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友情提醒:1.七年级生物学试题共19题,共4页,总分30分,与地理合考时间为60分钟.2.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15分。)1.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 展翅高飞的大雁 B. 恐龙的骨骼化石C. 由小长大的钟乳石 D. 正在行走的机器人2.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能进行呼吸C.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3. 蜻蜓翅的前缘有深色的“翅痣”(如图),它可使翅在快速振动时不易折断。科学家受到启发,在飞机机翼的前缘焊上加重装置。这项技术属于( )A. 克隆技术 B. 生物反应器 C. 仿生技术 D. 移植技术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其栖息环境。下列动物与其栖息环境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雪莲——沙漠 B. 丹顶鹤——湿地C. 袋鼠——南极雪地 D. 蜗牛——干燥石缝5. 下列实验仪器中,一般进行加热实验不需要用到的是( )A. 酒精灯 B. 石棉网C. 三脚架 D. 放大镜6. 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气谚语“龟背潮,下雨兆”“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主要运用了(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比较法 D. 调查法7.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使肉汤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中B. 甲乙两图所示的两组实验中,所控制的变量分别是是否煮沸和瓶颈C. 甲图中控制变量的办法是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D. 巴斯德的实验中,鹅颈瓶的妙处是鹅颈瓶可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进入8. 野餐是一种流行的户外休闲活动。小明野餐时发现散落的食物残渣中,甜食周围的蚂蚁最多,于是猜测“蚂蚁喜欢吃甜食”,小明的这种猜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实验探究 D. 得出结论9. 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光照A. A B. B C. C D. D10.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成分11. 连云港市花果山是全国闻名的5A级风景区,山上有多种植物以及蝴蝶、蜻蜓、猴子、孔雀等许多种动物,为广大市民乃至全国人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B. 猴子、孔雀、蝴蝶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 蝴蝶采花蜜,同时也传播花粉,蝴蝶与花是种间互助的关系D.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单向流动的12.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用自制的生态瓶饲养金鱼,实验装置如图(甲、乙、丙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丁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要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乙和丁两组作对照B. 影响生态瓶中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C. 在丙生态瓶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 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密闭的,且投放小鱼的数量要适宜13. 七年级一班调查校园周边环境的生物时,不正确的是( )A.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 不认识的生物不用记录D. 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1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描述的生物所在的生态系统应该是( )A. 沙漠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15. 习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B.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C. 生命共同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始终保持不变D. 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和治沙等二、综合题(本题共4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0.5分,共15分。[ ]填序号,______上写名称。)16. 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观察器具。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列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双眼睁开,用一侧眼睛注射目镜内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①④(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转动[ ]______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玻片。(3)图乙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要想在视野中看到较大的物像,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______(填序号)。(4)若观察玻片标本时,在显微镜下看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可判断污点在图甲中的[ ]______上。若要除去污点应该用______来擦拭镜头。(5)图丙是某同学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据图分析,该同学放在显微镜下玻片上的字母应为______。由视野①到视野②,具体的操作步骤是______。17. 连云港临洪河口湿地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海州湾最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这里是鸟类的天堂,一群群鸟儿在湿地上空盘旋,它们或翩翩起舞,或潜水觅食,或互相嬉戏……请回答下列问题:(1)东方白鹳是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动物之一。东方白鹳作为一种珍稀濒危鸟类,被视为“鸟中国宝”,其中影响白鹳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______。(2)临湖河口湿地保护区的植被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调节气候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作用。(3)湿地具有降解污染物质,净化水质的作用,被称为“______”。(4)该生态系统可以依靠______能力来维持自身稳定,但该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你去游玩时应该怎样做______(答出两条即可)。18. 生物科学实验是我们应用科学方法、认识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中,将______确定为要研究的变量。观察时,金鱼______就相当于呼吸一次。(2)“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对灌木丛、草坪、裸地三种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进行测量。其中,对照组是______。从表中可以看出,同一时间段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_。时间 裸地 草坪 灌木丛早晨 57.5 72.5 90.6中午 40.0 61.1 73.1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3)“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实验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根据该装置,可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其原因是______。(4)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_____。19. 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图1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缺乏的成分是______。由于长时间干旱,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草全都枯死了,最先受到影响的动物是______。(2)图2中的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______。(3)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一条食物链是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示)。(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范围包括______。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15分。)【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C二、综合题(本题共4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0.5分,共15分。[ ]填序号,______上写名称。)【16题答案】【答案】(1)A (2)2粗准焦螺旋(3)②③ (4) ①. 4物镜 ②. 擦镜纸(5) ①. d ②.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将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意思表达恰当即可得分)【17题答案】【答案】(1)生态因素(2)影响 (3)地球之肾(4)自我调节##自动调节(5)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不捕捉小动物等(合理即可)【18题答案】【答案】(1) ①. 水温 ②. 鳃盖开闭一次(2) ①. 裸地 ②. 灌木丛(3) ①. 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②. 避免偶然性(4)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19题答案】【答案】(1) ①. 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②. 兔和鼠(2) ①. 蛇 ②. 捕食和竞争(3) ①. 五 ②. 草→鼠→蛇→鹰(4)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