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分析抗倭胜利的原因,理解其反侵略斗争的性质。3.了解明朝时援朝战争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重点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2.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自主学习】一、郑和下西洋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 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2.目的:提高 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中外贸易发展。3.概况: — 年, 率船队 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红海沿岸。4.方式: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礼品,表达通好的意愿,与当地居民进行 。5.地位:郑和的远航, 之长, 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6.意义:发展了 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明朝中期,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 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我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2.过程(1)组建军队: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统领的军队被誉为“ ”。(2)平定倭患: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消灭当地倭寇,使 的倭患基本解除。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 。三、援朝战争1.背景: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权臣 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2.过程:明朝应 请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3.影响: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 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受到削弱。这场战争对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1. 年, 殖民者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买通了广东地方官员,在澳门上岸,搭篷建屋,进行贸易。2.1573年,葡萄牙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 地方政府。3.后来:明政府在澳门设置 ,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合作探究】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远航?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当堂达标】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原产于中东地区的苏麻离青(颜料),于明朝永乐年间大量引入我国。这得益于(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2.(2024·辽宁中考)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华文明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的沿岸国家形成一个关联网络,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材料表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 )A.目的 B.条件C.经过 D.影响3.戚继光《练兵实纪》写道:“凡赏罚,军中要柄 ;若犯军令,就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决不干预恩仇。”体现出戚家军( )A.军队纪律严格 B.获取群众支持C.武器装备精良 D.根据地形摆阵4.(2024·甘肃兰州中考)八年级某班开展主题为“中华英雄谱”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应出现在抗击外来侵略英雄谱系中的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C.明太祖 D.戚继光5.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的权臣是( )A.丰臣秀吉 B.阿倍仲麻吕C.崔致远 D.马可·波罗6.一首《七子之歌 澳门》唱出了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历史上,霸占我国澳门三百多年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葡萄牙 D.荷兰7.“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出其起止时间及最远到达的地方?(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3)航海者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我的收获】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1.国力 2.明朝 3.1405 1433 郑和 七 30多个 非洲东海岸 4.商品交易 5.时间 规模 海上二、1.倭寇 2.戚家军 台州 东南沿海 反侵略 民族英雄三、1.丰臣秀吉 2.朝鲜 3.日本 东亚政治军事四、1.1553 葡萄牙 2.明朝 3.守澳官【合作探究】1.客观原因: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进步。主观原因:郑和的个人能力与智慧;全体船员的通力合作。根本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精神:忠心报国、崇尚和平、百折不挠、勇于探索。2.胜利原因:(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4)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品质:不为名利, 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堂达标】1.C 2.D 3.A 4.D 5.A 6.C7.(1)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郑和的远航,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百折不挠、勇于探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 目标 1.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知道援朝战争和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的史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明朝的相关史料,梳理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目的,分析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增强问题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通过学习优秀人物事迹,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理解国家实力是影响对外关系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提高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重点 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教法 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研读法、材料分析法、自主互助法、情境体验法。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古代帆船的图片以及中国航海日的图片(见课件)。教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代人们就懂得利用海洋资源,乘船在海洋中航行,直至今日海运船舶仍旧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为此,我国在2005年设立了中国航海日,用于宣传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识。而这个日子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航海家而设立的,你知道这位航海家是谁吗 究竟是什么样的壮举引得国家设立这样一个日子用来纪念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了解郑和的航海功绩吧。 教师随笔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郑和下西洋 1.观看地图(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西洋是哪里。七下西洋的是谁 答案:(1)明初,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2)郑和。 2.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答案:①明朝国力雄厚。②明成祖大力支持。③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先进的航海技术。④郑和有坚强的毅力和组织能力。 3.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答案:(1)外交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 (2)经济目的: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4.