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一模预测练习试卷(含详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一模预测练习试卷(含详解)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一模预测练习试卷
本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每年端午节,各地都开展赛龙舟活动,在图中,龙舟急速前进,若说运动员是静止的,
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上的标语栏 B.河水 C.岸上的观众 D.龙舟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如图所示,是在大冶湖举行龙舟比赛场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舟上的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现场观众通过音色来辨别各种嘈杂声中的鼓声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如图所示是小明入住旅馆张贴的火灾逃离指引,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或匍匐的姿势撤离,
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
A.密度较大,聚集在下方 B.密度较小,聚集在上方
C.密度较小,聚集在下方 D.密度较大,聚集在上方
4.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下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图(甲)向两球间吹气,两球更加靠近了,说明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C.图(丙)用吸管喝饮料时,瓶里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
D.图(丁)洗手盘下方弯管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5. 踢足球时,足球离开脚后还能继续飞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脚踢足球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惯性力仍能继续飞行
C.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题图是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
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   )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众多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关于图中涉及到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被托举静止在空中时,她受到的重力和托举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图中,运动员以抛物线轨迹腾飞在最高点时,运动员所受合力为零
C.丙图中,短道速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丁图中,不停地在冰壶前刷冰,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二、作图题
8.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李雷同学用锄头除草,如图甲所示,向上挥动锄头时锄头可简化为图乙所示的模型
(O点为支点),请你在图乙中画出的力臂l2。
实验题
9 .某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活动,小红同学制作的水果电池如图所示。
图中的水果,扮演了“电源”的角色, 它为发光二极管提供了 ,
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水果电池工作时将自身存贮的 转化为电能。
此时二极管能发光,说明水果电池的正极是 (选填“A”或“B”)。
10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约是 m/s。如图所示,小美能从不同方向看见课本,
是因为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1. 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
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从而把馒头蒸熟;馒头蒸熟后,通常会把手先沾上一些水再去拿馒头,
这样手上的水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
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避免手会烫伤。
四、填空题
12.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甲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
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
小张将调节好的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
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 ;
(2)小张又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三个步骤:
①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
② 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③ 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加水,直到水面达到 处,
此时量筒由的水位如图丁所示;
(3)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沾了水,她由此判断小张计算出的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于是小敏测出图丙③中烧坏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由此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 g/cm3,
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 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9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Ω,2A”,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Ω、10Ω、15Ω、20Ω、25Ω、30Ω。
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0,电流表有示数,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电阻Rx断路”或“电阻Rx短路”);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并记录数据,第5次实验中电流表示数如图丙,其读数为 A;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Ω 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1.2 0.6 0.4 0.3 0.2
(4)将6次实验数据描绘在图丁中,请你用平滑曲线将6个点连接起来 ,
观察数据和图象可以得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5)实验完成后,在评估“将5Ω电阻更换成10Ω电阻继续实验”这一环节中,两组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A组认为:更换成10Ω电阻后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才能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B组认为:更换成10Ω电阻后不需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可直接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你认为 (选填A或B)正确,理由是 。
14. 学习“液体”压强时,老师展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小明同学观察实验后,得出结论:
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水喷出的最远距离就越大。下课后小明将自己的结论告诉老师,
老师表扬了小明爱思考的好习惯,然后与小明一起到实验室,另找了一个矿泉水瓶,
在侧边扎了两个小圆孔C和D(圆孔A、B、C、D的直径相同),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
观察到sC如水对侧边C、D两点压强为pC和pD,则pC pD(选填“>”、“=”或“<”)。
(2) 在图(乙)中,其他条件不变,将木板向右移动,使C孔、D孔流出的最远水流落在木板上,sC′、sD′分别是此时的最远距离,则sC′ sD′(选填“>”、“=”或“<”)。
(3) 判断小明同学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 用一句话写出你的判断依据(无需理由)是 。
五、计算应用
15 . 如图甲是一艘海事打捞船正在打捞一沉入海底的物体。打捞船将物体以0.5m/s的速度向上匀速提起,从开始打捞到全部出水,钢缆提升物体的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钢缆提升物体的功率P=2000W,第80s即功率P=3000W时物体全部出水,海水的密度取1×103kg/m3,求:
(1)物体上表面刚好到达水面时,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3)打捞船从没开始打捞至把该沉入海底的物体放到打捞船上,打捞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增加了多少?
