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人教版 生物(初中)(七年级下)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第四章 第三节
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01
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02
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情境导入
小翼不小心感染了肺炎,医生需要给他“打吊针”,药物从针头输入手背后,经历了怎样的途径,然后在肺部发挥作用的呢?
血液循环的途径
观察·思考 血液循环的过程
左心房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肺静脉
腹腔内器官的毛细血管
下腔静脉
上腔静脉
肺动脉
身体上部的毛细血管
身体下部的毛细血管
主动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右心房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
讨论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在体循环路径中,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体循环的物质交换
颜色鲜红,含氧较多的动脉血
颜色暗红,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氧
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
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小动脉
小静脉
动脉血和静脉血有什么区别?
动脉血
静脉血
动脉血:颜色______,含氧_____;
静脉血:颜色______,含氧_____。
鲜红
丰富
暗红
较少
当它再次从右心室出发,经过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左心房时,它又经历了哪些路径?
讨论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在肺循环路径中,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肺循环的物质交换
肺动脉
肺静脉
毛细血管
肺泡
颜色暗红,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二氧化碳
氧气
颜色鲜红,含氧较多的动脉血
在上面的两条循环路径中,血液的成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有什么意义?
讨论
体循环: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意义:
为组织细胞提供氧和营养物质,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思考与交流
有人说,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动脉血,是指富含氧气、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则是含氧量相对较少、颜色呈现暗红的血液 。
在体循环过程中,动脉中流淌的通常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一般是静脉血。而肺循环却有所不同:肺动脉中流动的并非动脉血,而是静脉血;反之,肺静脉中流淌的是动脉血,并非静脉血。
小翼不小心感染了肺炎,医生需要给他“打吊针”,药物从针头输入手背后,经历了怎样的途径,然后在肺部发挥作用的呢?
静脉分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肺部发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经过心脏1次。
链接生活
小结
肺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 血管网
上腔、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
肺泡
(二氧化碳)
(氧气)
组织细胞
(氧)
(二氧化碳等废物)
体循环:
静脉血
动脉血
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示意图
冠状动脉
心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的供应要通过冠状循环
冠状循环的途径:
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
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
静脉
右心房
什么是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
而引起的心脏病。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不良的生活习惯、遗传。
如何预防呢?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
冠状动脉
思考与交流
右心房
主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上腔、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肺循环
体循环
肺泡
二氧化碳
氧气
组织细胞
营养物质
氧
废物
二氧化碳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课堂上几个同学在讨论血液循环的问题,下列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
B.先进行体循环后进行肺循环
C.人体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D.血液循环可以将人体需要的氧气、各种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各处,并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B
2.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简图,其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①~④表示血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B.④中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C.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最发达的是D
D.手背静脉输液,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A腔
B
A.若②是肺,则①中是动脉血
B.若②是肺,则③中血液流向右心室
C.若②是脑,则①可以表示主动脉
D.若②是脑,则③中氧含量大于①
3.如图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人体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