观看地图,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范围。 答案:(1)时间: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2)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分析表格(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郑和七下西洋的特点。 答案: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航程远,友好交往。 6.阅读材料和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答案:(1)积极影响: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消极影响:七次大规模远航和馈赠性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 过渡语: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从此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了西方探险者。然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能够禁止中国人民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海上的威胁。 板块二 戚继光抗倭 1.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解释倭国、倭寇和倭患。分析明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为此,明朝派谁去抗倭 答案:(1)倭国:古代日本。倭寇: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倭患:倭寇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我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 (2)原因: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②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③明朝推行海禁政策,倭寇与我国奸商、海盗等相互勾结。 (3)人物:戚继光。导 与 学 过 程 2.观看地图,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答案: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操练新阵法,组建“戚家军”。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与广东地区的抗倭将领带领广大军民,消灭当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阅读材料,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如何评价戚继光 答案:(1)原因:①抗倭斗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②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英勇善战。③戚继光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2)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过渡语: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击了来自日本的倭寇,基本消除了倭患,保卫了海疆,为民族、为人民建立了巨大的功勋。与此同时,日本还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进行了援朝战争。 板块三 援朝战争 1.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明朝是如何处理周边关系的。 答案:明朝继承了我国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仰慕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向中国纳贡称臣,并和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对这些周边国家的国王进行册封。 2.观察《万历援朝之战形势图》(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日本发动侵朝战争的时间、发动者、结果及这一战争的历史影响。 答案:(1)时间:明朝万历年间。发动者:日本权臣丰臣秀吉。结果: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 (2)历史影响: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这场战争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渡语: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通往东方的商路被打通,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首批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欧洲国家,纷纷驱使战舰来到中国寻求“贸易” 机会。让我们走进下一板块的学习,了解葡萄牙人是如何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的。 板块四 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1.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了解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的背景和概况。 答案:(1)背景: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2)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买通了广东地方官员,得以在澳门上岸,搭篷建屋,进行贸易。1573年,葡萄牙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后来,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 结束语: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倭患严重,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属于冲突与战争。明朝万历年间,明朝进行了援朝战争,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末,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租住权。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落伍了。 教师随笔板书 设计 一、郑和下西洋 1.时间:1405—1433年 2.概况: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地位: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二、戚继光抗倭 1.概况:台州大捷,福建、广东抗倭,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2.评价:反侵略战争,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三、援朝战争 1.发动: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 2.影响: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1.1553年,葡萄牙在澳门上岸,进行贸易 2.1573年,葡萄牙将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 3.明政府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当堂 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教学 反思 本节课开头的导入呼应结尾的升华,联系热点,感受中国“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智慧。通过对戚继光抗倭反侵略战争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与突破。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在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也能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全民海洋意识的提升。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还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知道援朝战争和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的史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明朝的相关史料,梳理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目的,分析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增强问题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通过学习优秀人物事迹,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理解国家实力是影响对外关系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提高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导入新课一、郑和下西洋 观看《郑和下西洋》视频一、郑和下西洋 1.观看地图,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西洋是哪里?七下西洋的是谁?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明军攻克云南后,11岁的郑和被俘,被送进皇宫当了宦官。