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1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 1 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1.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繁荣与开放2.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 年-618 年)(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建立: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 年(隋炀帝二世而亡)统一南北的条件:(1)因素:民族因素;事件:北方民族的交融;表现:南北对峙矛盾趋势缓和(2)因素:经济条件;事件:江南经济的发展;表现:结束分裂是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3)因素:人心所向;事件:人们渴望统一;表现: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希望结束分裂(4)因素:双方实力;事件:陈弱隋强;表现:陈朝统治腐败,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国力强盛,(5)因素:其他; 事件:军事条件;表现:隋为了灭陈做了充分的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采取了哪些政治和经济措施隋朝统一后,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了南北的币制和度量衡制度。4.这些措施对隋朝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史称“开皇之治”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1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 1 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1.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 年-618 年)(隋朝的特点: )建立: ( 建立隋朝,以 为都城, 就是隋文帝)统一: ( 灭掉 ,统一全国)灭亡: ( 二世而亡)统一南北的条件:(1)因素: ;事件: 的交融;表现: 趋势缓和(2)因素: ;事件: 的发展;表现:结束分裂是 的需要(3)因素: ;事件:人们渴望 ;表现: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希望结束(4)因素: ;事件:陈弱隋强;表现:陈朝统治 ,隋文帝 隋朝国力强盛,(5)因素:其他; 事件:军事条件;表现:隋为了灭陈做了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意义:3.采取了哪些政治和经济措施隋朝统一后,加强了 ,提高了 ;同时发展经济,编订 ,减轻百姓 ,统一了4.这些措施对隋朝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 ,使 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 的王朝,史称“开皇之治”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2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4)长度及地位:全长27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分为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6)连接五大水系(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7)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8)评价:①积极评价:(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②消极评价: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顺口溜北涿郡南余杭中心一点是洛阳永通邗江南海黄长钱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2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 ,巩固 的统治。2)时间、人物: 从 年起,开通了一条 。3)中心、起始点:以 为中心,北达 ,南至 。4)长度及地位:全长 公里,是古代世界 。5)分为四段(自北向南): 、 、 、 。6)连接五大水系(自北向南): 、 、 、 、 。7)作用:8)评价:①积极评价:(经济上)(政治上) 。②消极评价:但也给人民带来了 ,加速了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 ,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 。顺口溜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3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隋文帝即位后, 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 注重考查人才的学 识,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积极影响:科举制的创立,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③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④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隋朝的灭亡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 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3)灭亡: 公元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比较秦朝和隋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点 (1)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3)都兴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修长城、隋开运河;(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3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 即位后, 废除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 ), 注重考查 , 初步建立起 ; 时, 的创立,标志着 。2)积极影响:科举制的创立, 是中国古代 的一大变革:①加强了皇帝在 的权力; ②扩大了 的范围; ③使 能够由此参政;④同时也推动了 。科举制成为历朝 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消极影响: 。隋朝的灭亡1)背景:隋炀帝 ,不恤 ,又纵情 , 无度。在位期间, 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 ,致使民不聊生, 激化。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 ,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 。3)灭亡: 公元 年,隋炀帝在 被部将杀死, 灭亡。比较秦朝和隋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点 (1)都结束了长期的 ,完成了 ;(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 、隋的 ;(3)都兴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修 、隋开 ;(4)都因 导致 爆发而迅速灭亡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4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 2 课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唐朝的特点:繁荣与开放)1)建立:618年,李渊(唐高袓)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全国。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统治:【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用人】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増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5)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 “贞观之治” 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4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唐朝的特点: )1)建立: 年, (唐高袓)建立 ,定都 。随后消灭各支 ,基本统一全国。2)即位: 年, (唐太宗)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3)统治:【纳谏】唐太宗吸取 历史教训,勤于政事, 。大臣 (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用人】知人善任, 善于谋略, 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政治】①进一步完善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 ,减省刑罚;③增加 ,鼓励士人报考,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 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 ,鼓励发展 。【军事】先后击 ,加强了对 。(唐朝设立了 和 加强对西域的管理)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増强,文教昌盛,史称“ ”5)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 ,促成了 “贞观之治” 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5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思考】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 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2)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②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③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勤政爱民、励精图治、选贤用能。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4)现实意义:①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②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③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④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注意: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贞观之治”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是西汉的“文景之治”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5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思考】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1)主要盛世:西汉的 和汉武 、东汉的“ ”、隋朝的“ ”、唐朝的“ ”和“ ”以及清朝前期的 。2)共同原因:① 和 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② 和 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③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 、 。3)共同表现: 统一, 安定, 清明, 繁荣, 活跃, 开放, 有所改善。4)现实意义:① 。②③ 。④ 。注意: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政的根本目的是 。' ”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的“ ”奠定了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是西汉的“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6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武则天的统治(死后留下无字碑,其意是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1)称帝: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690 年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増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助记:唯一女皇武则天,晚年称帝国号周。发展科举创殿试,选拔人才扩基础。继承贞观促发展,引出盛世到开元。