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自由平等的追求 议题式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自由平等的追求 议题式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
总议题:议一议校园中关于自由平等哪些事儿
1、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写逻辑看:本课是部编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的第二框《自由平等的追求》。第一目“珍视自由”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实现自由的追求,要实现自由的追求就要珍视自由,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第二目“践行平等”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实现平等的追求。要实现平等的追求就要践行平等,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据此本课以学生生活实际为主线,探究校园中自由平等的那些事儿。在珍视自由中结合真实案例改编书本素材让教材情境真实化,让学生通过四步分析明确如何珍视自由,在践行平等中用电视《人民的名义》片段——安徽小学发生的真实事情——最近社会热点事件,议学何为特权,并发起“践行平等,清风整肃”活动,让学生一起践行平等,最后播放《有我》,感谢为追求中国自由平等不懈奋斗的我们。
2、学情分析
经过上节课的引导,理论层面学生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增强平等意识和珍视自由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观,形成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权威的法治意识,崇尚和弘扬法治精神。但是现实生活中案件可能不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并且受网络的印象对于一些社会事件的看法不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加以引导。
3、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法治精神的核心内涵,知道我国为推进法治精神的努力。
法治观念:知道如何珍视自由,如何践行平等,树立法治意识。
责任意识:对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全面分析后树立主人翁意识,在生活中行使权利践行平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
道德修养:在生活中可以践行平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教材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如何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用法律精神正确分析社会事件
5、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校长和学生面对面解决问题
近日,山西大同一校长和学生面对面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现场拿出解决方案,网友们纷纷点赞!
热评:①你认同这种解决方法吗?其中蕴含了何种法治精神?
预设答案:自由、平等
②找找我们学校中有哪些保障自由平等法治精神的举措
预设答案:如果学生找不到就说那我们一起来找一下我们身边自由平等的案例吧
子议题一:如何珍视自由?
议学情境:校园新鲜事儿之如此自由
展示案例:八年级学生小田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学生:
主见一:小田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内心想:“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凭啥管我。”
主见二:后来小田在校外抽烟喝酒,有时零花钱不够还要向低年级同学“借”,不借就不能回家,有一次被“借”同学将事情告诉自己的班主任,其班主任联系小田所在年级组对小田进行批评教育,不料他振振有词道:“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议一议
①调查:阅读小田的主见一,我班有多少同学曾经有过和他有一样的想法,请举手(平板投票)。
②评析:小田有“不做作业”及“校外活动”的自由吗?他的误区在哪里?并找出相关理论依据证明你的看法。
③判断:结合小田的主见二,说说小田侵犯了低年级同学的何权利?并说说你认为低年级同学遇事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你还有何其他方法可供其选择?
④预测:续写小田的结局,并说说他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小组议学规则:
①共同参与调查投票
②1、2组议学评析环节;3、4组议学判断环节;5、6组议学预测环节
③时间为4分钟,每组选出发言代表进行发言,时间为30s——1min。
学生小组议学
预设答案及引导如下:
①对于调查看现场情况
②评析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因此,小田上学迟到、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不是所谓“自由”,而是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抵制,很容易导致严重不良行为,甚至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③分析答案:小田侵犯了低年级同学的财产权和人身自由权;面对霸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在可以控制的情况下采取正当防卫。其次,我们应该把暴力与霸凌的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而隐瞒;最后,必要时可以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ps: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不可取哦!要依法维权)并且播放视频科普
④预测,开放式结局言之有理都可,教师引导知识点
议学成果一:如何珍视自由104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子议题二:如何践行平等?
议学情境:校园新鲜事儿之我是干部
播放视频: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里,老检察长陈岩石的孙子“小皮球”上体育课踢足球要交队长钱,并认为“不花钱办不成事,现在都这样。”
同时,现实往往比电视剧更“精彩”。安徽蚌埠怀远县火星小学发生一起班干部逼同学吃屎喝尿新闻引发舆论。这位副班长因被老师授予检查作业的权力,就多次以检查别人作业学习进度为由,收受其他学生“贿赂”几千到一万元不等,不交就要被逼吃屎喝尿,如果没有上交钱财,就算背过了副班长也算不过,只有交钱才能幸免于难。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四成小学生长大想当“官”。《南方都市报》记者曾随机采访过32名小学生,有八成孩子明确表示,希望自己能当上班干部,哪怕是小小一名组长或者科代表。原因在于当上班干部才能引起老师重视、同学尊重,更有机会获评区级、市级三好学生。在一个班级小社会,这些权力衍生的“特权”可能让孩子变得复杂,甚至滋生各种各样的“腐败”空间。
议一议:
①结合材料及生活经验,你认为何为“特权”?
②你想拥有“特权”吗?说一项你想拥有的“特权”并说说如果使用它可能产生何后果?
解释特权:
特权: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反对特权: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国家依法严厉打击特权行为,如2024年4月17日,河南许昌网友发视频反映,有交警在查酒驾时,被拦下的两名男子称自己是“纪委的”引发舆论。4月19日晚,河南许昌市纪委监委发布情况通报,内容如下:
现在发起践行平等,清风整肃活动——以“孩子的名义”消除班干部特权
议学成果二:如何践行平等105——107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播放视频:《有我》,为中国自由平等追求的我们一起加油!
6、创新作业:
办一起践行平等的黑板报,具体内容见书本107拓展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