16. 如图所示是一种电热水龙头和它的电路简图。旋转手柄可使扇形开关S同时接触两个相邻触点,
从而控制流出的水为冷水、温水或热水。已知R1、R2是电热丝,R2 =55Ω,温水挡的电功率是2.2kW。求:
(1)当流出水为温水时,接入电阻的值;
(2)当流出水为热水时,热水挡的电功率;
(3)若该水龙头1min能放出约1kg的温水,效率为84%,则温水升高的温度。
六、科普阅读题
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探月之旅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为避免嫦娥四号在着陆瞬间“闪着腰”,工作人员给它研制了4条强有力的“腿”,
它的“腿”上还“长着”脸盆一样的圆形“大脚掌”(如图所示)。嫦娥四号由着陆器与巡视器
(即月球车,又称“玉兔二号”)组成,2019年1月3日,巡视器与着陆器成功分离,
“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有效增大了与月面间摩擦,顺利在月背表面行驶。
“玉兔二号”配有先进的科学探测仪器,总质量仅135kg,是世界上质量最小的月球车。
(1)嫦娥四号探测器“腿”上的圆形“大脚掌”可 (选填“减小”或“增大”)对月面的压强;
(2)为增大与月面间的摩擦,“玉兔二号”采用的装置是 ,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摩擦力的;
(3)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若“玉兔二号”每个轮子触月面积为,
则“玉兔二号”在月球的质量为 kg,它在月球的重力大小为 N,
对水平月面的压强为 Pa。(地球上g取10N/kg)。
七、综合题
1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5G智能机器人
中国移动将5G智能机器人(如图所示)运用到校园环境监测中,进行红外智能测温以及校园消毒。
智能机器人配备了5台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能够在5m范围内同时扫描多达10人的体温,
如果检测到体温异常或者未戴口罩,机器人会向相关人员自动发送警报。
机器人当剩余电量减为电池容量的20%时,会主动寻找充电器充电。
下表为某智能机器人的部分参数。
额定工作电压 18V 额定行进功率 200W
电池容量 30A h 额定喷洒功率 100W
水箱容积 25L 行进速度 0.3~0.6m/s
额定雾化量 15L/h 净重 102kg
机器人上还安装了超声波雾化器自动喷枪,工作时,雾化片产生每秒170万次的高频率振动,
将消毒液雾化成大量1μm~5μm的超微粒子,再吹散到空气中进行消杀病毒。
其中额定雾化量是指雾化器正常工作1h雾化液体的体积。
机器人在水平路上一边向前匀速直线运动一边喷洒雾状消毒液时,
机器人的动能 ,机械能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红外测温仪工作时发出红外线射向人体再反射回测温仪内进行测温
C.摄像系统智能识别行人是否戴口罩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通过遥控器发出超声波来远程控制机器人的前进和后退
(3)若机器人的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面积是300cm2,在装满密度为0.9×103kg/m3的消毒液时,
以额定雾化量工作时,喷完一箱消毒液最多需要 min;
(4)该机器人仅执行消杀任务,以正常工作状态行进,充满电后最多可连续工作 min。
假设返回充电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360N,剩余电池容量支持正常工作所能做的电功的20%
用于克服阻力做功,机器人为确保能顺利返回充电,需要充电时离充电座最远为 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一模预测练习试卷解答
本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每年端午节,各地都开展赛龙舟活动,在图中,龙舟急速前进,若说运动员是静止的,
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上的标语栏 B.河水 C.岸上的观众 D.龙舟
【答案】D
【详解】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ABC.由题意知,龙舟在河中行驶,运动员相对于河水、岸上的观众、对岸上的标语栏来说,位置都发生了改变,因此以它们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随龙舟急速前进,如果说运动员是静止的,是因为运动员与龙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龙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如图所示,是在大冶湖举行龙舟比赛场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舟上的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现场观众通过音色来辨别各种嘈杂声中的鼓声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C
【详解】A.龙舟上的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面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音介质和温度有关,与发声体响度无关,故B错误;
C.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这一现象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是小明入住旅馆张贴的火灾逃离指引,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或匍匐的姿势撤离,
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
A.密度较大,聚集在下方 B.密度较小,聚集在上方
C.密度较小,聚集在下方 D.密度较大,聚集在上方
【答案】B
【详解】室内火灾发生时,温度较高,室内有毒气体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所以,为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
故选B。
4.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下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图(甲)向两球间吹气,两球更加靠近了,说明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C.图(丙)用吸管喝饮料时,瓶里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
D.图(丁)洗手盘下方弯管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答案】C
【详解】A.向两球间吹气,两球中间空气流速大,两球更加靠近了,则两球外侧压强大于两球内侧的压强,说明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图,向外拉活塞抽气,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再次沸腾,说明水的沸点降低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图,用吸管喝饮料时,吸管内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饮料压入嘴里,所以用吸管吸饮料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洗手盘下方弯管的水密封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踢足球时,足球离开脚后还能继续飞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脚踢足球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惯性力仍能继续飞行