第 3 课 开元盛世盛世局面的出现1)背景: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2)措施:①重用贤能(姚崇和宋璟);②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④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6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武则天的统治(死后留下无字碑,其意是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1)称帝: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 改国号为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 ;大力发展 ,创立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 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 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 。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増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 ”。助记: 。第 3 课 开元盛世盛世局面的出现1)背景: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2)措施:① (姚崇和宋璟);②政治上: , , ;③经济上:大力发展 ,注重 ,整顿 ,改革 ;④文化上:注重 ,编修 。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7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对比表项目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思想上 吸取隋速亡教训,勤于政事,以民为本政治上 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魏征);广纳贤才,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 重用贤能,重视管理考核,用人上 知人善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试制度、武举; 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业。军事上 发兵击败东、西突厥。教育上 进土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措施相同点 1.重视人才;2.关注民生,发展生产;3.完善科举制度;4.勤于政事为后来“开元盛世” 奠定了基形成的盛世 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贞观之治” 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局面 称“开元盛世”元,治宏贞观”。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7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对比表项目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思想上 ,勤于政事,以民为本政治上 完善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打击敌对的 ; 吏治, 冗员;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 );广纳贤才,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 重用贤能,重视管理考核,用人上 知人善任(重用 等);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立 ; 任用 、 为相;;经济上 。 。军事上 发兵击败东、西突厥。教育上 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措施相同点为后来“开元盛世” 奠定了基形成的盛世 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 ” 础。人称她的统治局面 称“ ”“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8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唐朝为何能相继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盛世局面 (1)国家统一,社会长期安定繁荣;(2)政治清明,吏治澄清,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3)统治者励精图治,关注民生,缓和社会矛盾;(4)科举制为政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5)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和谐发展。经济的繁荣1.背景: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2.农业方面:(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2)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曲辕梨、筒车等重要的生产工具,有效提高了粮食亩产量2)经济作物茶叶种植有长足的发展。唐朝茶叶的产量、品种都远超前朝,饮茶之风盛行。茶叶在唐朝已成为生活必需品。3)手工业:(1)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 (2)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其他行业: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3)商业(1)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长江和运河沿线以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很大发展,甚至有“扬一益二”的说法。(2)草市逐渐兴起。(3)丝绸之路畅通,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唐朝与周边各族及国外的贸易往来都非常频繁。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8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唐朝为何能相继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盛世局面 (1) ;(2) ;(3) ;(4) ;(5) 。经济的繁荣1.背景: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2.农业方面:(1) 逐渐扩大。(2)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 、 等重要的生产工具,有效提高了2)经济作物种植有长足的发展。唐朝茶叶的产量、品种都远超前朝,饮茶之风盛行。茶叶在唐朝已成为生活必需品。3)手工业:(1)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 ) (2)陶瓷业:越窑的 、邢窑的 ,闻名中外的 (3)其他行业: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3)商业(1)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长江和运河沿线以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很大发展,甚至有“ ”的说法。(2) 逐渐兴起。(3) 畅通,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唐朝与周边各族及国外的贸易往来都非常频繁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9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国际大都市长安特点: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东、西两市是商业区;坊是居民区;唐朝坊市分离)地位:长安城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开放的社会气(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兴盛;农业、手工业产品的增加,直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成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1)国家统一、强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2)唐朝前期的统治者多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3)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比较畅通。(4)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5)政府采取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交流频繁。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9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国际大都市长安特点: 严整对称, 宽敞整齐, 繁荣(东、西两市是商业区;坊是居民区;唐朝坊市分离)地位:长安城既是 ,也是闻名中外的 。开放的社会气(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 , ,人们多显示出一种 、 精神风貌(2)唐朝社会风气 ,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1) 。(2) 。(3) 。(4) 。(5)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10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 4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原因: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边将安禄山兼任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时间:唐玄宗时,755年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 763年,在北方少数民族帮助下,唐朝平定叛乱。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黄巢起义: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④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2)经过①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夺取广州,攻入长安。881年,黄巢建立大齐政权。②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3)影响: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唐朝灭亡:(1)背景: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2)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10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 4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原因:唐玄宗在位末年, , 日盛; 尖锐, 紧张; 对比失去平衡,形成 局面;边将 兼任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时间:唐玄宗时, 年经过: 年, 起兵反唐。 年,在 帮助下,唐朝平定叛乱。影响:对 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 损失严重; 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 的局面。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黄巢起义:1.原因:①唐朝 ,统治腐败, 专权,② 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③ 繁重,生活困苦,④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2)经过①起义军在 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夺取广州,攻入 。881年,黄巢建立 。②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 ,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3)影响:唐朝灭亡:(1)背景: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2)灭亡: 年, 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11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 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2.时局: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3.评价: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②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的异同项目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不同点 性质 是一场反抗统治者的农民起义夺利的一场叛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转衰领导者 安禄山、史思明 黄巢都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战争;爆发原因都包括统治腐朽;都是为了推翻当相同点朝统治者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11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 五个政权,南方地区 出现 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 。