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化学一轮考点梳理精讲(人教)】主题1 第2讲 空气 氧气(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化学一轮考点梳理精讲(人教)】主题1 第2讲 空气 氧气(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第2讲 空气 氧气
 命题点1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1.(2023·襄阳)食品包装袋内常用来防腐的气体是( B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稀有气体
2.(2022·宜昌)医疗急救常用到的气体是( B )
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3.(2022·黄石)空气中含量较少,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D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2023·荆州)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能溶于水
B.氮气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作气体肥料
D.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5.(湖北真题组合)
(1)空气中含量最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N2 (用化学式表示)。[2022·鄂州 11(1)]
(2)如图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的化学式为 O2 。[2019·武汉9(1)]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 21% 。[2017·黄冈11(2)①]
 命题点2 氧气的性质
6.(2023·襄阳)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C )
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一氧化碳
7.(2022·鄂州)阿中帮老师批改化学小精灵的实验记录本。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8.(2021·宜昌)如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 明亮的蓝紫色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SO2 。
(3)当火焰变得微弱时,将燃烧匙进一步伸入瓶底,火焰又变旺,可得出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
 命题点3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9.(2020·三市一企)在空气质量评价中,被计入主要污染物的物质是( C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氮 D.稀有气体
10.(2021·宜昌)“减污降碳,保卫蓝天”,校园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C )
A.网上祭英烈 B.循环用教材
C.集中烧落叶 D.分类放垃圾
 命题点4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1.(2024·湖北模拟演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将少量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
B.待红磷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
C.将红磷换成木炭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瓶中的水有吸热降温和吸收白烟的作用
12.(2022·随州)如图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可能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命题点5 氧气的制取
13.(2023·鄂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集气瓶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AC (填字母)。
 知识点1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成分 体积分数 性质与用途
氮气  78%  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常用作 保护气 ,用于食品防腐、延长灯泡寿命和焊接金属 液氮作制冷剂,用于为超导材料提供低温环境
氧气  21%   供给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炼钢、气焊等
稀有 气体 0.94% 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可制成多种用途的 电光源 ,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二氧 化碳 0.03% ① 光合 作用的原料,作气体肥料 ②固态CO2(俗称干冰)可用作制冷剂或用于人工增雨 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④化工原料,如用于生产尿素、汽水等
其他气体 和杂质 0.03% ——
【巧学巧记】空气成分及含量口诀:
无处不在是空气,百分体积要牢记;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零点零三,是二氧化碳和杂气。
1.空气中各成分含量都是用体积分数表示,而不是用质量分数表示。
2.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
3.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变化。
 知识点2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 、 一氧化碳 、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
2.来源及防治措施
(1)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2)工厂排放的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3)植被被破坏引起的沙尘——增大植被面积。
(4)汽车尾气的排放——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加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5)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秸秆还田,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1.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知识点3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三态变化(降低温度)
无色、无 味的气体 比空气的  略大   不易  溶于水 气(无色)→液( 淡蓝 色)→固( 淡蓝 色)
2.化学性质
物质 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图示
木炭 空气中: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放出热量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 C+O2CO2 (完全燃烧)
硫 空气中:产生微弱的 淡蓝色 火焰 氧气中:产生明亮的 蓝紫色 火焰 均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S+O2SO2  (水可以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红磷 现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产生 大量白烟  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铁丝 空气中:铁丝红热,不燃烧 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生成 黑 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水可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镁条 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 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 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甲烷 现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1.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2.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产物的名称。现象是感知,不是结论。
3.烟是形容固体小颗粒,雾是形容液体悬浮物。红磷燃烧产生的P2O5是固体,现象就是产生白烟。
4.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
 知识点4 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详见本册P15重难突破1
2.工业制取:工业上利用液氮和液氧的 沸点 不同,采用 蒸发 的方法,分离 液态空气 制得液氧,这一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
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2.工业制取的氧气,一般加压储存于蓝色钢瓶中。
3.沸点:液氮<液氧。
说明:“—”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全书一致。
