力量的源泉,无论是他的火尖枪喷射出熊熊烈火,还是施展各种神通法术,都离不开魔力的支撑。从化学角度来看,魔力的产生、储存和释放过程,其实可以类比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在化学反应里,物质内部储存着化学能。以燃烧反应为例,当燃料(如木材、煤炭)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化学键断裂和重组,化学能就以热能和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哪吒施展火攻法术时,或许可以看作是他体内储存的魔力通过特定的 “魔力化学反应”,引发能量的剧烈释放,从而产生火焰。这就如同化学能在合适的条件下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只不过在神话世界中,这种能量转化的机制更加神秘、奇幻。魔力的储存也类似于化学物质储存能量的过程。在化学中,像电池中的化学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储存电能,以便在需要时释放出来。哪吒或许通过某种方式,将外界的神秘能量吸收并转化为魔力储存于体内,当面对战斗或其他挑战时,再将这些储存的魔力释放出来,转化为实际的战斗能力。法宝的化学奥秘哪吒手中的法宝,如乾坤圈、混天绫等,都具有神奇的力量。从化学视角看,这些法宝的材质和特性或许能找到一些化学原理的影子。乾坤圈能够限制哪吒的魔力,还能在战斗中发挥强大的攻击作用。我们可以想象,乾坤圈的材质可能是一种特殊的 “能量调控材料”。在现实化学中,有一些材料具有特殊的电学或磁学性质,能够对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和能量状态进行调控。乾坤圈也许就具备类似的能力,它可以对哪吒体内的魔力进行约束和引导,使其在可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当哪吒需要施展强大魔力时,乾坤圈又能通过特殊的结构和材质,将魔力集中并释放出去,形成强大的攻击力量。混天绫则能自动缠绕敌人,并且具有非凡的韧性和灵动性。从化学角度猜测,它的材质可能类似于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由许多重复的小分子单元连接而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强度。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橡胶等都是高分子材料。混天绫的分子结构或许是一种特殊的、高度交联的高分子形式,使得它既拥有强大的韧性,不易被破坏,又能在哪吒的操控下灵活变形,实现对敌人的缠绕和束缚。重生与物质的重组哪吒的重生是电影中最为震撼的情节之一。他在与强大敌人的战斗中,身体遭受重创,但最终却以岩浆代替藕粉重塑身体,实现了重生。这一过程从化学层面可以理解为物质的重组。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原子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比如,水电解时,水分子(H O)在电流的作用下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些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气(H )和氧气(O )。哪吒的重生过程,就像是一场复杂而神奇的物质重组。他原本的身体结构被破坏,但在重生的过程中,岩浆中的各种元素和物质,在某种神秘力量的作用下,按照特定的方式重新排列组合,构建出了新的身体。岩浆中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化合物,其中的硅、氧、铝等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复杂的晶体结构和化合物。这些物质在构建哪吒新身体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关键作用。就如同生命诞生之初,地球上的简单物质在各种能量和环境条件的作用下,逐渐组合形成复杂的有机分子,进而演化出生命。哪吒的重生,是物质重组的一种极致想象,虽然充满神话色彩,但却与化学中物质变化和重组的原理有着奇妙的呼应。《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精彩的神话故事,更是一个可以从化学视角去探索的奇妙世界。通过将电影中的奇幻元素与化学知识相联系,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电影情节,还能感受到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到化学在生活和想象世界中的无处不在 。一、选择题1.哪吒的火尖枪采用特殊合金锻造。这种合金可能是高强度、耐高温的钛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属于( )A.分子晶体 B.离子晶体 C.金属晶体 D.共价晶体2.混天绫由天蚕丝制成。古代丝绸染整时先将丝绸精炼(即先将蚌壳灼烧成蚌壳灰,然后将其加入草木灰汁中,再将丝绸浸泡其中),以除去蚕丝表层的丝胶,再进行染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丝绸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 B.古代丝绸的精炼剂实际是KOH溶液C.古代丝绸耐酸碱侵蚀,可长久保存 D.古代丝绸精炼涉及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3.东海龙王施法降水水淹陈塘关,下雨天,铜板上的铁铆钉暴露在空气中,表面被潮湿空气或雨水浸润容易生锈,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板上的电极反应:B.腐蚀过程中电子从铁移向铜C.当有生成时,水膜中释放D.铁铆钉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4.风火轮的火焰温度可达2000℃,若火焰中主要成分为,的燃烧热为,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B.C.D.5.《哪吒》中的结界兽形象可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其外形类似青铜,青铜的种类很多,其中磷青铜是铜与锡、磷的合金,质地坚硬,主要用作耐磨零件和弹性元件。某立方磷青铜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价电子排布式为B.与在元素周期表中都位于区,属于过渡元素C.该晶体中,距离原子最近的原子有8个D.该晶体密度计算式为二、填空题6.