2.时局: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 ;南方政局 ,经济有一定发展。3.评价:①五代十国是 ,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 ;②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的异同项目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是不同点 性质 是一场 的农民起义的一场叛乱影响 唐朝的国势从此 给唐朝统治以领导者 安禄山、史思明 黄巢都是发生在 的战争;爆发原因都包括 ;都是为相同点了推翻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12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文成公主入藏(1)背景: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2)入藏::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 两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吐蕃关系的发展①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②唐玄宗时期:尺带珠丹上书说,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唐穆宗时期:“唐蕃会盟碑”突厥(1)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各酋长及子嗣继位者接受唐廷的册封。(2)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3)唐高宗时,唐朝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12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文成公主入藏(1)背景:唐太宗时,吐蕃赞普 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2)入藏::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②影响: 。唐朝与吐蕃关系的发展①唐中宗时期: 入藏,嫁给尺带珠丹。②唐玄宗时期:尺带珠丹上书说,吐蕃与唐朝“ ”③唐穆宗时期:“ ”突厥(1) 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各酋长及子嗣继位者接受 。(2)他实行 ,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 ”,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3)唐高宗时,唐朝灭 ,中央政权完全统一 。唐朝先后设置 和 ,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13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回纥(1)唐玄宗时,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漠北,建立回纥汗国,成为大漠南北最强大的势力。他接受唐玄宗的册封,号怀仁可汗。回纥上表请求改名回鹘(hú),获得唐朝同意。唐朝后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唐朝多用绢帛换取回鹘的马匹。(2)9世纪,回鹘部众离散,汗国灭亡渤海和南诏(1)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大祚(zuò)荣为渤海郡王,以渤海为号。渤海与唐朝经贸往来频繁,多次派遣留学生到唐朝求学,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被称为“海东盛国”。(2)隋唐时期,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部落,称为六诏,其中最南部的部落统一了其他五诏。唐玄宗册封其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政权建立。(2)隋唐时期,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唐朝时期民族关系融洽的原因(1)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 (2)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改善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和睦相处。(3)少数民族首领也为民族间和睦友好相处作出了贡献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13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回纥(1)唐玄宗时,回纥首领 统一漠北,建立回纥汗国,成为大漠南北最强大的势力。他接受唐玄宗的册封,号 。回纥上表请求改名 (hú),获得唐朝同意。唐朝后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唐朝多用绢帛换取回鹘的马匹。(2) ,回鹘部众离散,汗国灭亡渤海和南诏(1)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 为渤海郡王,以 为号。渤海与唐朝经贸往来频繁,多次派遣留学生到唐朝求学,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被称为“ ”。(2)隋唐时期,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部落,称为 ,其中最南部的部落统一了其他五诏。唐玄宗册封其首领 为云南王, 建立。(2)隋唐时期,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统一 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唐朝时期民族关系融洽的原因(1)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具有强大的 。(2) 统治者实行了比较 ,有利于改善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和睦相处。(3)少数民族首领也为 作出了贡献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14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遣隋使和遣唐使(1)背景:隋唐时期中日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2)含义: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称“遣隋使”“遣唐使”(3)概况:十几批(次数多),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规模大),同行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人员类型多)。(4)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和一些节日)。鉴真东渡(1)地位:鉴真是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2)背景:唐朝处于鼎盛时期;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3)过程: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4)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日本视为一级国宝的是什么? 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和鉴真塑像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14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遣隋使和遣唐使(1)背景:隋唐时期 非常频繁。(2)含义: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称“ ”“ ”(3)概况:十几批(次数多),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规模大),同行的还有 和 (人员类型多)。(4)贡献:把唐朝先进的 等传回日本,对日本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和一些节日)。鉴真东渡(1)地位: 是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 的人物(2)背景:唐朝处于 ;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3)过程: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 年抵达日本(4)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日本视为一级国宝的是什么? 鉴真主持修建的 和鉴真塑像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15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与新罗的交往:(文化交流,经济往来)1.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2.学唐文化:新罗统治朝鲜半岛部分地区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文化。3.来唐经商: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双方陆上和海上贸易往来都非常活跃。4.仿学唐制: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5.引进技术: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学技术,建筑、艺术、服饰多受唐朝的影响。6.朝乐入唐: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在唐朝宫廷和民间演出流行。玄奘西行1.时间: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2.目的:为了求取佛经,研习佛法3.经历(1)出发: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2)学习: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3)归国: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4.成果: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东罗马帝国与唐朝交往频繁。唐朝称古代阿拉伯人建立的帝国为大食。中国的造纸术还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唐人”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15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与新罗的交往:(文化交流,经济往来)1.背景: 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2.学唐文化:新罗统治朝鲜半岛部分地区后,派遣 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文化。3.来唐经商: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双方 往来都非常活跃。4.仿学唐制: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 选拔官员5.引进技术: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学技术,建筑、艺术、服饰多受唐朝的影响。6.朝乐入唐: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在唐朝宫廷和民间演出流行。玄奘西行1.时间: 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2.目的:为了求取佛经,研习佛法3.经历 (1)出发: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 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2)学习: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3)归国: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 作出重大贡献4.成果: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东罗马帝国与唐朝交往频繁。唐朝称古代阿拉伯人建立的帝国为 。中国的 还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 的发展。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16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鉴真与玄奘的共同点(1)都是生活在唐朝的著名僧人。(2)都为中外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等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1)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对外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3)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做官。