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学习目标】1.知道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了解君主专制在清朝的进一步强化。2.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目的以及它的严重恶果。3.了解清朝中后期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表现。4.理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和结果。【重点难点】1.重点: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文字狱;闭关政策。2.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与弊;评价闭关政策。【自主学习】一、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朝初期,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2)康熙皇帝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权力,设立 ,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2.设立(1)时期: 年间。(2)成员:由皇帝选派 组成。(3)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4)职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5)影响: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 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3.奏折制度(1)含义:雍正年间,部分官员向皇帝秘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阅。(2)影响: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 进一步强化。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1)目的:从 领域严密控制士人。(2)盛行:康熙、 和乾隆三朝。(3)含义:从士人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4)特点:清朝的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5)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 。禁锢了人们的 ,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2.文化专制政策(1)目的:为了维护 统治。(2)表现①大力提倡 ,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②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1.吏治腐败:官吏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 的趋势。2.财政危机: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 越来越虚弱。3.土地兼并: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 ,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社会的 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4.农民起义:1796年, 爆发,起义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四、闭关政策1.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展势力时,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 政策,严格 对外贸易。2.表现(1)顺治时期,颁布“ ”,严厉限制海上贸易。(2)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后,开放 、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3)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 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我国出口商品,管理外国商人。3.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 于世界。【合作探究】1.军机处设立的影响有哪些?2.清朝统治者为何要大兴文字狱?产生了怎样的后果?3.清朝为什么实行“闭关”政策?闭关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联系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对闭关政策的看法。【当堂达标】1.《檐曝杂记》记载:“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此处的“大臣”应该就职于(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C.军机处 D.内阁2.《桓枢纪略》所载军机处的凭证为金牌,不仅是军机处出入的凭证,也是打开行使权力印匣的“钥匙”。体现军机处的特点是( )A.保密性强 B.办事效率高 C.缺乏自主性 D.受皇帝指挥3.(2024·江苏镇江中考)据《清代文字狱档》记载,从乾隆六年至五十三年,文字狱达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造成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致使知识分子再也不敢轻易表露个人思想。由此说明文字狱( )A. 禁锢了思想言论 B. 打击了违法犯罪C. 提高了儒学地位 D. 保障了社会发展4.《四库全书》在编纂时,销毁了对清朝不利的书籍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保护传统文化C.完善政治制度 D.提高儒学地位5.清代民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思想禁锢 B.官场腐败 C.军备废弛 D.贫富分化‘’6.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导致中国曾经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航海业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材料中“这种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思想专制 D.朝贡贸易7.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渐由开放走向封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帆出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材料一中反映清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澳门矣。——《粤海关志》卷八(2)材料二中反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引自清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我的收获】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1.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2.雍正 亲信大臣 至高无上 3.君主专制二、1.思想文化 雍正 人才 思想言论 2.集权 尊孔读经三、1.腐败 2.国力 3.兼并土地 贫富分化 4.白莲教起义四、1.闭关 限制 2.禁海令 宁波 广州 广州十三行 3.落后【合作探究】1.(1)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巩固皇权专制。(2)造成君主独断专行,国家兴衰成败取决于君主个人品质优劣和能力高下;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权力过度集中,容易滋生腐败。2.为了加强专制,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3.原因:(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根本原因)。(2)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闭关政策不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只会让自己隔绝于外界的联系,失去与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历史已经证明,闭关锁国只会带来落后。启示:吸取“闭关”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当堂达标】1.C 2.A 3.A 4.A 5.B 6.A7.(1)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2)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犯。(3)观念:愚昧自大、故步自封。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 目标 1.通过了解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及其影响,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清朝《流民图》(局部)、《广州十三行》等图文史料,了解清朝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和闭关政策,分析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了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通过对清朝闭关政策影响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重点 难点 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文字狱;闭关政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与弊;评价闭关政策。教法 学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史料研读、材料分析。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军机处内景和外景图(见课件)。教师:这是位于今天北京故宫内的清朝军机处旧址。从外表看,它只是一排比较简单的平房,谈不上豪华,更没有其他衙门的威严,但与其他衙门不同,它位于皇宫内,离皇帝的住处很近。军机处是清朝特有的政权机构,后来成为清朝的权力中枢。它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它有什么不同之处 它的设立对清朝的政治有什么影响 我们今天来学习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教师随笔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军机处的设立 1.识读人物图和示意图(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的演变。 答案:(1)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康熙皇帝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权力,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3)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2.观看视频(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完成有关军机处的表格。 答案: 时间雍正年间过程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成员皇帝选派的亲信大臣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职责照旨拟文,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无实权)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3.