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化学本试卷共 8 页,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Na:23 Cl:35.5第一部分一、本部分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飞机外壳 B.不锈钢拉手C.青铜托盘 D.塑料桶A. A B. B C. C D. D2. 下列元素中,属于第三周期的是A. Mg B. O C. C D. H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Cu B. C. D.4.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第 1页/共 15页A. B. C. D.5. 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6. 下列物质与 Cl2 反应,能发出苍白色火焰的是A. H2 B. Na C. Fe D. Cu7. 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 H B. Na C. Al D. Cl8. 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B. NaOH C. HCl D. KCl9.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 溶液 B. 蔗糖溶液 C. 胶体 D. NaCl 溶液10. 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属于酸 B. 属于盐C. 属于碱性氧化物 D. 生铁属于纯净物11. 下列粒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A. B. C. D. Cu12. 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A. 在通风橱内制备 B. 用干燥沙土覆盖少量燃着的 NaC. 点燃 前,先进行验纯操作 D. 配制稀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13. 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 N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 2页/共 15页B. 电子式:C. NaCl 的形成过程:D. 的电离方程式:14.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B.C. D.15. 下列变化中,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A. B. C. D.16. 我国发现富含铌元素的新矿物——铌包头矿。下列关于铌(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质子数为 41 B. 核外电子数为 52C. 质量数为 93 D. 与 互为同位素1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 Na 放入水中:B. 用 NaOH 溶液吸收 :C. 向 溶液中加入稀硫酸:D. 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 NaOH 溶液中:18. 下列变化过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 B.C. D.19. 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项是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含有第 3页/共 15页该溶液中含有向某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 B褐色C 向某溶液中加入几滴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含有该溶液中可能含有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A. A B. B C. C D. D20. 用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含有 电子数目为B. 标准状况下, 所含 水分子数目为C. 溶液中所含 的数目为D. 与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1. 用 Ni/CaO 为催化剂实现 的捕获和转化,可减少 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其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 的空间结构是 V 形B. 捕获 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转化过程中形成了 键和 键D. 转化为 的化学方程式是22. 下列关于 与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第 4页/共 15页A. 两种物质的水溶液均显碱性B. 分别向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中滴入少量水,均伴随放热现象C.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产生 的量相同D. 利用二者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23.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 与水反应生成B.比较 的氧化性C.除去 中的少量 HCl D.制取纯净的 沉淀A. A B. B C. C D. D24. 一种由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等,杂质不参与反应)炼铝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两性氧化物B. 操作Ⅰ、操作Ⅱ均为过滤第 5页/共 15页C. ②、④中 Al 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D. 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5. 向含有 NaOH 的 NaClO 溶液 W 中逐滴滴入 溶液,整个过程中持续生成红褐色沉淀,c 点附近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合图 1、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b 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B. b 点溶液中含氯的粒子有 、HClOC. c 点生成的气体可能为D. 整个滴加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与氧化剂的种类、粒子的浓度等有关第二部分二、本部分共 9 题,共 50 分。26. 将物质与其用途之间连线___________。物质 用途A.硅 a.食用碱B.氧化铁 b.半导体材料C.碳酸钠 c.红色颜料27. 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氨气,化学方程式是。(1)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氧化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第 6页/共 15页(2)反应中若每消耗 ,则生成 的体积约是___________L(标准状况),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28.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配制 溶液。(1)需称量 NaCl 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g。(2)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___________。(3)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转移后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 B.定容时俯视刻 C.定容后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补玻璃棒 度线 加蒸馏水(4)取上述 溶液 amL,逐滴加入某浓度的 溶液,当沉淀完全时,消耗溶液的体积是 。①上述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 。29.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并回答问题。黄金提炼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混汞法:我国古人将汞混入磨细的含金矿浆中,金会溶于汞,形成白色的“金汞齐”,而矿石杂质亲水疏汞,不能被汞吸附或溶解。“金汞齐”加热蒸发去汞得金。火熔法:先将矿石高温煅烧,除去大量杂质,获得含金、铅等金属的合金。向熔融的合金中通入空气,同时加入 SiO2,使铅形成 PbSiO3 矿渣,易于分离得金。