(4)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唐朝中外交流有哪些影响 (1)对世界:促进了交往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增强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对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2)对中国: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双向交流兼容并蓄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16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鉴真与玄奘的共同点(1)都是生活在 著名僧人。(2)都为 作出了贡献。(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4)都有一种 等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1) 。(2) 。3) 。(3)唐朝中外交流有哪些影响 (1) 。(2)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17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雕版印刷术概况:唐朝时,我国已有雕版印刷的书籍、日历等。目前已经发现若干件唐朝前期的雕版印刷品,说明雕版印刷术至少在唐朝前期已经出现。影响: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日本和波斯,经波斯传到埃及与欧 洲,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天文学与医药学A.隋唐时期在天文学和医药学领域取得很多辉煌成就,最突出的人物是僧一行和孙思邈。B.僧一行在唐玄宗时被征召入宫,开始专门从事天文历法的研究。他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大衍历》,还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僧一行的成就既对天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具有价值。C.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总结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收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药王”。D.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3.唐朝的思想家a.唐朝思想家韩愈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他指责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百姓负担,应全面加以禁绝。唐宪宗迎佛骨至宫中供养,韩愈上表反对,甚至主张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万代之惑”。b.柳宗元是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他认为只要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17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雕版印刷术概况:唐朝时,我国已有雕版印刷的书籍、日历等。目前已经发现若干件唐朝前期的雕版印刷品,说明影响: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日本和波斯,经波斯传到埃及与欧 洲,促进了天文学与医药学A.隋唐时期在天文学和医药学领域取得很多辉煌成就,最突出的人物是 。B.僧一行在唐玄宗时被征召入宫,开始专门从事天文历法的研究。他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 ,还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僧一行的成就既对 ,也对 。C. 所著的《千金方》,总结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收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 ”。D.唐高宗时编修的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 的药典。唐朝的思想家a.唐朝思想家韩愈强烈抨击 ,主张 。他指责佛教耗费 ,加重 ,应全面加以禁绝。唐宪宗迎佛骨至宫中供养,韩愈上表反对,甚至主张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万代惑”。b.柳宗元是唐朝 和 的杰出代表。他认为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18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唐诗、书法与绘画A.盛唐时期的李白有“诗仙”的美誉。他的诗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抒发了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B.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诗史”之称。C.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后期,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D.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键。E.绘画:人物、山水、花鸟、宗教。阎立本的人物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F.敦煌莫高窟:在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现存壁画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单元总结易错易混1.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全国。2.建立隋朝的是隋文帝杨坚,开通大运河的是隋炀帝杨广。3.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18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唐诗、书法与绘画A.盛唐时期的李白有“ ”的美誉。他的诗具有 ,抒发了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B.被誉为“诗圣”的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诗史”之称。C.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后期,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D.书法:颜真卿、柳公权、 。 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键。E.绘画:人物、山水、花鸟、宗教。 的人物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F.敦煌莫高窟:在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现存壁画生动反映了当时的 ,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单元总结易错易混1.581年,隋朝 ;589年,隋朝 全国。2.建立隋朝的是隋文帝 ,开通大运河的是隋炀帝 。3. 时,初步建立起通过 选拔人才的制度; 时,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19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隋的统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大统一秦朝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统一了全国。西晋 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了全国。隋朝 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隋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1)原因:①当时南北水路交通运输不便;②开凿大运河是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的需要。(2)条件:①隋朝社会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②隋朝完成统一,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③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如何评价隋炀帝?(1)功:隋炀帝时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2)过: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19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隋的统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大统一秦朝 结束了 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统一了全国。西晋 结束了 的局面,统一了全国。隋朝 结束了自 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隋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1)原因:① ;② 。(2)条件:① ;② ;③ 。如何评价隋炀帝?(1)功: 。(2)过: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20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易错易混1.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年号“贞观”,史称其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唐太宗时期的贤臣房玄龄和杜如晦合称为“房谋杜断”。3.曲辕犁是耕作工具,筒车是灌溉工具。(筒车不是翻车)4.吐蕃是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的关系是并立的,不是从属关系。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①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②民族迁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③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④和亲(唐朝时期,唐蕃和亲加强了民族的交往和交融)。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1)方式: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②和亲政策: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④军事反击: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⑤会盟: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2)启示:各民族之间应和平相处,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等等。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20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易错易混1.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年号“贞观”,史称其统治时期为“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2.唐太宗时期的贤臣房玄龄和杜如晦合称为“ ”。3.曲辕犁是 工具,筒车是 工具。(筒车不是翻车)4.吐蕃是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的关系是 的,不是从属关系。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①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③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④ (唐朝时期,唐蕃和亲加强了民族的交往和交融)。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1)方式:①设置机构: 。②和亲政策:③册封制度: 。④军事反击: 。⑤会盟: 。(2)启示: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21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易错易混1.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的是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外关系;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汉藏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内民族关系。2.《大唐西域记》是玄奘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写成的神话小说。3.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玄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是在唐太宗时期。双向交流、兼容并蓄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原因、特点及启示。