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邓稼先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单元解说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关于杰出人物的散文和一篇文言文,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单元要求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其中,《邓稼先》抒写了邓稼先以身许国、科技创新的巨大贡献;《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学术上沉默专注、革命时无惧生死的爱国热情;《列夫·托尔斯泰》既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孙权劝学》则把循循善劝的国君孙权和善读好学的吕蒙呈现给读者。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的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值得细细揣摩。在篇章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也都各有特色,可以细读、积累。
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了丰富对人物的认识,在本单元的杰出人物中选一个,以课文为基础,搜集相关资料,配上不超过百字的介绍。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写出人物特点,这一写作任务和本单元的课文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名人风采,学习课文在篇章结构,言语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此外,运用对比凸显人物,运用议论抒情等关键句评价人物,也是本单元课文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学生可以以单元课文为样例,把握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
备课建议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 1.邓稼先 2 掌握精读的阅读方法:字斟句酌。 1.抓住关键语句,并揣摩其含义。 2.理解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 3.领会人物评价。 4.体会欲扬先抑的手法对表现人物的效果。 写作方法: 从课文中归纳出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
2.说和做 2
3.列夫.托尔斯泰 2
4.孙权劝学 2
5.阅读综合实践 1
写作 写出人物特点 2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重点)
2.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重点)
3.体会作者杨振宁对邓稼先的深情和赞美。(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览全篇,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人物主要成就。
2.聚焦细节描写,深入把握人物内心世界与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资料一:视频—大国之盾 惊天巨响
资料二: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二、教学新课
1.了解人物(见课件PPT)
走近作者——杨振宁
相关介绍——邓稼先
2.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为另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字词积累(见课件)
2.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概括六部分内容,并思考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
第一部分:(1—9)在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先。
第二部分:(10—18)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19—29)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30—33)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和骄傲。
第五部分:(34—39)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戈壁沙滩。
第六部分:(40—44)引述电报书信评价赞扬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品质,流露对朋友的深情。
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扩展;
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方法总结:
(1)文中的小标题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初探形象
(一)请在文中勾画出邓稼先最让你感动的事件或细节,并进行批注。用“从____(事、言、行),我感受到了一个 邓稼先”的句式说一段评述性的话。
示例:从他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著的邓稼先形象。
明确:
从他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我感受到了一个心系国家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历时28年成功设计了“两弹”,把我国的国防武器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我感受到了一个甘于奉献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在“文革”初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我感受到了一个没有私心、受人尊敬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调查求证寒春是否来中国参加原子弹工作,我感受到了一个维护祖国尊严、严谨审慎的邓稼先形象。
从核武器试验发生意外时,他说“我不能走”,我感受到了一个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身患癌症,经历三次手术,病中仍关心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工作,我感受到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形象。
……
【助读资料】
邓稼先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86年7月,因受核辐射身患癌症逝世。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因在核武器领导与规划工作中的杰出贡献,邓稼先在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形象总结:
邓稼先是一个心系国家、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没有私心、甘于奉献、功勋卓著的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生平事迹了解杰出人物的伟大人格。
2.重点段落,理解作者的写作角度和情感。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三:跳读课文——品赞稼轩
杨振宁为何称赞邓稼先为“奇丈夫”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这一百年的历史是怎样的?
明确:只举1898年为例:“租借”99年,“租借”25年……可见,这一百年是被侵略和压迫的一百年,是屈辱的一百年。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民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请根据课文填写下表,总结二者的形象,并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表格填写及对比总结,见PPT。
明确: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样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的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从“民族感情?友情?”这部分中,可以看出邓稼先是怎样的人?(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第31自然段“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表现出邓稼先对工作认真、谨慎的态度,即便是对挚友也绝不违反规定,可见其为人忠正。
4、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永恒的骄傲”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从四个角度来写邓稼先:
①从朋友的角度,对邓稼先的品质、精神、贡献进行深情赞颂。
【知识链接】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②从历史的角度,对邓稼先为祖国和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进行高度评价。
③从人生观的角度,对邓稼先的生命质量给予了热情的赞颂。
④从人生选择的角度,突出邓稼先对事业和对祖国、民族的赤诚热爱。
表现了邓稼先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的高尚品质,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
目标导学四:细读课文——研析深情
杨振宁先生在写作这篇人物传记时,采用了大量的引文,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品析。
1.引文①:《吊古战场文》
思考: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明确:该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猛烈的战争,衬托出他为国家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2.引文②:“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思考:为什么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明确: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了邓稼先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民族历史的转变联系起来,呼应第一部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老朋友的钦佩、赞美和怀念的深情。
3.为什么引用电报与书信的内容?
明确:引用电报与书信的内容,从朋友的角度、历史的角度、人生观的角度、人生选择的角度总体评价了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格,饱含作者对挚友的深情。
三、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
四、板书设计
邓稼先
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
生平经历和贡献→“两弹”元勋 崇高的爱国情怀
气质品质→真诚坦白 朴实奉献
创造奇迹→自己制造 自豪骄傲 伟大的人格魅力
工作情况→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
赤子情怀→信念坚定 永恒价值
五、随堂训练
根据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 “两弹元勋” 的称号,现在,请你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词,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
示例1: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示例2:他,28年默默戈壁滩上勤研究,辐射危险逼近只说“我不能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开创了中国核武器新纪元,使任人宰割的中国真正站了起来。他如一座坚定不移的丰碑,屹立在我国国防事业的山峰上;他如一枝不畏严寒的梅花,盛开在我国光彩不屈的历史长河中。他就是——中国男儿邓稼先 !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