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长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长寿区2024年秋期高中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B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总页数:6页。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太阳黑子出现在( )
A. 太阳内部 B. ①层 C. ②层 D. ③层
2. 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可能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 )
①指南针失灵②重庆看到极光
③臭氧层空洞④无线通话中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硅化木是几百万年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新疆奇台县等地的茫茫戈壁上出露的硅化木,树种以柏树(属裸子植物)为主。很多硅化木长度在3米以上,其中最长的达46米,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的硅化木主要树种在地质史上迅速发展的时期为( )
A. 新生代 B. 中生代 C. 晚古生代 D. 早古生代
4. 奇台县等地出露有近千棵硅化木,说明该地在硅化木形成前曾经( )
A. 温暖湿润 B. 炎热干燥 C. 火山活跃 D. 冰川覆盖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中左图为四川某市民手机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图中90秒为倒计时时间),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地球内部的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④层
6. 手机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 )
①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②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
③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④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地理信息技术在此次积石山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应用有( )
①RS——获取灾区道路受损情况②BDS——统计受灾人员的数量
③GIS——确定掩埋人员的位置④GIS——提供救灾物资调配的路线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板根(如图)是一种特有的板状不定根,它是树木生长快,细胞变长变大,树木为适应快速生长,不至于倒伏性状出现改变而形成。其可看成一种气生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附加的支撑结构,通常辐射生出,以3~5条为多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发达,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植被( )
A. 叶片细小,呈鳞片状 B. 叶片宽大,多呈革质
C. 根系发达,埋藏深 D. 夏绿冬枯,季节变化显著
9. 上述植物分布区域的气候特征是( )
A. 湿热 B. 冷湿 C. 干热 D. 冷干
2024年6月25日14时,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主要是月壤)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嫦娥六号探月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示意显微镜视角下的月壤样品。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 )
A. 肥力高,黏结性更好 B. 较为干燥,不含有机质
C. 颗粒更细小,不含有机质 D. 较为湿润,黏结性更好
11. 图中月壤形成不同颜色的原因是( )
A 实验着色不同 B. 有机质含量不同
C 含水量不同 D. 矿物成分不同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貌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贵州 B. 西藏 C. 辽宁 D. 陕西
13. 与图示地区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岩石 B. 植被、岩石 C. 土壤、地形 D. 水文、土壤
2021年1月5日至8日,根据中央电视台的寒潮蓝色预警,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6—8℃。同一波寒潮影响下南方降雪量远多于北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此次寒潮影响下南方降雪量多于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寒潮速度快 B. 南方城市化水平高
C. 南方气温低 D. 南方空气水汽含量高
15. 此次寒潮可能给南方农业带来的影响是( )
A. 改变耕作制度 B. 减少农药使用
C. 利于果树越冬 D. 增加粮食产量
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 河流 B. 洋流 C. 盛行风 D. 气温
17. 一艘货轮从甲到乙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 )
A. 逐渐变深 B. 逐渐变浅 C. 先变深再变浅 D. 先变浅再变深
下图为寒带、温带、热带的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的是( )
A. 热带、温带、寒带 B. 热带、寒带、温带
C. 寒带、热带、温带 D. 寒带、温带、热带
19. 据图可以判断( )
A. 100米以上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
B. 100米以上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
C. 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
D. 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
荆江河段地处江汉平原,以藕池口为界,分上、下荆江。上荆江属微弯曲河道,两岸发育众多的扇状地貌。下荆江属高弯曲河道“九曲回肠”,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众多的牛轭湖。图为荆江段河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上、下荆江河道自然弯曲程度差异明显,可能是因为( )
A. 地形差异 B. 河岸岩性差异 C. 流量差异 D. 沿岸植被不同
21. 下荆江裁弯取直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大了河流流量②改善了航运条件③增加了湿地面积④减少了泥沙淤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我国于2023年12月14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一架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连续在轨飞行268天后,已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下图示意甘肃酒泉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示各大气分层的特点是( )
A. ①层大气密度大,对流运动较少 B. ②层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
C. ③层杂质含量多,平流运动为主 D.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分布高度
23. 该试验航天器返回时经历的大气温度随高度下降而升高的次数是( )
A. 0次 B. 1次 C. 2次 D. 3次
24. 图中Q的数值最接近( )
A. 30km B. 25km C. 18km D. 11km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2个大题,共28分。
25.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辐射的名称:①____;④____。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写序号)。
(3)长寿某日白天云层减少,则图中②会____(增强或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____(增强或减弱)。
(4)分析谚语“十雾九晴”的原理。
26.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甲、乙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____;____。
(2)图中M处参与水循环类型____。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水循环的____(图中字符表示)环节施加影响,其主要目的是____。
(4)说明该区域植被破坏后对下渗和地表径流带来的影响。
长寿区2024年秋期高中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B卷)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D
【3~4题答案】
【答案】3. B 4. A
【5~7题答案】
【答案】5. A 6. B 7. C
【8~9题答案】
【答案】8. B 9. A
【10~11题答案】
【答案】10. B 11. D
【12~13题答案】
【答案】12. A 13. A
【14~15题答案】
【答案】14. D 15. B
【16~17题答案】
【答案】16. A 17. C
【18~19题答案】
【答案】18. D 19. D
【20~21题答案】
【答案】20. B 21. D
【22~24题答案】
【答案】22. B 23. C 24.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2个大题,共28分。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太阳辐射 ②. 大气逆辐射
(2)③ (3) ①. 减弱 ②. 增强
(4)晴夜少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气温下降快,水汽凝结形成大雾
【26题答案】
【答案】(1) ①. 水汽输送 ②. 降水
(2)陆地内循环 (3) ①. 丙 ②. 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4)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