(1)交流活跃的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2)交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日本、新罗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唐朝也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3)历史启示: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才能有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会有所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其他文化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易错易混1.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地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2.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并没有直接导致唐朝的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3.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期的政权是先后出现的,而十国是同时并存的。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21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易错易混1.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的是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属于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汉藏之间的关系,属于 。2. 是玄奘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 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写成的神话小说。3.鉴真东渡日本是在 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是在 时期。 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原因、特点及启示。(1)交流活跃的原因: 。(2)交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 ;另一方面, 。(3)历史启示:。易错易混1.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地说,是 的矛盾斗争。2.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并 导致唐朝的灭亡;907年, 建立 ,唐朝至此灭亡。3.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期的政权是 出现的,而十国是同时 的。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22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人物 概况隋文帝 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武举和殿试制度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22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人物 概况隋文帝 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 的制度隋炀帝 创立 ,标志着 的正式确立唐太宗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制度唐玄宗 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23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8课北宋的政治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东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准备好的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拥护他当上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1.建立: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后,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易错易混北宋没有统一全国:北宋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不是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23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8课北宋的政治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 年,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东北的 时,谋士和诸将拿出准备好的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拥护他当上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北宋的建立1.建立: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后,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 政权,改国号为 ,以 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 。赵匡胤就是 。2.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依照 的战略方针,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 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 ,结束了 。易错易混北宋没有 全国:北宋只是结束了 的局面,不是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这时的中国处于 的状态,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24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初统治者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动荡的历史积弊,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采取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②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切断将领与士兵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政治上: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①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②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③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3.经济上: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4.文教措施上:①宋朝统治者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②宋太祖:重用文臣;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24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初统治者针对唐末以来 的历史积弊,实行 的方针,采取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采取 的方法:①解除 的兵权。②任用 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 。③还经常 ,定期换防,切断 。2.政治上: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①设置相当于 ,与宰相 ;②设立 ,分割宰相的 。在地方:①派 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②实施 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③在各州府设 ,以分知州权力。3.经济上: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 的权力,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4.文教措施上:①宋朝统治者注重发展 ,改革和发展 。增加 ,提高影响:②宋太祖:重用 ;宋太宗:继续采取 、提升 地位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风气,杜绝了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25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重文轻武的影响:(1)积极: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④(文教措施的意义影响)(2)消极: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③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④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宋朝政治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分化事权,内外相制。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易错易混轻武是指抑制武将,但不是轻视武备和军队。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25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重文轻武的影响:(3)积极:① ;② ;③ 。④(4)消极:① 。②③④ 。宋朝政治特点:① 。② 。③易错易混轻武是指 ,但不是轻视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26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在边疆战事中屡战屡败;财政入不敷出;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弊端丛生,改革呼声日益高涨。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3.措施:募役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经济)、保甲法(军事);4.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5.结果:加重了贫苦人民的负担,损害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课后活动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兵”——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采取措施控制兵权,解除节度使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权”——节度使的行政权;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钱”——节度使的财政权即收取地方税赋的权力;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归中央掌控,后又陆续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5春 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26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在边疆战事中 ;财政 ;土地 ,赋役不均,弊端丛生,改革呼声日益高涨。2.目的:摆脱 ,实现 ;3.措施: ;4.作用:政府的 增加,各地兴修 一万多处;5.结果:加重了 的负担,损害了 的利益,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课后活动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兵”——节度使的 ;宋太祖采取措“权”——节度使的 ;宋太祖委派 。“钱”——节度使的 即收取地方税赋的权力;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的 ,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归中央掌控,后又陆续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5春 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27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与西夏的建立A.