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学习活动《孝亲敬老,传承家风》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学习活动《孝亲敬老,传承家风》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四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家庭形成良好家风的基础。在今天,我们仍要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孝” 。
情景导入
1.积累并理解从古至今的孝亲敬老故事,了解中华传统的孝文化,形成自己的认知。
2.搜集中国古代关于“孝”的论述,了解孝文化的内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3.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制作活动海报,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目标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在当代社会,孝亲敬老的美德得到大力弘扬,两年评选一次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就有不少孝老爱亲模范,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
小组合作,以“小‘行’大‘孝’”为主题设计一期板报,可以是实体板报,也可以做成电子板报。邀请相应学科的老师,对各组的板报进行点评。
1.搜集古代的孝亲敬老故事,了解其大意。小组讨论:在当今社会,这些故事主人公的言行,哪些值得我们效仿?哪些已不宜提倡?从中选出有较高价值的故事。
2.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当今时代心怀感恩、孝亲敬老的典范人物,了解他们的孝行。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孝行楷模,可以通过访谈,深入了解他们故事中的动人细节,搜集第一手的鲜活素材。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3.设计板报时,要注意图文并茂,如果是电子板报,还可以插入音像素材。除了讲述孝行故事,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行为、品格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可以引述前人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引用给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还可以自行撰写。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古代孝亲敬老故事
1.涌泉跃鲤(姜诗) 2.闻雷泣墓(王裒) 3.乳姑不怠(唐夫人)
4.卧冰求鲤(王祥) 5.恣蚊饱血(吴猛) 6.扼虎救父(杨香)
7.哭竹生笋(孟宗) 8.尝粪忧心(黔娄) 9.弃官寻母(朱寿昌)
10.涤亲溺器(黄庭坚) 11.拾葚异器(蔡顺) 12.扇枕温衾(黄香)
13.埋儿奉母(郭巨) 14.怀橘遗亲(陆绩) 15.行佣供母(江革)
16.刻木事亲(丁兰) 17.卖身葬父(董永) 18.戏彩娱亲(老莱子)
19.鹿乳奉亲(郯子) 20.芦衣顺母(闵子骞) 21.百里负米(子路)
22.啮指痛心(曾参) 23.亲尝汤药(刘恒) 24.孝感动天(舜)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1.亲尝汤药、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涤亲溺器、弃官寻母、行佣供母等让人动容,大多值得效仿。
2.戏彩娱亲、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让人会心一笑,可以一试。
3.埋儿奉母、卖身葬父现在是不允许的。
4.哭竹生笋、刻木事亲、恣蚊饱血、卧冰求鲤、涌泉跃鲤、尝粪疗疾、扼虎救父、孝感动天虽有至孝至诚之心,但不少内容具有迷信色彩,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可笑,应予以抛弃。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这些故事中,哪些值得效仿?哪些已不宜提倡?
“感恩号”板车载母游中华:一位母亲、两个儿子、37双磨破的鞋、17天跨越了37000公里,这是一段感恩的旅程,铸就的是中华孝子的典范。
2011年,为实现母亲旅行的夙愿,年近花甲的王凯王锐兄弟自己动手制作了一辆重达700斤的“感恩号”人力“板房车”。哥俩带着八旬老母,从家乡黑龙江兰西县出发,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感恩孝心之旅。兄弟俩拉着板车,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一步一个脚印地一路向南,用时517天,途经北京等1000多个城市和乡镇,行程18000公里,最远到达香港。800多个所经过地方的邮戳,见证了他们的感恩之旅。他们的善举、孝举、壮举、义举,创造了人间奇迹。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采药男孩,为父治病徐建威:父亲患上矽肺病,当时只有6岁的徐建威,开始了整整10年的上山采药救父之路,用稚嫩的双手延续着父亲脆弱的生命。
徐建威的父亲徐德铨生前是一个石匠,长期采石使他患上严重的矽肺病,从5岁开始,徐建威就跟着仅有一点劳动能力的父亲上山采药。7岁时,父亲病情恶化,只能躺在家里靠草药和针剂维持生命。每个周末和寒暑假,当别的孩子尽情玩耍时,徐建威却独自一人踏上艰难的采药之路,无论刮风下雪、寒冬酷暑,从未停歇。在徐建威的悉心照料下,父亲一次次闯过病危关,坚强地活了10年后去世。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颁奖词】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振民育德孝传孝,天中星闪耀!秉承父训孝老尊长,追随父亲孝道弘扬,成为父亲坚强臂膀,为父治病遍寻良方,十万里长孝子情肠,小孝无限大爱无疆,十佳孝贤标杆榜样!