以O2为中心的转化
1.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甲 KMnO4  乙 H2O 
2.请书写下列对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① 2KMnO4K2MnO4+MnO2+O2↑ 
② 2H2O22H2O+O2↑ 
③ 2H2O2H2↑+O2↑ 
⑤ C+O2CO2(或2C+O22CO) 
⑦ 2CO+O22CO2 
⑨ 2Cu+O22CuO 
⑩ CH4+2O2CO2+2H2O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
1.反应原理: 4P+5O22P2O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装置及操作
(1)进行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3)待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
①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②降温
3.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 大量白烟 。
(2)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原集气瓶水面上方空气体积的  。
4.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5.实验推论:该实验说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氮气)具有难溶于水,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
6.实验误差分析
误差 分析
测量结果 偏小  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耗尽; ②装置气密性不好; ③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
测量结果 偏大  ①红磷点燃后伸进集气瓶的速度太慢; ②弹簧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顺着导管逸出
7.试剂替代的条件
(1)物质在空气中能反应,且只能与氧气反应。如镁不能替代红磷,是因为镁能和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物质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固体,或生成的气体易被溶液吸收。如用硫替代红磷,则需要将原装置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8.实验装置与原理的创新
(1)着火方式的创新
图1 图2 图3
装置评价:既能减少 对空气的污染 ,又能减小实验误差。
(2)实验原理的创新
 
装置评价:消耗氧气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9.数字化实验
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数据,用曲线图表现出来。一般测定压强、温度、浓度、pH等。重点关注图像趋势以及转折点。以压强为例:
(1)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压强变化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减少导致的压强变化。
(2)c点气压比a点气压小的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化学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第2讲 空气 氧气
考点梳理精讲
学习主题一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1.(2023·襄阳)食品包装袋内常用来防腐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稀有气体
2.(2022·宜昌)医疗急救常用到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命题点1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B
B
3.(2022·黄石)空气中含量较少,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2023·荆州)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能溶于水
B.氮气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作气体肥料
D.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B
5.(湖北真题组合)
(1)空气中含量最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用化学式表示)。[2022·鄂州 11(1)]
(2)如图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的化学式为   。[2019·武汉9(1)]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   。[2017·黄冈11(2)①]
N2
O2
21%
6.(2023·襄阳)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一氧化碳
7.(2022·鄂州)阿中帮老师批改化学小精灵的实验记录本。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命题点2
氧气的性质
C
B
8.(2021·宜昌)如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当火焰变得微弱时,将燃烧匙进一步伸入瓶底,火焰又变旺,可得出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明亮的蓝紫色
S+O2SO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9.(2020·三市一企)在空气质量评价中,被计入主要污染物的物质是(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氮 D.稀有气体
10.(2021·宜昌)“减污降碳,保卫蓝天”,校园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网上祭英烈 B.循环用教材
C.集中烧落叶 D.分类放垃圾
命题点3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C
C
11.(2024·湖北模拟演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少量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
B.待红磷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
C.将红磷换成木炭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瓶中的水有吸热降温和吸收白烟的作用
命题点4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D
12.(2022·随州)如图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可能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偏小
13.(2023·鄂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
命题点5
氧气的制取
集气瓶
B
2H2O22H2O+O2↑
AC
知识点1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成分 体积分数 性质与用途
氮气 _____  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常用作   ,用于食品防腐、延长灯泡寿命和焊接金属
液氮作制冷剂,用于为超导材料提供低温环境
氧气 ____________    ,如潜水、医疗急救
   ,如炼钢、气焊等
78%
保护气
21%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稀有 气体 0.94% 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可制成多种用途的   ,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二氧 化碳 0.03% ①   作用的原料,作气体肥料
②固态CO2(俗称干冰)可用作制冷剂或用于人工增雨
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④化工原料,如用于生产尿素、汽水等
其他气体 和杂质 0.03% ——
电光源
光合
【巧学巧记】空气成分及含量口诀:
无处不在是空气,百分体积要牢记;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零点零三,是二氧化碳和杂气。
1.空气中各成分含量都是用体积分数表示,而不是用质量分数表示。
2.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
3.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变化。
1.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   、_________
 、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
2.来源及防治措施
(1)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2)工厂排放的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3)植被被破坏引起的沙尘——增大植被面积。
(4)汽车尾气的排放——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加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5)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秸秆还田,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知识点2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