契丹: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唐末汉人避战乱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建国: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都城在上京,后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党项族:羌族的一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建国:1038年,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统治:①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③创制西夏文字辽与北宋的和战北宋与辽──澶渊之盟(1005)背景:①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冲突加剧;②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③宋太宗两次向辽发兵失败,采取防御政策;④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澶州之战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击退辽军。内容: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岁币”结局:“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27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与西夏的建立A.契丹: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唐末汉人避战乱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建国: 年,契丹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 ,都城在 ,后版图扩大,改国号为 。统治: 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党项族:羌族的一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建国: , 称大夏皇帝,定都 ,史称 。统治:①元昊仿效 制度,订立 ,②鼓励垦荒,发展 ,③创制辽与北宋的和战北宋与辽── (1005)背景:① 时,占领 ,辽与中原冲突加剧;② 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③ 两次向辽发兵失败,采取 ;④ 时,辽大举攻宋,澶州之战宰相 力劝宋真宗亲征,击退辽军。内容: 年,北宋与辽议和,双方皇帝以 ,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 ”。结局:“ ”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28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044宋夏庆历和议)1.战争①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军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②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中。2.议和①内容:1044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②影响:议和后,宋夏虽时有战事,但关系一直较为稳定。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带来了哪些影响 (1) 积极影响:换来了长时间的和平;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加速了边境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2) 消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对“澶渊之盟”的评价(1) 对北宋: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2) 对辽:使辽军安然脱险,还得到岁币,增强了辽的经济实力。(3) 对中华民族:使辽宋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促进了民族交融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1) 异: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西夏皇帝元吴向宋称臣。(2)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北宋向辽、西夏都要交纳岁币。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28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044宋夏庆历和议)1.战争① 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军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② 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中。2.议和①内容: 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和约,元昊向宋 ,宋给西夏钱物,称为“ ”。②影响:议和后,宋夏虽时有战事,但关系一直较为稳定。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带来了哪些影响 (3) 积极影响: 。(4) 消极影响: 。对“澶渊之盟”的评价(4) 对北宋:(5) 对辽: 。(6) 对中华民族: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2) 异: 。(2)同: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29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易错易混】1.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2.澶渊之盟后,宋辽处于平等关系,西夏、宋议和,西夏向北宋称臣。3.北宋与辽和西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而非侵略与反侵略战争。4.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时,北宋尚未建立第 10 课 金与南宋对峙金的建立(1)生活概况: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辽宋时期,女真受辽的控制和压迫。(2)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3)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措施:①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②颁行女真文字,③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金灭辽及北宋背景:女真崛起时,辽和北宋统治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灭辽:宋金夹击攻辽,宋败。1125年,辽被金灭亡。灭宋(不战而败):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北宋灭亡。这一年是宋钦宗靖康二年,史称“靖康之变”。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29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易错易混】1.辽是 建立的政权,西夏是 建立的政权。2.澶渊之盟后,宋辽处于 ,西夏、宋议和,西夏向北宋 。3.北宋与辽和西夏之间的战争是 ,而非侵略与反侵略战争。4.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 ,有时称 。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时,北宋尚未建立第 10 课 金与南宋对峙金的建立(1)生活概况: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辽宋时期,女真受辽的 。(2)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的 进一步完成了 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3)建立: ,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 ,他就是 。措施:①模仿 ,改革女真部落 ②颁行 ,③发展 ,势力迅速壮大金灭辽及北宋背景:女真崛起时,辽和北宋统治危机重重,统治者 ,人民不断起义。灭辽:宋金夹击攻辽,宋败。 年,辽被金灭亡。灭宋(不战而败):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年,金军攻破 , 灭亡。这一年是宋钦宗靖康二年,史称“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30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弟弟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抗金: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到黄河以北。议和: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1141 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结果: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宋、辽、西夏、金政权对峙与更迭政权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北宋 汉族 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 960年 1127年(被金灭)南宋 汉族 赵构 临安(杭州) 1127年 1276年(被元灭)辽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916年 1125年(被金灭)西夏 党项 元昊 兴庆(银川) 1038年 1227年(被蒙古灭)金 女真 完颜阿骨打 会宁 1115年 1234年(被蒙古灭)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30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弟弟 (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 ,史称 。抗金: 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 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到黄河以北。议和: 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 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至 一线划定分界线。结果: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 ,改名为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宋、辽、西夏、金政权对峙与更迭政权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北宋南宋辽西夏金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31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说出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标志:宋金和议(绍兴和议)的签订。积极影响:使社会较为安定,南北方交流密切;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强和社会的进步。消极影响:宋金议和是南宋以屈辱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岳飞抗金的意义岳飞抗金有效地遏制了金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宋金议和奠定了基础。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什么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发生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吴和女真族的阿骨打,他们的发展措施有什么共同点 这三位少数民族首领建立政权后,都主动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文化,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反映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31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说出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标志: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岳飞抗金的意义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什么不同 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吴和女真族的阿骨打,他们的发展措施有什么共同点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32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1.北宋为什么会灭亡 (1)主观上:①政治:政治腐败,统治者纵情享乐,奢侈无度。②经济:战败赔款、政府官俸、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3军事: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2)客观上:金朝统治者励精图治;女真族骁勇善战;金灭辽后实力大增。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第 11 课 元朝的统一元朝的建立A.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B.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此后与南宋形成了长达40多年的对峙局面。