哪吒用混天绫捆缚夜叉时,火焰燃烧生成CO 和H O,在现实生活中常用李比希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如图是确定有机物化学式常用的装置,其中管式炉可提供有机物燃烧所需的高温。(1)盛放双氧水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2)装置C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准确称取13.60g有机物(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D管质量增加7.20g,E管质量增加35.20g。①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_________。②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能发生斐林反应(结构中存在),分子中存在碳碳三键,且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③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内含有一个苯环,且能与反应,符合条件的异构体有_________种。写出符合条件的任一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7.太乙真人炼丹,其中需要三位真火提供能量。我们利用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常见燃料的燃烧热如下表所示:燃料 CO燃烧热/() 285.8 283.0 890.3 5518①写出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热值”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则的热值为________kJ/kg。③已知:;;则与反应生成和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碱性氢气燃料电池可大大提高氢气的能量利用率,请写出该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燃料电池转移2mol电子时,实际提供的电能为200.06kJ,与作燃料相比,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约为________%(保留整数)。(2)火箭推进剂常用液态过氧化氢做氧化剂,液态肼()做还原剂,二者混合即可剧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若0.5mol肼完全被氧化放出408.8kJ的热量。则6.4g液态肼完全被氧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保留两位小数)。(3)已知含11.2gKOH的稀溶液与的稀溶液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请写出KOH的稀溶液与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哪吒》中敖丙操控冰晶的特效十分令人震撼。水分子间存在一种“氢键”的作用(作用力介于范德华力与化学键之间)彼此结合而形成。在冰中每个水分子被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的正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庞大的分子晶体。(1)1mol冰中有_____mol“氢键”。(2)水蒸气中常含有部分,要确定的存在,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A.把1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测产生氢气的体积B.把1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测浓硫酸增重的质量C.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水的pHD.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氢氧原子个数比(3)水分子可电离生成两种含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沸点明显高于水的沸点,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冰的结构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连接。在冰晶体中除氢键外,还存在范德华力(11kJ/mol)。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kJ/mol,则冰晶体中每个氢键的能量是_____kJ/mol。(5)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之一也是与氢键有关。请判断溶于水后,形成的的合理结构是__________(填代号)。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金属材料包含合金材料,金属晶体中除了纯金属还有合金,则战机中常使用高强度、耐高温的钛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晶体,故选C。2.答案:B解析:A.古代丝绸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先将蚌壳灼烧成蚌壳灰,然后将其加入草木灰汁中,再将丝绸浸泡其中,则古代丝绸的精炼剂实际是KOH溶液,B正确;C.丝绸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强酸、强碱溶液中将发生酰胺基水解反应而被腐蚀,即古代丝绸不耐酸碱侵蚀,C错误;D.古代丝绸精炼涉及的反应中为吸热反应,D错误;故答案为:B。3.答案:B解析:A.图示为铁的析氢腐蚀,铜板上的电极反应:,故A错误;B.原电池中,电池从负极流向正极,因此是从铁移向铜,故B正确;C.未说明气体所在状态,无法计算体积,故C错误;D.铁铆钉腐蚀过程中化学能一部分转化为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等形式,故D错误;故答案选B。4.答案:B解析:燃烧热是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产物时的反应热,常见元素的稳定产物:,的燃烧热为,则据此可得:;A.水应该为液态,A错误;B.据分析B正确,B正确;C.据分析,水应该为液态且焓变应为,C错误;D.据分析,,D错误;选B。5.