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必修第一册全部。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欧罗巴快船”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24年10月14日发射的太空探测器,预计于2030年抵达木卫二(经多次绕转飞行后登陆),寻找木卫二冰壳下的海洋可能孕育生命的证据。木卫二的直径为3138千米,质量不足地球的1/100。图示意太阳系部分行星公转轨道。完成下面小题。1. “欧罗巴快船”目标行星系统为( )A. ①行星系统 B. ②行星系统 C. ③行星系统 D. ④行星系统2. “欧罗巴快船”装有超大的太阳能帆板,在飞行至木卫二过程中该太阳能帆板可能遇到( )A. 极端低温考验 B. 极端高温考验 C. 太阳黑子考验 D. 极端强风考验3. 木卫二可能孕育生命的依据是( )A. 有适宜的温度 B. 有适宜的大气层 C. 有海洋存在 D. 宇宙环境安全新西兰有许多著名的自然风光,其南岛西南部多狭长的海湾,海岸线曲折幽深;南岛东南部的可可西海滩上分布着大约50多个圆形巨石(称为摩拉基大圆石),研究发现,这些圆形巨石形成于距今5300万至3300万年前左右(新生代古近纪中期),圆石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包裹内核,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下图示意新西兰南岛位置及可可西海滩上的摩拉基大圆石。完成下面小题。4. 新西兰南岛西南部狭长海湾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 海浪 B. 风力 C. 流水 D. 冰川5. 摩拉基大圆石形成时期新西兰南岛的环境最可能为( )A. 茂密的森林 B. 广阔的海洋 C. 干旱的荒漠 D. 寒冷的冰原6 推测与现代相比,摩拉基大圆石形成时期地球上( )①温度较高②温度较低③降水较多④降水较少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下图示意某地地貌景观素描。完成下面小题。7. 图示地貌景观的典型分布区位于( )A. 塔里木盆地 B. 云贵高原 C. 青藏高原 D. 黄土高原8. 该地貌分布区( )①农业春旱严重②旅游资源丰富③土壤土层深厚④耕地集中连片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北京时间2024年11月4日0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酒泉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下图示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过程中某阶段舱外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9. 图中M、N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A. 0、12 B. 25、50 C. 10、80 D. 12、5010.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该层以下的大气层中下降过程中,舱外( )A. 气温可能逐渐下降 B. 大气密度呈现减小趋势C. 天气现象可能多变 D. 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况图1、图2分别示意依山傍水型和众山环绕型城市部分气流运动模式。完成下面小题。11. 在一天中,图中①、②气流盛行的时间分别是( )A. 白天、白天 B. 白天、夜间 C. 夜间、白天 D. 夜间、夜间12. 仅从大气热力环流角度考虑,与众山环绕型城市相比,依山傍水型城市( )A. 夏季降温显著 B. 夏季热岛效应显著 C. 空气质量较差 D. 全年降水频率较低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山地森林一村寨一梯田—河流景观分布,箭头①~⑤代表水循环环节。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表示下渗的水循环环节是( )A. ② B. ③ C. ④ D. ⑤14. 若图中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则( )A. ①增大 B. ③增大 C. ④增大 D. ⑤增大15. 该地梯田中的土壤主要为水稻土,该土壤( )A. 较为贫瘠 B. 颜色呈红色 C. 通气透水 D. 质地黏重2024年11月1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雪龙2号考察船从广东省广州市出征,奔赴南极。11月6日,雪龙2号穿越赤道,驶入南半球;11月28日,抵达中山站外围海域。下图示意本次南极科考雪龙2号部分航线。完成下面小题。16. 本次雪龙2号考察船从广州出征的季节,广东省珠江入海口部分河段发生咸潮(海水向河流上游上涌使河水变咸)灾害。此灾害的形成可能是因为该季节珠江流域( )A. 蒸发量较大 B. 径流量较小 C. 水汽输送较多 D. 潮汐现象频发17. 图示四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8. 仅考虑海水密度的影响,11月6日至11月28日雪龙2号考察船吃水深度(指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的变化是( )A 一直变深 B. 先变深后变浅 C. 一直变浅 D. 先变浅后变深下图示意海洋经济区主要产业构成。完成下面小题。19. 若某海洋经济区位于传统港口城市大连市,下列海洋产业中,其发展规模相对较小的是( )A. 海洋波浪能产业 B. 船舶制造产业 C. 海洋化工产业 D. 海洋渔业20. 在进行海洋运输时,船舶在海洋中按照既定航线行驶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IS B. RS C. GNSS D. NET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域辽阔,是我国经度跨越最广的省区,植被类型多样。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21. 图中A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是( )A. 热带雨林 B. 温带草原 C. 针叶林 D. 温带荒漠22. 图中B自然植被类型的主要特征是( )A. 终年常绿 B. 常有旱生结构 C. 多针状树叶 D. 多革质叶片23. 内蒙古自治区植被类型呈现由A→B→C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 热量增加 B. 水分增加 C. 热量减少 D. 