化氮
1.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1.物理性质
知识点3
氧气的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三态变化(降低温度)
无色、无 味的气体 比空气的 ____________  _______ 溶于水 气(无色)→液(   色)→固(   色)
略大
不易
淡蓝
淡蓝
2.化学性质
物质 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图示
木炭 空气中: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放出热量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    (完全燃烧)
C+O2CO2
硫 空气中:产生微弱的   火焰 氧气中:产生明亮的   火焰 均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水可以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红磷 现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产生
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蓝色
蓝紫色
 S+O2SO2
大量白烟
4P+5O22P2O5
铁丝 空气中:铁丝红热,不燃烧 氧气中:剧烈燃烧、   、生成  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可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火星四射

3Fe+2O2Fe3O4
镁条 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   ,生成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烷 现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白光
2Mg+O22MgO
CH4+2O2CO2+2H2O
1.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2.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产物的名称。现象是感知,不是结论。
3.烟是形容固体小颗粒,雾是形容液体悬浮物。红磷燃烧产生的P2O5是固体,现象就是产生白烟。
4.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
1.实验室制取
2.工业制取:工业上利用液氮和液氧的   不同,采用   的方法,分离
   制得液氧,这一过程属于   变化。
知识点4
氧气的制取
沸点
蒸发
液态空气
物理
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2.工业制取的氧气,一般加压储存于蓝色钢瓶中。
3.沸点:液氮<液氧。
说明:“—”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全书一致。
以O2为中心的转化
1.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甲    乙_________ 
2.请书写下列对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MnO4
H2O
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2H2O2H2↑+O2↑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O2(或2C+O22CO)
2CO+O22CO2
2Cu+O22CuO
CH4+2O2CO2+2H2O
1.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装置及操作
(1)进行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3)待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实 验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
4P+5O22P2O5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
①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②降温
3.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   。
(2)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原集气瓶水面上方空气体积的   。
4.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大量白烟
5.实验推论:该实验说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氮气)具有难溶于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性质。
6.实验误差分析
不能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
误差 分析
测量结果______  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耗尽;
②装置气密性不好;
③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
测量结果______  ①红磷点燃后伸进集气瓶的速度太慢;
②弹簧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顺着导管逸出
偏小
偏大
7.试剂替代的条件
(1)物质在空气中能反应,且只能与氧气反应。如镁不能替代红磷,是因为镁能和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物质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固体,或生成的气体易被溶液吸收。如用硫替代红磷,则需要将原装置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8.实验装置与原理的创新
(1)着火方式的创新
装置评价:既能减少   ,又能减小实验误差。
图1
图2
图3
对空气的污染
(2)实验原理的创新
装置评价:消耗氧气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9.数字化实验
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数据,用曲线图表现出来。一般测定压强、温度、浓度、pH等。重点关注图像趋势以及转折点。以压强为例:
(1)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压强变化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减少导致的压强变化。
(2)c点气压比a点气压小的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大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第2讲 空气 氧气
 命题点1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1.(2023·襄阳)食品包装袋内常用来防腐的气体是( B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稀有气体
2.(2022·宜昌)医疗急救常用到的气体是( B )
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3.(2022·黄石)空气中含量较少,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D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2023·荆州)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能溶于水
B.氮气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作气体肥料
D.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5.(湖北真题组合)
(1)空气中含量最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N2 (用化学式表示)。[2022·鄂州 11(1)]
(2)如图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的化学式为 O2 。[2019·武汉9(1)]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 21% 。[2017·黄冈11(2)①]
 命题点2 氧气的性质
6.(2023·襄阳)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C )
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一氧化碳
7.(2022·鄂州)阿中帮老师批改化学小精灵的实验记录本。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8.(2021·宜昌)如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 明亮的蓝紫色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SO2 。
(3)当火焰变得微弱时,将燃烧匙进一步伸入瓶底,火焰又变旺,可得出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
 命题点3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9.(2020·三市一企)在空气质量评价中,被计入主要污染物的物质是( C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氮 D.稀有气体
10.(2021·宜昌)“减污降碳,保卫蓝天”,校园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C )
A.网上祭英烈 B.循环用教材
C.集中烧落叶 D.分类放垃圾