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什么是奏折制度。它的实行有何作用 答案:(1)概念:部分官员向皇帝秘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 (2)作用: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问题探究:观察图片和时间轴,分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案: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清朝时达到顶峰。 过渡语:在加强君权的同时,清朝统治者还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来钳制思想,巩固统治,一时间“万马齐喑”,败坏了社会风气。 板块二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1)观看视频(见课件),阅读案例(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文字狱的概念,分析其目的。 答案:①概念:从士人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②目的: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维护清朝统治。 (2)观察表格和统计表(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清朝文字狱的特点。 答案:清朝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 (3)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清朝大兴文字狱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答案:①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士人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连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遭到杀身之祸。 ②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导 与 学 过 程 2.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清朝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 答案: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②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3.问题探究:根据图表(见课件),历朝实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答案:共同作用:加强了专制统治。 过渡语: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封建社会迟暮,危机重重。想一想,清朝统治都面临哪些危机呢 板块三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清朝矛盾加剧的表现。 答案:1.吏治腐败 (1)原因: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导致腐败。 (2)表现:①贿赂上级,结党营私。②乾隆以后,贪风更盛,各级官吏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百姓。 (3)结果: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2.财政危机 (1)原因:清朝官僚机构臃肿。乾隆后期,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很大。尤其是各级官吏大肆贪污,截留税款,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 (2)影响: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3.土地兼并 (1)原因: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土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2)结果: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 (3)影响: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4.农民起义 (1)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流离失所。 (2)爆发: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 (3)影响:白莲教起义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过渡语:在政治和文化上,清朝统治者不断走向极权。在对外关系方面,清朝统治者关起国门,日益封闭。 板块四 闭关政策 1.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清朝闭关政策实施的原因。 答案:(1)直接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根本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 2.结合视频,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复述清朝闭关政策的表现。 答案:(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2)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3)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教师随笔导 与 学 过 程 3.识读地图和漫画(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 答案: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对比唐、宋、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举措,谈谈对今天我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1)启示: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 (2)做法: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友好合作。 结束语:清朝统治者通过设立军机处、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和文字狱等措施,使得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皇权不断增强,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也暗象丛生,如吏治腐败、财政危机、土地兼并严重等,导致清王朝最终走向无可挽回的衰落。 教师随笔板书 设计 一、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帝:南书房 3.雍正帝:军机处,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奏折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慌、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2.文化专制政策:提倡尊孔读经、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吏治腐败、财政危机、土地兼并、白莲教起义 四、“禁海令”的颁布 1.表现: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广州十三行 2.影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当堂 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教学 反思 本课应在明确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教学,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课的学习内容较多,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调整教育策略,对知识进行详略得当的讲解,适当使用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形成史料实证意识。分析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时,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通过了解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及其影响,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清朝《流民图》(局部)、《广州十三行》等图文史料,了解清朝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和闭关政策,分析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了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通过对清朝闭关政策影响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军机处内景 军机处外景议政王大臣会议:满族建立的清朝,为了减少汉族的疑惧与隔阂,减少改朝换代的剧烈动荡,基本上沿用明朝的政治体制,给人一种照旧的延续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皇帝内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清初中央官制示意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太极(1)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皇权受到限制一、军机处的设立 1.识读人物图和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的演变?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康熙南书房南书房原是康熙帝读书的地方,因其地处皇帝办公的乾清宫的西南而得名。南书房是康熙朝设立的,是康熙皇帝为加强皇权、巩固清朝统治而设置的宫廷御用机要秘书机构。(2)康熙皇帝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权力,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一、军机处的设立 1.识读人物图和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的演变?一、军机处的设立 观看视频《军机处》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跪受笔录 承旨传达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时间过程成员地位职责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直接原因一、军机处的设立 2.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知识,完成表格内容。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皇帝选派的亲信大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照旨拟文,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无实权)一、军机处的设立 3.识读图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什么是奏折制度?它的实行有何作用?奏折制度材料:乾隆时期,奏折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地官员均获得奏折言事的权力,奏折言事的范围则扩展到人口、粮食收成、逃犯、洋盗缉查、每月粮价波动等情况。