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燕歌行并序高适壹解 题《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塞之事。燕,古国名。古燕国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蓟,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蓟为燕吞并,称为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这里的“行”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贰知人论世作者简介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河北蓨县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少时贫困,20岁后到长安求仕不遇,浪游燕、赵、梁、宋一带。40岁后举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辞去,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suī]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作者简介其诗思想感情深沉雄厚,语言洗练苍劲,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尤以边塞诗著称于时。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高适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存诗四卷。《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桂阳孝廉》桂阳年少西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析小序·明背景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①军事元帅。此处指张守珪。开元二十六年 (738),张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陁罗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将军乌知义击叛奚余党。知义不从,白真陁罗又假称诏命以迫之。知义不得已出兵,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妄奏克获之功。事有泄漏,玄宗派牛仙童前往调查。守理又屡赂仙童。二十七年事发,牛仙童被杖杀,张守珪贬括州刺史。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及《旧唐书·张守珪传》。这时有个从边塞回来的人到高适家做客,和高适谈起边塞的事情,并给高适看了自己写的一首《燕歌行》,高适感触颇深,就写了这首和诗。②其实这首诗并非仅据传闻所写的唱和之作,也不只局限于写张守珪军中之事,而是概括一般的边塞战争。在此之前,高适于开元20年至22年 (732-734)曾亲历东北边塞生活,对军中内幕颇多了解,故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反映军中矛盾、边塞弊端,写出这样思想深刻、感情挚烈的诗篇。叁边塞诗边塞诗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盛唐边塞诗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内容(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或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内容(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常见意象烽火、狼烟、黄沙、长云、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胡笳、雁、鹰、折柳曲、梅花落、阳关曲等。艺术特点雄浑 雄浑 雄壮 浑厚 豪放 苍凉 苍劲 萧瑟奇寒 奇丽 辽阔 壮阔 慷慨悲凉 境界阔大 雄奇壮美肆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诗朗诵正音燕国 摐金征戍 旌旆逶迤 碣石塞草腓 玉箸蓟北 功勋yānwēi yíjiéshùzhùchuāngjīng pèijìféixūn诵读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任务2:自由诵读,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讲了什么内容?任务活动出师——失利(战败)——被围——死斗1-8句 写出师:戍边破敌,豪气干云。9-16句 写战败:力尽关山,轻敌战败17-24句 写征人思妇:征人怀乡,思妇断肠。25-28句 写死斗:国需良将,兵要体恤。主要内容 人:将帅、士卒、思妇事:战争景:塞外秋景伍诗意分析诗意分析注释及评解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汉家:汉朝,这里借指唐朝烟尘:战争东北:开元十年至天宝初,唐与东北奚、契丹之间战事不断。残贼:凶残的敌人。横行:纵横驰骋,无所阻拦非常:特别赐颜色:赏面子、赐予荣光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首句交代了战争的性质,即卫国战争。第二句运用对偶,写出将军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以及皇帝的喜悦与张扬,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诗意分析注释及评解军队敲钲打鼓前往榆关,军中各种旗帜在东北沿海一带连绵不断。校尉紧急传送羽书飞奔浩瀚的沙海,匈奴的侵略战火已经烧到了狼山。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摐(chuāng):击打 金:行军时用来节制步伐的钲(zhēng)伐鼓:打鼓 榆关:山海关旌旆:军中各种旗帜。旌:用羽毛装饰的旗。旆:边上镶杂色的旗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碣石:山名,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校尉:武官名,仅次于将军。羽书:即羽檄,紧急文书。瀚海:沙漠。猎火:围猎之火。古代游牧民族在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的狩猎行动,作为军事演习。此处借指游牧民族侵扰的战火。“飞”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军情危急。“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充分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激越。此几句写行军的历程,由近到远,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逐步推进,把气氛从宽缓推入紧张。表现战士一往无前的气魄。第一部分:出师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交代了战争的地点,及保家卫国的性质。看似夸耀,实则讥讽,为下文轻敌埋下伏笔。写出了出征的场景,表现战士一往无前的气魄。写出了战争局势的紧迫。小结诗意分析注释及评解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人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骤雨。战士在前线厮杀伤亡惨重;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极:穷尽凭陵:凭借威力,侵凌别人。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半死生: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帐下:指主帅营帐之中此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有利于胡骑驰突,敌军如暴风骤雨袭。此句运用鲜明的对比,写战士们浴血奋战,伤亡惨重,而主将骄惰轻敌,只顾自己纵情享乐,不能身先士卒,甚至完全不顾士兵们的流血牺牲。作者的爱憎情感更鲜明:一方面表达对战士拼死苦战的同情和敬佩,一方面是对恣意享乐的将领的讽刺和批判。诗意分析注释及评解北方沙漠到了深秋尽是枯草;暮色降临孤城中能战的士兵越来越少。主帅深受皇帝恩德礼遇,却常常大意轻敌;士兵们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之围。