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课前导入有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地病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他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的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俄罗斯的世袭贵族,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去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这样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人,让许多人产生了好奇心,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学习目标壹1.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了解其精神世界。贰2.品析精彩语句,感受文章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叁3.学习通过外貌描写突显人物形象、性格的写作方法。知人论世作 者 介 绍壹贰托尔斯泰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品有《三作家》、《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自杀。托尔斯泰人物介绍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等。时代背景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托尔斯泰列夫 托尔斯泰是个贵族,是社会活动家,是世界文豪,可以说是个明星,你们想象中的列夫 托尔斯泰应该长什么样子呢?"哪张更接近你心中的文豪形象?"矛盾的肖像描写整体感知本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第一部分5个自然段各写什么?1.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2.他的面部轮廓、结构。3.他的面容、表情。4.他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5.他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第二部分4个自然段各写什么?6.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7.他眼睛里蕴藏的丰富的感情。8.他眼睛的威力。9.赞美他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1.依照段落顺序将描写托翁的关键词用彩色笔圈划出来,从感彩方面判断,各自然段主要用的是什么性质的词?第1一4段用的是贬义词,如:“长相粗劣”“藏污纳垢”“平庸”“粗鄙”等;第5自然段有褒有贬,如:“尊贵、轩昂、伟岸、天才”“矮小敦实、侏儒”等;第6—9自然段用的褒义词,如:“黑豹似的目光”“犀利目光”等。2.小组讨论:你们认为前后文对托尔斯泰的描写是否自相先矛盾?不矛盾。第1一4自然段层层铺陈,反复渲染托尔斯泰长相的丑陋平庸。第5自然段通过来访者的心理落差来突出托尔斯泰的矮小普通。第6自然段承接第5自然段写来访的客人心理,他们由失望到惊奇,将读者的目光聚焦到托尔斯泰的眼睛上。接下来几个自然段突出描写其目光犀利、蕴藏丰富情感,有全方位的观察力和锐利深刻的洞察力,还保持对自我的清醒认知与审视。欲扬先抑手法第1一5自然段是“抑”,是在反复强调托尔斯泰外貌的粗陋平常,同时提到“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在“抑”的同时又在为“扬”作准备。正是因为前面的“抑”,使后而的“扬”显得更有力度和内涵。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目的是通过反差造成文章内部的张力,使读者对托尔斯泰产生深刻的印象。3.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有何作用?欲扬先抑。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反衬他他坚韧的性格、深邃的思想和高贵的灵魂。表达作者对他的崇敬赞美之情。作者重点是为了突出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为什么又要用大量的笔墨去刻画他的外貌?深入探究品析语言淬炼形象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鬈发像泡沫一样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刻画人物肖像时作者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深入探究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写出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深入探究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的阴沉,“丑陋可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刻画人物肖像时作者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深入探究作者是如何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比喻/夸张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夸张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比喻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对比深入探究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何特殊之处?①托尔斯泰的目光犀利②托尔斯泰的眼睛蕴含了丰富的感情③托尔斯泰的眼睛威力无穷深入探究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深入探究本文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主旨探究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你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深入探究小结:刻画人物的方法①正面描写:着重对托尔斯泰的面部刻画(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②对比衬托: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对比③侧面描写:写来访者的心理落差④先抑后扬:使全文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