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期末摸底考试
地理试卷
2025年1月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通州区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考察时发现用标准身高测量正午影长定节气的设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了下图示意(注:标准身高指与图中设施匹配的身高,即正午时刻人站在脚印上,头顶的影子可到达测量日所在节气的位置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每个台阶侧立面上写着两个节气(除二至日外),这两个节气的共同点最可能是( )
A. 地球公转的速度相近 B. 太阳直射的纬度相近
C. 全国的昼夜长短相同 D. 通州区物候现象相似
2. 标准身高的人影到达图中线段AB的位置时,北京未来一周内( )
A. 昼渐长夜渐短 B. 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C. 气温呈波动式下降 D.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 )
A. 甲处可能有海洋生物化石 B. 乙处山地因地壳运动而成
C. 丙处可修建水库利于储水 D. 丁处物质直接来源上地幔
4. 丙处地貌形成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 堆积作用——水平挤压——垂直运动——侵蚀作用
B. 垂直运动——水平挤压——侵蚀作用——堆积作用
C 堆积作用——垂直运动——水平挤压——侵蚀作用
D. 水平挤压——垂直运动——侵蚀作用——堆积作用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4年12月3日2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 )
A. 甲地气流下沉,可能出现晴朗天气 B. 乙地盛行东南风,大气能见度较高
C 丙地等压线密集,有狂风暴雨现象 D. 丁地气流顺时针辐合,多阴雨天气
6. 推测未来一天内戊地最可能出现( )
A. 海水结冰,影响渔船出港 B. 暴雨洪涝,造成出行不便
C. 低温降水,适当添加衣物 D. 风和日暖,适宜户外运动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段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山地是( )
A. 南岭 B. 大巴山 C. 阴山 D. 小兴安岭
8. 该山地南坡山麓地区( )
A. 降水丰富,形成透水性强的红壤 B. 光照充足,成土母质分解快,矿物质含量低
C. 坡度较陡,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 D. 冷湿环境利于有机质积累,形成肥沃黑土
侗族擅长根据地理环境进行建筑设计,其独特的建造技艺作为我国极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湘西芋头侗寨是典型代表。图(a)为湘西芋头侗寨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图(b)为该村寨风雨桥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芋头侗寨内部空间结构表现为( )
①沿等高线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中心是公共服务设施④外围是梯田、山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该村寨内部空间结构合理布局的意义有( )
①方便居民生产生活②抵御干旱灾害③保护民族传统特色④保护生态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风雨桥建筑特色体现该村寨( )
A. 地势起伏大 B. 降水天气多 C. 河流流量大 D. 农闲时间长
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的核心原材料,被视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铁矿石储量位居世界第四。下图为我国铁矿石的供给结构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我国铁矿石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是( )
①来源渠道单一②循环利用率高③对外依赖性强④总需求量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每年8月从澳大利亚向我国运输铁矿石,海运中需要防范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 海啸 B. 台风 C. 高温 D. 冰山
摩洛哥渔业资源丰富,是非洲第一大产鱼国。农业有一定基础,但粮食不能自给。能源资源贫乏,目前超过95%的基础能源依赖进口。下图为摩洛哥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摩洛哥( )
A. 地势起伏大、寒潮频发导致粮食不足 B. 河流众多、河网密集,内河航运发达
C. 西部沿岸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D. 可开发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
15. 该国的图卜卡勒国家公园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是( )
A. 距世界文化遗产马拉喀什200千米 B. 有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景观
C. 拥有珍稀野生动植物,非凡性突出 D. 旅游设施完善,服务内容多样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大题,共55分。
16. 某校学生到四川省黑河流域开展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调研湿地蓄水量
黑河流域的干支流大部分地区流经湿地(包括草甸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图中湿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体单元,具有很强的蓄水功能。同学们通过走访大水水文站,获取相关数据,绘制了该流域的湿地年蓄水变化量统计图,如图(c)。
(1)概述黑河流域湿地年蓄水变化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任务二探究藏香猪品质
学生在若尔盖县附近的草原上看到了有“健身猪”之称的若尔盖藏香猪,制做了研学考察报告,如图(b)。
(2)分析若尔盖藏香猪品质高的原因。
任务三考察流域生态治理
若尔盖县曾经由于人类活动导致该地草甸、沼泽湿地大量减少。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列举该地应对湿地面积减少可采取的治理措施。
17. 纽埃自然资源贫乏,主要产业为农业、渔业和旅游业。图(a)为该国地形图,图(b)为该国首都阿洛菲气候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阿洛菲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原因。
纽埃岛拥有世界上第二大正在生长的环形珊瑚礁,形成礁的珊瑚生长需要温暖清澈的海水和充足的光照,最佳生长水深大约是0—25米。尽管海平面在不断上升,但由于纽埃岛周围的珊瑚礁持续生长,该国总面积不降反增。图(c)为纽埃岛珊瑚礁形成过程示意图。
(2)分析纽埃岛珊瑚礁形成和不断生长的原因。
纽埃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面积260平方千米,岛上居民1564人。
(3)说出该国的环境承载力大小并解释原因。