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穷秋:深秋腓(féi):枯萎“身当恩遇常轻敌”句,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我军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小结第二部分:战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边塞的环境,敌人的威势。暗示了兵败的原因。渲染塞外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战士们殊死抗战的悲壮气氛。正面点明战士们轻敌的原因。(主旨)比喻对比诗意分析注释及评解士兵们身穿铁甲辛苦守边已经很久,妻子们珠泪纷落挂念丈夫远去只能自己啼哭。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远征将士驻守蓟北,只能徒然回首故乡。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玉箸:玉制的筷子,古代常用来形容妇女双流的眼泪。胡曾《咏史诗·汉宫》:“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城南:唐代长安城住宅区在城南蓟北:此泛指河北东北部战场。征人思妇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城南少妇,日夜悲愁;蓟北征人,徒然回首。相去万里,永无见期。足见战争之残酷,士兵之痛苦。诗意分析注释及评解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哪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绝无仅有。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边庭:边疆 飘飖:形容长风万里 绝域:极远之地三时:早晨、午间、傍晚,代表一整天。阵云:形容像墙一样耸立的阴云,古人以为战争之兆。一夜:整夜刁斗: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白天杀气成云,夜晚刁斗传寒,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如此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旨。第三部分:被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从戍边将士和思妇的角度,写出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战士思乡,思妇怀人。描写边境动荡不安、环境恶劣,加深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边疆战士奋力拼杀、警惕紧张的战斗生活。比喻渲染诗意分析注释及评解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是为了功勋受赏。 你没看见沙场拼杀战斗多么苦;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岂顾勋:岂是为了个人的功勋?李将军:李广此句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当时将军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兵的艰苦。此句运用反问,突出和强调表达的语气和力度。第四部分:死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赞美士兵们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的精神。讽刺当朝将领好大喜功、不体恤战士的行为。全诗结构1.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2.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3.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4.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5.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6.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7.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8.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9.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10.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11.边庭飘摇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12.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13.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1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边烽突起慷慨出师力尽关山轻敌战败被围不归两地相思死斗心愿怀念李广陆文本研读文本研读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征战)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环境恶劣战事惨烈相思离别文本研读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环境恶劣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渲染了肃杀、凄凉、衰飒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战事惨烈战争的残酷、无休止,写出了征战沙场士兵的伤亡惨重。文本研读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相思离别征夫,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但是蓟北征人,思家而不得归。思考:是什么造成这些苦?请找出相关诗句,体会其中作者的感情。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贪图享乐轻敌冒进文本研读高适《燕歌行》抒出征之豪情;惜战士之辛苦;怜思妇之断肠;赞战士之死国;讽将帅之骄逸;盼边地之和平。集大成唐代边塞诗不只有豪情壮志,不只有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高适不仅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人,还是敏锐的军事家和清醒的政治家。全诗主旨柒艺术手法塞上听吹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高适 李益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拓展阅读问题:这两首边塞诗,都写了征人思乡的内容,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明确: (1)抒情方式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借景抒情、以声传情的手法。(2)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①高适诗通过描写明丽之景,表现了边塞的和平宁静;通过写明月下的笛声传遍关山,在思乡的同时表现了盛唐的豪情。②李益诗通过描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芦笛声的凄清,衬托了征人思乡的迷惘和悲凉。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六个方面:(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陈陶《陇西行》(5)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及环境的恶劣。李白《塞下曲》(6)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边塞诗常用手法:(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2)对比(3)衬托(4)象征(5)比喻(6)夸张(7)用典(8)渲染(9)虚实结合边塞诗常见意象:A、有关景物:烽火、狼烟、孤城、黄沙、雪山、黑山、大漠等。A、有关动物:马、雁、鹰等C、有关地名:轮台、龟兹、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边关、玉门关等D、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鼓、角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