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评
七年级地理
本试卷共8页,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活动通过讲座、实践、竞赛等形式,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其中讲解员结合某软件登录界面的地球图片“蓝色弹珠”给同学们展开了科普。如图为“蓝色弹珠”地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
A. 圆柱体 B. 不规则球体 C. 圆锥体 D. 圆球
2. 人类首次用实践证实了地球形状的事件是( )
A.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B. 郑和下西洋
C 麦哲伦环球航行 D. 嫦娥六号月球背面照片
3. 下列与“蓝色弹珠”描述不符的是( )
A.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B.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D. 有一根穿过地心的地轴
地球仪是一个缩小版的地球模型。如图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由地球仪可知( )
A. 经线和纬线真实存在 B.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C. 经线与纬线相互平行,构成了经纬网 D. 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画出无数条经线
5. 与图中60°E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 )
A. 60°W B. 120°E C. 120°W D. 180°
6. 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是( )
A. 确定海拔高度 B. 确定人口分布 C. 确定资源分布 D. 确定地理位置
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制作了简易的地球仪模型,进行地球昼夜更替的成因探究。如图为地球仪模拟在冬至日时的光照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探究地球昼夜更替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
①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M点的昼夜更替 ②接通台灯的电源,使之发光
③调整台灯高度,使光线直射于回归线之间 ④使灯光照射在地球仪上,产生“昼夜”半球
A. ④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④①
8. 实验所示冬至日,出现极夜的区域在( )
A. 中低纬度地区 B. 赤道附近 C. 北极点附近 D. 南极点附近
图1为正午旗杆影长随季节变化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2024年12月21日是我国的冬至,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图2中的(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10. 当地球运动至图2中的②处时,所绘制的正午旗杆影子简图可能是图4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无法确定
11. 造成正午旗杆影长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的形状 B. 地球的大小 C. 地球的自转 D. 地球的公转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凭借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在极度严酷的环境下奋勇杀敌的英勇故事。其中蕴含不少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若要通过公路运输战略物资,查阅地图时应看的图例是( )
A. B. C. D.
13. 当我们想要了解长津湖所在国——朝鲜的地理位置时,应选择( )
A 世界政区图 B. 朝鲜政区图 C. 中国政区图 D. 长津湖地形图
某校初中的研学队伍要选取一个合适的地方露营,如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的等高距为( )
A. 10米 B. 20米 C. 50米 D. 100米
15. 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 自西南向东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东向西 D. 自东南向西北
16. 研学时间初步定在暑假,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如图为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
A. 北半球、西半球 B. 北半球、东半球 C. 南半球、西半球 D. 南半球、东半球
18. 大洲①是( )
A. 非洲 B. 亚洲 C. 大洋洲 D. 南美洲
19. 环绕北冰洋的三大洲分别是( )
A. 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 B. 亚洲、非洲、大洋洲
C. 亚洲、欧洲、南极洲 D. 亚洲、欧洲、北美洲
为了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我国多地将寒假放假时间提前。表所示为某地一周的天气预报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天气情况 气温情况
1/1 -13—--6℃
1/2 -11—--3℃
1/3 -12—--4℃
1/4 -9—--2℃
1/5 -8—--3℃
1/6 -9—--5℃
1/7 -11—--7℃
20. 符合“天气晴,最高气温-3℃,最低气温-8℃”的天气预报日期是( )
A. 1月4日 B. 1月5日 C. 1月6日 D. 1月7日
21. 下列应对低温,预防感冒的有效做法有( )
①根据气温变化增添衣物 ②一直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③避免在极寒天气中进行户外运动 ④室内可以适当开暖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开普敦是南非著名的旅游胜地。如图为南非开普敦位置示意图及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开普敦的半球位置为( )
A. 东半球、南半球 B. 东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
23. 开普敦大致位于西蒙镇的( )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北方向
24. 下列关于开普敦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 D.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草帽是墨西哥文化的一部分,墨西哥乡间随处可见戴着宽边尖顶大草帽的农民。图1为某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示意图,图2为墨西哥城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下列关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某气候类型分布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都毗连沙漠分布 B.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C. 非洲大陆分布最广 D. 大洋洲、欧洲没有分布
26. 下列关于墨西哥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C. 终年炎热干燥 D. 凉爽宜人,干湿季明显
27. 墨西哥农民习惯戴大草帽的原因有( )
①遮阳防晒 ②通风散热 ③就地取材 ④防风防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如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中乡镇道路经过了鞍部和( )
A. 山脊 B. 陡崖 C. 山谷 D. 山峰
29. 图中最适合聚落发展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30. 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5厘米,则实地距离大约为( )
A. 3500米 B. 350米 C. 35米 D. 3.5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11月21日,日本多处发生地震,包括了陆奥湾、宫古岛近海、茨城县北部。日本为减轻地震危害,加强法律法规、提升抗震能力、完善监测预警、强化公众教育、建立救援体系,并推动科技创新和多渠道投入,以提高防震减灾水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图。
(1)结合世界板块分布图,写出日本所处的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并结合世界板块分布图,说出此次日本发生地震的原因。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图中阴影部分海域逐渐扩大的原因。
(4)鉴于我国也是地震多发国家,为了减轻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请参考日本在地震防灾方面的有效经验,列举三条具体措施。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英国常年温和湿润,夏日气温通常不超过20℃。2024年7月18日,英国最高温度出现在英格兰东部的萨福克郡,达到38.1℃,成为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为此,我国努力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如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
(1)分别说出A、B、C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2)分别归纳甲、乙两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3)列举两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
(4)从公民个体的角度出发,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行动建议。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评
七年级地理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D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C 6. D
【7~8题答案】
【答案】7. D 8. C
【9~11题答案】
【答案】9. D 10. B 11. D
【12~13题答案】
【答案】12. C 13. A
【14~16题答案】
【答案】14 C 15. A 16. B
【17~19题答案】
【答案】17. B 18. A 19. D
【20~21题答案】
【答案】20. B 21. C
【22~24题答案】
【答案】22. A 23. C 24. D
【25~27题答案】
【答案】25. C 26. D 27. A
【28~30题答案】
【答案】28. C 29. A 30.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题答案】
【答案】(1)环太平洋带
(2)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阴影部分海域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发生张裂拉伸,导致海洋面积逐渐扩大。
(4)加强法律法规;提升抗震能力;完善监测预警;强化公众教育;建立救援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多渠道投入,以提高防震减灾水平;等等。
【32题答案】
【答案】(1)A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2)气候特征:甲地全年高温多雨;乙地终年严寒干燥。主要因素:纬度因素。
(3)极地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没;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等等。
(4)绿色出行;少用一次性筷子;植树造林;提高节能意识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