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末测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领土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切陆地、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由领陆、领水、领空和底土四部分组成。维护我国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图1为我国疆域及邻国图,图2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位于高中纬度地区 B.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大西洋的西岸
C. 我国地跨寒、温、热三带 D. 海陆兼备,利于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
2. 图中数字标注的4个国家中,既与我国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
A. ①蒙古 B. ②越南 C. ③韩国 D. ④缅甸
3. 钓鱼岛和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据图判断它们所在的海域分别是( )
A. 渤海、黄海 B. 东海、南海 C. 渤海、东海 D. 黄海、南海
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1%(统计数据不包括港澳台),人口老龄化严重。如图为2014-2023年中国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
A. 出现了负增长 B. 增长速度加快 C. 总数越来越多 D. 年龄结构合理
5. 为应对我国人口问题,可采取措施的是( )
①实施鼓励生育政策 ②增加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
③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④将人口退休年龄大幅度提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低为0.34%,最高为87.91%,没有一个县或者市的人口是由单一民族构成的。如图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过5%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A. 少数民族都分布东南地区 B. 汉族集中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C. 部分省区由单一民族所构成 D.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7. 甲省级行政区域以传统节日为媒,创新文旅融合新路径,甲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传统节日是( )
A. 云,泼水节 B. 藏,雪顿节 C. 内蒙古,那达慕节 D. 桂,“三月三”歌节
“一树金黄醉深秋”,每到金秋时节,人们纷纷出门观赏银杏叶。如图为2024年全国银杏最佳观赏时间及地点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丹东金光大道和腾冲银杏村观赏时间存在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地势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9. 如果浙江湖州长兴居民错过了当地银杏最佳观赏期,接下来他们可能去观赏银杏的地点是( )
A. 北京 B. 日照 C. 桂林 D. 丹东
10. 随着寻秋的步伐,在甲、乙、丙、丁四地所见的景观匹配正确的是( )
A. 甲—黑土地 B. 乙—鱼米之乡 C. 丙—石林、溶洞 D. 丁—雪山连绵
11. 世界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季风气候显著 C. 夏季普遍高温 D. 冬季南北温差大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如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吉林省受到寒潮影响较大,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较高,距离寒潮源地近 B. 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C. 气候干燥,蒸发量大 D. 防灾工程建设不健全
13. 夏秋季节台风登陆时,在山区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 干旱 B. 地震 C. 洪涝 D. 滑坡、泥石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南水北调作为国家水网大动脉,以“十六字”治水思路引领高质量发展。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南水北调工程反映了我国水资源( )
A. 年际差异较大 B. 季节分配不均 C. 空间分布不均 D. 西北多东南少
15.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 B. 中线利用京杭运河输水
C. 中线途径了半干旱地区 D. 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春旱
如图智能制造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贯穿制造全过程,实现了制造系统全智能化,提高了制造业的质量、效率与核心竞争力。如图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北京处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中的环渤海集聚区,体现出北京是我国的( )
A. 国际交往中心 B. 科技创新中心 C. 全国的文化中心 D. 全国的政治中心
17. 长江三角洲集聚区的苏州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来此创业,其主要原因是( )
①提供政策支持力度大 ②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③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④四合院建筑风格吸引力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 在各个智能制造集聚区中,珠江三角洲集聚区发展智能制造的独特优势是( )
A. 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且分布广 B. 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
C. 毗邻港澳,利于引进技术和资金 D.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如图为台湾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关于台湾岛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受地形影响,西部降水比东部丰富 B. 受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有结冰期
C. 受地形地势影响,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D. 海陆位置优越,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0. 下列关于台湾省美称与其含义搭配正确的是( )
A. “东方甜岛”——盛产甘蔗 B. “海上米仓”——盛产玉米
C. “水果之乡”——盛产温带水果 D. “植物王国”——寒带植物丰富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21. 【地理实践,比较差异】我国梨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且面积大,梨产业是我国水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为2022年我国梨产量前十省份分布示意图,图2为安徽、江苏省简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白梨 喜温凉干燥,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砂梨 喜温暖湿润,需水量大,耐贫瘠土壤
两类梨生长自然环境对比表
(1)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好梨多产于北土”的说法,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梨产量前十省份绝大部分分布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地区;读两类梨生长自然环境对比表可知,四川、云南主要种植的梨是____________,6月即可上市。
(2)说起东北梨,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大多是冻梨,东北三省冬季___________的气候特征能让梨迅速冷冻,使其长时间保存。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其产区内的库尔勒昼夜温差__________,库尔勒香梨含糖量特别高。
