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及过渡语段的作用。 2.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记叙、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斗争精神、爱国热情和高尚人格,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教学难点 1.课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感悟和内化。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及过渡语段的作用。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记叙、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今日的“语闻天下”阅读分享栏目——以语文,闻天下。我们的栏目同闻一多先生的名字一样,都有一个“闻”字,闻,是听到的意思。《大学》中有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孔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闻,不仅仅是耳朵听到了,更是指一种用心的思考、入心的沉淀。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心走近闻一多,闻其说和做,闻其思想精神。共同探求:闻一多先生以他的言行让我们“闻”到了些什么。1.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潍坊诸城人,现代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出版的诗集有《烙印》《春风集》《欢呼集》,长诗《李大钊》,短诗《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等。2.背景解读本文选自《臧克家全集》第五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臧克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3.知识链接闻一多,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浠水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4.积累字词(1)注音梳(shū)头 抱歉(qiàn) 秩序(zhì)深宵(xiāo) 伴侣(lǚ) 小楷(kǎi)硕果(shuò) 卓越(zhuó) 迭起(dié)澎湃(pài) 大无畏(wèi) 锲而不舍(qiè)目不窥园(kuī) 沥尽心血(lì) 心不在焉(yān)慷慨淋漓(kǎi) 气冲斗牛(dǒu)(2)解释词语①校补:文中指闻一多著的《楚辞校补》。②衰微:(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③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④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⑤诗兴不作:作诗的兴致减少了。⑥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⑦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⑧兀兀穷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⑨迥乎不同:很不一样。⑩一反既往:完全与以往相反。潜心贯注:形容做事专心专注。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5.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交流点拨]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的人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3)这篇课文的结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交流点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第一部分(1—7):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1.深层探究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下列问题:(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交流点拨]第1、2、3段。(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 哪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交流点拨]①闻一多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②语句如“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等。(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 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交流点拨]“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这句话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的学者形象。[交流点拨]闻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并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2.探寻写作思路第一部分列举了几个事例 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 详略安排怎样 [交流点拨]①第一部分列举了三个事例:分别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②选材角度: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的角度选材的。③详略安排: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同学们,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第2课时课时目标 1.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2.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和高尚人格,做一个大写的人。1.深层探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并思考下列问题。(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交流点拨]闻一多先生是一个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的人,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文中第7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8、9段开启下文。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3)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 说 做革命家 起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呼喊,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2.品析语言(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交流点拨]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闻一多先生为了反对独裁,大声疾呼的发展过程,语言精练,生动形象。(2)研读第二部分(8~20),通过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文中)……(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得好,因为……”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交流点拨]①我认为文中“一反既往”这个词用得好,因为“既”是“已经”的意思,文中的意思为“完全和过去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这个词语使人想起成语“一如既往”,表达简洁风趣,又领起了下文。②我认为文中对闻先生的外貌描写写得好,因为这些描写抓住了人物特征,文中用了“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两个四字短语,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形象。③我认为“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读了很让人动情,表现出了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话鼓舞了人们“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志。同学们,课文篇幅虽短,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言行是一个人思想、精神品质的外在表现,言导行,行证言。作为学者、革命家的闻一多,其言行是独特的。言行一致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澎湃的爱国热情。在静思默想时,在昂首远望时,我相信,闻一多先生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将会成为幸福的守望者。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该怎样对待说和做呢 [交流点拨](示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示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切合本单元“杰出人物”主题,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为国为民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民主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练,是最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能读懂文章,而且领悟能力较强,但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领悟还不够透彻。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2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拘泥导致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语言运用: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及过渡语段的作用。思维能力: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记叙、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审美创造: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今日的“语闻天下”阅读分享栏目——以语文,闻天下。我们的栏目同闻一多先生的名字一样,都有一个“闻”字,闻,是听到的意思。《大学》中有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孔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闻,不仅仅是耳朵听到了,更是指一种用心的思考、入心的沉淀。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心走近闻一多,闻其说和做,闻其思想精神。共同探求:闻一多先生以他的言行让我们“闻”到了些什么。走近作者与背景臧克家(1905—2004),山东潍坊诸城人,现代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出版的诗集有《烙印》《春风集》《欢呼集》,长诗《李大钊》,短诗《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等。本文选自《臧克家全集》第五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臧克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知识链接闻一多,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浠水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音形识记梳头 抱歉 秩序 深宵 伴侣小楷 硕果 卓越 迭起 澎湃大无畏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心不在焉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shū)(qiàn)(zhì)(xiāo)(lǚ)(kǎi)(shuò)(zhuó)(dié)(pài)(wèi)(qiè)(kuī)(lì)(jiǒnɡ)(kǎi)(dǒu)词语积累①校补:文中指闻一多著的《楚辞校补》。②衰微:(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③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④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⑤诗兴不作:作诗的兴致减少了。⑥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⑦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⑧兀兀穷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⑨迥乎不同:很不一样。⑩一反既往:完全与以往相反。 潜心贯注:形容做事专心专注。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整体感知(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的人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整体感知(3)这篇课文的结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第一部分(1—7):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深层探究(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第一、二自然段。(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 哪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①闻一多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②语句如“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等。深层探究(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 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这句话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的学者形象。闻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并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探寻写作思路第一部分列举了几个事例 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 详略安排怎样 ①第一部分列举了三个事例:分别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②选材角度: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的角度选材的。③详略安排: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课堂小结同学们,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2.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和高尚人格,做一个大写的人。深层探究(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闻一多先生是一个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的人,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文中第7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8、9段开启下文。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深层探究(3)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 说 做革命家 起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呼喊,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品析语言(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闻一多先生为了反对独裁,大声疾呼的发展过程,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品析语言(2)研读第二部分(8~20),通过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文中)……(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得好,因为……”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①我认为文中“一反既往”这个词用得好,因为“既”是“已经”的意思,文中的意思为“完全和过去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这个词语使人想起成语“一如既往”,表达简洁风趣,又领起了下文。②我认为文中对闻先生的外貌描写写得好,因为这些描写抓住了人物特征,文中用了“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两个四字短语,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形象。③我认为“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读了很让人动情,表现出了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话鼓舞了人们“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志。课堂小结同学们,课文篇幅虽短,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言行是一个人思想、精神品质的外在表现,言导行,行证言。作为学者、革命家的闻一多,其言行是独特的。言行一致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澎湃的爱国热情。在静思默想时,在昂首远望时,我相信,闻一多先生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将会成为幸福的守望者。拓展延伸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该怎样对待说和做呢 (示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docx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部编版语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