C.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详解】A.脚踢足球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
B.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故B错误;
C.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所以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如题图是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
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   )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答案】B
【详解】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中,气球内的气体这种物质多少不变,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将气球压入水中时,气球受到水的压强增大,气球体积变小,根据可知,球内气体的密度变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众多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关于图中涉及到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被托举静止在空中时,她受到的重力和托举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图中,运动员以抛物线轨迹腾飞在最高点时,运动员所受合力为零
C.丙图中,短道速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丁图中,不停地在冰壶前刷冰,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答案】A
【详解】A.甲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被托举静止在空中时,她受到的重力和托举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乙图中,运动员以抛物线轨迹腾飞在最高点时,运动员受到重力,所受合力不为零,故B错误;
C.丙图中,短道速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故C错误;
D.丁图中,不停地在冰壶前刷冰,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减小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二、作图题
8.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李雷同学用锄头除草,如图甲所示,向上挥动锄头时锄头可简化为图乙所示的模型
(O点为支点),请你在图乙中画出的力臂l2。
【答案】
【详解】从支点出发,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即为的力臂l2,如图所示
实验题
9 .某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活动,小红同学制作的水果电池如图所示。
图中的水果,扮演了“电源”的角色, 它为发光二极管提供了 ,
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水果电池工作时将自身存贮的 转化为电能。
此时二极管能发光,说明水果电池的正极是 (选填“A”或“B”)。
【答案】 电压 化学能 B
【详解】[1]图中的水果,扮演了“电源”的角色,电源会提供电压,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水果电池工作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将自身存贮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发光二极管的两根引脚中较长的为正极,电流必须从正极流入,二极管才能发光,说明水果电池的正极是端。
10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约是 m/s。如图所示,小美能从不同方向看见课本,
是因为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答案】 3×108 漫反射
【详解】[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课本,是由于课本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射在课本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
11. 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
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从而把馒头蒸熟;馒头蒸熟后,通常会把手先沾上一些水再去拿馒头,
这样手上的水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
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避免手会烫伤。
【答案】 汽化 液化 放出 汽化 吸收
【详解】[1][2][3]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向上运动接触到馒头时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4][5]馒头蒸熟后,通常会把手先沾上一些水再去拿馒头,这样手上的水会汽化,同时吸收热量,避免手会烫伤。
四、填空题
12.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甲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
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
小张将调节好的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
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 ;
(2)小张又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三个步骤:
①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
② 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③ 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加水,直到水面达到 处,
此时量筒由的水位如图丁所示;
(3)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沾了水,她由此判断小张计算出的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于是小敏测出图丙③中烧坏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由此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 g/cm3,