答案:D解析:A.Cu是第29号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错误;B.Cu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ds区,属于过渡元素,Ni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d区,属于过渡元素B错误;C.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锡原子与位于面心的铜原子距离最近,则晶胞中锡原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铜原子有12个,C错误;D.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锡原子个数为8×=1,位于面心的铜原子个数为6×=3,位于体心的磷原子个数为1,晶胞的化学式为,设晶体的密度为,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解得,D正确;故选D。6.答案:(1)分液漏斗;干燥氧气,防止干扰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计量(2)将可能存在的转化为;防止E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3);;4;、、、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得到盛放双氧水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氧气中含有水蒸气杂质,因此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氧气,防止干扰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计量;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干燥氧气,防止干扰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计量。(2)装置C中有机物可能燃烧不充分,会生成气体,因此装置C中的作用是将可能存在的转化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能会进入到E装置中,因此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E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将可能存在的转化为;防止E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3)根据D管质量增加7.20g(水的质量为7.20g,物质的量为),E管质量增加35.20g(二氧化碳质量为35.20g,物质的量为)。则氧的质量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故答案为:。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则该有机物分子式为,能发生斐林反应(结构中存在),分子中存在碳碳三键,且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则该有机物分子式为,分子内含有一个苯环,且能与反应,说明含有羧基,若含有 即一种结构,若含有、 即邻、间、对三种结构,因此符合条件的异构体有4种。写出符合条件的任一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任写一种结构);故答案为:4;、、、(任写一种结构)。7.答案:(1) ;l42900(或);;;70(2)163.52(3)解析:(1)①的燃烧热为,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②燃烧热为,即1mol氢气(2g)完全燃烧放出285.8kJ的热量,则的热值为;③已知:i.ii.根据盖斯定律可得2×i-ii得反应,则该反应,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④碱性氢气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该燃料电池转移2mol电子时,消耗1mol氢气,则理论上提供的能量为285.8kJ,实际提供的电能为200.06kJ,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约为;(2)0.5mol肼完全被氧化放出408.8kJ的热量,则6.4g液态肼即为,完全被氧化放出的热量;(3)11.2gKOH为;的含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1.46kJ,则1molKOH反应时放出11.46kJ×5=57.3kJ,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8.答案:(1)2(2)AB(3);分子间氢键数目比多(4)20(5)b解析:(1)冰中每个水分子被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四面体,则1mol冰中含有氢键的物质的量为。(2)A.钠与水的反应,即1个水分子与钠反应产生0.5个氢气,但1个含有2个水分子,与钠反应产生1个氢气分子,水蒸气中常含有部分,则1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因1个分子与钠反应产生1个氢气分子,所以产生氢气体积;B.含有2个水分子,也能被浓硫酸吸收,若1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相对而言,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分子数目相同时,浓硫酸增重的质量大,可确定的存在,B符合题意;C.该物质的pH也等于7,无论该物质是否存在,pH都等于7,不能确定的存在,C不符合题意;D.该物质的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为2:1,无论是否存在,氢氧原子个数比仍为2:1,不能确定的存在,D不符合题意;故选AB。(3)水分子可电离生成两种含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其电离方程式为已知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沸点明显高于水的沸点,其可能原因是分子间氢键数目比多;(4)1mol冰升华吸收的总能量为51kJ,克服范德华力吸收的能量为11kJ,则克服氢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0kJ,而1mol冰中含有2mol氢键,故冰晶体中每个氢键的能量是20kJ/mol。(5)因为的电离方程为,所以水分子断开O-H键,H原子与分子形成,则形成的的合理结构是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