(4)安徽省北部的砀(dàng)山梨是中国传统三大名梨之首,砀山距离江苏省徐州市较近,据图1可知徐州位于陇海线与____________线交汇处,砀山的梨可通过铁路转运至徐州,再由此转运至京津等地,也可采取更为灵活机动的___________运输运往上海。
(5)安徽,山东两省梨产量大,但加工成梨汁和梨膏的技术不如距离较近的江苏省先进,江苏省梨产量低。销售梨汁和梨膏能带来更高利润,有人认为安徽、山东两省应与江苏省加强合作,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___________?请表明观点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
22. 【生态治理,人地协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11月28日上午,在新疆于田县,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环绕我国最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
材料二:草方格,被称为中国人的治沙“魔方”,指的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使之无力携走疏松的沙粒,这样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能够截留降水。
(1)塔里木盆地与黄土高原(图1中的阴影部分)均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其中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导致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剧增,因此图1中A、B、C三个地点中,河流含沙量最大的地点是_________;从降水特点、黄土土质特点和植被三个方面简要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___________
(2)千百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随风向变化不断侵蚀位于盆地__________绿洲,给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可以理解为在沙漠边缘建起一道绿色屏障,阻挡风沙对绿洲、交通线的侵蚀。
(3)“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均采取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黄土高原在陡坡植树种草,塔里木盆地则是在种植梭梭、柽柳等植物,固定流沙,结合图1中石家庄、延安和于田气候资料可知,受_________位置影响,塔里木盆地极端干旱,生物措施治理难度更大。
(4)黄土高原在沟谷内修建_________,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还能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肥力;塔里木盆地则在沙地上插进芦苇秆,打上草方格,或者布设高立式沙障,阻挡流沙扩散,草方格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
23. 【区域认知,全面剖析】浩荡长江,汇聚大川、穿行长峡,蕴含丰富的水能、航运、淡水等资源,三峡水利枢纽对整个长江流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图1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图2为三峡库区月平均降水量和三峡水库月平均水位图。图3为荆江治理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_________山脉的各拉丹冬峰,干流自西向东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通江达海,贯通东西,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素有“___________”之称。
(2)“1滴水发6次电”。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大型水电站,自上而下排列,构成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浩浩江水带来丰富的绿色能源。说出以上水电站分布在长江的上中下游的哪个河段并说明水能丰富的原因:___________。
(3)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结合图2可知,三峡水利枢纽每年5~9月保持低水位主要是为了发挥____________功能,此时三峡库区降水量较多,低水位可以容纳更多的洪水。
(4)三峡水利枢纽可减轻荆江河段洪水威胁,改善航运条件。“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体现了治理荆江难度之大,结合图3完成荆江河段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框图。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24. 【综合思维,因地制宜】我国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通过调整粮食生产格局、优化品种结构,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图1为我国农业地区战略格局图。图2为东北三省简图。图3为南方和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对比。图4为东北三省和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绝大部分农产品主产区位于__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而畜产品优势产区则分布在该线以西,甲畜产品优势产区代表畜种是被誉为“高原之舟”的__________。
(2)黄淮海平原主产区以种植小麦为主,是小麦种植的集中分布区,耕地以________为主,而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乙___________平原主产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3)丙、丁农产品次级主产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___地区,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的生长,形成独特的河谷农业。
(4)东北平原主产区是我国区域面积最大、生产规模最大、生产效率最高的农业地区,某同学在制作“东北三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思维导图时,由于粗心出现了两处错误,找到并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________。
(注:人均耕地面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个人所拥有的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面积)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末测试
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 B
【4~5题答案】
【答案】4. A 5. C
【6~7题答案】
【答案】6. D 7. C
【8~10题答案】
【答案】8. B 9. C 10. B
【11题答案】
【答案】A
【12~13题答案】
【答案】12. A 13. D
【14~15题答案】
【答案】14. C 15. D
【16~18题答案】
【答案】16. B 17. A 18. C
【19~20题答案】
【答案】19. D 20. A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北方 ②. 砂梨
(2)寒冷干燥 (3)大
(4) ①. 京沪 ②. 公路
(5) ①. 赞成或不赞成 ②. 赞成的理由是安徽、山东为梨汁和梨膏加工提供原料;江苏提供先进技术,双方合作优势互补。或不赞成的理由是安徽、山东发展梨汁和梨膏加工,可能会梨种植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同时可能会抑制自身技术研发的提升。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B ②. 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覆盖率低;
(2)北缘; (3)深居内陆;
(4) ①. 淤地坝; ②. 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唐古拉 ②. 黄金水道
(2)上游河段。水能丰富的原因是: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夏季降水丰沛,冬季温和少雨;长江上游河段河流落差大,再加上河道曲折,水流湍急,适合水电开发。
(3)防洪 (4) ①. 慢 ②. 裁弯取直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400毫米 ②. 牦牛
(2) ①. 旱地 ②. 长江中下游
(3)河谷 (4)错误一:农作物两年三熟,正确:农作物一年一熟;错误二:“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正确:人均耕地面积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