C.1260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元朝的统一A.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B.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32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1.北宋为什么会灭亡 (1)主观上:① 。② 。(2)客观上: 。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第 11 课 元朝的统一元朝的建立A. 年, 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 。他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 。B. 年,蒙古军队灭 。 年,蒙古灭 ,此后与南宋形成了 。C.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 继承汗位。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 ,次年定都 。忽必烈就是 。元朝的统一A.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 。 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 ,结束了 。B.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33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元朝的统治A.元朝疆域辽阔,为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汉族士人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B.在中央:①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③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C.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直属中书省管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这一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D.在边疆地区,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统治。东南地区,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西北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元朝的民族交融A.朝廷调集大批军民迁移到边疆地区,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开垦农田,进行屯种。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人等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回。它是我国回族的前身。C.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各族间的了解与联系,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义。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33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元朝的统治A.元朝疆域辽阔,为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汉族士人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 ,加强对 。B.在中央:①由 掌管全国的 事务,下设 六部,分管各项政务;②设 负责全国的 事务;③设 负责 事务。设 管理 和西藏地区 。C.在地方:设 ,简称“行省”。除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直属中书省管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这一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 。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 。 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 的开端。D.在边疆地区,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统治。东南地区,在澎湖设置 ,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 。西北地区,设置 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西藏地区,设立 ,屯驻军队。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 。元朝的民族交融A.朝廷调集大批军民迁移到边疆地区,兴修 ,鼓励 ,开垦 ,进行 。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 形成新的民族—— 。它是我国 的前身。C.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 ,加强了各族间的 ,对中华民族具有重要意义。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34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注意1.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元朝;新疆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开始于西汉。2.我国省级行政机构的划分从元朝开始。3.蒙古政权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4.灭掉西夏和金的是蒙古政权,灭掉南宋的是元朝。5.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6.历史上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秦朝西晋、隋朝和元朝。问答题成吉思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他的后继者忽必烈又有何主要成就 成吉思汗的主要成就: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的主要成就: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等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行省制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现实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历史借鉴价值:注重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治理;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注重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等。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34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注意1.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 ;新疆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开始于 。2.我国省级行政机构的划分从 开始。3.蒙古政权的建立者是 ,元朝的建立者是 。4.灭掉西夏和金的是 ,灭掉南宋的是 。5.元朝是我国历史上 (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6.历史上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 。问答题成吉思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他的后继者忽必烈又有何主要成就 成吉思汗的主要成就: 。忽必烈的主要成就: ;等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行省制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现实原因:历史借鉴价值: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35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 12 课 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发展1.背景:安史之乱后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2.表现:(1)由越南传人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2)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3)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4)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时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3.元朝建立初期,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忽必烈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元朝时烧制的青花瓷,代表了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3.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金朝煤的产量和使用相当可观。煤还广泛用于冶铁炼钢。4.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35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 12 课 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发展1.背景:安史之乱后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 ,带去了 ,使南方 速度加快,逐渐 。2.表现:(1)由越南传人的 ,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2)宋朝时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 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3)南方各地普遍种植(4)到南宋后期, 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时期, 逐渐普遍3.元朝建立初期,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忽必烈令人开凿 ,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 ,粮食运输一度以 为主。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南宋后期, 兴起。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发达, 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 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2.制瓷业:南宋时, 成为我国制瓷中心。元朝时烧制的 ,代表了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3.北宋时, 得到大量开采。金朝煤的产量和使用相当可观。煤还广泛用于4.造船业: 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36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商业的繁荣1.商业:(1)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和元大都,人口多达百万。(2)商业繁荣的表现: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人口聚集或流动性大的地方都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区。2.纸币:中国古代主要货币变化:圆形方孔半两钱(秦)--五铁钱(西汉)--开元通宝(唐)---交子会子(宋)a.原因: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是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于是纸币出了。b.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元朝时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C.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3.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北方,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区。至此,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36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商业的繁荣1.商业:(1)商业城市:最大的是 ,人口多达百万。(2)商业繁荣的表现: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 的界限, 的地方都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 ,出现了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 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区。