有关军情和紧急事务的奏折必须使用驿递,该用不用,不该用而用,都会受到申斥或处分。随着奏折数量增加和作用提升,乾隆帝严令除军机处应奏事件仍旧交奏事太监呈进外,其余一切奏折均由奏事官员转交,大臣官员不得与太监交谈,违者从重治罪。乾隆帝还规定了奏事处人员定期更换制度,以防范任职时间过长可能带来的弊端——摘编自傅礼白《康雍乾时期的奏折制度》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概念:部分官员向皇帝秘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作用:太监、航海家秦两汉隋唐宋明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巩固中外朝制度发展中书省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分割相权元强化废除丞相、设内阁厂卫制度、八股取士顶峰:军机处清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清朝时期达到顶峰4.问题探究:观察图片和时间轴,分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观看视频《清朝文字狱》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1)观看视频,阅读案例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文字狱的概念,分析其目的。案名 事由 结局徐骏案 作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侮辱清朝。 斩首查嗣庭案 在江南主持科举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雍正。 戮尸枭示亲属株连《明史》案 使用明朝年号,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清的事迹。 70多人全部处死胡中藻案 作诗“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侮辱朝廷。 凌迟处死亲属从坐“维民所止”,出自《大学》一书,是宋国君王祭祀殷高宗武丁时所唱的乐歌,歌颂武丁中兴的功业。“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维通“为”,止即“住所” 。意思是“都邑周边千里远,都是商民居住地”。然而清廷却提出“维”和“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目的:概念:从士人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维护清朝统治。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2)观察表格和统计表,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清朝文字狱有何特点?太监、航海家文字狱的特点:案名 事由 株连人数庄廷龙《明史》案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70--120戴名世《南山集》案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300多人吕留良案 反对清朝统治 数十人,其子碎尸枭首胡中藻案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 被指为侮辱清朝。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徐骏案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斩首,抄家查嗣庭案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抄家,死于狱中清朝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3)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清朝大兴文字狱带来的危害是什么文字狱的危害:①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士人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连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遭到杀身之祸。②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李祖陶《迈堂文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文化专制政策:《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约8亿字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四库全书》表面上是古籍整理,实际目的是将古代的文化典籍进行篡改,以删去不利之处保留对清朝统治有利的部分。康熙帝为北京孔庙书“万世师表”匾额(1)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2.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清朝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文化专制政策:(2)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借编书之名行查书之实,破坏古书《天工开物》、《军器图说》这些科技著作都被禁毁,《天工开物》直到近代才在日本和法国重见天日。仅在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据统计,在这期间共销毁书籍3100多种,15.1万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 ——常建华《清史十二讲》全国各地因编纂《四库全书》所查缴的禁书数量雍正乾隆两朝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 ——鲁迅影响: 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浩劫。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太监、航海家【知识梳理】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朝代 内容 影响秦朝 焚书坑儒 巩固了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汉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明朝 八股取士 加强了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清朝 文字狱 加强了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步3.问题探究:根据图表,历朝实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共同作用:加强了思想控制;加强了专制统治。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识读图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清朝矛盾加剧的表现。1.吏治腐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1)原因: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导致腐败。(2)表现①贿赂上级,结党营私。②乾隆以后,贪风更盛,各级官吏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民众。(3)结果: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识读图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清朝矛盾加剧的表现。2.财政危机:“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时,仅为1240万两,制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1/6。”(1)原因:清朝官僚机构臃肿。乾隆后期,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很大。尤其是各级官吏大肆贪污,截留税款,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2)影响: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识读图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清朝矛盾加剧的表现。3.土地兼并:(1)原因: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土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3)影响: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2)结果: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识读图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清朝矛盾加剧的表现。4.农民起义:(1)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流离失所。材料:1796年至1804年,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花费了!亿2000万两白银才将其平定下去。随着闭关镇国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越来越枯竭,而同期的英国工业革命正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进行。此消彼长,清王朝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可避免地减弱了。——摘编自唐博《深度探秘:康乾盛世的AB面》(2)爆发: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3)影响:白莲教起义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原因: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致英国国王信函材料一: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又将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材料三:(2)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1)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3)根本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四、闭关政策 1.识读图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清朝闭关政策实施的原因。观看视频《广州十三行》四、闭关政策 表现: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广州十三行西洋式建筑18世纪末广州港盛况四、闭关政策 2.结合视频,识读图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复述清朝闭关政策的表现。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四、闭关政策 3.识读地图和漫画,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外科技发明成果比较表 时期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1001-1500年 157 98 591501-1840年 472 19 453材料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影响门关了,不给开!问他们有好东西要不要?——来源《大漫中国》四、“禁海令”的颁布 4.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交往的举措,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引进占城稻、设立市舶司郑和下西洋,引进高产作物宋朝:明朝:清朝:严格限制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启示: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做法: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友好合作。