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2 回延安——贺敬之情境导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这些人离开延安后,对延安魂牵梦绕。若干年后,他们回到延安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体会一下这种心情。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内容。3.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作者简介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1945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执笔,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萌生了创作冲动,写下了诗作《回延安》和散文《重回母亲的怀抱——回延安》。写作背景羊羔 糜子 窑 黍类柳林铺 盏 喘 搂白羊肚毛巾 畔 眶pùdǔméiyáoshǔzhǎnchuǎnpànkuànɡɡāolǒu字词梳理初读课文,感知内容通读全诗,根据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填写下表:延安延安延安延安延安回忆话看颂重难点讲解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品味第一部分“莫要”“莫把”这两个表祈使语气的词语表现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比激动、不能自已的心情。叫灰尘不要把自己的眼睛挡住,表明诗人急切地想要看到故地的情形,表现了其对延安深厚的感情。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挚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搂”写出了诗人对故地之物的亲切之感“定”表明“搂”得紧,唯恐跑走,飞走用梦境写心境,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思念之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千声万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把延安比作母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亲切和敬爱,抒发了诗人再次回到魂牵梦萦的延安时兴奋、激动的心情。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唱”“笑”“招”分别赋予“杜甫川”“柳林铺”“红旗”以人的特点,写河流、村庄、旗帜也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渲染了欢乐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回延安途中急切、喜悦的心情。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扑”字用语贴切,以无声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看到延安及延安亲人时无比欣喜激动而又无以言表的心情。第一部分小结从不同方面表达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写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喜不自胜的心情。第一层第二层回延安从不同方面表达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写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喜不自胜的心情。品味第二部分这两行巧妙地选取两个地名,追溯当年相送、今日远迎的场景,自然引出下文对延安生活的回忆。……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回家中”表明诗人把延安当成自己的家,可见其对延安的热爱之深、眷恋之切。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比喻“我”与延安亲人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写出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比兴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先说羊羔吃奶之事,以引出“我”吃延安小米长大成人之事。这里主要采用了兴的手法,写出了延安对“我”的恩情。兴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兴第二部分小结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忆延安品味第三部分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渲染了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米酒”“油馍”“木炭火”“炕”极具地方特色。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团聚时窑洞人之多,表现了延安亲人对“我”的无限热情。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紧承上文的“脚步声”,写“老爷爷”进门的景象。“气喘得紧”写“老爷爷”急于和诗人见面,匆匆赶来,心情激动。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写亲人、战友重逢聚谈时的热闹场景。诗人与亲人围坐在炕上,谈话如长江大河般汹涌澎湃,没有穷尽。第三部分描述亲人亲切话旧的场面,在构思和写法上有何特色 先总写,再具体特写,最后升华。或从话语中表现人生经历,或从作者的认辨中揭示人物的成长,或从人物的活动中添色添彩。结构上内容上写法上通过场景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选取典型人物,来表现亲人们欢聚一堂的喜悦场景。分析讨论第三部分小结描写与亲人欢聚时的热闹场面,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话延安品味第四部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与“不够我走”“不够我看”的对照,从侧面突出了延安的变化之大,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急于看遍延安城的迫切心情。夸张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把延安的天空比作“大明镜”,展现了一幅阳光明媚、生机勃发的延安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兴奋喜悦、激动无比的心情。比喻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将“一座座楼房”说成“披彩虹”,生动有趣,写出了延安楼房色彩的绚丽。拟人“迎春风”,赋予“绿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延安绿树的生机盎然。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构成排比,颇有气势地描绘了延安城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拟人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今昔对比,“换新衣”赋予“母亲延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概括了延安十年间的巨大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欣喜之情。拟人比喻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第四部分小结描述延安城的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看延安品味第五部分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先说杨家岭的红旗(代指中共中央),以引起下文叙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比兴“照”字揭示革命思想有着照亮前路的作用,“喊”字有一种锐不可当的气势,赋予延河以人的行为,寓意革命形势大发展。拟人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身长翅膀”“脚生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诗人幻想能自由飞翔,可以再回来看望延安母亲。夸张照应题目与诗歌开头,使结构更完整,再次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第五部分小结歌颂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颂延安本诗是创造性地运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运用“信天游”的形式,有何艺术效果?(1)抒情性强。信天游本是抒情性极强的民歌,诗人离别十年后回到日思夜想的第二故乡延安,面对延安,面对延安亲人,情感直白、热烈、豪迈,运用这种形式便于毫无保留地抒情。合作探究“信天游”(2)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具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本诗是创造性地运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运用“信天游”的形式,有何艺术效果?(3)语言上具有信天游的某些特点,让诗作仿佛有口头传唱的意味。如“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等,都是 “信天游”式的语言,虽有些 “土” 气,但诗作以此接了地气,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本诗是创造性地运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运用“信天游”的形式,有何艺术效果?墨剑飘雨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信天游欣赏: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是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 ,下句点题。短的只有一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歌手演唱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回延安》是采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现代诗,其新意在于:(1)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情感;(2)多用普通话而少用陕北方言;(3)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时无比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课堂小结回延安回延安——抒写久别之情——激动、喜悦忆延安话延安——描写热闹场面——真挚、欣慰——追忆过往生活阔别重返热烈豪迈——感激、怀念看延安——描述崭新面貌——欣喜、赞美颂延安——歌颂光荣历史——热爱、惜别课堂板书课后作业《回延安》这首诗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请模仿这种形式写一首小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