化学溶解法:利用特定试剂将矿石中的金浸出至溶液中形成可溶性离子。以氯化法为例,主要反应原理为。浸金过程后进一步分离、提纯、转化,能得到高纯度的金。第 7页/共 15页经过提炼的金,可用 X 射线荧光法分析其元素组成。如右图所示,当 X 射线轰击样品时,样品中原子的 K层电子以光电子的形式脱离,并在原位置产生一个空穴。L、M 等层的电子会跃迁到 K 层填补该空穴,放出特定能量的射线。根据所得射线对应的能量可确定元素种类。(1)金原子( )L 层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2)补全“火熔法”中,产生矿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①金汞齐是一种金和汞的合金。___________②“氯化法”浸金不宜用铁制品做反应容器。___________③化学溶解法浸金过程后加入氧化剂可得到金单质。___________④X 射线荧光法利用原子电子层间的能量差值不同进行元素鉴别。___________30. 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备 并探究其性质。(1)发生装置中制备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2)①中盛放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3)②中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4)③中盛放 溶液,通入过量 ,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棕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第 8页/共 15页。31. 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1)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2)检验气密性后,加热试管,肥皂液中有气泡产生,该现象不能说明有 生成。理由是___________。(3)为探究试管中固体的成分,继续实验:取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再滴加 KSCN 溶液,若溶液变红,推测固体的成分:___________;若溶液未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2. 我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水合矿物——ULM-1,其化学式可表示为,该矿物中还含有 K、Rb、Cs 等元素。(1)写出 的电子式___________。(2)Cl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3)ULM-1 中可能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A.只含有离子键 B.只含有共价键 C.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4)下列事实能说明 K、Rb、Cs 的金属性由弱到强的是___________。A.对应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越来越容易B.对应单质的熔、沸点越来越低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强(5)非金属性 O 强于 N,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O 和 N 位于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___________,非金属性 。33. 制备新型消毒剂 部分流程如下。第 9页/共 15页(1) 可用于杀菌消毒是因其具有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2)氯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3)生成滤渣 D 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4)已知:室温时 的溶解度远小于 的, 时 的溶解度则高于 的。操作Ⅰ是___________和过滤。请从物质利用的角度分析,除去 的目的是___________。(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得电子数相当于多少克的得电子数(氯元素均被还原至 价)。则 的有效氯含量是___________g(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4. 查阅资料显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所表现的氧化性强弱与反应产物的状态和对应元素价态有关。化学小组探究 Cu 与 Fe2(SO4)3 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序号 方案 现象振荡试管,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充分反应后,试管底部有 ⅰCu 粉剩余取实验ⅰ中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 溶液局部变红,同时产生白色沉淀(经检验是 CuSCN),振荡 ⅱ加 1mol·L-1KSCN 溶液 试管,红色消失(1)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2)实验ⅱ中检测到 Fe3+,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①对 Fe3+产生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假设 1:溶液中的 Fe2+被___________氧化,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假设 2:在实验ⅱ的条件下,Fe2+被 Cu2+氧化。②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其中试剂 a 是___________,ⅳ的现象是___________。序号 方案 试剂 现象ⅲ a 放置较长时间,溶液不变红第 10页/共 15页ⅳ a和b ___________③实验结论:假设 1 不成立,假设 2 成立。(3)由实验 i 得出氧化性:Fe3+___________Cu2+(填“>”或“<”),而根据实验ⅱ发生的反应可知,Fe3+和 Cu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释原因:___________。第 11页/共 15页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化学 参考答案本试卷共 8 页,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Na:23 Cl:35.5第一部分一、本部分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题答案】【答案】D【2 题答案】【答案】A【3 题答案】【答案】A【4 题答案】【答案】C【5 题答案】【答案】D【6 题答案】【答案】A【7 题答案】【答案】A【8 题答案】【答案】C【9 题答案】【答案】C【10 题答案】【答案】D【11 题答案】第 12页/共 15页【答案】B【12 题答案】【答案】D【13 题答案】【答案】B【14 题答案】【答案】B【15 题答案】【答案】A【16 题答案】【答案】B【17 题答案】【答案】C【18 题答案】【答案】A【19 题答案】【答案】C【20 题答案】【答案】D【21 题答案】【答案】B【22 题答案】【答案】B【23 题答案】【答案】A【24 题答案】【答案】C【25 题答案】【答案】B第二部分第 13页/共 15页二、本部分共 9 题,共 50 分。【26 题答案】【答案】【27 题答案】【答案】(1) ①. ②.(2) ①. 44.8 ②. 6【28 题答案】【答案】(1)1.17 或 1.2(2)100mL 容量瓶(3)B (4) ①. ②.【29 题答案】【答案】(1)8 (2)(3) ①. 正确 ②. 正确 ③. 错误 ④. 正确【30 题答案】【答案】(1)(2)除去 中混有的 HCl 气体(3) ,生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红色褪去(4)【31 题答案】【答案】(1)(2)加热后试管中的空气也能使肥皂液产生气泡第 14页/共 15页(3) ①. 一定有 可能有 Fe ②.【32 题答案】【答案】(1) (2) ①. 第三周期ⅦA 族 ②.(3)C (4)AC(5)原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33 题答案】【答案】(1)氧化性 (2)(3)(4) ①. 冷却结晶 ②. 节省下一步中 的用量(5)2.6【34 题答案】【答案】(1)2Fe3++Cu=2Fe2++Cu2+(2) ①. 溶液局部变红 ②. 空气(O2) ③. 4Fe2++O2+4H+=4Fe3++2H2O ④. 0.5mol·L-1FeSO4 溶液 ⑤. 溶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3) ①. > ②. 实验ⅱ中生成 CuSCN 沉淀,使 Cu2+的氧化性增强第 15页/共 1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