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出生于湖北浠水,“世家望族,书香门第”。191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臧克家臧克家于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先生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曾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时,闻一多先生替他出资印行诗集,并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20世纪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80年代,为纪念老师闻一多先生,臧克家写下了这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纪念馆闻一多先生雕像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卓越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小楷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shuāi hè dié qiè zhuólì qián kāng k ilínlí k iqì ji ng kuī wù衰微:赫然:潜心贯注:慷慨淋漓:(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用心专注而深刻。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你能区分下列字吗?暇遐瑕锲挈契霄宵炯迥赫赧二、浏览课文,摘录表现闻一多的“说”和“做”的四字短语,感受人物形象。闻一多先生的“说”:闻一多先生的“做”: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等 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潜心贯注, 昂首挺胸等三、课文中有不少对称的句子,如:“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浏览课文,再摘录几个对称的句子,读一读。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作为学者作为民主战士第1、2段第7段第8段第9段第19、20段过渡总起句总结句第10-18段结构严谨闻一多说和做第3-6段一、新知研学通读课文,填写表格,探究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身份 闻一多的“说” 闻一多的“做学者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撰写《唐诗杂论》① 撰写《楚辞校补》②撰写《古典新义》民主战士 ③“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④"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术准备再跨进大门。”起稿政治传单⑤在群众大会上演说⑥参与游行 ⑦思考: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何不同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则是“‘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任务一、课文通过一个个典型镜头,生动细致地展现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仿照示例,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镜头,作好摘录和批注,感受闻一多的形象。【示例】[作为学者]镜头:闻先生深夜研究学术摘录: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批注:这段文字中“睡得很少”“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漂白了四壁等细节,生动还原了闻一多先生在深夜灯光下依旧孜孜不倦研究学术的场景,展现其作为学者刻苦钻研的精神品格。任务二、课文通过一个个典型镜头,生动细致地展现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民主战士]镜头: 闻先生参加游行示威摘录: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批注:"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细节展现于闻一多先生在参加游行示威时的动作与神态,生动体现了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从容姿态,凸显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思考探究: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时的形象,彼此有无关联 根据课文内容作简要分析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潜心于学术: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说话,展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作为民主战上,他都能做到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救处于危难中的国家,展现其对祖国真面深沉的爱。 任务三结合前面的学习内容,完成人物卡片,介绍闻一多先生。[提示]可以从身份、成就、事迹、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介绍。人物卡片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音、民主战士。他潜心学术研究,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权域,著有《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投身于抗目救亡运动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起稿政治传单,参与游行示威,为推动中国的民主进程作出重要贡献。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系。他用宝贵的生命实过了自己的“言”和“行”都一心为国。迁移拓学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首《死水》,联系时代背景,体诗人寄寓在诗中的情感。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注释】①选自《红烛·死水:闻一多诗集》。1922年,诗人赴美国留学。在异国,饱尝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爱国之情回国。回国后,军混战、帝国主义横行的景象让他感到悲愤。《死水》便创作于这一时期。②清风:比③漪沦:细波。喻一切新鲜的思想和力量。《死水》作于1926年4月,主要抒发诗人留学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产生的悲愤心情。诗人在国外时激情地歌唱着“如花的祖国”,可是现实给予他的只是荒凉与破败、混乱与杀裁,使他经受着莫大的痛苦。《死水》正是在这种心境下写成的。诗中描摹的那“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疮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的象征,蕴涵着对造成这一局面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的揭露和斥责。诗作表达了作者希望丑恶的旧事物早日灭亡的强烈愿望。二、闻一多用“死水”象征旧中国,你会用什么象征现在的祖国 选择一个合适的意象,写几句话,表达你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小结:闻一多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赫然(hè) 校补(xiào) 排衙(yá) 气冲斗牛(dòu)B.窥探(g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兀兀穷年(wù)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D.弥高(mí) 迥乎(jiǒng) 深宵(xiāo)锲而不舍(qì)1.【答案】C【解析】【分析】A. “校”读jiào,“斗”读dǒu;B. “窥”读kuī;C.正确;D. “锲”读qiè;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科罗的建筑与加勒比地区的风格迥乎不同,是当地西班牙和荷兰风格相交融的唯一现存的例证。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C.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2.【答案】DA: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使用正确;B:气冲斗牛:此处形容将士们气势很盛。使用正确;C: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使用正确;D: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不合语境,此处应用“淋漓尽致”;3.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把句号放在引号里面;B:把两个顿号改为逗号;C无误;D:把“说”用双引号引起来。强调说和做;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对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B.他并没有先“说”,而且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C.遵义市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主客颠倒,将“他对我”改为“我对他”;B:关联词使用不当,下句“他‘做’ 了”与上句“他没有先‘说’是转折关系,将“而且”改为“但”;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安全”;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B.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C.王嫂挑选香蕉,觉得不满意便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D.因为有事想要请教,昨日登门拜访敝人您,可惜您不在,只能等下次了。5.【答案】BA:项语言生硬,C:项不够和气,D“敝人”是对自己的谦称6.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选材精当,精于裁剪,有繁有简,如作为“学者的方面”,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就写得比较简略。B.文章结构严谨,作者用闻 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在“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这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C.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6.【答案】D【解析】D:有误。文章的语言特点是精致凝练,生动形象,而不是“平实含蓄”7.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烙印》《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C.闻一多因目睹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自《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7.【答案】BB.《烙印》是臧克家的诗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