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84g 标记 偏小 8.4 不变
【详解】(1)[1]由图乙可知,模型的质量
(2)[2]小张又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三个步骤,目的是测量模型的体积,其步骤为: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丁所示。
(3)[3]小张做法中,模型质量是准确的,由于取出模型时沾有水使向烧杯中补充水的体积偏大,即模型体积测得偏大,从而导致模型密度测量值偏小。
(4)[4]图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图丙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则倒入烧杯中的水的质量为
模型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即
模型的密度
[5]增加的水的质量等于图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图丙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与模型带出水的多少无关,不管水带出多少,水始终都要加到标记处,所以此实验方法所测密度不变,即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将不变。
13. 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9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Ω,2A”,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Ω、10Ω、15Ω、20Ω、25Ω、30Ω。
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0,电流表有示数,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电阻Rx断路”或“电阻Rx短路”);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并记录数据,第5次实验中电流表示数如图丙,其读数为 A;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Ω 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1.2 0.6 0.4 0.3 0.2
(4)将6次实验数据描绘在图丁中,请你用平滑曲线将6个点连接起来 ,
观察数据和图象可以得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5)实验完成后,在评估“将5Ω电阻更换成10Ω电阻继续实验”这一环节中,两组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A组认为:更换成10Ω电阻后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才能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B组认为:更换成10Ω电阻后不需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可直接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你认为 (选填A或B)正确,理由是 。
【答案】 电阻Rx短路 0.24 反比 A 见解析
【详解】(1)[1]根据甲图可知,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与电阻串联,如下图所示:
(2)[2]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示数为0,可能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Rx短路。
(3)[3]由图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电流表的示数0.24A。
(4)[4]用平滑曲线将图丁中6个点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5]由图可知,电流与电阻之积为一定值,可以得到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6][7]将5Ω电阻更换成10Ω电阻继续实验,如果不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可能会导致电压表示数超出最大测量值,A正确。
14. 学习“液体”压强时,老师展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小明同学观察实验后,得出结论:
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水喷出的最远距离就越大。下课后小明将自己的结论告诉老师,
老师表扬了小明爱思考的好习惯,然后与小明一起到实验室,另找了一个矿泉水瓶,
在侧边扎了两个小圆孔C和D(圆孔A、B、C、D的直径相同),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
观察到sC如水对侧边C、D两点压强为pC和pD,则pC pD(选填“>”、“=”或“<”)。
(2) 在图(乙)中,其他条件不变,将木板向右移动,使C孔、D孔流出的最远水流落在木板上,sC′、sD′分别是此时的最远距离,则sC′ sD′(选填“>”、“=”或“<”)。
(3) 判断小明同学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 用一句话写出你的判断依据(无需理由)是 。
【答案】(1)<
(2)>
(3)错误
(4)与第(2)小题中的实验事实不符
【详解】(1)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由p=ρgh可知,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由hc(2)根据题意,其他条件不变,将木板向右移,最远的水流依然落在木板上,左侧仍在瓶子下方;根据下图木板与水流轨迹的交点知,此时C孔流出水的距离大,即sC'>sD'。
(3)由上述实验可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木板向右移,只改变了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发现对应小孔水喷出的最远距离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水喷出的最远距离不仅与小孔在水中的深度有关,还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小明同学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是变化的,故不能通过喷出的距离显示压强的大小,不能探究压强与深度关系,因此小明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4)通过第(2)步实验可知,小明得出的“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水喷出的最远距离就越大” 的结论与第(2)小题中的实验事实不符。
五、计算应用
15 . 如图甲是一艘海事打捞船正在打捞一沉入海底的物体。打捞船将物体以0.5m/s的速度向上匀速提起,从开始打捞到全部出水,钢缆提升物体的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钢缆提升物体的功率P=2000W,第80s即功率P=3000W时物体全部出水,海水的密度取1×103kg/m3,求:
(1)物体上表面刚好到达水面时,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3)打捞船从没开始打捞至把该沉入海底的物体放到打捞船上,打捞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增加了多少?