 命题点4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1.(2024·湖北模拟演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将少量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
B.待红磷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
C.将红磷换成木炭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瓶中的水有吸热降温和吸收白烟的作用
12.(2022·随州)如图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可能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命题点5 氧气的制取
13.(2023·鄂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集气瓶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AC (填字母)。
 知识点1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成分 体积分数 性质与用途
氮气  78%  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常用作 保护气 ,用于食品防腐、延长灯泡寿命和焊接金属 液氮作制冷剂,用于为超导材料提供低温环境
氧气  21%   供给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炼钢、气焊等
稀有 气体 0.94% 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可制成多种用途的 电光源 ,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二氧 化碳 0.03% ① 光合 作用的原料,作气体肥料 ②固态CO2(俗称干冰)可用作制冷剂或用于人工增雨 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④化工原料,如用于生产尿素、汽水等
其他气体 和杂质 0.03% ——
【巧学巧记】空气成分及含量口诀:
无处不在是空气,百分体积要牢记;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零点零三,是二氧化碳和杂气。
1.空气中各成分含量都是用体积分数表示,而不是用质量分数表示。
2.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
3.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变化。
 知识点2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 、 一氧化碳 、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
2.来源及防治措施
(1)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2)工厂排放的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3)植被被破坏引起的沙尘——增大植被面积。
(4)汽车尾气的排放——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加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5)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秸秆还田,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1.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知识点3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三态变化(降低温度)
无色、无 味的气体 比空气的  略大   不易  溶于水 气(无色)→液( 淡蓝 色)→固( 淡蓝 色)
2.化学性质
物质 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图示
木炭 空气中: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放出热量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 C+O2CO2 (完全燃烧)
硫 空气中:产生微弱的 淡蓝色 火焰 氧气中:产生明亮的 蓝紫色 火焰 均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S+O2SO2  (水可以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红磷 现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产生 大量白烟  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铁丝 空气中:铁丝红热,不燃烧 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生成 黑 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水可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镁条 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 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 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甲烷 现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1.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2.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产物的名称。现象是感知,不是结论。
3.烟是形容固体小颗粒,雾是形容液体悬浮物。红磷燃烧产生的P2O5是固体,现象就是产生白烟。
4.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
 知识点4 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详见本册P15重难突破1
2.工业制取:工业上利用液氮和液氧的 沸点 不同,采用 蒸发 的方法,分离 液态空气 制得液氧,这一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
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2.工业制取的氧气,一般加压储存于蓝色钢瓶中。
3.沸点:液氮<液氧。
说明:“—”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全书一致。
以O2为中心的转化
1.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甲 KMnO4  乙 H2O 
2.请书写下列对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① 2KMnO4K2MnO4+MnO2+O2↑ 
② 2H2O22H2O+O2↑ 
③ 2H2O2H2↑+O2↑ 
⑤ C+O2CO2(或2C+O22CO) 
⑦ 2CO+O22CO2 
⑨ 2Cu+O22CuO 
⑩ CH4+2O2CO2+2H2O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
1.反应原理: 4P+5O22P2O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装置及操作
(1)进行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3)待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
①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②降温
3.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 大量白烟 。
(2)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原集气瓶水面上方空气体积的  。
4.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5.实验推论:该实验说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氮气)具有难溶于水,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
6.实验误差分析
误差 分析
测量结果 偏小  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耗尽; ②装置气密性不好; ③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
测量结果 偏大  ①红磷点燃后伸进集气瓶的速度太慢; ②弹簧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顺着导管逸出
7.试剂替代的条件
(1)物质在空气中能反应,且只能与氧气反应。如镁不能替代红磷,是因为镁能和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物质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固体,或生成的气体易被溶液吸收。如用硫替代红磷,则需要将原装置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8.实验装置与原理的创新
(1)着火方式的创新
图1 图2 图3
装置评价:既能减少 对空气的污染 ,又能减小实验误差。
(2)实验原理的创新
 
装置评价:消耗氧气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9.数字化实验
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数据,用曲线图表现出来。一般测定压强、温度、浓度、pH等。重点关注图像趋势以及转折点。以压强为例:
(1)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压强变化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减少导致的压强变化。
(2)c点气压比a点气压小的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