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被赐姓郑。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宦官首长太监。因他小名“三宝”,所以人称“三宝太监”。人物扫描 人物:郑和。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文莱西洋郑和条件:材料一:永乐中,米粟自输京师百万石外,府、县藏蓄积甚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航海技术也日渐丰富。 ①明朝国力雄厚。③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先进的航海技术。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②明成祖大力支持。材料四:郑和,回族,出身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知伊斯兰和佛教教义,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④郑和有坚强的毅力和组织能力。一、郑和下西洋 2.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材料1: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郑和传》材料2: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材料3: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等等。(1)外交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2)经济目的:推动中外贸易发展。一、郑和下西洋 3.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概况: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①时间: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 次下西洋;②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 。③史实: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礼品,表达通好的意愿;与当地居民进行商品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派出使者随行。中国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漆器、金属货币等西洋730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榜葛剌进麒麟图》一、郑和下西洋 4.观看地图,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范围。人物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特点时间 1405—1433 1492—1504次数 7次 4次人数 27800人 1500人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17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8米) 长24.5米宽6米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最远航程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古巴、海地等地方式 海外贸易 互通有无 互补互利 寻找掠夺黄金好财富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航程远友好交往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6.特点:一、郑和下西洋 5.分析表格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郑和七下西洋的特点。特点:影响:泰国 三宝塔寺印度尼西亚 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庙(1)积极影响: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材料一:据《明成祖实录》记载,当时“愿依华风”、“仰慕中国衣冠礼仪”比比皆是。各国或跟随郑和船队回朝,或派使者朝拜,有些国王还亲自来华访问。渤泥国王麻那惹加纳乃就因病客死中国,临终上表,愿“体魄托葬中华”。一、郑和下西洋 6.阅读材料和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7.影响: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2)消极影响:七次大规模远航和馈赠性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一、郑和下西洋 6.阅读材料和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二、戚继光抗倭 1.识读图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解释倭国、倭寇和倭患。分析明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为此,明朝派谁去抗倭?背景 词语的含义:倭国倭寇倭患古代日本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勾结,对中国沿海地区带来的灾难明代《倭寇图卷》(局部) 明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②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③明朝推行海禁政策,倭寇与中国商人、海盗勾结滨海细民(平民),以海禁太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为盗。——《嘉靖平倭祗役纪略》 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淡泊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戚继光抗倭 2.观看地图,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概况。概况:大力整顿军队,操练新阵法,组建“戚家军”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与广东地区的抗倭将领带领广大军民,消灭当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鸳鸯阵:12人为一作战小组,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二、戚继光抗倭 3.阅读材料,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如何评价戚继光。评价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倭变事略》 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①抗倭斗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得到人民的支持。②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英勇善战。③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军事著作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三、援朝战争 1.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明朝是如何处理周边关系的?材料一: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凡蕃国遣使朝贡,至驿,遣应天府同知礼待。明日至会同馆,中书省奏闻,命礼部侍郎于馆中礼待如仪。宴毕,习仪三日,择日朝见。陈设仪仗及进表,俱如仪。——《明史》卷56《志第三十二 礼十》材料三:古里……(永乐)十七年偕满剌加十七国来贡。十九年又偕忽鲁谟斯等国入贡。二十一年,复偕忽鲁谟斯等国,遣使千二百人入贡。时帝方出塞,敕皇太子曰:“天时向寒,贡使即令礼官宴劳,给踢遣还。其以土物来市者,官酬其直,”——《明史》卷326《列传第二百十四 外国七》关系:明朝继承了我国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仰慕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向中国纳贡称臣,并和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对这些周边国家的国王进行册封。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这场战争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时间:明朝万历年间。三、援朝战争 1.观察《万历援朝之战形势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日本发动侵朝战争的时间、发动者,结果如何?分析这一战争的历史影响。材料一:文禄元年(1592年),明神宗派遣辽东总兵李如松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率兵四万余人于当年12月26日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击日军。在明军(4万余人)和朝鲜三道水师提督李舜臣等的反击下,日军攻势遇阻。平壤之战结束后3月20日在汉城集结清点人数为六千五百二十人),丰臣秀吉遂与明朝和谈。材料二:(明朝)万历年间,倭贼大入东国(朝鲜),八道糜烂,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凭圣朝之力,天兵之威,七年然后定,到今二百年,生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且末年流贼(后金)之变,未必不如此,故我国以为由我而亡,没世哀慕,至于今不已。——《仁祖实录》发动者:日本权臣丰臣秀吉。结果: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历史影响: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1.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了解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租住权的背景和概况。