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产生的能量只会危害我们的生活。B.物体振动停止了,声音过一会才停止。C.声音太大震得耳朵疼,说明声音具有能量。2.使劲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 )。A.水面依旧平静。B.水花溅起。C.水向一个方向流动。3.敲锣时,要想使锣停止发声,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即可,这是因为( )。A.锣声被手遮住了。B.锣声变小了,我们听不到了。C.锣面振动停止了,声音就没有了。4.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在振动,下列物体没有发生振动的是( )。A.说话时的声带 B.风吹过的风铃 C.静止在桌面上的杯子5.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三枚钉子,发出声音最高是( )。A.最细的钉子 B.最粗的钉子 C.粗细适当的钉子6.我们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是由( )和外耳道。A.鼓膜 B.耳郭 C.听小骨7.声音在下列物体中的传播速度,由快到慢排列的是( )。A.牛奶、空气、木头 B.木头、牛奶、空气 C.空气、牛奶、木头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是靠( )发声的。A.声带的振动 B.舌头的运动 C.喉结的运动9.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水中的鱼吓跑,这说明( )。A.声音可以借助固体和液体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可以借助空气传播10.小科同学家里的吉他(如图)音调整体偏低,他应该( )。A.将琴弦调紧B.将琴弦调松C.换成粗琴弦11.用相同的力敲击相同长度,粗细不同的钢管,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A. B. C.12.如下图,敲击音叉后,靠近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会( )。A.位置不变 B.反复跳动 C.跳动一次后停止二、填空题13.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 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14.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15.小科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产生的现象是 ,说明声音以 的形式向 (填方向)传播。16.用手拨皮筋琴的皮筋,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 (填“弱”或“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就越 (填“弱”或“强”)。17.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因 而产生的,笛子发出的美妙声音是因 而产生的。三、判断题18.用不同的力打鼓,声音的强弱是不相同的,声音越弱,音调也就越低。( )19.口琴中所有的簧片长度都是相同的。( )20.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看到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21.鼓膜破裂后,人就听不到声音了。( )22.戴着耳机听音乐时,我们想把音量调多大就调多大,只要不影响别人。( )四、连线题23.请将耳朵各部分与它相对应的作用连起来。耳郭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外耳道 收集声波鼓膜 产生振动听小骨 把振动变成信号听神经 传递振动耳蜗 传递声波五、简答题24.用力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怎样?这说明了什么?25.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26.你的嗓音和其他人的嗓音一样吗?嗓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27.发出高音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呢?28.列举生活中的几种噪音。(至少写出3点)六、实验题29.虽然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不同,但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除了乐器,还有很多物体也可以发出声音。观察更多的发声现象,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1)在鼓面上撒些碎纸屑,用力敲鼓,鼓面在 ,碎纸屑会 。(2)如图二所示,用音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时,用手指轻轻触摸音叉,感觉到音叉在 。(3)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如图三),水面会 。(4)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综合训练》参考答案1.C2.B3.C4.C5.A6.B7.B8.A9.A10.A11.A12.B13.固体14.振动15. 产生水波纹 波 四面八方16. 强 弱17. 翅的振动 空气的振动18.×19.×20.√21.√22.×23.24.会跳动起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着。25.解答: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26.就像每个人的相貌总是与众不同的一样,每个人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声音的特点之一,称为音色。根据音色的不同,即使在同一音调和同一音量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区分出声音是由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27.在同样的情况下,发出高音的物体通常是薄的、细的、短的、紧的,而发出低音的物体通常是厚的、粗的、长的、松的。28.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上课隔壁教室传来的琴声、商业街上喇叭的声音29.(1) 振动 跳动(2)振动(3)水花四溅(4)振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