【答案】(1)105Pa ;(2) ;(3)
【详解】解:(1)物体上表面刚好到达水面到刚好离开水面用时t=20s,则物体上表面刚好到达水面下表面的深度为
h=s=vt=0.5m/s×20s=10m
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水gh=1×103kg/m3×10N/kg×10m=105Pa
(2)根据题意,物体完全浸没时,钢缆的拉力为
物体完全出水时,物体的重力等于钢缆的拉力为
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
(3)打捞船从没开始打捞至把该沉入海底的物体放到打捞船上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打捞船增大的浮力为
ΔF浮=G物=6000N
由阿基米德原理得,打捞船增加排开海水的体积为
答:(1)物体上表面刚好到达水面时,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105Pa ;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
(3)打捞船从没开始打捞至把该沉入海底的物体放到打捞船上,打捞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增加了。
16. 如图所示是一种电热水龙头和它的电路简图。旋转手柄可使扇形开关S同时接触两个相邻触点,
从而控制流出的水为冷水、温水或热水。已知R1、R2是电热丝,R2 =55Ω,温水挡的电功率是2.2kW。求:
(1)当流出水为温水时,接入电阻的值;
(2)当流出水为热水时,热水挡的电功率;
(3)若该水龙头1min能放出约1kg的温水,效率为84%,则温水升高的温度。
【答案】(1)22Ω;(2)3080W;(3)26.4℃
【详解】解:(1)由可得,流出水为温水时接入电阻的值
(2)由图可知,当扇形开关S接1、2时,只有R1工作,电阻较大,根据可知此时为温水挡,由上述可知R2 =22Ω;当扇形开关S接3、2时,R1、R2并联,电阻较小,根据可知此时为热水挡,此时电路的电阻为
则热水挡的电功率
(3)当流出水为温水时,由可得,该水龙头1min消耗的电能
W=P温水t=2200W×60s=1.32×105J
由题意可知,效率为84%,水吸收的热量
Q吸=ηW=84%×1.32×105J=1.1088×105J
温水升高的温度
答:(1)当流出水为温水时,接入电阻的值为22Ω;
(2)当流出水为热水时,热水挡的电功率为3080W;
(3)温水升高的温度为26.4℃。
六、科普阅读题
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探月之旅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为避免嫦娥四号在着陆瞬间“闪着腰”,工作人员给它研制了4条强有力的“腿”,
它的“腿”上还“长着”脸盆一样的圆形“大脚掌”(如图所示)。嫦娥四号由着陆器与巡视器
(即月球车,又称“玉兔二号”)组成,2019年1月3日,巡视器与着陆器成功分离,
“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有效增大了与月面间摩擦,顺利在月背表面行驶。
“玉兔二号”配有先进的科学探测仪器,总质量仅135kg,是世界上质量最小的月球车。
(1)嫦娥四号探测器“腿”上的圆形“大脚掌”可 (选填“减小”或“增大”)对月面的压强;
(2)为增大与月面间的摩擦,“玉兔二号”采用的装置是 ,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摩擦力的;
(3)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若“玉兔二号”每个轮子触月面积为,
则“玉兔二号”在月球的质量为 kg,它在月球的重力大小为 N,
对水平月面的压强为 Pa。(地球上g取10N/kg)。
【答案】 减小 带齿纹的轮子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35 225 3750
【详解】(1)[1]嫦娥四号探测器“腿”上的圆形“大脚掌”,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月面的压强。
(2)[2][3]“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3)[4][5]由材料可知“玉兔二号”的总质量是135kg,质量与位置无关,在月球的质量为135kg,它在月球的重力大小为
受力面积
S=6×100cm2=600cm2=0.06m2
则“玉兔二号”对水平月面的压强
七、综合题
1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5G智能机器人
中国移动将5G智能机器人(如图所示)运用到校园环境监测中,进行红外智能测温以及校园消毒。
智能机器人配备了5台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能够在5m范围内同时扫描多达10人的体温,
如果检测到体温异常或者未戴口罩,机器人会向相关人员自动发送警报。
机器人当剩余电量减为电池容量的20%时,会主动寻找充电器充电。
下表为某智能机器人的部分参数。
额定工作电压 18V 额定行进功率 200W
电池容量 30A h 额定喷洒功率 100W
水箱容积 25L 行进速度 0.3~0.6m/s
额定雾化量 15L/h 净重 102kg
机器人上还安装了超声波雾化器自动喷枪,工作时,雾化片产生每秒170万次的高频率振动,
将消毒液雾化成大量1μm~5μm的超微粒子,再吹散到空气中进行消杀病毒。
其中额定雾化量是指雾化器正常工作1h雾化液体的体积。
机器人在水平路上一边向前匀速直线运动一边喷洒雾状消毒液时,
机器人的动能 ,机械能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红外测温仪工作时发出红外线射向人体再反射回测温仪内进行测温
C.摄像系统智能识别行人是否戴口罩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通过遥控器发出超声波来远程控制机器人的前进和后退
(3)若机器人的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面积是300cm2,在装满密度为0.9×103kg/m3的消毒液时,
以额定雾化量工作时,喷完一箱消毒液最多需要 min;
(4)该机器人仅执行消杀任务,以正常工作状态行进,充满电后最多可连续工作 min。
假设返回充电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360N,剩余电池容量支持正常工作所能做的电功的20%
用于克服阻力做功,机器人为确保能顺利返回充电,需要充电时离充电座最远为 m。

【答案】 变小 变小 C 100 86.4 216
【详解】(1)[1][2]机器人在水平路上一边向前匀速直线运动一边喷洒雾状消毒液时,速度不变,高度不变,质量减小,则其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变小。
(2)[3]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广播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错误;
B.红外测温仪工作时接受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把红外线的能量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测量出物体温度,故B错误;
C.摄像系统的摄像头镜片是凸透镜,它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遥控器发出电磁波来远程控制机人的前进和后退,故D错误。
故选C。
(3)[4]喷完一箱消毒液的时间为
(4)[5]机器人正常工作时的总功率为
机器人电池中储存的电能为
剩余电量储存的电能为
正常工作消耗的电能为
充满电后最多可连续工作的时间为
[6]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由可得,返回时的最远距离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