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下《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宪法专册的起始,内部知识逻辑严密,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较困难。第一目主要围绕宪法做一个总的介绍,同时要注重向学生灌输党的领导和宪法法律是高度统一的关系。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第二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拥有广泛人权的内容,以及国家保障公民人权的措施,尤其是宪法对人权的相关要求。【学情分析】小学阶段的相关课程通过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使学生初步养成守法的意识和习惯;通过普法及宪法常识教育,学生初步了解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形成对宪法法律地位和权威、功能的初步认知。为初中阶段法治专册教材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学生在历史课上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由于经验欠缺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学生的认识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思考问题容易受表面特征和感性经验的影响。学生进入初二下学期,认知有了很大的突破性,能自觉地按照教学要求去了解有关事物,能理解抽象事物的本质属性,如宪法的原则和价值追求;能主动对相关事例和观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3.【教学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年终总结背后的来之不易—党的百年奋斗路”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性成就,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领导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党的领导和宪法法律是高度统一的关系。法治观念:通过“照片背后—春天盛会共赴约”,知道宪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通过“总书记对人民的深情告白”,知道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责任意识:通过分析“模拟两会、模拟提案”知道中学生同样是国家的主人,要积极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增强身为中国公民的责任意识。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难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6.【设计思路】本课以2024新年贺词为主线,深挖新年贺词的背后,设置总议题“从2024新年贺词背后看“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下设子议题1:一份年终总结,非凡领航创伟业,从新年贺词总结的热气腾腾中国的来之不易去回望百年路,体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子议题2:一张照片背后,春天盛会共赴约,从习主席新年贺词背景书架照片—2023年习近平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的瞬间,体悟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子议题3 :一份深情告白,万家忧乐到心头,从习主席贺词里蕴含的人民情怀,牵挂的百姓生活,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7.【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娓娓讲述一年来砥砺初心的不懈奋斗,深情回首伟大祖国迈向繁荣复兴的坚实步伐。你要读懂新年贺词,就不能只读新年贺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新年贺词背后,读懂中国的力量与温情,学习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二、新课讲授总议题:从2024新年贺词背后看“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子议题1:一份年终总结,非凡领航创伟业知识关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议学情境】2024新年贺词 绘就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精彩纷呈,体育健儿勇创佳绩。假日旅游人潮涌动,电影市场红红火火,“村超”、“村晚”活力四射,低碳生活渐成风尚... 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前行路。如今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但是我们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来之不易,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这些“来之不易”,是如何写就的?让我们聆听“她”的自述!——视频播放:回望百年路—中国共产党自述:我的理想【议学任务】①回望百年奋斗路,你有何感悟?(提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②新中国成立后,党是如何带领人民确认奋斗成果的?(提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③就此总结,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以从宪法规定角度、党的性质和地位角度来说)【知识总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①实践依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②法律依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宪法规定: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性质决定: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目标: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③地位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议题追问】刚才党的自述中提及到的各领域成就还记得吗?据此,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党的领导?【知识总结】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②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议题辨析】 刚才我们说党是领导一切的,但是我们又说宪法法律至上,那么中国共产党和宪法法律之间是什么关系?到底是党大还是法大呢?(提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要明确予以回答。”理由是:“我国法律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意志,我们党依法办事,这个关系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习近平)【议学任务】学生辨析。【知识总结】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子议题2:一张照片背后,春天盛会共赴约知识关联: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目的和要求分别是什么?【议学情境】2023年12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每年习主席身后书架上摆放的照片都引人关注,推近、定格、铭记,透过习主席身后书架上的一张张照片,我们记住过去,也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年有很多张照片是首次出现在书架上,其中就有一张特别的照片。时间是2023年3月,春天里的盛会—两会召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他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郑重宣誓。铮铮誓言,拳拳初心。【议学任务】①为什么亿万人民可以通过选举、投票等,选出3000多名代表自己意愿的人(全国人大代表)来决定“谁是国家主席”这样的“大事”?(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请你观察部分法条,分析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ppy展示具体法条,对应相关做法)【知识总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①国家性质: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经济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③政治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④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⑤武装力量: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议学情境】春天里的盛会与中学生有无关系?—模拟两会、模拟提案【议学任务】模拟两会,模拟提案意义何在?(提示: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并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在亲身实践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历练,学会如何以和平的、正义的、理性的民主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知识总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目的和要求分别是什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子议题3 :一份深情告白,万家忧乐到心头【议学情境】新年贺词中,“人民”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之一。习近平点赞最多的是人民,牵挂最多的是人民,祝福最多的是人民。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再次表达:一些群众就业、生活遇到困难,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我都牵挂在心。人民是他的心之所系,也是行之所至。步履不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访民生、问冷暖、强信心、谋发展...—播放视频【议学任务】①总书记的足迹中,体现了公民享有的哪些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提示:社会经济方面的权利—劳动权;文化教育权;生命健康权;生存权)②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始终是总书记的挂念,据此,何为最大的人权?(提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③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提示:享受到免费教科书、营养餐、大病医疗保险、老旧小区改造……”)④结合上述及日常见闻,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有哪些?(提示: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知识总结】什么是最大的人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人权的广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主体广泛: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人权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内容广泛: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议学情境】我国近期热点时政【议学任务】看新闻,找途径—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知识总结】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①总述: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P8②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P9③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P9④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9⑤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10⑥普法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P10三、课堂总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法治观念,积极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