纽埃自然风光独特,拥有珊瑚礁海岛、洞穴、雨林……,如同世外桃源,但该国长期以来交通等基础设施不足。2024年10月21日,中纽“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中国援纽埃环岛公路升级项目竣工。该项目涵盖环岛路主线和内部连接线道路的路面修复升级。
(4)阐述纽埃环岛公路升级项目对该国发展的意义。
18. 泥炭是一种富含水分、有机质和腐殖质的松软物质,是由植物残体在积水、低氧环境下长时间缓慢分解形成的,它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成煤泥炭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脱去大部分水分形成煤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简称吐哈盆地)中心区域的沙尔湖煤田是我国的特大煤田,据探测那里曾经是厚厚的泥炭。
(1)结合碳循环原理,绘图示意泥炭在缓解气候变暖中的作用。
(2)推测吐哈盆地泥炭形成期的古地理环境特征。
自2011年起,沙尔湖煤田以建设国家、自治区“西煤东运”大型能源基地为战略定位。
(3)评价开发沙尔湖煤田对该地区带来的影响。
19. 安徽省滁州市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下图为滁州市位置图,表1为滁州市不同年份社会经济主要统计数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产值比重(%) 常住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城市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23 3782.0 7.8 49.2 43.0 405.5 63.85 120
2013 1086.1 19.2 53.0 27.8 394.5 47.0 83
2003 300.5 20.9 43.6 35.5 420.4 24.9 27
(1)从地理位置角度,解释滁州市经济增长快的原因。
(2)说明滁州产业结构变化对该市城镇化的影响。
20.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尔滨”的爆火,“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的前景令人期待。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同学整理的我国部分地区发展冰雪产业的资料。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实例,论述中国发展冰雪经济可行性。
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期末摸底考试
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D
【3~4题答案】
【答案】3. A 4. A
【5~6题答案】
【答案】5 A 6. C
【7~8题答案】
【答案】7. B 8. C
【9~11题答案】
【答案】9. D 10. C 11. B
【12~13题答案】
【答案】12. D 13. B
【14~15题答案】
【答案】14. D 15. C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大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特征:黑河流域湿地年蓄水变化量大多数年份是增加的,波动性大,2010年达最大蓄水变化量。
影响因素:降水、蒸发、地表径流、生产生活用水等。
(2)该地区湿地广布,生物多样性丰富,提供了优质饲料;该猪擅奔跑,脂肪含量低;生活在高寒环境中,生长周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多,肉质好;人类活动少,污染少,属于绿色食品。
(3)建立湿地保护区,协调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保护意识。
【17题答案】
【答案】(1)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形成原因:位于低纬地区的岛国,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2)纽埃岛为珊瑚礁的生长提供了空间。该岛地处热带,浅海环境水温高、光照充足且人类活动少,海水洁净,有利于珊瑚的生长,逐渐在岛屿周边形成珊瑚礁。由于海平面上涨,原有的珊瑚礁被海水淹没,新的珊瑚礁在浅层海域围绕该岛继续生长。
(3)环境承载力低,自然资源少,技术水平低。
(4)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便捷程度,方便居民出行,带动该国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的交流。
【18题答案】
【答案】(1) (2)泥炭中含水高,推测气候湿润;大量积水,推断地势低洼;植物残体多,说明植被繁茂。
(3)有利:输出煤炭,促进经济发展;煤炭开采、运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不利:开采煤炭,释放古地理环境储存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破坏地表,加剧荒漠化、造成地面塌陷;开采、运输均有煤灰粉尘,造成大气污染。
【19题答案】
【答案】(1)地处长江三角洲,南京、合肥都市圈交界处,易于接受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利于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技术指导交流;临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广阔,便于产品销售;位于高速铁路、公路沿线,通达度高,利于客货流流动。
(2)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镇化率提高,城市的居住、工业、服务业的用地增加。
【20题答案】
【答案】中国发展冰雪经济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条件优越、市场需求旺盛、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国际大赛和产业融合几个方面:1. 地理条件优越: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季寒冷,雪期长,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等地,每年积雪期长达5个月,为开发冰雪经济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身意识的增强,对冰雪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加。据统计,2024年中国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预计超过3.85亿人次。3. 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各地积极建设滑雪场馆和冰雪娱乐设施,如人造雪冰邀、滑雪度假区等,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4. 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多项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例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要带动冰雪产业相关区域的发展。5. 国际大赛推动:北京冬奥会等国际赛事的举办,提高了公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推动了冰雪经济的发展。6. 产业融合:冰雪经济不仅包括冰雪运动,还涵盖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产品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延展性和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