水分减少图1表示黄土高原某地区相同朝向、坡度为10°和40°的两块样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图2示意该地区相同坡度阳坡(南坡)和阴坡(北坡)两块样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四块样地植被覆盖、降水等情况均相同。完成下面小题。24. ①②③④表示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依次是( )A. 10°、40°、阴坡、阳坡 B. 40°、10°、阴坡、阳坡C. 10°、40°、阳坡、阴坡 D. 40°、10°、阳坡、阴坡25. 仅考虑土壤水分条件,树木生长条件最好的地点是( )A. 阴坡且坡度较缓 B. 阳坡且坡度较陡 C. 阴坡且坡度较陡 D. 阳坡且坡度较缓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四周为高大山脉围绕,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昼夜温差大。那棱格勒河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发源于昆仑山,是柴达木盆地的第一大河。早期,那棱格勒河和乌图美仁河向东注入别勒滩,之后那棱格勒河下游故道因洪水向北推移,汇入台吉乃尔。图1示意柴达木盆地位置,图2示意那棱格勒河流域及其周围区域。(1)指出那棱格勒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其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2)分析柴达木盆地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3)那棱格勒河流域的第Ⅰ级洪积扇形成时间较第Ⅱ级洪积扇____(填“早”或“晚”),简述第Ⅰ级洪积扇的形成过程____。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亚速海(位置见下图)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南部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连通。亚速海海水盐度极低,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但近半个世纪以来该海海水盐度呈上升趋势,海洋生物资源减少。(1)比较图中甲、乙两海域盐度高低,并说明原因。(2)指出刻赤海峡表层海水大致流动方向,说明判断理由。(3)简述近半个世纪以来亚速海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的可能原因,并说明当地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可采取的措施。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澳大利亚是世界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拥有很多独特的动植物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图1示意澳大利亚植被分布,图2示意拍摄于图1中的四地的四种自然植被景观。(1)指出图2中①②③④四幅景观与图1中甲、乙、丙、丁的对应关系。(2)写出图2中①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3)比较甲丙两地土壤肥力高低,并说明原因。(4)判断图中M洋流为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2024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题答案】【答案】1. C 2. A 3. C【4~6题答案】【答案】4 D 5. B 6. A【7~8题答案】【答案】7. B 8. A【9~10题答案】【答案】9. D 10. C【11~12题答案】【答案】11 B 12. A【13~15题答案】【答案】13. C 14. B 15. D【16~18题答案】【答案】16. B 17. A 18. C【19~20题答案】【答案】19. A 20. C【21~23题答案】【答案】21. C 22. B 23. D【24~25题答案】【答案】24. D 25. 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1)类型:陆地内循环。季节:夏季。(2)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3) ①. 早 ②. 形成过程那棱格勒河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多;流出山口后,坡度降低,地形变缓,流速减慢,泥沙等物质不断堆积,形成洪积扇。【27题答案】【答案】(1)甲海域盐度高于乙海域(或乙海域盐度低于甲海域,或甲海域盐度高、乙海域盐度低)。原因:乙海域纬度较甲海域高,气温低,蒸发弱;与甲海域相比,乙海域附近河流多,注入的淡水多,稀释了海水盐度;甲海域离刻赤海峡近,与较高盐度的黑海海水存在交换。(2)大致流动方向:由北向南流(或由亚速海流向黑海)。理由:黑海盐度高、密度大,海水下沉,水位低,而亚速海盐度低,密度小,水位高,刻赤海峡表层海水由密度小、水位高的亚速海流向密度大、水位低的黑海,即大致由北向南流。(3)可能原因:海水盐度上升,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或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捞;人类活动破坏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栖息地。措施:改进捕捞方式;加大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大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保护。【28题答案】【答案】(1)①—丙;②—乙;③—甲;④—丁(或用文字描述也可,如①对应丙)。(2)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的季相变化;上层乔木树干高大,有板状根、茎花等现象;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3)甲地高于丙地(或丙地低于甲地,或甲地高、丙地低)。原因:甲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纬度较高,有机质分解较慢,有利于腐殖质的积累,肥力较高;丙地为热带雨林,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肥力较低。(4)暖流。增温增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