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字词。2.梳理文章内容,把握全文结构。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4.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重点:1.梳理文章内容,分析主要事件。2.品味文章的表达方式,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难点:1.理解文中抒情、议论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2.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节选)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一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充分体现了志愿军和全国人民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它曾响彻朝鲜的土地。七十多年前,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踏上抗美援朝战场,他们用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安全和尊严!二、作者简介魏巍(1920—2008),诗人、作家。1920年出生于河南郑州。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78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相关背景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战火逐渐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本文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美国侵略军发动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进攻不到4平方千米的上甘岭阵地。在40多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颗炸弹和炮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使上甘岭化为焦土,山头高度被削低2米。志愿军战士坚守阵地,最终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四、新课讲授读故事(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坚韧(rèn) 淳朴(chún) 谦逊(xùn)覆灭(fù) 过瘾(yǐn) 豁亮(huò) 犁耙(bà) 什物(shí)2.找出作者选用的典型例子,并给每个事件拟定一个小标题。明确: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童防空洞谈话(二)细读探究1.松骨峰战斗战斗过程:明确:(1)敌我状况:人数上,敌众我寡;装备上,敌优我劣。(2)描绘战士英勇搏斗的动词:摔、扑、抱。(3)描绘战后战场情景的动词:抱、掐、摁、衔。这场战斗的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明确:壮烈松骨峰战斗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2.马玉祥救童(1)马玉祥在什么情况下救了这个孩子?明确:“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通过环境描写,写明马玉祥是在火势凶猛、生死攸关的情况下救了这个孩子。(2)马玉祥是怎么救出这个孩子的?明确:“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通过动作描写,写出当时形势危急,马玉祥却奋不顾身进入火海,凭着一身本事救出这个孩子。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3)马玉祥为什么要冒着这样大的风险救这个孩子?明确:“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借马玉祥事后的叙述再现其当时的心理活动,体现了志愿军善良的本质、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3.防空洞谈话问题 回答 表现的精神 爱 国 主 义 精 神不觉得苦吗 怎么能不觉得……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在这里流点儿血不算什么,吃这点儿苦又算什么哩! 乐于为祖国人民吃苦的幸福观你想不想祖国啊 谁不想哩……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怎么答对呢? 时刻牢记祖国人民的托付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想要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 贡献很大 要求很少 品格很高4.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顺序能颠倒吗?明确:共同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但侧重点有所不同。顺序不能颠倒。事例 侧重点松骨峰战斗 对敌人的恨马玉祥救童 对朝鲜人民的爱防空洞谈话 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础学精神(一)细读探究1.作者在文中用三个典型的事例说明了哪些“本质的东西”?(请用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明确: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将这四个方面的品质与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童、防空洞谈话这三个事例联系起来。这便是“可爱”的战士们!2.本文开头三段与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明确: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作用:开头(1—3段),从写作者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结尾(第15段),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突出中心、升华主题。深情朗读开头和结尾两个部分。(二)感受精神铭记历史 发扬精神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节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你谈一谈,读完这篇课文,走进这段历史,你得到了哪些感悟,学会了哪些道理。明确: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五、拓展延伸念英雄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深情地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1.和平时期,谁是最可爱的人?明确:西藏日喀则地震救援人员、抗洪一线的救援人员,敢医敢言的国士担当钟南山,把功勋写在大地上的袁隆平等。2.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明确: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六、课堂小结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七、课后作业1.课后查找资料,了解抗美援朝英雄事迹,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并以《写给XX志愿军战士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作文。2.预习《土地的誓言》。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