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青春之光》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青春之光》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15.《青春之光》
(第一课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千万万怀抱着理想信念的年轻人,正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用青春追随光、成为光、发出光,从乡村到城市,从田园到工厂,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印刻着青年的奉献。黄文秀同志就是一位让青春熠熠闪光的优秀青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之光》,了解她的感人事迹。
情景导入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倒叙与顺序相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
学习目标
祝红蕾,潍坊临朐人。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被评为“山东十佳青年散文家”“齐鲁文化之星”等。
作者简介
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主动请缨到贫困村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放心间,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全部心血。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年仅30岁。2021年被授予“七一勋章”。
祝红蕾到百坭村采风时,黄文秀已离开4年。“但是她的气息还在,每个人谈到黄文秀的时候,就像谈到自家亲人一样,充满了怀念,特别亲切。”“黄文秀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创作一篇散文,带大家重走一遍她走过的‘长征路’。”
背景介绍
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结合了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旨在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
具有以下特点:①真实性: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或夸大其词。(核心)②文学性: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③新闻性:要求作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并呈现事件的核心要素。
文体介绍
灌溉 拍摄 倾泻 屯子
静谧 瓢泼 辗转 熟络
心扉 执拗 抖擞 崎岖
散架 硝烟 驻足 噩耗
毛坯 膝盖 心急如焚 直言不讳  
读准字音
gài
shè
xiè
tún

piáo
zhǎn
luò
fēi
niù
sǒu
qí qū
sǎn
xiāo
zhù
è hào


fén
huì
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体现了黄文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怎样的精神?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其精神的?
3.本文由三个小标题构成全文,这些小标题有何特点?
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事件:文章从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回顾了黄文秀到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将百坭村变成脱贫攻坚的热土,让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的奋斗历程。
整体感知
2.文章体现了黄文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怎样的精神?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其精神的?
体现了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表现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青年党员风采。
整体感知
2.文章体现了黄文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怎样的精神?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其精神的?
①毕业后主动回百色县百坭村任第一书记,投身扶贫工作。
②面对村民质疑,积极努力融入群众,不畏辛苦开展扶贫工作,两个月逐一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绘制贫困户分布图。
③以砂糖橘产业为突破口,劝带头人、请技术员、联系果商、建电商站,带领全村致富。
④通屯路、硬化路、装路灯、建蓄水池等,助村民脱贫。
⑤帮助村民申请低保、养老补贴、贷款,教孩子们学习。
⑥父亲病重时仍担心村里防汛,冒雨返村,路遇洪水受困,不幸牺牲。
整体感知
3.本文由三个小标题构成全文,这些小标题有何特点?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我心中的长征”是黄文秀的话,从中可以看出黄文秀的品质;“仿佛她还在一样”引用村民的一句话,表现人们对她的怀念。
三个小标题均引用了文中人物的话,真实性强、情感鲜明突出,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小标题概括了各层的主要内容,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重难讲解
4.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部分中描写黄文秀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清秀的侧脸,个头不高,扎马尾辫,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这位新来的百坭村第一书记‘看上去文文弱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样子’”。
通过外貌描写,表现黄文秀的文弱,体现周昌战对她工作能力的质疑,欲扬先抑,为后文写黄文秀不怕困难、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等做铺垫,更能表现黄文秀的优秀品质。
重难讲解
5.当黄文秀站在班统茂面前时,这个壮家汉子为什么“认栽”了?这样写有何好处?
她多次到班统茂家做工作,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班统茂被黄文秀的执着、诚挚所感动。这样写有利于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更好地表现黄文秀不轻易放弃、真诚敬业、吃苦耐劳的品质。
重难讲解
15.《青春之光》
(第二课时)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倒叙与顺序相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
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课文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既有概括性的叙述,又有对外貌、行为、语言等的具体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找出你印象深刻的一两处,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1.课文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倒叙与顺叙相结合。课文开头,从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此处运用倒叙;而正文部分回顾了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扎根大山,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具体行为则运用了顺叙。
①倒叙开篇,制造紧张气氛,暗示人物处境凶险,于矛盾冲突中凸显了黄文秀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为公,心系百姓的品质。
②顺序记叙,条理清晰地记叙了黄文秀在百坭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事迹,具体表现人物的伟大品质。
重难讲解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感受到黄文秀哪些优秀品质?