2.纸币:中国古代主要货币变化:圆形方孔半两钱( )--五铁钱( )--开元通宝( )---交子会子( )a.原因: 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是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于是 出了。b.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 ”,这是世界上 纸币。 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时 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C.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 。3.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北方,社会经济长期稳定, 都依靠江南地区。至此,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完成。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37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 13 课 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发达的中外交通1.概况:与前朝相比,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有了很大发展。2.原因:(1)宋代由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日渐发达。(2)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3.表现:(1)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2)元朝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海路航线的拓展进入鼎盛时期。繁荣的海外贸易(1)宋元时期,在政府鼓励下,海外贸易得到巨大发展。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等。这一时期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2)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37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 13 课 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发达的中外交通1.概况:与前朝相比,宋元时期, 有了很大发展。2.原因:(1)宋代由于 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日渐发达。(2)元朝建立后, 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3.表现:(1)宋代, 取代陆路成为 的主要通道。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2)元朝打通了 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随着海路航线的拓展进入鼎盛时期。繁荣的海外贸易(1)宋元时期,在政府鼓励下,海外贸易得到巨大发展。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 ,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等。这一时期外贸税收所得,在 中占有重要地位。(2)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 的重要国家。 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38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 14 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辽宋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但雕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2)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突破,活字印刷术问世。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元朝科学家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并创新。元朝中期,锡活字印刷出现。(3)影响: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过蒙古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火药的应用指南针:(1)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2)传播及影响: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1)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更多地用于战争。元朝用金属作筒,发明了火铳(chòng),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2)传播及影响:我国的火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38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第 14 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辽宋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但雕版 ,而且刻好的版只能 。(2)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突破, 问世。活字印刷术是 发明的。元朝科学家 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并创新。元朝中期, 出现。(3)影响: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过蒙古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火药的应用指南针:(1)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 。(2)传播及影响: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 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 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1) 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火药开始运用到 。 ,火药更多地用于 。用金属作筒,发明了 ,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2)传播及影响:我国的火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 产生影响。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39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天文学的发展(1)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创制了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他著有《梦溪笔谈》一书,综合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他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北宋科学家苏颂主持创制了水运仪象台。(3)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研制出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在元初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理学(1)宋代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理学。其中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因此理学也被称为“程朱理学”。(2)程颢和程颐认为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他们将天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要求人们为人行事必须遵循天理(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这一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官方的统治思想。(3)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但它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39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天文学的发展(1)北宋时期的科学家 ,创制了先进的历法“ ”。他著有 一书,综合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他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北宋科学家 主持创制了 。(3)元朝科学家 ,研制出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在元初编成新的历法 .理学(1)宋代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理学。其中北宋的 和南宋的 ,成就最为突出,因此理学也被称为“ ”。(2)程颢和程颐认为 普遍原则。他们将天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要求人们为人行事必须遵循天理(3)朱熹是 的集大成者。他强调 。这一思想有利于 ,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官方的统治思想。(3)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但它强调 ,束缚了 。1.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早背 第 40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宋词和元曲1.宋词:(1)①文体: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填词用的曲调名叫作词牌。②发展: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2)代表:①苏轼: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②李清照: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③辛弃疾: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收复中原的壮志。2.宋代的诗也有很大成就。南宋陆游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不少作品抒发了爱国情怀。3.元曲:(1)元朝在前代说唱、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元曲,形式有散曲和杂剧。(2)代表:①元朝最优秀的杂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②著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王实甫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2)《资治通鉴》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我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2)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3)民族交融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繁荣。(4)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在同亚非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5)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5春新七下历史70 天晚默 第 40 天日期: 姓名: 监督人:宋词和元曲1.宋词:(1)①文体: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填词用的曲调名叫作 。②发展: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2)代表:① :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② :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③ :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收复中原的壮志。2.宋代的诗也有很大成就。南宋 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不少作品抒发了爱国情怀。3.元曲:(1)元朝在前代说唱、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元曲,形式有 。(2)代表:①元朝最优秀的杂剧家是 ,代表作是悲剧 。②著名的杂剧家还有 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