课堂小结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帝:南书房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慌、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文化专制政策:提倡尊孔读经、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闭关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吏治腐败、财政危机、兼并土地、白莲教起义表现: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广州十三行雍正帝:军机处,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奏折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影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檐曝杂记》记载:“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此处的“大臣”应该就职于(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C.军机处 D.内阁2.《桓枢纪略》所载军机处的凭证为金牌,不仅是军机处出入的凭证,也是打开行使权力印匣的“钥匙”。体现军机处的特点是( )A.保密性强 B.办事效率高 C.缺乏自主性 D.受皇帝指挥3.(2024·江苏镇江中考)据《清代文字狱档》记载,从乾隆六年至五十三年,文字狱达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造成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致使知识分子再也不敢轻易表露个人思想。由此说明文字狱( )A. 禁锢了思想言论 B. 打击了违法犯罪C. 提高了儒学地位 D. 保障了社会发展CA当堂达标A4.《四库全书》在编纂时,销毁了对清朝不利的书籍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保护传统文化C.完善政治制度 D.提高儒学地位5.清代民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思想禁锢 B.官场腐败 C.军备废弛 D.贫富分化6.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导致中国曾经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航海业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材料中“这种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思想专制 D.朝贡贸易AAB7.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渐由开放走向封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帆出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材料一中反映清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澳门矣。——《粤海关志》卷八(2)材料二中反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引自清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1)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2)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犯。(3)观念:愚昧自大、故步自封。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共18张PPT)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预习案·自主学习训练案·效果评价一、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清朝初期,还保留着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时,设立了 。2.设立: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房,不久改名 。 3.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4.职责: 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5.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预习案·自主学习南书房军机处军机大臣6.奏折制度及影响(2)影响:提高 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1)目的: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2)时期: 、雍正和乾隆三朝。 决策康熙(3)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2.文化专制政策(1)目的:维护 。 (2)做法:大力提倡 ,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集权统治尊孔读经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1.政治腐败:官吏结党营私。 以后,清朝的 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2.财政危机:到了乾隆后期,财政虚耗很大。 以后,出现了财政危机。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3.贫富分化: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土地紧缺,而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的 十分严重,社会危机重重。4.人民起义: 起义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乾隆官僚体制嘉庆贫富分化白莲教四、闭关政策1.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 受到侵犯,又惧怕 . 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含义:实行闭关政策, 对外贸易。 3.表现(1)顺治时期,颁布 ,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2)清朝在 设立行政机构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领土主权沿海人民严格限制“禁海令”台湾(3)1757年,只开放 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规定由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广州广州十三行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符号、文字等形成简单的图示,将历史过程的内在和本质联系进行直观体现,从而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空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下面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艰难曲折的形成历程B.中国古代军事指挥系统的完善历程C.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过程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发展历程训练案·效果评价C2.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①科举制的创立 ②焚书坑儒 ③闭关自守 ④文字狱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C3.康熙十九年(1680年),湖广名医朱方旦发现了人的思想中枢是“脑”而非传统医学认定的“心”。此说引发了医界的震动和朝廷恐慌,结果以“妖言惑众”罪将其处斩,所有著作一律焚毁。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古代医学在清朝有了飞跃性发展B.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文化的发展C.清朝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D.闭关自守使国家发展落后于世界C4.“乾隆时因贪污败露被杀的总督、巡抚国泰等人侵吞公款‘动至数十百万之多,为他代所罕睹’。”这里主要叙述的是( )A.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多地少B.政治腐败黑暗,官场腐化奢靡C.士兵得不到温饱,武装力量大大削弱D.社会危机严重,动乱还在继续B5.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材料中的“这种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政策C.朝贡贸易 D.殖民掠夺B6.如图漫画戏谑的是清朝某一特殊机构,其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特殊机构的设立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B.地方行政机构精简C.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C7.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集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明清的君主专制C.浅议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D8.下列选项中,对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历史阶段特征概括准确的是( )A.盛世繁华与危机潜伏B.帝国统一与儒术独尊C.民族交融与政权并立D.国门洞开与危机深重A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闭关自守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清朝统治者隔绝中外民众的往来,加强对东南沿海的清剿,断绝了东南沿海人民的活路,造成了嘉庆年间东南沿海商民的反抗;妨碍了中国人民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国际文化的交流……从而造成中国的落后。——徐明德《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历史教训》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0分)答案:(示例)观点: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造成了当时中国的落后。(2分)论述: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政策推行了近200年。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断绝了东南沿海人民的活路,引起了东南沿海商民的反抗,增加了阶级矛盾,限制了对外贸易,不利于经济发展,同时也阻碍了中国人民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国际文化的交流。(6分)综上所述,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军机处.mp4 广州十三行.mp4 清朝文字狱.mp4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docx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docx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部编版历史.pptx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堂习题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