重难讲解
她为父老乡亲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苦日子而感到心焦;一年时间,全村有88户成功脱贫;得知水渠被洪水冲断,冒雨开车180多公里返回百坭村。
通过朋友圈和电商服务站昼夜不停地发布信息,联系买家;和村民一起采摘茶叶,浇灌蔬菜,盘算收成;带领村民遇阻修路,逢水架桥,遇暗装灯,来回奔波为乡亲跑项目、请专家。
一心为公
心系百姓
勇于担当
甘于奉献
面对老百姓的排斥,她用两个月时间逐一走访了贫困户,摸清当地山水风土、村情民意;三次到班统茂家“围追堵截”。
真诚忘我
坚韧顽强
3.文章主要写黄文秀的事迹,最后一段提及300多万名干部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多余。①将黄文秀的事迹放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中,表明黄文秀不是个例,像她这样坚守初心、大公无私、有强烈责任感、勤奋努力、勇于担当、不畏艰险、甘于奉献,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优秀人物还有很多,丰富文章内涵; ②这样写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对黄文秀个人品质的赞美上升到对整个脱贫攻坚工作者群体的赞美、敬佩,升华文章主题; ③引发读者对该群体的敬意和关注,增强感染力。
重难讲解
4.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黄文秀的形象,请找出你印象深刻的一两处,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概括性的叙述与具体细节描写并呈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重难讲解
①概括性的叙述与具体细节描写并呈:
“黄文秀一有空就往村屯跑,不让她进门的,她就去两次、三次;人家去田里干活儿,她就去帮忙;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卷起袖子就帮着打扫院子。她还学会了桂柳话,走到哪里都和村民们熟络地打招呼。”
“她从县里请来农业技术员给果农指导果树管理;带领干部村民赶在砂糖橘成熟前把破损路面修好;联系外地果商上门收购,在村里建起了电商服务站。”
概括叙述了黄文秀在百坭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所作出的诸多努力,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其工作内容和精神世界,表现人物执着热情、勤劳务实等品质。
重难讲解
①概括性的叙述与具体细节描写并呈:
“整个村庄都沉睡了,十平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仿佛要被孤独和无助的海洋吞没。她打开了驻村日记,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
比喻,把我宿舍比作一叶小舟,把孤独和无助比作海洋,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文秀初到村庄不被接纳的孤独无助;通过神态描写,反映她委屈、郁闷的真实心理状态,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容易使读者共情。
重难讲解
①概括性的叙述与具体细节描写并呈:
“当黄文秀泥水淋漓地站在班统茂面前的时候,这个壮家汉子“认栽”了。……来不及擦去身上的泥水,黄文秀诚挚地说。”
“泥水淋漓”“来不及擦去身上的泥水”等细节,突出黄文秀真诚敬业、吃苦耐劳的品质。
“一天,她忙完回到宿舍,鞋都没脱就睡着了。天蒙蒙亮时醒来,浑身散架一般。要不休息一天?她摇摇头,还有那么多事等着她呢。”
“鞋都没脱就睡着了”的细节,表现黄文秀工作的辛劳,反映她顽强拼搏、忘我工作的品质;身体极度疲劳却不肯休息,表现其一心为民的责任担当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重难讲解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百布屯、百爱屯、长沙屯……每走访一户,她就在本子上做一个标记——村部用五星标识,圆点代表人家,短线代表山路或河流。”
正面描写了黄文秀工作内容,表现了她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让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周昌战由衷地称赞文秀:‘她年轻有文化,点子多,做事有韧劲,大家都服气!’”
用周昌战的语言,从侧面烘托了黄文秀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人们对她的赞美之情。
重难讲解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那用屯通路那天,一位大娘顶着烈日将热乎乎的熟鸡蛋塞到文秀手里:‘路通了,好日子也有盼头了!闺女歇一会儿,别累坏了。’”
大娘拿鸡蛋的行动和关切的语言,表现了人们对黄文秀的肯定、疼爱和感激之情,从侧面反映黄文秀一心为民的品质。
“文秀的父亲黄忠杰——这位不管多难都坚定支持女儿读书、教育女儿要感恩的老人,哽咽着谢绝了慰问金:‘家里的困难,我们自己克服……这些钱拿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写黄文秀父亲的神态、语言,表现其父的深明大义、知恩图报,说明黄文秀家风优良,侧面表现她的优秀品质。
重难讲解
5.结合文章内容,从党组织的教育、家教家风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追求等角度,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并说说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①党组织的教育: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黄文秀曾在入党申请书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党的教育培养、理论学习,让她积极响应党“脱贫攻坚”的号召,为了光荣使命甘于奉献,奋不顾身。
重难讲解
5.结合文章内容,从党组织的教育、家教家风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追求等角度,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并说说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②家教家风的影响:
文秀的父亲黄忠杰——这位不管多难都坚定支持女儿读书、教育女儿要感恩的老人,哽咽着谢绝了慰问金:“家里的困难,我们自己克服……这些钱拿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黄文秀成功的背后,站着一位疼爱女儿、深明大义的父亲,优秀的家风传承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民儿女。
重难讲解
5.结合文章内容,从党组织的教育、家教家风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追求等角度,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并说说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③个人理想追求:
黄文秀想起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黄文秀家境贫寒,父母身体不好,但她自立自强,立志要为建设家乡、回馈家乡、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
重难讲解
人处于社会联系中,不是独立的个体,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将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黄文秀便是如此做的。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做那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而不是怕见风雨的泥菩萨。
课堂小结
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