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风浪,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以在澳门上岸,搭篷建屋,进行贸易。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1553年1573年后来1.背景:2.概况: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课堂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1433年概况: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戚继光抗倭概况:浙江台州大捷,福建、广东抗倭,倭患基本解除评价:一场反侵略战争,戚继光是民族英雄1553年:葡萄牙在澳门上岸,进行贸易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明政府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发动: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地位: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援朝战争影响: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1573年:葡萄牙将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原产于中东地区的苏麻离青(颜料),于明朝永乐年间大量引入我国。这得益于(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2.(2024·辽宁中考)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华文明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的沿岸国家形成一个关联网络,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材料表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 )A.目的 B.条件C.经过 D.影响3.戚继光《练兵实纪》写道:“凡赏罚,军中要柄 ;若犯军令,就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决不干预恩仇。”体现出戚家军( )A.军队纪律严格 B.获取群众支持C.武器装备精良 D.根据地形摆阵CD当堂达标A4.(2024·甘肃兰州中考)八年级某班开展主题为“中华英雄谱”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应出现在抗击外来侵略英雄谱系中的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C.明太祖 D.戚继光5.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权臣是( )A.丰臣秀吉 B.阿倍仲麻吕C.崔致远 D.马可·波罗6.一首《七子之歌 澳门》唱出了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历史上,霸占我国澳门三百多年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葡萄牙 D.荷兰DCA7.“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出其起止时间及最远到达的地方?(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3)航海者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1)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郑和的远航,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百折不挠、勇于探索。(共16张PPT)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预习案·自主学习训练案·效果评价一、郑和下西洋1.条件: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2.在位皇帝: 。 3.目的: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 和威望,同时推动了中外贸易发展。4.概况预习案·自主学习明成祖地位时间 1405—1433年次数 郑和率船队 下西洋 范围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七次红海沿岸5.地位: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6.影响: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活动 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礼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商品交易友好往来2.倭患: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倭寇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我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造成严重的倭患。3.抗倭过程:1561年, 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他率军进入福建,与广东地区的抗倭将领带领广大军民,消灭当地的倭寇,消灭当地的倭寇,使 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 。 戚继光东南沿海反侵略民族英雄三、援朝战争1.背景(1)明朝继承了我国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2)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仰慕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向中国纳贡称臣,并和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对这些周边国家的国王进行册封。(3)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2.影响: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这场战争对 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1.1553年, 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租住权。 2.明政府在澳门设置 ,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 东亚政治军事格局葡萄牙守澳官1.(2024湖南)“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开展贸易 B.获取财富C.宣扬国威 D.增长见识训练案·效果评价C2.(2024辽宁)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华文明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的沿岸国家形成一个关联网络,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材料表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 )A.目的 B.条件 C.经过 D.影响3.明朝《武备要略》中记载的鸳鸯阵法适应南方复杂的丘陵、水网地形,还能根据不同作战情况进行变阵,全队密切配合,可攻可守,浑如一体。用此阵法打败倭寇的明朝名将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C.文天祥 D.岳飞DB4.“明朝万历年间的两次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援朝战争的( )A.原因 B.目的C.过程 D.影响5.1553年以欺骗的方式攫取在澳门租住权的是( )A.荷兰殖民者B.葡萄牙殖民者C.英国殖民者D.西班牙殖民者DB6.(2024广东)明朝中后期,以万里海疆为对象,明人绘制了《全海图注》《沿海山沙图》《万里海防图》等众多海防图,流传至今的就有十多种。这表明,当时( )A.造船技术发达B.海防意识增强C.海外贸易兴盛D.远洋航行开启B7.(2024四川广安期末)对联蕴含历史信息。下面对联的横批应为( )A.治国贤君B.航海先驱C.民族英雄D.千古一帝C上联:大功在备倭,城郭依然,公去苍茫谁嗣者下联:明诏使防海,风波未已,吾来宏济愧前贤8.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包括郑和宝船(模型)、《榜葛剌进麒麟图》、戚继光像,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元朝的政治统治B.明朝的对外关系C.元朝的科技文化D.明朝的中外交通B9.(2024青海果洛期末)某班同学开展了以“和平之师、友好使者”为主题的论证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一起来论证吧。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时间 1405—1433年船数 船队最多时有大小船只200多艘人数 首次出海27 000多人远航次数 先后7次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材料二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明朝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答案:(示例)观点:和平交往是中国外交的传统。(2分)论证: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行,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由此可以看出,和平交往是中国外交的传统。(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yVideo_7.mp4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docx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部编版历史.pptx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堂习题课件.pptx 视频4.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