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地理试卷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0℃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一年中从初霜到终霜的时段称为霜期。下图为北京、哈尔滨、成都和贵阳的霜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贵阳霜期比成都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植被 D. 海陆位置2. 与哈尔滨终霜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 )A. 春分 B. 谷雨 C. 立夏 D. 小满3 北京霜期期间,图中城市( )A. 昼短夜长且日出时间逐渐变晚 B. 正午太阳高度增大C. 正午射入室内的阳光面积减小 D. 昼长先变短后变长4. 我国某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一年中该地日出时杆影方位的变化范围(阴影所示),其中OA、OB分别示意夏至日、冬至日的杆影方位。读图,图中( )A. 夏至日该地18点前日落西南方向 B. 冬至日该地日出时杆影朝向西北C. 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D. 夏至日到冬至日地球公转速度加快下图为2024年10月26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图中( )A. 黄海风大浪高 B. 长沙易发生冻害 C. 西宁阴雨连绵 D. 石家庄吹偏北风6. 未来3小时,北京可能( )①风速增大,空气质量转好②冷锋影响,气流辐散多雾霾③气压稳定,适宜户外活动④气温降低,市民应添加衣物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洞里萨湖地处东南亚季风气候区,该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图为洞里萨湖周边水系分布及波雷格丹水文站多年平均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 )A. 洞里萨河流向随地势变化 B. 热带草原广泛分布C. 湄公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D. 洞里萨湖咸水湖8. 波雷格丹水文站水量为负值时,洞里萨湖( )A. 降水量少 B. 保证湄公河上游航运 C. 面积缩小 D. 减轻湄公河下游洪灾图(a)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图(a)中( )A. 岩层甲物质来源于地幔 B. 乙处岩层弯曲形成向斜C. 岩层丙中可能发现化石 D. 断层形成晚于岩浆侵入10 图(a)中甲岩石形成过程对应图(b)中( )A. ①→C B. ②→A C. ③→B D. ④→D图为崇明岛位置及不同时期东滩岸线、大堤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图示区域( )A. 海洋性气候显著,全年湿热 B. 河流径流量大且稳定C.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D. 植被常绿硬叶林为主12. 据图推断崇明岛( )A. 海浪堆积作用为主 B. 长江侵蚀作用为主 C. 陆地面积不断增大 D. 将与长江南岸相连下图为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大气热力环流( )A. 受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影响 B. 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 D. 太平洋西部大气较稳定14. 甲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寒暖流交汇 B. 海水盐度适中 C. 冷海水上涌 D. 大量河水注入15.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A. 热带太平洋东部降水增多 B. 甲海域水温升高渔业增产C. 亚洲东南部洪涝灾害加剧 D. 西北太平洋台风数量增多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乌鲁木齐河是位于天山北坡的内流河,近年来,该流域冰川面积持续减小。图为乌鲁木齐河上游冰川、多年冻土下限分布及英雄桥水文站流量和冰川融水量统计图。(1)简述乌鲁木齐河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在垂直方向上多年冻土与非多年冻土之间的界线,称为多年冻土下限。(2)说出甲地多年冻土下限的弯曲方向,并说明理由。(3)分析冰川面积持续减小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17.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海南岛易受台风影响,图(a)为海南岛地形图,图(b)为2024年10月26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说明海南岛地势特点对河流的影响。(2)绘制该台风气流水平运动示意图,并分析在台风影响下,此时海南岛东侧的主导风向和降水状况。18.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下图为法国地形图及尼斯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尼斯市是地中海沿岸著名的冬季度假胜地,2021年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概述尼斯市成为冬季度假胜地的气候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法国主要海港大多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比斯开湾平均水深1715米,海岸线较曲折,但缺少大型港口。(2)简述比斯开湾建设大型港口的不利自然条件。罗讷河全长813千米,注入地中海,在河口形成75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3)分析罗讷河三角洲的形成原因。19.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智利多火山、地震,当地时间2024年11月8日6时37分,智利南部沿海地区(西5区)发生6.3级地震。(1)说出此次地震发生时的北京时间,并阐述智利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湖泊中的罗顿洞穴,岩石主要由大理岩构成,经过上万年的湖水雕刻形成石洞。(2)概述米罗顿洞穴的形成过程。安第斯山脉海拔3200至4500米的干旱大风区,一些岩石上长满了一种被称为亚勒塔的开花植物。亚勒塔贴近地面生长,叶子表面覆盖了一层蜡,生长很密集、很缓慢。(3)说明亚勒塔的植物特点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20.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大熊猫国家公园中,四川片区面积最大,达1.93万平方千米,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分布示意图。(1)概述图中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分布特点。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四川片区采取种植多种大熊猫喜食竹子的措施,使大熊猫国家公园连接成片,植被覆盖率提高,珍稀物种数量持续增长。(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该措施对图示区域生态建设的促进作用。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地理试卷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3题答案】【答案】1. A 2. B 3. D【4题答案】【答案】B【5~6题答案】【答案】5. D 6. B【7~8题答案】【答案】7. C 8. D【9~10题答案】【答案】9 D 10. B【11~12题答案】【答案】11. C 12. C【13~15题答案】【答案】13. A 14. C 15. A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题答案】【答案】(1)径流量季节变化大,6-9月,夏季(夏秋)流量大,冬季(冬春)流量小,河流以大气降水和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降水量大,冬季相反 (或者分析冬季,夏季相仿)。(2)向河流上游(高海拔、东南)弯曲。理由:甲地处河谷,河谷海拔低气温高。(3) 冰川面积持续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如,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17题答案】【答案】(1)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自中心向四周注入海洋;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较大(2)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降水较多且多暴雨。【18题答案】【答案】(1)降水少,晴天多;气温较高,气候温和。原因: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一侧,降水较少;位于山地南侧沿海,受冷空气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2)比斯开湾受西风带影响大,风浪大;比斯开湾多雾、雨等恶劣天气。(3)罗讷河流域内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强;罗讷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地势平缓,流速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形成罗讷河三角洲。【19题答案】【答案】(1)北京时间为11月8日19:37。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2)大量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该地区多火山地震,引起岩石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受到地壳抬升岩石裸露,不断遭受湖泊水体侵蚀,形成洞穴。(3)亚勒塔贴近地面生长,可以抵御大风;叶子生长密集,可以抵御寒冷,同时表层具有蜡质层,具有保水性。【20题答案】【答案】(1)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部,分布在山区,多位于海拔较高区域,呈片状、不连续分布。(2)种植竹子,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条件。提供充足食物来源和更广阔、连续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植被增多,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率提高,截留降水、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