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九年级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G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未说明药品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C.为避免浪费,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反复移动试管后加热,不垫陶土网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大气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也可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袋中充氮气可以防腐
B.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化工生产、气焊、气割等
C.稀有气体呈现不同的颜色,可用于航标灯、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
D.工业制氧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M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 B.X和Z处于同一周期
C.原子序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电解水制取
C.用5%溶液分别制取( )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
5.下列各组物质均属干氧化物的是
A.氧化钙、氢氧化钙 B.空气、硫酸铜 C.液氧、二氧化锰 D.冰、干冰
6.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指的是HgS。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7.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是14:3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装药品C.储存气体 D.气体验满
9.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汞 B.氯化钠 C. D.干冰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B.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目的是杀菌消毒
C.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二、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1.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镁原子 。 (2)2个亚铁离子 。 (3)一个铵根离子 。
12.(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甲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 时,该粒子是原子。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它们的 相同。由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3.如图是制取二氧化氯的流程图。
(1)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消毒过程发生了 变化。
(2)燃烧器中发生反应属于 反应。
(3)整个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和 。
14.A~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请写出F的名称 。
(2)物质B在反应②中所起的作用是 。
(3)请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15.以石灰石为原料生产轻质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1)石灰石在“煅烧”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消化”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该反应 。
(3)生产轻质碳酸钙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4)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利用其 的化学性质。
16.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是较清洁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燃煤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温室或有害气体,煤的气化正是把煤变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手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则X的化学式是 。
(3)科技发展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风能、潮汐能和氢能等是可用于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属于 能源。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9分)
17.(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研究。
【查阅资料】浓H2SO4溶液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从而得到干燥的氧气。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②的仪器名称: 。
(2)根据所给的试剂,在实验室里选择一种节能环保、操作简便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上图中的发生装置是 。
(3)若选择乙、丙、丁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接 , 接 。验满的操作为 。
(4)小明同学在利用乙装置制氧气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发现过氧化氢溶液不能流下来,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18.(12分)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
(1)装置B中仪器甲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后要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作用是
;用F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 放在桌面上。
装置B和C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装置B的优点是 。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久置的石灰水瓶壁上有一层白膜,生成这层白膜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制得的二氧化碳做如下实验
①根据实验一中的现象可以得出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②实验二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 色。
要证明能与水反应,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6)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
四、计算题(共6分)
19.(6分)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取24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2分)24g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
(2)(4分)计算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
1-5 CCDBD 6-10 DCABA
11.(1)4Mg;(2)2Fe2+;(3);12.(1)原子 分子 (2)18 质子数 MgF2
13.(1) +4 化学 (2) 化合 (3)氯气 氯化钠
14.(1)水 (2)催化 (3) 分解
15.(1) (2)放热 (3)H2O (4)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6.(1) (2)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H2 (3)可再生
17.(1)锥形瓶 (2)乙
(3) c b e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端,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4)导管右端被夹紧,气体无法排出,装置内压强增大
18.(1)长颈漏斗;(2) A
(3) 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正
(4)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5) 密度比空气大 不变 把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入集气瓶中
(6)F
19.(1)20g;
(2)设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8.8 g
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8.8 g。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