冯松涛:子承父业兴孝贤 一星双彩耀嵩山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海报展示: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孝”的观念植根于子女对父母天然爱敬的情感,涉及一系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理解“孝”的内涵,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1.小组合作,通过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论著等方式,搜集古人有关“孝”的论述,仔细阅读,互相讨论。尤其要注意辩证思考传统文化中的“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孝”的价值、如何“尽孝”等角度,理解“孝”的内涵。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1.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老部》)
孝,就是善于侍奉父母。(“孝”字是)由“老”字省略一部分,再加上“子”字组成的。意思是子女奉养父母。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是指能够养活父母。就连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得到饲养;不能尊敬父母的话,凭借什么来区分(孝顺与饲养)呢?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4.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孝子对父母有着深沉的爱,心中必然表现出和悦之气,有和悦之气必然就有愉悦神色,有愉悦神色必然就会有温顺的仪容。
5.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袁采《袁氏世范》)
人的孝行,来源于内心的真挚深厚的情感,即使有些繁文缛节没有做到,也可以感天动地。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孝”的内涵:
从字源看,“孝”的本义指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引申为对长辈的孝顺、孝敬。“孝”不仅指物质上的供养、赡养,也指精神上的关怀和照顾,如侍疾、陪护等,还指儿女要遵从父母及其他长辈乃至先人的教诲,行为上不违背他们的意愿。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孝”的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孝”的意义远远超出对父母的顺从和赡养,“孝”既包括了以家道、家教、家风、家业、养亲、事亲、尊亲、悦亲等为主要内容的孝道传统,又集中展现了以仁爱、责任、礼敬、勤劳、奉献等为核心的伦理规范与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孝”的内涵:
“孝”不是对父母盲目的顺从,“义”是“孝”的标尺,没有原则的孝,其结果就是陷父母于不义。对于个人来说,孝是立身之本;对于社会来说,孝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是道德之本。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有关“孝敬”的名句:
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2.有人认为,当代青少年讲究个性、重视独立,与“孝”有矛盾之处。也有人认为,“孝”的本意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与青少年追求自我实现并不矛盾。组织一次班级讨论会,围绕“当代青少年如何‘尽孝’”的话题展开讨论。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示例:
我认为,当代青少年追求个性独立和“孝”并不矛盾。【表明观点】首先,尽孝不意味着失去自我。我们可以在保持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的同时,积极与父母沟通。比如在选择兴趣爱好时向父母阐述自己的想法,积极听取他们的建议,这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孝。其次,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尽孝。独立做好自己的事情,如认真学习、整理内务等,减轻父母的负担;多与父母沟通,表达对他们的关心,提供情绪价值。【阐述理由】总之。我们可以在保持个性独立的同时“尽孝”。【总结重申】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都是传统的家庭美德。在今天,传承优良家风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活动三:传承优良家风
1.家,不只是居所,也是心灵的归宿、精神的港湾。家风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体现在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家庭氛围中。请自己的父母、祖辈讲述家庭故事,与他们共同寻找、总结家庭的优良传统。
活动三:传承优良家风
2.家训、家书、家规是家风常见的文字载体,诸葛亮《诫子书》就是其中的典范,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与家人共读、讨论,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终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礼记》上说:“欲望不可以放纵,志向不可以太满。”宇宙很大也可以到达它的边际,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只有少欲知足,才能有限度。
活动三:传承优良家风
活动三:传承优良家风
《诫伯禽书》:中国第一部家训。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颜氏家训》: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二十篇,主要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3.与父母、祖辈一起,撰写或修改自己家的家训、家规。注意语句简洁凝练,同时配上对其内容的具体解释。可以通过书法作品或数字化作品的形式呈现家训、家规,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召开“我的家风”展示会。
活动三:传承优良家风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孝”包括哪些思想内涵。
①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老部》
②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③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①赡养父母;②敬亲,对父母不仅是物质供养,还要敬和爱;③立德,无论父母生前还是死后,都能做言行一致的好人。
真题演练
古人有言:“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父母养育子女,历尽辛苦,呵护备至,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应充满感恩之心,孝敬双亲。同时,我们还应更进一步,将孝敬双亲的心意,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听从长辈的谆谆教诲,将优良家风传承、发扬下去。孝亲敬老,传承优良家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